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 >

第92章

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第92章

小说: 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此话,孙策和其他部将,都不禁微微一怔,颇有些意外。

    一来是以锦帆贼夜袭,竟也难以威胁到高铭半分,足见高铭身边卧虎藏龙,行刺之事,绝无可能。

    二来是孙策与甘宁约定,若是刺杀失败,甘宁可假意归降齐军,而眼下甘宁却安然无恙地回到江东。

    这不由让他们困惑顿生。

    沉吟片刻, 奇_书_网 _w_w_w_。_q_i_s_u_w_a_n_g_。_c_o_m 孙策继续追问道:“齐军十万兵力扎屯于那,你若是行刺失败,又如何能全身而退?”

    “恰如姚军师所言,高铭惜才,即便我行刺失败,他也不会杀我,相反还会想要招降于我。”

    甘宁冷笑着叹了口气,补充道:“我假意归降齐军后,高铭之所以放我回江东,是想我成为他们的内应,将我军中所有行军策略,全部以飞鸽传书的形式通知给他。”

    甘宁将高铭的指令,当着孙策等人面,一五一十的全部讲了出来。

    说到最后,甘宁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说道:“对了,在我离开齐军营寨时,发现齐军战船体型庞大,基本都是用铁锁将其相互连接。”

    闻言,姚广孝分析道:“齐军的士卒,多为北方人士,平日里骑惯了战马,却坐不惯江面战船。所以周瑜将战船用铁锁相连,以加固其稳定性,使将士在船上如履平地。”

    “如此说来,铁锁连舟能让齐军发挥出陆战实力,倒是于我军不利了。”被姚广孝这么一分析,孙策浓眉间浮现了丝丝难堪。

    “呵呵,我看未必。”

    正当此时,陆逊却是冷然一笑,眼眸中闪过一瞬灿烂的精光。

    很显然,他已经想到了破敌的计策。

    孙策迫不及待地追问道:“伯言,你有何计策,快快说来。”

    陆逊眼中冷芒一闪,不紧不慢道:“诸位请想,齐军纵然用铁索连舟能加固船体的稳定性,但这绑上铁索不易,想要解去铁索亦是困难,若是能有一把火的话,哼。。。。。。”

    听到这里,孙策恍然大悟道:“伯言,难道说,你是想用火攻,使其铁索连舟,化成一片火海吗?”

    “主公所言,正是在下心中所想。”陆逊颔首一笑,火攻连舟便是他方才想出的策略。

    “大都督,可你是否想过,达成火烧连舟,还有两个必须的条件。”

    正当此时,孙策背后又走出一员老将。

    此人正是孙坚时代留下来,在军中威望甚高的老将——黄盖。

    黄盖苍眉一凝,缓缓走上前来,竖起两根手指,开口道:“其一,火烧敌船,需要用火靠近敌船才有机会实施。”

    “其二,眼下刮的可是北风,火势一起,非但难以向敌营蔓延,还有可能会烧了我们自己的战船。”

    “不知这两点,大都督可有考虑过啊。”

    黄盖这番话语一说,孙策也陷入了沉思,喃喃道:“伯言啊,这的确是两个难题啊,你心中对此可有谋划?”

    听到二人的疑虑,陆逊淡然一笑,自信道:“黄老将军说的的确在理,这其一要靠近敌船,本来是没有机会的,但是有了甘兴霸的加入,在下倒是有有一道计策可以实施了。”

    说着,陆逊把目光移到黄盖身上,沉声道:“不过这道计策,可能会委屈一下黄老将军。”

    黄盖听后,昂首大义凛然道:“我随先主公出生入死数十载,什么场面没见过,只要能为江东霸业做出贡献,就是赌上我这条老命,又有何妨?”

    “黄老将军的忠肝义胆,着实令在下佩服。”陆逊点了点头,旋即对着众人说出了自己心中的计策。

    众人刚开始听着迷糊,但听完之后,都是对陆逊的这道计策,表示夸赞惊奇。

    不过听完以后,孙策捋须道:“伯言此计,可以解决我军火源靠近敌船的问题,但如何解决这风向问题?”

    解决了其一的忧虑,还有其二不可逆的环境因素。

    要知道,人谋可以改变时势,但人谋却无法改变改变天象。

    只要天象不变,依旧刮着北风,那届时火还没烧到齐军营寨,就可能先把己军的战船给烧了。

    这是这道计策中最大的问题,如果这个不改变,那刚才说的一切,都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如今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主公不必担忧,正所谓天行有常,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主公乃天命之君,自然会有化解之道。”

    正当孙策困顿时,姚广孝一边满含深意地念叨着,一边缓缓从人群中站了出来。

    “先生此话何意?”孙策凝视着身着黑袍的姚广孝,不解的问道。

    姚广孝一拂袖袍,淡淡道:“在下不才,却也曾遇异人,传授吾八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都督若要东风时,可于赤壁东南处建一台,名曰七星坛。”

    “该七星坛需高九丈,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每人手执旗幡围绕在四周。在下会在台上作法,一次性作个三天三夜,在九月初九的戌时,能为主公借来两个时辰的东南风,大事可成矣!”

    “只是事在目前,不可迟缓。主公若是信得过在下,现在就可以开始操办。”

    此言一出,孙策和麾下众文武,皆以一种惊异的目光看向姚广孝。

    想不到姚广孝非但长于智谋,而且还扬言以奇门遁甲之术,能向苍天借来南风,这简直玄乎到了极致。

    孙策愣怔了一会,随即兴奋地命人在南面山坡上,建立起一座七星坛。

    开始着手准备这一场大战,同时也派人前往乌林,联络驻扎在那里的曹操大军。

    (未完待续。。。。。。)

    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

 第200章 祸水东引

    乌林

    曹军大营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休整,曹军的士气和战力,从函谷关和徐州之战后,已经恢复了许多。

    关羽手臂的箭伤,也好得差不多了。

    此时二十万齐军,十万在东边的三江口与孙策十五万大军隔江对峙。

    十万在西边的石阳,与乌林的曹军相互对峙。

    同时石阳也是齐军南面战团的粮仓所在,所将薛礼和张郃,联手以高铭特地派了上驻守石阳。

    将军府大堂。

    曹操那焦黄的脸上,神色凝重,一双深邃的眼眶中,翻涌着复杂的寒光。

    因为在不久前,他才收到前线细作的两道情报。

    一道说高铭趁着练兵的空闲,抽出五万兵力,仅有十几天的时间,就破了匈奴南下的铁骑,还杀得司马懿元气大伤。

    如今半壁幽州,尽入高铭之手。

    另一道则是说赵昊,派王翦向并州董卓进军,杀得并州军和北方的狄族闻风丧胆,势如破竹,根本无人能挡。

    如今半壁并州,尽入赵昊之手。

    他的两位宿敌,都在北方取得了震惊天下的大捷。

    一个击溃了和匈奴勾结的司马懿,一个击溃了和狄族勾结的董仲颖。

    仿佛就像两个横空出世的战神,一东一西,矗立在北方中原,踩在他曹孟德的头顶上。

    而此时此刻,曹操的目光,又紧紧落在手中那封从赤壁传来的情报。

    曹操反复看了几遍后,蓦然叹了一口气,然后把那封情报递给部下文武传阅。

    而情报上写的也不是别的,正是孙策让曹操出兵石阳,与吴军形成两面夹攻之势,一举击溃高铭的南征大军。

    “主公,如今时机成熟,我军与吴军互为掩护,只要两面发难,必能一举攻灭齐军。”

    关羽看了一眼那封情报,斩钉截铁的出列请战,他那双丹凤眼中,重新燃起了熊熊的复仇火焰。

    在徐州之战中,关羽整整丢了整个徐州和兖州,还折损了十万兵力。

    高铭让他一夜之间,从威震中原的神坛跌落到谷底,对于傲到天际的关羽来说,这简直就是空前的耻辱。

    眼下好不容易有了复仇的机会,关羽焉能错过,所以还没等其他人反应过来,他就第一个跳出来拱手请战。

    若是换了常人,犯了如此之大的错误,曹操早就砍了他的脑袋。

    但犯错之人,是曹操的爱将关羽。

    他舍不得杀,便只能明面上对其谴责一番。

    毕竟关羽自己也不好过,连女儿都跟敌军主帅跑了。

    曹操看着关羽,眉头微凝,沉声道:“云长啊,知道耻辱是好事,知耻方能后勇。但这一战非同小可,关乎未来天下的走势,所以此战,我要亲自调兵遣将。”

    “关将军报仇心切,可以理解,但主公也不必太过忧虑。因为我们现在需要的,不过是一场小胜来振奋军心,而没必要等跟齐军拼命。”

    一阵轻咳,一个自信却又虚弱的声音响起在耳边。

    众人抬头看去,却见郭嘉在两旁侍卫的搀扶下,步入了大堂。

    从函谷关之战后,郭嘉的身体状况就开始江河日下,直至经过了这一个多月的休养,才勉强恢复了一点。

    “奉孝怎么来了。”一见郭嘉,曹操就眉开眼笑,连忙命手下将士给郭嘉搬来座椅。

    因为郭嘉身子虚弱,可经不起太多的折腾。

    郭嘉看了一眼座椅,却没有坐下,而是在侍卫的搀扶下,走到壁上所悬地图前,比划道:“主公,前番大战我军折损太大,眼下江东兵锋远胜我军。所以主公当让吴军打头阵,我军只需以小胜鼓舞军心即可。”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主公应当知晓,咳咳。。。。。。”

    说罢,郭嘉又干咳了两声,那瘦削的身体,在风中如残烛一般摇晃,仿佛随时都会熄灭。

    郭嘉的言外之意,就是让曹操先不要着急出兵石阳,眼下情况只需取得几场小胜,一面恢复己军士气,一面用以敷衍呼应孙策。

    若是强行起兵大举进攻,则齐军可能会临时掉转矛头,对准士气相对衰微的曹军。

    所以眼下最好的办法,便是祸水东引,让强势的吴军和齐军二雄争锋。

    然后曹操再根据形势,决定出兵的对象,只要最后的战果有利于己方,就不必在乎所谓的仁义道德。

    曹操缓缓起身,一边捋着须髯,一边思考着郭嘉的提议。

    如今形势所迫,这的确是曹军的最优解。

    虽然还有些不甘,但郭嘉洋洋洒洒一番话,也足以令曹操豁然开朗,仿佛于黑暗之中,终于看到了一线曙光一般。

    毕竟曹操不是那种睚眦必报之人,而是乱世奸雄,只看什么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

    沉吟许久,曹操紧皱的眉头尽展,豪然笑道:“有奉孝在,抵过十万雄兵啊。”

    笑罢,曹操转身拿起令箭,沉声道:“曹仁、许褚、夏侯惇听命。”

    “末将在!”三员上将齐齐闻声出列。

    曹操喝令道:“我命你三人起五万兵马,北上汉阳,对那里的驻扎的齐军发起进攻。”

    “末将领命!”三员上将接过令箭,各自对视一眼,当即便去清点兵马,准备发兵北上。

    汉阳是齐军的一座小城,易攻难守,同时那里只有张郃和三万兵马。

    所以想要敷衍孙策,同时不惹怒高铭,攻打汉阳就是曹操最好的选择。

    “主公,那我呢?”

    眼见三人都拿了令箭各自领兵出战,关羽一脸不解的上前问到。

    “云长啊,不是我不想让你领兵。。。。。。”

    曹操叹息着拍了拍关羽的臂膀,沉声道:“而是区区一场小战,不必如此劳师动众。待来日与高铭正式交战之时,自然有你出马的机会,你现在把伤养好,比什么都重要。”

    曹操虽然表面不说,但心中也知道,关羽此时已经被仇恨蒙蔽了双眼。

    他越是着急请战,曹操就越不敢把兵权交到他手里。

    关羽本想继续请战,但见曹操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便也只能暂时作罢。

    “高子恒,你偷我徐州,夺我女儿,我发誓早晚一天会亲手将这些耻辱,百倍奉还于你。。。。。。”

    关羽那双寒光流转的丹凤眼,冷冷的凝视着东北三江口的方向,心中暗暗下了决心。

    (未完待续。。。。。。)

 第201章 一封血书

    浩瀚烟波渺,千里纵无痕。

    在一望无际的长江水面上,一只信鸽飞过南面天际,落在了北岸铁甲森森的齐军栅栏上。

    一个巡逻的小卒,看见了这只信鸽,慌忙捧起那只信鸽,就往中军帅帐小跑而去。

    中军帅帐。

    高铭一眼认出了,这是当时自己交予甘宁用以联络的信鸽。

    于是高铭取下绑在鸽子脚上的红带,拿出里面那张字条,缓缓展开。

    上面赫然写着几个大字。

    “将帅不合,黄盖欲降。”

    高铭看过之后,冷然一笑,旋即将那张字条递给刘伯温等人传览。

    “黄盖乃是吴候孙坚时期留下来的老将,对孙氏一族忠心耿耿,岂会突然想降殿下,这事出反常必有妖。”周瑜扫了一眼,眼眸中浮现起不信。

    “公瑾所言,不无道理。”

    刘伯温捋须浅笑道:“这甘宁既然是假意投降,又岂会传来真字条,若我所猜不错,马上黄盖就会派人前来报信。”

    果然,刘伯温话音刚落,就有一个亲兵匆匆掀帐入内,拱手禀告道:

    “启禀殿下,江边抓到一个敌卒,说是奉吴军上将黄盖之命,前来报信。”

    真是说使者,使者就到了。

    高铭与众人相视一笑,拂手道:“让他进来吧。”

    很快,一个身穿吴军铠甲装束的小卒,掀开帘帐。

    然后他箭步上前,跪倒在高铭身前,诚然道:“拜见陈留王殿下,在下奉黄盖将军密令,偷渡长江,特来与殿下相见。”

    高铭喉头一滚,肃然道:“他黄盖是江东名将,如今两军交战在即,与本王有何可见?”

    那小卒从怀中掏出一面绢帛,缓缓展开,才发现,这竟是一张布满血字的绢帛。

    “殿下请过目,此乃我家将军泣血所书,字字肺腑。”

    高铭接过那张绢帛,冷峻的目光,在那血字上游弋起来。

    绢帛上所写的内容如下:

    “江东孙氏,历经五世,本是功臣后裔,世袭罔替于太祖皇帝所赐的吴候之爵。”

    “然传至孙策一代,其野心日益猖獗,竟违背先吴候之所嘱,不思为国出贼,却敢觊觎中原九州神器,实乃天诛之罪也。”

    “而今逆贼孙策,不听我等忠心,献降殿下正统,罪将甚遭其重罚大板,实是难以容忍。如是我言,罪将欲戴罪立功,为殿下尽一份匡扶社稷之责。”

    “故此,罪将于九月初九,戌时二刻,带三万亲信将士,携吴军辎重来降殿下。”

    “罪将黄盖,谨以此血书向殿下请罪,临表涕零,百拜顿首!”

    洋洋洒洒的一张血书,上面甚至还隐隐留有几道泪痕,足见其写这封血书时声泪俱下的情形。

    “想不到这蛇鼠之窝里,竟还有这等忠肝义胆之士,实乃国之栋梁也,令本王汗颜呐。”

    深吸一口气,高铭挽袖发出一声长长的悲叹,然后郑重其事的扶起那个小卒,一边抓着他的手腕,一边深情满满地说道:

    “本王会派人秘密送你回去,你回去以后告诉黄老将军,望他切要保重身体。九月初九,本王亲率三军将士,列阵于江面迎接他的归降。”

    “遵命!”那小卒答应一声,便转身离去。

    见那小卒一走,高铭那敬佩的神情瞬间烟消云散,又恢复了往常了淡漠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