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成为了道医之后 >

第301章

成为了道医之后-第301章

小说: 成为了道医之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突厥人,或者匈奴,或者党项人,女真人……
  这些游牧民族都是难啃的骨头,那些人能啃下来,让他们在哪里建国又如何?
  还不是中国的根?要向大唐进贡称臣。
  “这白马之盟,只怕坚持不了几年。”傅奕道:“萧皇后还在塞外,义成公主那个疯女人只怕更是不会罢休,还是多事之秋啊……”
  傅奕感叹着,突然话锋一转:“我与李大夫的师父孙思邈真人神交已久,不知可否能让李大夫引荐一番?”
  孙真人今日已经到了长安,还有路上新收的弟子孟诜,以及之前在麻姑山闲得蛋疼的卢照邻。
  以及一些因仰慕孙真人而主动追随的人。
  如今孙真人正在太医署里面。
  主要询问自己编写的《千金方》怎么还没有刊印天下。
  却是李世民要跟孙真人亲自碰面,才会答应以做“贤名”的。
  李郸道自然答应了下来:“太史令在天文上面的造诣不小,我师对此也略有研究,想来其中应该有共通话语。”
  李郸道又想想:“太史令尝试过修炼吗?”
  傅奕笑笑:“你便当我是叶公好龙吧,虽然懂得修行,却不愿意修行。”
  李郸道叹道:“太史令真是通透。”
  “现在的想法是现在,以后是以后,说不得等着老夫从朝堂上退出后,还要向小友你讨教修行之事呢。”
  “别到时候嫌弃老夫年纪太大了。”
  “自然不会。”李郸道笑道:“您境界比我高,已经不在乎年纪了。”


第737章 当世显学
  李郸道带着傅奕到太医署,只见孙真人正坐着那里,旁边巢老头正在跟着讲着如今朝廷的防疫情措施。
  大旱必定有大疫,这是历史规律。
  兴亡百姓苦不是说着玩玩的。
  “如今陛下移民各地,最怕有瘟疫在迁徙中传播。”巢元方道。
  孙真人正在尝着着孟诜做的“避瘟汤”。
  这汤可以增强人体卫气,不为邪气所乘犯。
  就跟怕中暑喝苦凉茶一个道理。
  孟诜是个二十来岁的小年轻,拜孙真人为师是属于带艺投师的类型。
  这位是唐代医家大拿,著作是《食疗本草》,认为治病于未发之时,平常少吃汤药,是药三分毒,讲究以食作药,如此达到无病的状态。”
  这位可是孟子31世孙,儒家的宝贝,后世太白山下孟圣堂,也是他所建立。
  还是个进士。
  如今也算是叛逆了,不在家学着诗书礼易春秋,跑来给孙真人做徒弟。
  孙真人如今的三个徒弟,一个初唐四杰卢照邻,一个日后的孟子后裔。
  反而李郸道之前籍籍无名,没有资本,结果做了这两个人的师兄。
  孟诜也擅长做饭,不过孙真人觉得他做饭的手艺可以跟李郸道学学,李郸道做饭在孙真人的印象中,没有什么人比得上的。
  李郸道做饭的手艺是四分天赋,三分来自炼丹制药的参悟,君臣佐使,三分是食材本身的独特。
  “瘟疫可防。”孙真人已经提出“病从口入”的概念了:“不吃生水,不吃生食,这些就能防住一半瘟疫。”
  孙真人喝完避瘟汤点评道:“你这避瘟汤也只能给给达官贵人喝。”
  孟诜不解:“为何?”
  “流民多饥,一饿生百病,元炁少了,瘦得好似干尸一般,喝这个怎么能激发自身卫气来抵挡瘟疫呢?”
  “对!”李郸道一进门,就听到孙真人说这话,不由感叹道:“还是师父您知道疾苦。”
  “贫道这一路上询问饥民百姓收录了三十几种野菜,跟他们的处理方法。”
  却是直接将稿子交给李郸道:“你看看。”
  李郸道看着,其中不少是常见的,比如蒲公英,婆婆丁,还有狗尾巴草。
  “师父算是功德无量了。”
  傅奕听闻,也拿来经手一观,感叹道:“孙真人真是一心济民。”
  孙真人对傅奕其实此前就已经见过,只是并无交情。
  但是现在有了。
  “忘了向师父你介绍了,这位是太史令傅奕大人,精通天文地理。”
  孙真人立马笑了:“就是那位写《请废佛法表》《请除释教书》的那位傅反佛?”
  傅奕叹道:“正是老夫了。”
  孙真人请他上座,这是个朋友,能处。
  其实傅奕上书,李渊并没有完全认同,也没有完全不认同。
  他认为出家人太多了,但是真正的出家人少,大多数是“规自尊高,浮惰之人,苟避徭役,妄为剃变,托号出家,嗜欲无厌,营求不息之辈。”
  无论僧道都一样。
  不过由于认老君为祖了,所对道门针对不明显,对佛门针对便明显了。
  “今日朝堂上李大夫的话,让我感触颇深,他说和尚如果尊崇礼义,爱国为民,不违法犯纪,又何必废用佛法?”
  “朝廷要废的佛,是那些横征暴敛,兼并土地的佛,不是劝人向善的佛。”
  孙思邈笑道:“这个徒弟我也没有教多少,他说三教合流,要将佛教归化本土,脱胎换骨,我也不觉得他离经叛道。”
  傅奕听得有意思:“我还以为孙真人您也这样想。”
  孟诜作为儒家子弟,听闻三教合流的话:“三教合流,尊谁的经呢?”
  “是尊老庄?还是论语?又或者佛门的金刚经?”
  “三家教义怎么统一?别倒是儒家喊打,道家喊打,佛家也喊打,朝廷也喊打,别搞出个四不像来。”
  孟诜说的有道理,历史上很多邪教,都是以三教同尊,甚至五教同尊。
  将圣经,佛经,儒家经典,道家经典,甚至古兰经,东拼西凑,搞出个洋土结合起来。
  这肯定是人人喊打的。
  李郸道却没有强行想把他们扭合在一起的想法。
  不过对这个师弟的提问也放着心上。
  “他们想信什么信什么。”李郸道笑道:“大多数百姓而言,拜佛也好,问道也好,其实就是求个心安,信什么又不是罪名。”
  “能引人向善,教人开悟就是最善。”
  “没必要信佛的,让他也信道,信道的强行让他信佛。”
  李郸道说了,但似乎没有说。
  孟诜却被忽悠住了。
  李郸道接着跟着孙真人报喜:“皇帝把太白山封给您了,又打算给您封个官。”
  “您先别急着拒绝,做那些言官,或者政官,估计您也不太乐意,太医署对您也太小,施展不开,我的意思是将太医署自太常寺中专门分出来,搞个太医寺。”
  巢元方当场站起来:“要是成了第十寺,那就是大善了。”
  孙真人问道:“这就是你说的让医学成为当世显学的事情?”
  “上阵父子兵!”李郸道嬉皮笑脸:“我资格不够,还得仰仗您老人家。”
  孙真人点头:“我先领着修药典的事情,若是皇帝问起来,我便领着这件事情,但能不能成就不清楚了。”
  傅奕道:“老夫会帮孙真人说话的。”这是表态了。
  孙真人是个喜欢清净的人,不过既然李郸道开口了,他也不会不理会。
  反正如果是做什么言官,或者外放做知府之类的,或者到太学当老师什么的,孙真人肯定不会答应的。
  李郸道当下给规划了,太医寺结构。
  跟其他九寺差不多。
  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正二人,从五品。丞六人,从六品,主簿二人,从七品。
  这些是主管行政的。人事调度的。
  而后有:大小方脉科、针灸科,儿科,妇产科,医药科,五官科,瘟疫科,咒禁科,杂病科,畜牲科。
  一共十科。
  每科设立主任一人,为正七品,副主任两名为从七品,官医师四名为正八品。
  而在各地,每府,州,之地设府医院,在县设县医院,县医院院长可和县尉同级,为九品,各类医师,享受流外待遇。
  府医院院长享受七品待遇,然后还有一些名医圣手,在内任职,可以有“从八品”的待遇。
  而太医署专门分化出来,只管教学,将培养的大夫,输送到各府各县去。
  而且要行医,就要取得行医资格。
  不过由于协和社团许多人半路出家,这个行医资格,又是分数个等级的。
  赤脚医生只要考最低级的就行了。
  但是要进县医院,或者府医院,就需要中级证书,甚至高级了。
  就跟后世考执业医,和评职称一样。
  不过这一套要执行下来,起码要二三十年。


第738章 砸他金身,铸我真佛
  傅奕跟孙真人交流了一会,果然聊得很起劲,两人都对老庄之学有着不同见解。
  而且能说到一块上去。傅奕编写过《老子注》,考究《老子》原文,但是毕竟古代书籍资料流通少,因此也有不少讹误。
  终南山上有当年文始真人所作原书,岐晖子答应借给李郸道参悟,但是可能是忘了,还是咋地,在飞升之前一直没有提这件事情。
  不过这也赖不掉的,李郸道不着急。
  孙真人也自注《老子》、《庄子》,不过这是他年轻时候干的事情了。
  这两个人聊着,李郸道也不参合到里面。
  直接往那八戒和尚住的地方去了。
  八戒和尚正在给法海传授戒律。
  法海是大蟒蛇变化,因此需要戒律约束他。
  “为师已经向皇帝将那灵感寺讨要来了,如今改名字叫青龙寺,只是如今年久失修,也没有钱财给你们,你们整理整理吧。”
  八戒和尚心生欢喜:“师父是要立我祖庭了。”
  法海也修佛法,但是还需要打磨打磨,对这灵感寺并不以为然。
  “我给你们寻的是给窦皇后,太子,刺王,祈福的由头,你们也别忘啦。”
  李郸道想了想,又问向八戒和尚:“如今还有想法去灵山问佛吗?”
  “师父,贫僧到了敦煌的时候就没有想再往西去的念头了,一路走去,已经发觉,脚下就是灵山,心中便有真佛了。”
  八戒和尚以为李郸道在考验他。
  李郸道笑着指着那外面的经幡:“你说是幡动,还是风动?”
  八戒和尚笑道:“是心动。”
  李郸道哈哈大笑:“可见你已经悟到了。”
  “那你觉得这佛陀的面容,非得是西域人吗?”
  “相由心生,这佛陀面容,是我的脸,是你的脸,是众生相。”
  八戒有所领悟。
  而法海却有些骇然了,他在五台山听到的佛法不是这样的。
  这是大逆不道的。
  李郸道又问道:“哪里是地狱?”
  “人间。”八戒道。
  “哪里又是净土?”李郸道问道。
  “也是人间。”八戒经由点拨已经明悟了。
  “那该怎么做?你明白了吗?”
  八戒和尚双手合十,一声:“阿弥陀佛。”得大自在,大圆满,大智慧。
  李郸道体内的佛陀舍利便隐隐为其加持。
  李郸道以手摩其顶,为其授记载。
  而法海一脸懵逼:“你们说什么?为什么我听不懂?”
  而八戒和尚得受了印记之后,对着李郸道又是三拜九叩。
  李郸道扶着他起来。
  李郸道就是辟支佛祖了,八戒和尚就是以后的大菩萨了。
  虽然草台班子初创,但是平台大啊,李郸道的大乘外道问圣辟支佛法,肯定会传播久远的。
  未来可期。
  而李郸道这边给八戒和尚授记了之后,诸多佛门高僧都有所感应:“阿弥陀佛,无量大欢喜,我释家广大,今又添枝叶。”
  到了灵感寺,里面观音殿的观音法相已经不见了,看来是舍弃了这里。
  只有功德池子,四月荷叶已经冒头,几只金鱼在里面游曵着。
  李郸道若有感悟,自心湖莲花之中摘出一枚真性莲子,投入此莲池之中。
  当下莲花池中,便长出朵朵金莲。
  八戒和尚连连“阿弥陀佛。”
  而灵感寺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当初可是为太子藏了五百僧兵,又有地下暗藏着炼丹的密室。
  三人转了一圈,颇为满意,内里还有几块菜地,够两个和尚生活了。
  “等会把那些金身砸了卖钱。”八戒和尚一眼就看出好些个鎏金佛陀,内里还是铜铸造的,十分值钱。
  “那可是佛陀!”法海惊呆了:“你不怕有业报吗?”
  八戒和尚笑道:“佛祖良善,怎么会施业孽于我?”
  八戒和尚道:“这些金身,可以卖不少钱,到时候给窦皇后,隐太子,刺王,立下泥胎木偶,再照着师父的样子,做一尊佛陀,照着我的样子,造一尊随侍菩萨,师弟你也造一座相吧。”
  法海立马兴奋起来了:“可以以我的本相造相吗?”
  “可以。”八戒道:“众生都有佛相。”
  然而一只蚊子趴到了八戒的脸上,八戒一巴掌打死了。
  “蚊子除外。”
  李郸道笑着离开了青龙寺。
  回到家中,老爷子正十分神气,跟着周围老邻居老伙伴吹牛:“当时我那孙子,布下八阵图,似乎是得了那武圣姜子牙相助,武侯诸葛亮来帮,谈笑间呐,就杀了上万突厥……”
  “我就知道狗蛋这小子有出息,几年前就在李家祠堂受了祖宗青睐,打杀了一头老虎,好几十头狼。”
  “当年悍匪入城,上百人呢,我亲眼看见狗蛋手起刀落,杀得人头滚滚。”
  ……
  老爷子这个兵部员外郎没做几天,就发现自己容不进去,在兵部两日游,参加了两次会议,两次都打瞌睡。
  干脆回来了,反正可去可不去,就是捐钱捐粮,捐来的一个官身,是个身份象征,按时拿工资,过年过节领肉和蔬菜。
  对了,还赐邑五十户,可以传五代。
  见着李郸道回来了,老爷子连忙收敛住了。
  “看我家孙儿回来了。”
  但那些老朋友一下子变得局促起来,完全没有刚刚那样放得开。
  毕竟李郸道已经被“神话”了。
  泾阳县外十万突厥大军,泾阳老百姓吓坏了,如今突厥退兵,李世民,尉迟敬德,还有李郸道三个都被神化了。
  李郸道没有架子,寒暄了几句,在里面还看见儿时伙伴,可惜他们都不敢上前来。
  等着他们散了,李郸道才对着老爷子道:“您也太抬举我了。”
  老爷子道:“怎么我跟人说你好话还说不得啊!”
  李郸道拿老爷子没办法,前些日子擦拭陌刀,骑着老马,要跟突厥拼命的老兵气质已经不见了。
  现在是个富家翁,员外郎了。
  李福成现在不在家中,他也在太医署了。
  皇甫家的人认出了李福成那副经络图正是自己家失传的东西,现在正想着怎么从李福成手里讨要回来。
  强取是不行了,李家现在算是宗室中人,半个皇亲国戚了。


第739章 李戚氏的织布厂
  丫丫正在逗着小羊屎蛋玩,李戚氏在做虎头鞋,红肚兜。
  她早就开始说自己已经身子恢复了,不能再一动不动了,前两日东平王妃还派人来看她,问问情况如何,说要抱着孩子去王府里去,老王妃有赏赐。
  只是一直担心外面的“布行生意”
  李戚氏如今算是最早开办“工厂”的了,还改良了缫丝流程,能将麻葛变得更柔软,缫成更细的丝。
  原来织布也是以经纬算,一寸长有八十支丝线,称之为一升,若是有一百六十支就是两升。
  同样面积内横经竖纬的丝线越多越密,说明布料越好。
  如今百姓家里穿的衣服,麻葛衣服,如果穿新衣服的话就跟穿麻布袋似的。
  只有老衣服才穿得柔软贴身一些。
  现在李戚氏改量缫丝技术,织成的布料,已经是十分细腻了,这根市面上的麻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