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开局把李世民当亲爹 >

第172章

大唐:开局把李世民当亲爹-第172章

小说: 大唐:开局把李世民当亲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承乾,自从足疾痊愈以来,在监国的这近一年时间里,将朝堂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朕心甚慰……”

    “可是,朕和皇后多番商议过后,还是觉得秦王,更能胜任太子,无论是文治武功,承乾还是要略逊一筹……”

    李世民一开口,就让御书房鸦雀无声。

    众人眼睛全部瞪的溜圆。

    就连知道真相的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三人,一个比一个眼睛瞪的都大。

    此时此刻,假装震惊,也要装的像样一点。

    “臣,赞成……”

    “臣,反对……”

    李世民双眼如炬,直奔马周和岑文本而去。

    新任宰相马周赞成。

    新任宰相岑文本竟然反对。

    “岑相,有何异议?”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开口询问道。

    “回陛下的话,太子乃是一国储君,另立太子非同小可。”

    “若是真要另立太子的话,臣以为,也应该是魏王殿下,才更加合乎礼制……”

    李世民注视着岑文本,开口说道。

    “岑相的意思是立嫡不立庶……”

    “即便是他秦王,文治武功天下无双,胸怀天下,心装百姓,也不成?”

    李世民的话,让岑文本一时语塞。

    毫无疑问,陛下所言没有任何问题。

    秦王的文治武功,确实是天下无双。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格言,已经盛誉满天下。

    “岑相,你可知道,朕之所以让你为相?乃是何人举荐?”。

    “岑相不会以为是魏王举荐的你吧?”

    “实不相瞒,让你为相,是秦王的举荐……”

    “若不然……”

    李世民话音落地,不仅仅是岑文本,震撼的无以复加。

    御书房内,所有人都惊呆了。

    “陛下,可是,臣和秦王素无交集,秦王殿下,为何要举荐臣为相?”

    岑文本深吸一口。(本章未完!)

    第二百一十四章李世民最终的决定?宰相岑文本的震惊……

    气,努力平复自己震撼的心情,开口询问道。

    “秦王坦言,你岑文本,胸怀坦荡,为人正直,是个可堪大任的人才。”

    “没曾想,就是他看重的,胸怀坦荡,可堪大任的人才,要阻止他的太子之路啊……”

    李世民的话,让岑文本深吸一口气,低下头去。

    “众卿,嫡庶有别,古来有之!”

    “可是,朕和皇后以为,文治武功,人品,胸襟和为人处世之道,更是一国太子的重中之重……”

    “玄龄,克明,玄成……”

    “身为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和太子太保,你们三人有何异议?”

    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尽皆没有言语。

    三人此时,出乎意料的保持着沉默。

    都是千年的老狐狸,三人不敢保证,李世民在御书房说的这些话,是否是真心话。

    因为,李世民并没有尽数召集,三省六部主政官员前来。

    也就是说,这里所决定的一切,最后都可能是浮云。

    说了也等于白说。

    至于李世民泄露给长乐的话,是不是故意而为之,现在很难确定。

    虽然这样的几率很小,但是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三人以为,还是稳妥为上。

    能不让李世民对他们起疑,绝对不能光明正大的支持秦王。

    “玄龄,克明,玄成……”

    李世民加重了语气,再次点名。

    “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坐镇东宫,秦王殿下镇守西域,这样挺好的。@精华/书阁·无错首发~~”

    魏征抬起头来,开口回答道。

    “玄成所言甚是……”

    房玄龄和杜如晦,齐声开口附和道。

    “皇兄和承范,意下如何?”

    李世民见房玄龄和杜如晦,魏征那里,实在给不出实质性的答复。

    于是转头看向了,李孝恭和李道宗二人。。

    第二百一十四章李世民最终的决定?宰相岑文本的震惊……
………………………………

第二百一十五章从此君王不早朝,李承乾打开秦王所留第三个锦囊

    “世民,手心手背都是肉,这个问题,恕皇兄无法回答。”

    李孝恭话音落地。

    李道宗接着开口说道。

    “臣弟,也实在难以抉择……”

    李世民闻言点点头。

    李孝恭和李道宗,如此言语,完全在李世民意料之中。

    做为李唐宗室,李孝恭和李道宗二人,确实理应如此。

    “陛下,另立太子之事,正如岑相所言,此事非同小可。”

    “陛下,皇后娘娘。不知太子殿下,可曾知晓此事?”

    “还请,陛下和皇后娘娘,先抚慰好太子殿下,再做商议。”

    “毕竟,太子殿下的进步,文武百官们,有目共睹。”

    房玄龄终于开口说话了,也选择了一个最为合适和恰当的时机。

    “玄龄言之有理,朕和皇后,会亲自和承乾谈一谈的。”

    “好吧,今日之事,不可让外人得知,众卿先退下吧!”

    “臣等,告退!”

    李世民话音落地,众人纷纷起身,施礼告退。

    “二郎,为何不将袁天罡遗书,告知他们?”

    “观音婢,不可说,不可说啊……袁天罡此举已经属于泄露天机。咱们自家人的事情,自家人知道即可了,何必让全天下尽知。”

    长孙皇后闻言点点头,李世民所言,确实也有道理。

    袁天罡遗书,大多数都是皇家里的事情,事关诸皇子和公主。

    确实不宜让外人得知。

    “来人,传太子……”

    “算了,朕和皇后去东宫一趟吧。”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坐上天子座驾,直达东宫门口。

    李承乾听闻父皇和母后前来东宫,立即出来迎接。

    “儿臣,参见父皇,参见母后。”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微笑着点点头。

    李世民更是难得的拉住李承乾的手,和长孙皇后一起,三人并肩往东宫而去。

    被父皇牵手的感觉,让李承乾非常意外。

    我可是自己小时候,梦寐以求的事情。

    没曾想,到了这个年纪,终于得偿所愿。

    “都退下吧……”

    进入宫殿之内,李世民立即喝退了所有内侍和宫女。

    李承乾瞬间明悟。

    父皇和母后,这是有非常要紧的事情,要跟自己单独说。

    “父皇,母后……”

    “您请喝茶!”

    内侍和宫女尽数退下,李承乾亲自斟茶倒水。

    面对如此孝心可嘉的太子,李世民端起茶杯,一时间,不知如何开口。

    “观音婢,还是你来说吧……”

    李世民握紧长孙皇后的手,精神上给予支持和鼓励。

    长孙皇后闻言,点点头,注视着李承乾开口说道。

    “承乾,父皇和母后今日前来,是有要事要跟你商量。”

    “母后,您言重了。儿臣自幼听从父皇和母后教诲。”

    “父皇和母后的话,儿臣唯命是从。”

    听了李承乾的话,长孙皇后心里突然有些不好受。

    是啊!

    从小到大,承乾向来是最乖的孩子,一直以来都是言听计从。

    自己唯一一次动手打他,还是因为称心的事情。

    这次前往轮台城,得知称心在轮台城学院,传授曲艺之道,而且颇受学生们的喜欢和称赞。

    长孙皇后还是非常欣慰的,如此,也不枉自己当年求情,留下称心的性命。

    长孙皇后突然眼眶泛红。

    “承乾,父皇和母后,要让你受委屈了……”

    “父皇和母后,心里也不好受。”

    “可是,为了大局,为了天下,为了诸多皇子和公主,为了不再上演一幕幕悲剧……”

    “父皇和母后,不得不做出一件,让承乾伤心的决定……”

    晶莹的泪花,从长孙皇后脸颊滚落下来。

    对着自己的嫡长子,说出这样的话。

    而且面前还是自己非常疼爱的嫡长子,长孙皇后不心疼那是不可能的。

    “母后,您莫要伤心……”

    “母后,看到您掉眼泪,承乾的心,都要碎了……”

    呼!

    李承乾一开口,更是让长孙皇后泪如雨下。

    就连李世民也叹息一声,不忍直视面前的李承乾。

    “承乾,要怨就怨母后吧,不关你父皇的事情……”

    “是母后主张,让承乾不再……”

    “母后,儿臣知道,儿臣都知道,父皇和母后今日前来,是为了另立太子之事吧?”

    李承乾话音落地,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齐齐都愣住了。

    “承乾,你从而得知?父皇和母后有此打算?”

    李世民算是不打自招了,原本李世民打算此事,自己做一位好人呢!

    让长孙皇后开口,亲自给承乾挑明,其中的利害关系。

    没曾想李承乾竟然能够未卜先知,让李世民情急之下,脱口而出,此乃他和长孙皇后的意思。

    “父皇,母后……您们稍等片刻,儿臣去取大哥的锦囊来……”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注视着李承乾往书房而去,二人尽皆被震撼的无以复加。

    又是大哥?

    莫非这一切,也尽在秦王掌握之中不成?

    很快,李承乾便手持一个锦囊,返回宫殿之内。

    “父皇,母后……”

    “这是大哥留下的最后一个锦囊……现在可以打开看看了。”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齐齐往锦囊上看去。

    【父皇和母后,欲要另立太子可开启】

    当着父皇和母后的面,李承乾亲自拆开了锦囊。

    和前两个锦囊一样。

    里面依然是两封信。

    一封是留给承乾的,一封自然是转交父皇和母后的。

    李承乾,将转交父皇和母后的信,恭敬的交到父皇手中。

    李承乾看到父皇和母后,齐齐低头去看书信。

    自己也低头查勘,大哥留给自己的书信。

    一时间,宫殿里面一片安静。

    “父皇,母后……”

    “当您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想必是有了另立太子之意。”

    “父皇,母后……”

    “承乾进步很大,若是仓促更换太子,怕是要惹群臣非议,对大局颇有不利……”

    “暂且还是莫要做此打算了,尽管父皇和母后,意欲立儿臣为太子,儿臣暂且也回不去长安城。”

    “一是,因为那速度极快的交通工具,尚未成功。”

    “二是,兕子,稚奴,还有诸多弟妹的顽疾,需要在轮台城治疗,才有奇效。”

    “三是,确定承乾的太子之位,可以让诸皇子更加安分,不会再有其它念想……”

    “即日起,五年之内,儿臣可完成一切事宜,包括大食和波斯的十年之期……”

    “父皇,母后。暂且让承乾继续担任太子吧,待儿臣返回长安城后,将轮台城交给承乾打理。”

    “这几年,就让承乾好好锻炼一下,治国理政,平天下之道,毕竟儿臣留给他的轮台城,乃是整个大唐最为富饶之地。”

    长孙皇后看到这里,热泪夺眶而出。

    轮台城?

    若是承乾未来主管轮台城,确实是一个最为美好的结果。

    轮台城的富饶和美丽,眼下已经远超国都长安。

    就连李世民,也是非常满意的点点头。

    这的确是一个,最好的结果了。

    想必承乾也会心满意足的。

    李世民握紧长孙皇后的手,二人继续低头往下面看去。

    “父皇,母后。虽然轮台城一行,父皇身体的顽疾,得以根本的医治,但是此顽疾想要彻底痊愈,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儿臣以为,父皇最好不要再问朝政国事了,辛苦了这么多年,也该歇歇了,每日天不亮就上朝,对身体尤为不佳。”

    “一切交给承乾打理,即能锻炼承乾治国理政的能力,也能让父皇好好调理身体。”

    “闲暇时间,找几位赋闲在家的老臣打打麻将,到了父皇这个年纪,修身养性尤为重要……”

    “母后的气疾已经完全痊愈,今生不会再复发了,母后是这个世上最伟大的母后,虽然儿臣不是母后所生,但是能感受到母后对儿臣和吉祥,茹怡以及长安的关心和爱……”

    “父皇,母后,上元节过后,便让青雀他们,连同河间郡王和江夏郡王,一起来轮台城吧。”

    “…………”

    这封信洋洋洒洒数千言,让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既欣喜又感动。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看完书信,抬头向承乾看去。

    却发现,李承乾也已经激动的,热泪盈眶了。

    “承乾……”

    长孙皇后,柔声的轻声呼唤道。

    “父皇,母后。大哥他,大哥他竟然要把轮台城交给承乾打理,承乾真是太高兴了……”

    李承乾自然知道,这是他和大哥之间的约定。

    也是自己当年,特意向大哥要求的。

    眼下就看父皇和母后的意思了。

    “承乾,如此说来,你以后愿意去治理轮台城?”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几乎是不约而同的脱口而出道。

    若是承乾同意的话,那此事,真的就太完美了。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也不会在有心理负担和为难。

    “父皇,母后。”

    “儿臣自然愿意去治理轮台城,轮台城的富饶和美丽,儿臣真是太喜欢了。”

    “父皇,母后。儿臣心知肚明,论文治武功,儿臣不如大哥,论治国理政,平天下,儿臣也不如大哥……”

    “儿臣唯一的优势,不过是嫡长子的身份而已。若是儿臣这个嫡长子,不能让父皇的大唐越来越强盛,不能让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

    “儿臣,这太子之位,不要也罢!”

    “父皇,母后。说句心里话,儿臣以为,诸皇子之中,只有大哥才是最优秀的,若是没有大哥,儿臣义无反顾的,会为父皇的大唐和基业呕心沥血……”

    “眼下,父皇和母后,还是立大哥为太子吧!”

    “只有大哥,能把父皇的基业继续扩大,也只有大哥,能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未来,儿臣能够主政西域,在轮台城度过余生,已经足以心满意足了……”

    李承乾话音落地,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眼含热泪点点头。

    “善,大善……”

    “承乾,有你这些话,父皇和母后也就放心了。”

    “承乾,父皇和母后,一直以来都对你寄予厚望。”

    “奈何,你大哥他太优秀了,优秀到让父皇和母后,不得不再次做出抉择。”

    “手心手背都是肉,父皇和母后,希望你们都能好好的,莫要为了这皇位而兄弟反目……”

    “今日,听承乾所言,父皇和母后,算是彻底放心了。”

    “承乾,今日父皇和母后,陪你用膳。咱们一起好好说说心里话……”

    北风呼啸,雪花飘飘。

    夜色渐渐暗了下来。

    东宫之内,却是一副父慈子孝,其乐融融的温馨场景。

    岑文本的府邸里。

    岑文本坐在门口,看着飘飘洒洒的雪花。

    几次想要去魏王府,将今日之事,告知魏王殿下。

    最终,岑文本,长叹一声。

    打消了魏王府一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