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把李世民当亲爹-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岑文本坐在门口,看着飘飘洒洒的雪花。
几次想要去魏王府,将今日之事,告知魏王殿下。
最终,岑文本,长叹一声。
打消了魏王府一行。
岑文本,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能升任宰相一职。
竟然是秦王殿下举荐的。
若不是陛下亲口所言,岑文本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这是真的。
他和秦王素无交集,就连一声招呼都未曾打过。
秦王,为何会举荐他为相?
岑文本,眉头皱成了川字形,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魏府书房里面。
魏征父子二人,一番商议过后,还是决定将今日之事,飞鸽传书给秦王殿下。
事出反常必有妖。
今日陛下突然意欲另立太子,而且竟然是秦王。
这让魏征心里非常的不踏实。
毫无疑问,这不符合常理和逻辑,更符合李世民的行事风格。
正因为如此,御书房里,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三人做为太子的老师,尽管心里巴不得陛下所言是真的,可是,他们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欣喜的表情。
魏征的担心,很快便应验了。
就在飞鸽带着书信,刚刚飞出去不久。
内侍总管李德禄,来到魏府。
此时,距离宵禁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了。
“陛下口谕,传诏魏太保入宫觐见,陛下在御书房等待魏太保。”
魏征急匆匆坐上马车,直奔皇宫而去。
御书房里,还是今日下午那些重臣。
唯独少了长孙皇后,而多了太子李承乾。
魏征刚刚抵达御书房,距离皇宫稍远的马周和岑文本,也先后抵达。
“众卿,朕今日急诏尔等前来,因为有一要事要提前知会众卿。”
“朕,决定。即日起,不再过问朝政国事,一切交由太子处理……”
李世民话音落地,御书房内一片安静。
狗日的李世民,说话,果然跟放屁的一样。
魏征在心里不停的骂着。
房玄龄和杜如晦,表面波澜不惊,心里则是五味杂陈。
得亏他们下午,没有鼎力支持另立太子啊。
否则……
帝心难测,果然如此。
陛下这也太反复无常了。
“众卿,为了大局,朕,不得不暂时做出如此决定,更何况,朕的顽疾还未痊愈,需要修心养性。”
“明日起太子主政,玄龄,克明和玄成,可以不用上朝了,以后陪朕在御书房里下下棋,喝喝茶。”
“朕还有一样新的娱乐活动,和三位爱卿一起好好交流交流……”
李世民心情无限好。
奈何,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人,心情不美丽啊。
不过三人,还是恭敬的施礼答应下来。
“朕,下午所言之事,实在是考虑不周,那件事情,以后莫要再提了,切不可对外人提及。”
“皇兄和承范留下,众卿暂且回府吧。”
众人施礼告退。
“玄龄,克明,你们怎么看?”
离开御书房百步距离,魏征轻声开口询问道。
“玄成,此事太过古怪,今日之陛下更是古怪的很……”
“还是知会秦王殿下一声吧,陛下在看到袁天罡遗书后,已经意欲另立太子,为何又来了个大反转?”
“好,书信,回府立即便写。”
听了房玄龄的话,魏征轻声开口回答道。
半个时辰后,又一只飞鸽,在魏府上空,腾空而起。
此时此刻,御书房里。
李世民正和李孝恭和李道宗促膝长谈。
谈起文成公主的驸马薛仁贵。
李世民那叫一个神采风扬,言语里难掩欣赏和赞誉。
李道宗闻言,心里自然也提自己的女儿高兴。
“承范,朕和皇后离开轮台城的时候,雪燕已经有了六个月的身孕了。”
“若无意外,近期,你就当上外公了……”
李道宗闻言,面带欣喜之色,施礼说道。
“一切都是托陛下和皇后娘娘的福。”
“臣弟,多谢陛下和皇后娘娘。”
“善,大善……”
李世民龙颜大悦的点点头,继续开口说道。
“皇兄和承范有所不知,不仅仅是朕身患顽疾,你们二人也一样身患顽疾……”
李世民的话,让李孝恭和李道宗,齐齐瞪大了眼睛。
李世民见状,微笑着点开口说道。
“皇兄,承范,莫要着急,此事都是朕的好大儿告诉朕的,他会为你们二人诊治顽疾的。”
“咱们李唐宗室,几乎所有人都身染顽疾啊,还好有朕的好大儿在,可解决这一隐患。”
“上元节过后,皇兄和承范,便带领诸皇子和公主,去一趟轮台城吧……”
李孝恭和李道宗,自然一口应允下来。
轮台城,如今已经成为口口相传的人间仙境。
更何况他俩还有顽疾在身。
李道宗更是迫切想亲眼看一看,薛仁贵。
自己这个女婿,到底有几斤几两。
第二日,一大早。
太子李承乾,继续主持朝政。
就在群臣疑惑不解的时候。
内侍总管李德禄,宣读陛下圣旨。
……
李世民开启了,从此君王不早朝的休闲模式!
三日后,轮台城都督府内。
两只信鸽,结伴而来。
因为魏征放飞信鸽的间隔时间,不足一个时辰。
后面的信鸽追上了前面的信鸽,两只小伙伴,愉快的结伴而行。
齐齐落在了,轮台城都督府内。
李根取下两封书信,打开一看。
瞬间便明白了,父皇为何会有如此,让自己的岳父难以理解的巨大反差。
为了让岳父大人放心。
李根在书房内,立即写下立个大字。
突然间,薛仁贵步履匆匆而来。
“殿下,不好了……”
………………………………
第二百一十六章最后知道真相的李泰,眼泪掉下来……
在古代的时候条件非常的简陋李根从未见薛仁贵,如此紧张过。
“仁贵,发生何事?”
薛仁贵此时满头大汗,急切的开口回答道。
“殿下,雪燕今日临盆,稳婆言称,胎位不正,问我保大人还是保孩子……”
薛仁贵话音落地,李根瞬间也跟着紧张了起来。
雪燕可是李道宗的爱女。
如今更是薛仁贵的心尖宝贝,难怪薛仁贵会如此紧张。
“玄策,君买……”
“速速传轮台城所有妇科大夫前往学薛府……”
李根也带上秦王妃魏芬芳,大步流星的直奔薛府而去。
一路上,李根暗自庆幸,自己早在两年前,便开始在轮台城设置了妇科大夫。
而且妇科大夫里面,女子占据绝对优势的数量。
非万不得已,不需要男医师出面。
李根之所以,有此准备。
因为眼下的时代。
生孩子,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无论是即将临盆的孕妇,还是即将出世的婴儿。
二者,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李根曾经看过一份史料记录,古代女子一次分娩死亡率接近两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一位古代妇女,一生中如果分娩五次的话。
理论上有十分之一的几率,因此丢失性命。
以上说的,还仅仅是致死率,没有提及致残率的问题。
要知道,在古代现有的医疗条件下。
在缺乏医疗保障的朝代里。
尤其是土法接生引起的产妇产后感染,产道损伤,新生儿产伤和新生儿死亡,可谓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
正是因为如此。
李根在亲眼目睹,亲耳闻听,轮台城几例悲剧以后,立即命人组建了妇科。
而且妇产科,更是重中之重。
李根和秦王妃抵达薛府,雪燕痛苦的声音,声声痛彻心扉。
让薛仁贵着急的,在门外团团打转。
六位轮台城的妇产女医师,被王玄策和席君买,用马车接来。
“本王妹妹母子的性命,拜托诸位了……”
秦王殿下的话,让六位医师激动的点点头,加快脚步往产房内而去。
“爱妃,你也进去吧,握紧雪燕妹妹的手,告诉她,一定会没事的,一定会没事的……”
“生死攸关,千万莫要泄气……”
“嗯……”
秦王妃魏芬芳点点头,径直往产房而去。
事实证明,李根在轮台城,专门设立妇产科,是一件非常正确而英明的决定。
正是六位妇产科医师,齐心协力,让胎儿的胎位得以矫正。
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划破薛府的上空。
院子里,李根和薛仁贵,齐齐长出一口气。
薛仁贵更是激动的流下了热泪。
李根还是第一次,看到薛仁贵流泪。
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丈夫,也有内心温存和柔软的一面。
“恭喜秦王殿下,恭喜薛将军。”
“公主殿下,母子平安……”
“公主殿下产后身体虚弱,需要好生调理……”
“好,好,好,辛苦六位医师了……”
李根微笑着点头道谢,薛仁贵则直接冲进产房之内。
李根理解薛仁贵,想要第一时间,看到她们母子的心情。
“殿下,雪燕请殿下为犬子赐名……”
很快,一脸喜悦之色的薛仁贵,大步流星的从产房内走了出来。
李根闻言微笑着点点头。
赐名,这事情确实难不住他。
“仁贵,待本王去看看孩子先……”
“殿下请进……”
李根踏足产房之内,面色苍白的雪燕,看到秦王进来,欲要起身,被李根伸手示意阻止了。
“雪燕,好生躺着休息,大哥来看一眼孩子……”
李根举目,往刚刚呱呱坠地的婴儿看去。
这小子,不哭不笑也不闹。
一双小眼睛,看着这新鲜而未知的世界。
“仁贵,雪燕妹妹,就叫薛讷吧,字慎言,小名可为薛丁山……”
李根一口气,将正史和演义里的名字,全部给脱口而出。
让薛仁贵和李雪燕都大喜过望。
“多谢殿下赐名!”
李根自然希望这孩子,既能有历史上的勇勐和骨气,也能有演义里的风采和铁血。
因为自己的到来,改变了许多人和事。
希望后世人们能够看到的,丁山还是那个丁山!
或许是有所感应,襁褓里的薛讷,竟然对着李根撇了撇嘴。
惹得秦王妃都跟着笑了起来。
喜当爹的薛仁贵,重赏六位妇产科医师。
而且当晚就在薛府设宴。
程咬金,尉迟恭,秦叔宝三位大将军携家卷,也尽数登门道贺。
返回都督府后。
李根再次奋笔疾书。
如此喜讯,自然要告知江夏郡王一声。
却说,魏王李泰,得知父皇让内侍总管李德禄,在显德殿宣旨。
从此君王不早朝。
太子李承乾开始主政国事,打理大唐上下,一切政务。
魏王府里,李泰瞬间犹如泄气的皮球一般,瘫坐在地。
难道自己的夺嫡之路,越走越窄了吗?
让太子主政国事,时间越久,自己的机会就会越发渺茫。
李泰苦思良久,终于决定去问问前太子太师李纲,看看李纲有何良策。
魏王李泰为了安顿李纲,专门为其购置了府邸。
这让李纲一直心存感激,魏王泰,不仅在他人生最为失意的时候收留了他,而且对他甚是礼遇。
李泰的登门,让李纲匆忙起身迎接。
自从追随魏王以后,李纲还从未出过一点力,这也让李纲内心觉得甚是不安和愧疚。
今日,魏王泰亲自登门,想必,自己献言献策的机会来了。
果然,不出李纲所料。
浅饮一口茶水之后,李泰直接道明了来意。
“先生,父皇几日前宣旨,从此君王不早朝,让太子主持朝政国事。”
“此事,对本王很是不妙啊。”
“还请先生想想对策……”
听闻李泰的话,李纲眉头紧皱了起来。
李世民能玩这么一手,实在是超乎了李纲的想象。
“殿下,陛下如今正值壮年,为何会不问朝事?不理朝政了呢?”
“莫非陛下,此番前去轮台城,秦王殿下,并未治愈好陛下的顽疾?”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一行,前往轮台城治愈顽疾,一般人不知道实情,李纲还是从李泰口中得知真相的。
“先生,那日父皇和母后归来后,大宴群臣,本王也被传诏而去,父皇龙颜大悦的言称,他身上的顽疾,已经无碍了。”
“哦,既然如此,陛下此举,颇为让人琢磨不透啊……”
听闻李泰的话,李纲手抚胡须,开始苦思冥想起来。
良久过后,李纲眉头舒展开来。
“殿下,为今之计,唯有力劝了。”
听闻李纲的话,李泰瞬间双眼精光爆射。
“还请先生明示!”
李纲在李泰面前,低语几句。
李泰闻言,仔细思索片刻后。
点点头站起身来。
“先生,为今之计,确实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本王,这就入宫,去面见父皇和母后。”
李泰离开李纲的府邸,坐上马车,直奔皇宫而去。
立政殿里。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围坐在火炉前烤手。
虽然因为火墙的缘故,立政殿温度并不寒冷。
奈何多年的习惯,很难改变。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依然习惯,在冬日里围坐在火炉前。
火炉上,烤的滋滋滋冒烟的几块红薯,让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都垂涎欲滴。
“二郎,根儿可是叮嘱过,这烤红薯虽然对你的龙体有益,但是也不可多食。”
“嗯,朕再吃一块即可!”
不明真相的以为,大唐天子和皇后娘娘,在火炉旁取暖。
实际上,陛下和皇后娘娘在烤红薯。
如此之事,二人竟然不交给宫女和内侍去烤,也实属有些让人疑惑不解。
“儿臣,参见父皇,参见母后。”
李泰踏足立政殿,看到父皇和母后,坐在火炉旁,立即躬身施礼参拜。
“青雀,来的正好。”
“来,尝尝你母后的手艺!”
李世民微笑着点点头,对着李泰招招手。
“二郎,咱们青雀自幼就有口福,每次有什么好的吃食,青雀呀,总是能赶得上的。”
长孙皇后看着李泰,也是一脸母性的光辉在闪耀。
“要不然,青雀能吃的这么胖……”
听闻长孙皇后的话,李世民哈哈大笑着,开口说道。
“父皇,母后。好香啊,烤红薯的味道……”
“就你鼻子灵,一下子就闻出来了,自己搬个凳子,过来父皇和母后身边坐下,这烤红薯,马上就熟了,你人也到了……”
长孙皇后言语里,尽是母亲的爱意。
“好了,再烤下去,都要烤湖了……”
“青雀,去取三个碟子来。”
李泰起身取来三个碟子。
长孙皇后用夹子夹住烤熟的红薯,每个碟子里放了一个。
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
“慢点吃,小心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