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西游之妖行纪 >

第224章

西游之妖行纪-第224章

小说: 西游之妖行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来。
  “真是朕的好将军!”
  “不过些许功夫,匈奴人的探马,都快要踏进甘泉宫了吗?”
  “也好,既然匈奴兵锋已至,那就索性摆开兵马,真刀真枪的对上一场。”
  “我倒要看看,匈奴兵马,是真的那么不可一世,纵横无敌,还是说,那些守卫边关的将军,都是一群酒囊饭袋!”
  刘启发了一通火之后,才是又对着太攀道。
  “云道长方外之人,却能为帝国之事奔波劳碌,朕甚感欣喜。”
  “不过接下来大军对战,云道长这般方外之人,不便插手。”
  “就烦请云道长,暂住这甘泉宫中,替朕守护好一众皇子。”
  “待此战终结,驱逐匈奴之后,朕再亲自为道长表功!”刘启道。
  然后有内侍,从旁边出来,引着太攀,往那些皇子公主们所居住的那大殿而去。
  ……
  “这位是云先生,陛下有令,这些时日,由朱先生教导众位皇子们文字,由云先生,传授各位皇子们武艺。”进了那大殿之后,那些皇子公主们,也都还没有睡,而是一个个的,都在灯下,抄写百家经典,一个垂垂老者,手上拿着戒尺,在那些皇子公主们身边,来回走过,稍有不认真的,那戒尺,便是朝着背上打下,发出清脆的声响来。
  见此,太攀也没有作声,只是遥遥的,给那朱先生,行了一礼。
  到了下半夜的时候,那些皇子公主们,才是抄完了典籍,不过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了,一个个的,都是在侍者们带着,往休息的地方去。
  “见过朱先生。”这个时候,太攀才有机会,和那朱先生交流。
  好在这个时代,诸子百家的道统都还在,修行者们,也不是什么不学无术,只知埋头修行之辈,是以,那老者,对于太攀,也没有什么意见和排斥。
  “既然陛下选定了你传授皇子们武艺,那你就不要辜负了陛下的厚望。”那老夫子,应了太攀一句之后,才是一边翻着那些皇子们抄写的经典,一边继续和太攀交流着……
  到了第二天,那位朱先生,因为作业检查课业太攀的原因,上午的时间,便是交给了太攀。
  而太攀也是根据那些皇子们年纪的不同,从记忆当中,选了不同的武艺出来,一一的传授给他们——那些年纪过了十四岁的,太攀所传授的,乃是杀伐争斗之术,而对于那些年纪没到十四岁的,太攀所传说的,却是固本培元之法。
  相较于昨夜的‘奄奄一息’,这些皇子们,对于太攀所传授的武艺,明显是更感兴趣,一个个的学的都是相当用心,至于那些公主们,太攀倒是没有怎么理会,他们愿意学,就跟着学,不愿意学,太攀也懒得理会。
  倒不是说他对这些公主们,有什么歧视,单纯的只是因为指点武艺之时,难免肌肤相接,在面对那些公主的时候,这一点,颇为忌讳,如此而已。
  这么一晃,便又是半个月过去,这甘泉宫中的侍卫们,也算是熟悉了太攀的存在。
  而太攀对于那些皇子公主们,也终于是有了些印象。
  皇子共十四人,分别是长子刘荣,二子刘德,三子刘阏于,四子刘余,五子刘非,六子刘发,七子刘彭祖,八子刘端,九子中山靖王刘胜,十子刘彻,十一子刘越,十二子刘寄,十三子刘乘,十四子刘舜,此外,此外还有三个公主,平阳公主,南宫公主以及隆虑公主。
  共十七人。
  这些皇子公主们,长子刘发不过十八岁,最小的刘舜不过四五岁,不过这些皇子们,年纪不大,心眼却是不小。
  十四个人,分成了四个团体,其中,刘荣,刘德,刘阏于三人,因为一母同胞的关系,天然便是一个阵营,此外还有刘发和刘彭祖,附于骥尾,以刘荣为首,形成一个团体;然后同样一母所生的刘越,刘寄,刘乘,刘舜,亦是一个团体;以及刘余,刘非,刘端,亦是一个团体;最后,刘彻,刘胜,以及三个公主,形成第四个团体。
  帝位的传承,可从来没有什么长幼有序的说法,是以,这四个团体,很明显都是在竭尽全力的展示着自己,以尽可能的,提升自己在刘启,乃至于在众臣百官,以及那些侍卫们面前的印象,以增加自己接掌帝位的可能性。
  四个团体,无论是做什么,都要较一较劲,分出一个高低先后来,这其中,刘荣的团体,自然是最强的,其次是刘越四人,再其次,是刘余三人,最后,才是刘彻的团体。
  显然,就如今的态势看,若是刘启寿尽的话,那么刘荣接掌帝位的可能性,是最高的,这一点,太攀看得出来,其他的侍卫们,自然也看得出来,自然而然的,那些侍卫们,在面对着这些皇子公主们的时候,虽然看似态度恭敬,无可挑剔,但难免,却隐隐的有亲疏远近之别。
  对于这种状况,刘启也懒得理会,一副乐见其成的模样。


第425章 万人敌,一人敌
  毕竟,刘启在接掌帝位之前,也都是这么过来的——五百寿的天子之位,谁不想要?
  光凭长幼有序这四个字,就能决定帝位的传承?怎么可能!
  不过,也正是因为帝王五百寿的原因,在寿元将尽之前,帝王都不会孕育子嗣——这即是说,当帝王开始有子嗣的时候,就代表着,这一个五百年的循环,要结束了。
  便如此时的刘启一般。
  而这个时候,也往往是这汉帝国当中,动荡最为剧烈的时候。
  “接掌下一个五百年的,会是谁呢?”太攀的目光,在面前的十四个皇子身上扫过,在那一段幻梦当中,接掌帝位的,是刘启的第十子,彻,不过显然,幻梦,和真实是有区别的。
  比如说,那幻梦当中,并没有修行者的存在,帝王也没有五百年的寿命。
  又比如说,这位十皇子,彻,他的名字,从一开始,就是彻,而不是如那幻梦一般,先是名为彘,而后改名为彻。
  这两点,就足以是叫太攀,对目前这些皇子们的争端,打起十二分的端倪来。
  争夺天子位的危险,丝毫不下于九大宗派的道主之争,这其中,纵然是有合道半仙为此陨落,太攀都丝毫不觉得奇怪——他区区一个神境修士,哪怕已经成了阳神,也依旧是如同蝼蚁一般渺小,一朝行差踏错,便死无葬身之地!
  或者说,像他这般的元神修士,本来就不该参与到这帝位的争夺当中来。
  只是,太攀如今要的,不是被动的随着大势而动,竭尽全力的,从九大宗派的嘴边,偷下那么一两口吃食,而是要更近一步的参与这天地之间的变局,成为引导这大势的力量之一——如同那些合道半仙一般。
  而要达成这个目标,他唯有剑走偏锋,进入这朝堂之上,参与到那帝位的争端当中。
  只要他在这朝堂上,有了足够的权力,亦或是足够的影响力,那他就能力,成为引导这天地大势的力量!
  就如同朝堂上的三公一般,虽然只是凡人,但纵然是合道半仙,也不会忽视他们的存在,因为他们背后,是这泱泱的汉帝国!
  不过,修行者掌权,在这帝国当中,并没有先例,是以,太攀要做的,并不是争取什么全力,而是足够的影响力,能够影响到天子,影响到朝臣,乃至于影响到整个朝堂的影响力!
  而这,也正是他在刘启入驻这甘泉宫之后,冒险选择面见刘启,而不是悄然离开的原因——这甘泉宫的守卫再如何的森然,但有心算无心,在无人知晓有人潜入了这甘泉宫的前提下,太攀想要离开,也不会难到哪里去。
  毫无疑问,对于太攀的选择而言,这天子之位的争端与结果,至关重要!
  除非是太攀在这争端当中,选中了正确那人,否则,一旦这天子之争尘埃落定,那无论先前,太攀在朝堂上取得了怎样的影响力,也依旧是只有出局这一个选择。
  因为,在天子之争这样一个争端上,站错了队的人,要么就是蠢,要么就是不忠,而那些企图左右逢源待价而沽的人,更是招人厌烦,在天子之争尘埃落定之后,这两种人,被从朝堂上踢出去,难道不是理所应当?
  至于说这些人被踢走之后,会不会有接任者?
  呵,这汉帝国,可不是太攀幻梦当中那些朝臣相互勾结,压制天子的孱弱帝国。
  诸子百家的道统,还在这天地当中流传,想要踏上朝堂,以朝政施展自己抱负,宣扬自己学问的人,数不胜数,今日一个人,或是一个学派被罢免,那另一日,必然是有新的人,新的学派,出现在朝堂上。
  更何况,一朝天子,整整五百年的寿元,哪一个朝臣,能够与这天子相抗?
  五百寿的天子,若真的是被惹急了,那真的是祸及子孙十代的!
  道法显圣,百家争鸣的时代,朝臣想要钳制天子,怎么可能?
  “那么,接掌天子位的,到底会是谁呢?”太攀的目光,在每一个人的脸上,缓缓的扫过。
  每一个人在习武的时候,动作,神色,乃至于眼神的变化,都是无一巨细的,映照于太攀的目光当中。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攀给这些皇子们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每一次的熬炼,都是压着这些皇子们的极限,叫他们在练完武以后,都很难挤得出多余的精力来学习其他的东西。
  “云先生。”十天之后,传授这些皇子们诸子百家之术,治政理事之法的朱先生,终于是忍不住,在一众皇子们散去以后,拦在了太攀的面前。
  “再这样练下去,他们就真的没有精神,来修习诸子百家,治政理事之法了。”
  “强身健体也就够了,云先生难道还打算,将未来接掌帝国的人,教成一个鲁莽的武夫吗?”
  “朱先生是看不起武夫吗?”太攀冷冷的看了一眼面前之人,对于眼前这人的学识,太攀确实是敬服的,只是,显然,这人在自己面前说出的这些话,是得了某一位皇子的授意,否则的话,他绝对不会撇开在熬炼武艺这个过程当中,对意志的砥砺这一个大好处,转而去提其他的东西。
  为什么先前,给这些皇子们传授武艺之人被调走?
  为什么太攀给这些皇子的压力越来越重,刘启都没有任何的意见?
  因为对于五百寿的帝王而言,治政理事的本领,再如何的复杂,总能够是在五百年的时间当中,将之融会贯通,但独独,在熬炼武艺,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抵达自己的极限也不放弃所砥砺出来的不达目的,死不罢休的意志,不是靠那五百年能够养的出来的——若是错过这一次的机会,等到他们无论是谁,接掌了帝位之后,都不可能在养出来这样的意志了,因为那个时候,没有任何人,能够给予他们这样的压力。
  身体到达极限,却依旧无休无止。
  内心还在因为那天子之位的争端而无比的高悬。
  同时又患得患失,生怕是自己的放弃,或是傻乎乎的坚持,不合朝臣的心意,不合刘启的心意……
  左右为难,得失难定!
  在这样的境况当中,才能够砥砺出一个合格的帝王应该有的意志,亦或是决断。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便是这泱泱汉帝国,是一个尚武的国度,内部虽然繁盛,但外部,还有这一个不死不休的大敌,在这样的情况下,帝王尚武,才更能够得到将领们的支持——朝臣,能够通过犯错培养出来,但将领,却不可能通过让他们犯错来培养,因为在战争的时候,他们一旦犯错,所葬送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就如此时,边塞尽皆糜烂!
  是以,对于朱先生的诘问,太攀根本就没有理会!
  “够了!”第二日,在太攀带领着他们,拉开架势之后,终于是又一个皇子,忍不住了。
  “云先生,国人尚武,无可厚非。”
  “不过,一人敌与万人敌,云先生以为,哪一种更厉害?”出声的人,乃是刘荣,在刘荣出声的时候,旁边的刘德,刘阏于、刘发和刘彭祖,都是停下了自己的动作,站到了刘荣的旁边,以表示对他的支持。
  而其他的人,则依旧是有板有眼的,按照太攀所教的动作,锻炼着。
  太攀的目光,从刘荣等人的身上移开,在余下的九个皇子身上,一一扫过,然后又落回到刘荣的身上。
  “这要看是什么人了。”似乎是没有察觉到刘荣话中的陷阱一般,太攀没有丝毫犹豫的,便回应道。
  “若是一介布衣,自然是一人敌最好。”
  “但若是身处高位,决断关乎无数生灵性命,那万人敌,正是由此而生。”太攀的目光,看着刘荣,心头也在思考着,刘荣这话,到底是他自己想到的,还是有人教他的。
  “那云先生以为,我们该学的,是一人敌,还是万人敌?”话到此处,刘荣终于是图穷匕见。
  一人敌,还是万人敌?
  这却是是一个叫人很难回答,甚至是叫人无法回答的答案。
  因为这些皇子们的地位,实在是太过于的尴尬——进一步,便是一朝天子,寿五百,麾下兵马无数,当学万人敌还是一人敌,可谓是毫无争议。
  但同样的,他们退一步,便是比那些闲散的诸侯王还要不如,学万人敌还是一人敌,依旧是毫无争议!
  然而,此时此刻,他们却正好处在这进退之间的节点,无论太攀怎么回答,都不是一个好答案。
  最重要的是,刘荣说的是‘我们’,指的是这十四个皇子所有人,而不是他一个人,这有避免了他言语之间,逼迫太攀战队所引起的反弹。
  “嗯。”刘荣话音落下的时候,正在往这边走的刘启,也是停下了脚步,并且伸手止住了旁边的侍者出声。
  他也想听一听,对于这个问题,太攀打算怎么回应。
  “再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大皇子殿下,能够告诉我,什么是一人敌,什么事万人敌吗?”
  一人敌与万人敌的说法,最早出自于西楚霸王项羽,秦末的时候,楚霸王项羽。
  史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此之后,一人敌与万人敌的说法,便流传至今,已愈三千年。
  “舞刀弄枪之术,便是一人敌!”
  “便如云先生此时所教的这般。”
  “一人敌?”
  “原来大皇子殿下是这么看我所教的东西。”
  “一人敌也好,万人敌也好,其本质,有什么分别?”
  “究其本质,无非便是敌死,而我存!”
  “舍此之外,区别不过在于一人敌所用者,乃庶人剑,行凶斗狠,招摇过市,生死系于尺寸之间。”
  “而万人敌者,使诸侯剑,乃至于天子剑,剑锋所指,万众倾覆,天下归心。”
  “如此而已。”
  太攀缓缓的道。
  “一人敌者,学到了精妙处,未必就不如万人敌。”
  “万人敌者,学到了精妙处,未必就不如一人敌。”
  “所谓的万人敌与一人敌,不过破敌,存己,存乎一心而已。”
  “大皇子殿下以为呢?”太攀垂下目光。
  “云先生之言,不免过于牵强。”
  “一人敌之术,再如何精妙,又岂能与万人敌所媲美?”
  “布衣匹夫,于街头斗狠,也就罢了,难道还能决于战阵朝堂?”刘荣抖了抖衣衫。
  “精彩,精彩!”
  “不想云先生闲云野鹤,竞也有如此见解。”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刘启一边鼓掌,一边缓缓而来。
  “这样吧,既然荣儿要学那万人敌,那就错开来。”
  “云先生你教导一人敌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