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之妖行纪-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合到一起。
这个时候,甘泉宫中,太攀的双眼,才是缓缓的睁开。
此时,他身上的气机,已然是明澈到了极致,无论是和这道身,亦或是他的‘元神’,都是彻彻底底的,没有一丝一毫的,属于妖灵的气机。
这道身,就是彻头彻尾的,一个人类!
十五天的时间,阳神已成。
太攀伸出手,那七星弥天旗,便是在太攀的掌中浮现出来,七星弥天旗中,第二道禁制,已然成就。
……
成就阳神的过程,在太攀的感知当中,似乎是有着惊天动地一般的动静,但这些动静,却都只是在太攀的道身之内,只是在太攀的感知当中发生,于外界而言,几乎是没有任何的影响,自然的,这甘泉宫中,也不会有任何的无论是那些宫女,还是那些侍卫,都不曾发现太攀的踪迹。
“师兄!”刻意压低的,沉重无比的声音,从宫门之外传来,然后,一个蹒跚的步履,缓缓的出现在太攀的面前。
“发生了什么?”太攀的面色,也是随之变得凝重。
来人是胡为义,不过,太攀从未在胡为义的身上,见过这般恍然,这般心如死灰的模样——便是上一次,因为胡为义导致了一众妖灵们行踪暴露的时候,胡为义的状态,也没有这般的差。
胡为义的脸色,是一种病态的苍白,唇上满是裂口,身上的气机,更是虚浮不定,其周身上下,真元更是摇摇欲坠,如同被腐蚀一空的河堤,随时都要彻底的倾塌一般。
“长安出事了!”胡为义垂下头,然后递过来一片玉板。
玉板当中的讯息,很简单——长安城外,十一位合道的巨妖想要于万军当中,刺杀七王,龙山道道主,出手阻拦,携同龙山道中,七位合道半仙,将十一位妖灵巨擘拖住,然后四十多万大军合围之下,是一位妖灵巨擘,尽数陨落!
看着这个消息,太攀的脸上,也不由得出现了迷茫无比的神色,心中,生出了惶然无措的感觉来。
“消息,是真的吗?”太攀抬起头,看着胡为义,目光当中,满是期冀。
他实在是太清楚,这个消息,会对这天地当中,那些残存的妖灵们,会造成怎样的打击了!
“会不会是天师府散播的谣言?”
“瞒不了的。”胡为义依旧是低着头,声音沙哑,“这甘泉宫,距离长安,也不过数千里地。”
“长安城外,合道巨擘陨落之后的元气潮涌,这甘泉宫中,一众族人们,感受的真真切切。”
“师兄,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怎么办?”太攀端坐在这宫墙的角落,沉默不语。
他又怎么知晓该怎么办?
“长安城中呢,还有什么动静?”一个多时辰之后,太攀才是勉强遏制住自己的心绪,问道。
“北方,有没有什么动静?”
仅有的理智告诉他,此刻他必须要让自己忙起来,要让胡为义忙起来,要让这甘泉宫周围,所有的妖灵们,都忙起来,忙的他们,没有时间修行,更没有时间去思考!
哪怕是所有人,都忙成了一个木偶,也比就这样惶然无措的下去,让他们的理智,都彻底的崩溃,要来得好!
“算了,不管了,师弟,你带着众位族人们离开这甘泉宫,以这甘泉宫为界,将周围八百里的地形,都摸一摸!”
“所有的山峦,河川,草木分布,村落乡县,矿脉峡谷,乃至于地下暗河,都不要有任何的遗漏!”太攀说着,一时之间,他也不知晓,应当如何要那些妖灵们,都忙起来,只能是仓促无比的,叫那些妖灵们,都去干这一件完全是徒劳无功的事。
“我知晓了!”胡为义垂着头,没有问任何的原因。
他只是木然无比的,执行着太攀的吩咐——在太攀还在闭关的时候,因为那些称胡为义为‘师兄’或者‘首领’的族人们,胡为义哪怕是再如何的茫然,再如何的无措,也都必要是保持着心头的一线清明,而现在,当太攀出关之后,胡为义的心中,有了依赖之后,他心中紧绷的弦,终于是彻底的断裂。
一直到夜色降临,太攀才勉强是收束了心中的恍然,开始查看,那玉板当中记录的,长安城中的变故——藏于太攀天性当中的冷漠,终于是发挥出了作用。
那玉板当中的,第一条消息,自然便是那十一位妖灵巨擘的陨落,这一条消息,太攀直接的掠过,目光缓缓的下移。
然后,有关于长安城的消息,出现在了太攀的眼前。
那十一位妖灵巨擘陨落之后,狂暴无比的元气潮涌,也是在同时,将七王麾下,那四十余万大军的军气,给撕扯的七零八落,叫七王的大军,暂时失去了战斗力。
而就在长安城中,刘启想要令大军趁机进攻之时,龙山道的道主在内的八位合道半仙,以及一位天师府的合道半仙,则是在此刻拦在了大军之前。
正当双方对峙着,所有人都进退两难的时候,匈奴破关的消息,亦是传到了长安城中——不是匈奴寇边,而是匈奴破关。
边塞幽州凉州并州,已经损失大半之地,边塞之民,亦是在一部分边军的护卫之下南迁。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启亦是做出了他的决定——以国仇为重,责令七王退回黄河以南,重归封地,他以天子之名下令,既往不咎。
至于他自己,则是率领目前长安城下所有的大军,北上以拒匈奴,大军的行辕,便设在这甘泉宫。
同时为了处理帝国事务,朝堂上文武百官,除开长安令留守长安以外,其他所有的人,都随着刘启一起,往甘泉宫而行。
同时,为了亦是抵抗匈奴的决意,刘启更是带上了它所有的子嗣随行——若是让匈奴过了甘泉宫,那这帝室一脉,连同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便全数于甘泉宫中,以身殉国。
“甘泉宫!”看着那玉板当中的信息,太攀清楚的知晓,自己赌对了,这匈奴,果然便是刘启逆转局势的后手——只是此刻,太攀丝毫没有任何的欣喜自得。
虽然猜到了这个结果,但对于刘启的想法,太攀依旧是摸不清楚——若只是为了令七王回返黄河以南的话,那十一位妖灵巨擘的陨落,就已经足够,这匈奴寇边,糜烂边塞的代价,无论是对于刘启,还是对于这汉帝国而言,实在是太重太重!
除此之外,刘启带着所有的子嗣,以及所有的文武百官,一起以殉国之势,往这甘泉宫而来的架势,更是叫太攀看不懂。
这十五日以来的变故,实在是有些叫人目不暇接。
七王从胜券在握,到大败亏输,甚至于几乎是将三千年来积攒的家底,都是赔在了长安城下。
而付出了这样的代价之后,他们却什么也没得到。
这十五日之间的变故,这帝国当中,无论是那些宗派也好,还是那些凡人们也好,唯一的胜利者,只有一个。
那便是刘启!
这一场声势浩大,几乎是席卷了半个帝国的七王之乱,成功的将各大诸侯的血,都放的干干净净,叫那些诸侯们,再也没有了与长安城匹敌的实力,自此之后,彼此的实力对比,彻底的失衡——虽然这一战之后,刘启暂时放弃了削藩的国策,但对于如今的帝室一脉而言,那些被放干了血的诸侯,只是嘴边的肉而已,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同样的,九大宗派这一次,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自这一场变故当中,除开龙山道以外,他们都不曾入局,但在这帝国当中的平衡,被帝室一脉彻底敲碎之后,九大宗派,也必须要放下他们先前的架子,要么,走到台前,摆明车马的支持各大诸侯,叫那些被放干了血的诸侯王们,有着与帝室对话的资格。
要么,他们就只能放任帝室一脉,一点一点的,将整个帝国,都纳入掌控当中,然后在帝国的面前,低下他们高傲的头颅……
“这便是帝王的气魄吗?”
“以天下为饵,重整山河,不动声色的,便已然是改写了整个天地的局势?”太攀的手掌,稍稍用力,那一枚玉板,便是化作了齑粉,簌簌而下。
这一刻,对于那位素未谋面的人类的帝王,太攀生出了无与伦比的忌惮。
“或许,各大宗派唯一的庆幸之处,便在于,这位帝王的寿元,已经快要到极限了吧!”
太攀想着,然后起身,踏出这宫墙,往北方望了过去。
第424章 见天子
太攀立于甘泉宫所在的那山峦的山头,站在山顶往下看去,山脚下,披着皮甲,背着弓箭或是挎着刀剑的百姓,正通过甘泉宫,往北而去。
秦时,有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而这泱泱大汉,匈奴的入侵的时候,那些还能拿得动刀枪的百姓们,同样不会坐视不理。
在这些百姓们之前,第一波从长安出发的十万大军,已经越过了这甘泉宫,正奔赴前线,一路安顿那些逃难的老弱病残的同时,一边也在联络各处的防卫。
哨探,更是不计马力,不计损失的,往四面八方散开去,朝堂上迫切的需要知道,为什么边塞的的防卫,一下子便崩溃如斯,叫局势糜烂至此。
远远的,天子銮驾,在大军的拱卫之下,缓缓的往甘泉宫靠拢,见此,太攀的心头,没有丝毫的波澜。
甘泉宫,是这汉帝国局面的转折之处,亦是这帝国当中,妖灵们命运的转折之处,同样也是太攀的转折之处。
在甘泉宫之前,太攀所有的行动,都是顺应局势而动,说的好听一点,叫随大势而行,说的不好听一点,便叫身不由己,只能被动的应对局势的变化。
而甘泉宫的转折,则是代表着,太攀不再是被动的面对这天地当中局势的变化,而在开始自己主动的分析,这天地当中,大势的运转,去判断大势的转折点,然后主动的,参与其间,作为推动大势的力量之一,而不是被动的,被大势推动着,身不由己!
合道半仙之下,极少有修行者,能够图太攀一般,去寻觅大势的变局所在——便纵然是徐求道他们,也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自觉。
他们所能做到的最好,便是在大势降临的时候,做出最好的选择,取得最大的好处,如此而已。
光凭这一点,太攀就已经是超过了这天地当中,所有的元神修士。
只是,有着这样成就的太攀,心头却没有丝毫的自得。
如今妖灵们的情况,可谓是到了最黑暗的时刻,没有了合道半仙们作为制衡,这代表什么?
这意味着,那些人类的合道半仙,尤其是天师府的合道半仙们,纵然是对那些妖灵们出手,也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
彼此之间,维系了数万年的默契,在这一刻,彻底的荡然无存。
在这样的情况下,太攀纵然开始学着把握大势的脉络,又能如何?
对眼下的局势,并没有什么帮助。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太攀有些茫然的,从那山头上离开,回到了甘泉宫中。
随着刘启的靠近,这甘泉宫中的防卫,也是越来越森严,太攀想要在这甘泉宫中进出,同样也是越来越麻烦。
又五天之后,刘启的车架,终于踏进了这甘泉宫。
甘泉宫中,大殿一共十四座,一众皇子公主们,占去了两座,刘启占去一座,一众嫔妃,占去一座,余下的十座,则是由朝堂上各位大臣分了去。
刘启来的很快——长安城下,大军尚未整编完毕,刘启就已经出发,在第二轮十万大军,踏过甘泉宫的时候,刘启的车架,就已经进了甘泉宫。
“陛下,当务之急,不是收复失地,而是先搞清楚,幽凉之地,到底发生了什么!”
“匈奴破关之后,兵马已经到了何处?”
“各郡各县的防卫,是否齐备。”
“若是不将这些摸清楚,那诸位将领们,便数率军北上,也只是如没头的苍蝇一般,四处乱撞。”
“更有甚者,若是已经有人投敌,而众将丝毫不知的话……”说到这里,丞相陶青,便是不再言语。
“如今,已有二十万大军北上,陛下当下令,令他们以防守安民为重。”
“万万不要轻敌冒进,白白折损士气。”
御史大夫晁错,被腰斩弃市,袁盎也因为此,被罢了太尉之职,如今,朝堂三公,也就只剩下丞相陶青一人而已。
陶青谏言之后,一众大臣们,皆是出声附和起来。
这一场战争,来的实在是太突然了,朝堂上,没有任何一个大臣,有这个准备,若非是因为七王兵临长安,叫朝堂上已经准备好了足够的粮草兵甲的话,此时说不定,各路大军,都还不曾整备完毕。
一众大臣们,拼死规劝之下,刘启才终于是放下了将驻守这甘泉宫的大军,也派出去的心思。
到了夜里,整个甘泉宫中,依旧是灯火通明,无论是谁,都没有丝毫的睡意,而那些高官们,更是一个个的,都聚拢在一次,看着面前展开的地图,愁眉不展。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太攀也终于是下定了决心,出现在了刘启所居住的那大殿之外。
“方外之人,有紧要军情,呈于陛下。”行宫外,当太攀的身影出现的时候,周遭的侍卫,都是飞快的聚拢来,张弓搭箭,叫太攀浑身上下,起了无数的鸡皮疙瘩。
军气涌动着,亦是将太攀周遭的天地元气,彻底的封锁起来。
“宣。”片刻之后,那宫殿内,刘启的声音,才是传了过来。
“云行舟?”
“朕记得你。”
“晁卿奏上那一封削藩策,首功在你。”
“与黄河之畔,你的功勋,亦是不小。”
“最后护送大军北退,依然是你。”进了宫殿之后,太攀还没来得及抬头,刘启的声音,便已经在这宫殿当中响了起来。
“你说有紧急军情,是什么?”在现身之前,太攀还想好了一系列的说辞,以解释自己如何出现在了这甘泉宫中,不想,刘启对于这个问题,却是没有丝毫的关心,而是直接就问起了军情。
“回陛下。”太攀定了定神,自踏入这甘泉宫中,森然无比的气机,就已经是将太攀给笼罩其间,这气机笼盖之下,太攀只觉得自己,哪怕只是稍稍有什么引人误会的动作,便会顷刻间,陨落于那森然的气机之下。
“是赤霄剑吗?”太攀心中想着。
“臣回转长安之后,便一直在城外养伤。”
“待到伤势将愈的时候,长安城已经封闭。”
“后来,因为开罪了天师府之人,一路追逃之下,臣便躲到了这甘泉宫。”
虽然刘启没有问,但太攀还是将前后因果,稍稍的渲染了一番之后讲出来。
“之后,边塞有躲避战乱之人,途径这甘泉宫。”
“臣一时好奇,便忍不住往北去转了几圈。”
“此后难民越来越多,北方战局,隐有糜烂之势,臣刚好又有闲暇,便是以这甘泉宫为起始,每三日一次,巡查甘泉宫外五百里地。”
“看到陛下銮驾之后,臣本有心避退,奈何,这甘泉宫中,守卫越发森严,臣又担心引起误会,便只好在这甘泉宫中,呆了下来,一直到陛下进入这甘泉宫。”太攀说着,然后,从怀中取出了一张绢帛,绢帛上所化的,便是自长安大变的讯息传来之后,胡为义带着众妖,在太攀的吩咐下,所探查的周遭的地形等等,而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匈奴的哨探所至。
地图被递上去以后,这宫殿当中的气氛,就是越来越沉凝,越来越压力,不知道过了多久,刘启压抑的声音,才是响了起来。
“真是朕的好将军!”
“不过些许功夫,匈奴人的探马,都快要踏进甘泉宫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