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门徒-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来本起因行,为全经的开端。《维摩诘所说经》维摩诘生病,释迦牟尼派一个大型的代表团前去慰问
,派谁当团长?派舍利弗等十六弟子,个个都不敢承当,都说自己曾被维摩诘呵斥过,派弥勒等大菩萨,
他们也是不能堪任,都说自己挨过维摩诘的批评,最后终于派出以文殊为首的八千菩萨,五百声闻的庞大
代表团,承佛委托,到毗耶离城,维摩诘宅舍,前来问候。一部《维摩诘经》,基本上是文殊和维摩诘之
间的对话。《楞严经》以阿难遭到摩登伽女大幻术,摄人淫席,将毁戒体,佛派文殊前往救护,将阿难,
摩登伽女二人带回佛所,佛对阿难进行教育,是为本经发起的原由。《法华经》是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耆
闍崛山,入无量义处三昧,放眉间白毫相光,照遍东方百千万亿佛前,弥勒对此不甚理解,请示文殊,以
何因缘佛出此瑞相?文殊答复说: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降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
大法义。欲令众生咸得闻知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故现斯瑞。文殊的话发起了释迦演说斯经。
一行三昧:文殊是以修一行三昧著称于世的。有一次他问佛:什么叫一行三昧?佛答:法界一相,系缘法
界,是名一行三昧。一行三昧的要点,是在观察事物时,要从规律或法则的总体上着眼,不是就事论事的
去分别它的差别相,如此才能居高临下,高屋建瓴。如何修一行三昧?第一,要从善知识处,听闻般若波罗密,对事物的总相有一个深入理解,这样的人才能从事物的千差万别中,发现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对
待真理,还要做到,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第二,要在一个安静的地方,排除种种私心杂念
,收摄心猿意马,于一切事物,不产生混乱的思绪,不去追逐尘境。第三,在净化思想的基础上,系心一
佛,专持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念
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如无量诸佛功德无二。这一不可思议佛法,等无分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悉具
无量功德,无量辩才。如是入一行三昧,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又有一次,佛教文殊入不思议解脱
三昧。文殊回答:“我即不思议,云何更入不思议也。”这里的不思议,是教人们不要舍本逐末,在事物
的差别相上打转转。唯有据事物的总相,才能明察一切差别相。
不二法门:文殊是大乘空义的奠基人,他的大乘空义特点,是不着空不执有的“不二法门。”“不二”与
“无二”离空有二边的含义相同。文殊的这一思想,集中反映在《维摩经》《思益梵天所问经》里,《维
摩经入不二法门品》维摩诘问法自在等三十二位菩萨,如何入不二法门,法自在等菩萨皆以二说明不二。
最后维摩诘问文殊,文殊答说:“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
门。”文殊答完,反问维摩诘什么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此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叹曰:“奇哉奇哉乃至
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引文俱见《维摩诘所问经》卷中。《思益梵天所问经·菩萨无二品》
文殊认为无二是指一切法性没有二相,接着他给二与不二这两个概念,下了严格的定义,什么叫二?凡夫
贪着我故,分别二耳。什么叫不二?虽种种分别为二,然实际无有二相。这里文殊清楚地指出二是分别的
核心,是指着我。无我即无分别,不二的境界则坦露现前。从此出发文殊答复梵天一些重要问题。什么是
修道?答不分别是法是非法,离于二相,名为修道。什么叫道?是一切法不可得,名为道。道不能令人离
生死至涅盘,不离不至,名为圣道。什么叫解脱?答言不坏缚着。什么叫得度?答不住生死,不住涅盘。
作者:天地佛门2007…4…111:46回复此发言
……………………………………………………………………………………………………………………………………………………………………………………………………………………
4文殊菩萨
什么叫漏尽?答言:若有所尽,不名漏尽,知诸漏空相,名为漏尽。什么叫涅盘?涅盘无来处,无去处,
不可得至。实际上文殊的不二法门,是离二边的即有而无,即无而有,亦有亦无的中道观。如善现问出世
间法,文殊答曰:“我觅世间相了不可得,子欲谁出?贪嗔痴,即平等法界,我于是中非已出离,非未出
离。若出不出,则堕二见。文殊的离二边中道思想,为后来的龙树及中国佛教各宗所遵循的重要原则。
有关文殊的传说:大乘佛经的人物有两个特点,一、在时间上通三世,对一个人的研究,要从三世的角度
上来考虑。二、在空间上遍十方,要将他方世界与娑婆世界结合起来探讨。对文殊的研究,亦不能离开这
一原则。关于文殊的传说约有以下几种:
《首楞严三昧经》佛告迦叶: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于此南方,过十万国土,有国名平,地平
如掌。有佛名龙树上如来,于彼国土,得无上觉,即今文殊也。这一传说,可能与《华严经入法界品》文
殊去南印度龙族地区开辟大乘佛教根据地有关。《处胎经》说:“昔为能仁师,今为佛弟子,二尊不并化
,故我为菩萨。”文殊自称在过去世,他曾是释迦的老师,因为一个世界里,只能有一个法王,所以这位
老师也只有权居他的弟子之下。
《央掘经》说:北方常喜国,现今有佛名欢喜藏摩尼宝积佛,即是文殊。
《悲华经》说:“阿弥陀佛为转轮王时,第三王子,名曰王众,于宝藏佛所发菩提心,愿于来世,行菩萨
道,无有期限,庄严佛刹,令三千大千世界,恒河沙等十方佛土,为一佛刹,大宝填厕,又无恶能,及诸
女人,及其名字,亦无声闻、辟支佛。一生菩萨,充满其间。佛号为文殊师利。于未来世,南方世界,名
曰清净无垢宝藏,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普现如来。值得注意的是文殊佛土,是一个统一的大佛国。
到那时将消除一切佛国之间的差别。由菩萨上首的文殊,彼时将为诸佛之上首了。
《华严经》说:东方世界十佛刹,微尘数世界,有菩萨名金色,其佛名不动智,文殊大士,将十万菩萨,
从彼而来。
《文殊般若泥洹经》说:文殊住三昧力,能于十方世界,化现诸形,教化众生,偈云:“文殊大菩萨,不
舍大悲法,变身为异道,或冠或露体,或处小儿丛,游戏于聚落。或作贫穷人,衰容为老病,及现饥寒苦
,四方而求乞。令人发一施,与满一切愿。令发信心已,为说波罗密。”
《宝藏陀罗尼经》佛告金刚密迹主言:“我灭度后,于南瞻部洲东北方,有国名文震旦,其中有山名曰五
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此五顶山,即我国山西五台县的五台山。当汉明帝时
佛法初来,摄摩腾、竺法兰、以天眼通,看文殊菩萨住于此山,奏帝建寺于灵鹫峰,即今大显通寺。自此
以后,五台山即为文殊道场。又《华严经》说:东北方有处清凉山:“往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
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文殊菩萨心咒
(资料于互连网收集整理)
文殊智慧咒注音这是文殊菩萨增长智慧的咒语。又称文殊菩萨心咒。
嗡啊'日/阿',巴扎那底。
◎文殊智慧咒注音:ongārā,bāzhānàdi。
◎发音注解:'日/阿':读音为(rā),为罕见字,常用字典中罕有收录。也常写成“惹”或“喏”等字代替。
梵文:omarapacanadhih藏文:omarapazanadi文殊菩萨智慧咒的其它写法:嗡啊惹巴扎纳德。
嗡阿喇巴札那谛。
嗡阿诺巴札拿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殊智慧咒功德简介:文殊菩萨智慧咒能开启我们的智慧。平时长念此咒能使您于空灵中将慢慢开启智慧大门,事事如意。
由《金刚顶瑜伽文殊师利菩萨经》,可知持诵“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为:罪障消灭,获无尽辩才,所求世间、出世间事悉得成就,离诸苦恼,五无间等一切罪障永尽无余,证悟一切诸三昧门,获大闻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等。
同经又说:“念诵数满五十万遍,即获无尽辩才,如文殊师利菩萨等无有异。飞腾虚空,所求世间出世间事,悉得成就。又念诵数满一俱胝,离诸苦恼。满二俱胝遍,五无间等一切罪障永尽无余。三俱胝遍,证悟一切诸三昧门。四俱胝遍获大闻持。五俱胝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谓般若波罗蜜多成就,即智慧成就。难怪一般佛教徒会认为持诵“文殊咒”可令人获得智慧成就,且持此一咒就包含一切如来所说法。
文殊菩萨的不可思议功德…………《大宝积经卷文殊师利授记会》是时佛告诸菩萨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善男子。若有受持百千亿诸佛名号。若复有称文殊师利菩萨名者。福多于彼。何况称于普见佛名(注:文殊师利成佛之时名为普见)。何以故。彼百千亿那由他佛利益众生。不及文殊师利于一劫中所作饶益。尔时众中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同声唱言。南无文殊师利童真菩萨。南无普见如来应正等觉。说此语已。八万四千亿那由他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量众生善根成熟。于三乘中得不退转。是时佛告诸菩萨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善男子。若有受持百千亿诸佛名号。若复有称文殊师利菩萨名者。福多于彼。何况称于普见佛名。何以故。彼百千亿那由他佛利益众生。不及文殊师利于一劫中所作饶益。
尔时众中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同声唱言。南无文殊师利童真菩萨。南无普见如来应正等觉。说此语已。八万四千亿那由他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量众生善根成熟。于三乘中得不退转。
文殊师利。又白佛言。我复有愿。如我所见无量无数百千亿那由他诸佛世尊。而彼诸佛所有佛剎功德庄严。如是一切皆令置我一佛剎中。唯除二乘及五浊等。世尊。若我自说佛剎功德种种庄严。过恒沙劫亦不能尽。如我所愿。唯佛能知。佛言。如是文殊师利。如来知见于三世中无有限碍。
尔时众中有诸菩萨。作如是念。文殊师利所得佛剎功德庄严。与阿弥陀佛剎。为等不耶。尔时世尊。知彼菩萨心之所念。即告师子勇猛言。善男子。譬如有人析一毛为百分。以一分毛于大海中取一滴水。此一滴水喻阿弥陀佛剎庄严。彼大海水喻普见如来佛剎庄严。复过于此。何以故。普见如来佛剎庄严不思议故。
文殊五字咒(海涛法师辑)
唵阿罗跛者曩地omarapacanadhih
1。持诵文殊五字咒的主要功德,据佛经记载为:罪障消灭,获无尽辩才,所求世间,出世间事悉得成就,令众生智慧成就。
2。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此陀罗尼者,即入如来一切法平等,一切文字亦皆平等,速得成就摩诃般若。才诵一遍,如持一切八万四千修多罗藏。
3。若能一心独处闲静,梵书五字轮坛,依法念诵满一月已,文殊菩萨即现其身,或于空中演说法要。是时行者得宿命智,辩才无碍,神足自在,胜愿成就,福智具足,速能皆证如来法身。但心信受,经十六生,决成正觉。
4。或于绢素如前画像,满五十万遍亦得成就,或以香泥涂舍利塔,梵写五字旋遶念诵五十万遍,曼殊室利现其人前而为说法,常得诸佛及执金刚菩萨之所护念,一切胜愿皆悉具足。
5。若人才诵一遍,如诵八万四千十二围陀藏经,若诵两遍,文殊师利普贤随逐,四众围绕加被,是慈无畏护法善神在其人前。
6。若诵一遍,能除行人一切苦难。若诵两遍,除灭亿劫生死重罪。若诵三遍三昧现前,若诵四遍,总持不忘。若诵五遍,速成无上菩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殊菩萨咒语及其功德利益(海涛法师辑)
1)有恐怖处当须摄心,念诵此咒即得除怖。
2)若欲卧时,当诵此咒一百八遍,即得好梦,善知吉凶。
3)若人或患疟病,持此咒者,视患疟人面,持诵此咒一千八遍,其患即除。
4)若欲入阵,当取牛黄书写此咒带于身上,一切刀仗,弓箭(等)不能为害。
5)若入阵时,画文殊师利童子像,安于象马上。当于三军前,先头而行,引诸军众,彼凶愚贼自然退散。
画像之法须作童子相貌,乘骑金色孔雀。
6)若有一切众生见画像者,所有四重,五逆等罪悉得消灭,常得面睹文殊圣者童子亲为教授,即得究竟解脱乃至佛果,于其中间不被三界烦恼,痴心相应。
7)是故劝念一切有情,行住坐卧当须念咒忆持不忘,时时每诵一百八遍勿令断绝,常得一切众生见者皆来归伏,恶人自当退散。
8)若能每日三时念诵各一百八遍,所作称意,所求诸愿悉得随心,一切皆得圆满具足,得大富贵,所游无障,自在恣情受诸快乐。
9)设临命终,即得圣者文殊师利童子亲现灵仪,为说大乘深妙法藏,闻法心大欢喜,即得普门三昧。得此三昧已,于烦恼生死当永隔别,即与文殊圣者及大菩萨同为眷属,位阶三地,进修不退。住文殊圣者之位,同得佛智慧,三摩地门。
10)若有比丘,比丘尼,善男子,善女人,依法受持,读诵书写修行,现世成就一切吉祥,诸事圆满,寿命长远,众人爱敬,生珍重心。
11)命终之后得生天上受乐无量,或生王宫处尊重位,受富快乐身无病苦,得宿命智薄贪恚痴,善知因果宝重佛法。虽绍贵位心无憍慢,宿因力强习读大乘,愍念一切心,无胜负心,常利有情。
12)若生于诸人中,贵豪英俊,宣言辩利,人所爱乐,寿命长远,中无灾横,所于求愿,事与心规者,无人违信。
………………………………………………………………………………………………………………………………………………………………………………………………………………………………………………………………………………………………文殊心咒的功德文殊师利,以智慧著称,在中国示现为菩萨,与观音、普贤、地藏同为四大菩萨之一,五台山清凉寺即为他的道场。但其实他早在久远劫已成佛,号为龙种上如来,并被称为七佛之师。
文殊在释迦牟尼佛示现人间时也示现诞生于舍卫国的婆罗门家,传说他诞生时有十大异象:天降甘露、地涌七珍、仓变金粟、庭生莲花、光明满室、鸡生凤子、马产祥麟、牛生白犊、猪诞龙豚、六牙象现。后来就到释迦牟尼佛处学道。
文殊是智慧的象征,然在印度、西域等地关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