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了道医之后-第2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稳稳重重的浩然正气好似泰山,跟李郸道领悟的好似大河一般的浩然气十分不同。
“见过夫子!”却是不少人对着老祭酒行礼。
可见这位的德行深重。
丫丫好奇:“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啊,我皱眉没听懂啊。”
李郸道笑道:“他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要自重,要重于泰山,即修持定力,将心定于忠信上,即做个有道德良心的人,就是要以忠信为主,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不要跟不讲忠信的人共事交友,因为当你自己定力不够时,就容易被这些损友影响而泯灭良知。”
“知道了自己的不对或不足时,就要积极勇敢地承认并改正它。”
丫丫这下听懂了:“哥,他好像在骂你。”
“不是好像,自信点,就是。”李郸道笑眯眯道:“看来夫子认为我是个不自重,没有忠信的人。”
“少年满腹经纶,似乎颇通我儒家经典。”祭酒道:“若是参拜圣贤,为何做此危墙之语?”
李郸道笑道:“哪里危险了,前朝炀帝不就是这样没的?李家为臣,杨家为君。难道夫子认为李家是弑君?不是正义之行?”
夫子定眼望气,发现李郸道头上有王气。
定了定心对着李郸道开口:“还请阁下里边请。”
李郸道有预感,武德九年之事可能会提前,自己炼成天刑剑之后便隐隐有预感。
因此李郸道来此,却也是想要探探口风。
毕竟自己也算是秦王李二的支持者。
弑君篡位杀父兄。虽然杀父没做,但是其他可没落下。
孔家之口,就是天下悠悠读书人之口,因此李郸道前往泰山之前来了一趟。
虽然孔家“忠”字当头,但是后世有着“万世降表”之称呼。
李郸道略微提点一下,想来当事情发生之后,他们应该懂得怎么做吧。
祭酒以为李郸道是李家王室贵族。
虽然李郸道确实算是陇西李氏武阳坊一脉,但这王气并不是李唐分薄的,而是李郸道直接挣来的。
祭酒带着李郸道来的是孔庙核心,上面是正是孔子,孟子,还有孔庙十哲。
然而没有荀子。李郸道挺喜欢这位的。
香火萦绕,久久不绝,已经诞生出来了神明,李郸道不清楚是不是圣贤死后变作了神,还是其自我诞生了一位神明,以为自己就是圣贤。
除了香火,还有文气,有浩然气。
这里确实是文道圣地。虽然李郸道认为稷下才是真正的圣地。
李郸道给孔老夫子上了香,发现两边还有成堆的圣旨也在接受供奉,上面乃是各自王朝对孔子的敕封。
李郸道主动表明身份:“贫道乃是麻姑山玄真道山野修士,领武德皇帝敕封的五品朝请大夫。”
“这是舍妹。”李郸道指着丫丫:“本欲去泰山,路过此地,想要感受感受圣贤的熏陶,修身养性。”
“是该修身养性。”祭酒点头,却是感受到了李郸道身怀利器,若不能把握,只怕遗祸苍生。
李郸道笑笑,随后道:“不知道这位夫子如何称呼?”
“你既然叫我夫子,又何必问我姓名?左右不过姓孔就是。”
李郸道点头。
夫子请李郸道盘坐在席子上。席子方方正正,四角有镇子镇着。
李郸道第一个开口,便是问道:“什么是大道?”
儒家有道,道家也有道,但二者不是同一种东西。
夫子危坐着,开口道:“年轻人,这个问题实在太宏大了,老夫也是追求了一辈子的,却是不能说我说的是正确的,来解答你的疑虑,不过依然有一些想法。”
“道是过程,道的过程性,表现在道生万物的过程,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李郸道问道:“那道是变化的吗?”
夫子摇摇头:“道是不变的,变的是法。”
“杀戮不能解决问题,你刚刚说天下之兴亡,难道全是归咎于君?其实是法腐朽了,君王一人之力岂能败坏?天灾,人祸,腐朽的法下隐藏的贪官污吏,你刚刚说弑君之语,难道君死了,就不会有下一位这样的君?”
“若是在法衰之际,能变革,必可长久于世。”
夫子目光久远,提出了不断改革之理,若道是航海彼岸,那法就是大船。船在航海之时,不断更新零件,虽然到后面可能已经不是当初那艘船了,却可以让人不断寻道,求道,中油一日上岸。
李郸道笑道:“我也觉得要变,只是要雷霆手段,不可软刀子割,不然腐朽得太快,糊裱匠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夫子认为如何?”
“这位小友有国器之才,可无国器之德。”
第673章 蒿里鬼国
国器乃鼎也。
可见老祭酒是觉得李郸道这个人才华不错。
但鼎的另一个身份是礼器。
三足为鼎,四足为尊。
鼎之三足,乃君臣民。
三者等长,方可久立,若分长短,便是容易倾斜歪倒。
夫子认为李郸道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李郸道开口道:“国器不敢当。”
“那夫子认为什么是国器之德呢?”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夫子道:“国器之德必先忠国,爱民,孝悌,才可以才做国器。”
李郸道点头:“夫子说得不错,这三点我都赞同。”
说罢笑道:“今日深有所得。”
祭酒诧异,我都准备好跟你论论道了,治治你这个杠精,没想到你竟然说:“啊对,对,你说的都对。”
这叫祭酒不由得心中烦闷。
李郸道问道:“若是不是贫道来问道阁下,而是一国之君主来问,祭酒会怎么回答?”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已。”祭酒道。
李郸道问道:“若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呢?”
祭酒听闻,长叹一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说罢就有些疲惫似的起身:“小友请便吧,若要体悟圣贤,多用些心便好。”
丫丫有些不明白这个老头为何突然有些落寞。
疑惑问向李郸道:“他怎么了?”
“他虽然精神达到了崇高的境界,但是现在的社会并非其理想的圣王治世。”
“但他知道他所推行的理念,只是当权者的工具,他想要推行的仁德礼义,都会在统治者的宣扬下变了味道,而他却无可奈何,甚至只能妥协。因此他才叹息。”
李郸道刚刚反问,若是自己不是一个道人,是代表君主来询问,他会怎么说。
祭酒说了君臣父子之说。
丫丫还不懂得这些打了机锋隐语的东西。
李郸道给孔子上了一柱香,又花钱买了一支经过孔庙赐福过的毛笔。
在旁边书肆,给丫丫买了两本她不爱看的书。
丫丫脸都苦了,偷偷拿了一本齐谐,一本搜神记。
觉得这个还可以啃啃看。
随后便是离开了此处,并无入孔子世家拜会家主,或者入孔林,祭祀坟墓的想法。
只是带着丫丫去了泰山。
泰山乃是中华神话之中,除却昆仑山外,第一神山。
号称五岳独尊。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神话故事也是极多的,蒿里鬼国,蒿里君,泰山山神,东岳大帝,泰山奶奶,碧霞元君,乃至于泰山石敢当……
其中最著名的说法,便是“泰山封禅”,泰山山顶,乃是最接近“昊天”的地方。
在这里说话,上天能听到你的声音。
自秦皇汉武之后,便稳固了人道神山的地位。
其文化底蕴,是其他山无法比拟的。
其名字也可看出。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易·说卦》“履而泰,然后安”。“泰”字就有原来的高大、通畅之意引申为,“大而稳,稳而安”。随即出现了“稳如泰山”、“国泰民安”、“泰山鸿毛”之说。
相传远古时期,黄帝曾登过泰山,舜帝曾巡狩泰山。商周时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脚下建东都,周天子以泰山为界建齐鲁;传说中秦汉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
当然这都是儒教给泰山造势的说法,谁叫这是儒教的大本营。同样也是为了自己那一套“天命”理论。
不过真正到了泰山,还是对这座神话大山产生许多敬畏之心。
只见李郸道和丫丫在山脚下,见泰山之上,浩荡冥冥的元炁之海,九重天上的天宫玉宇,这些凡夫不见,可是李郸道却是实实在在看得到的。
那巍峨的神话气势,厚重的历史文脉,仿佛一真的有盘古头颅的气势了。
丫丫也惊呆了。
李郸道对着丫丫道:“咱们现在找个地方开坛,进入阴冥之地,蒿里鬼国,泰山地府,找奶奶去,等会再去爬泰山。”
“咱们麻姑山什么有这样气派就好了。”
李郸道建道观的时候,便用了泰山之石。
“丫丫,既然来了泰山,你可领悟了五岳真形图之中的泰山真形?”
“没有。”丫丫直接道。
李郸道哈哈一笑:“走吧,走吧,去蒿里鬼国去。”
当下带着丫丫寻了一处阴地,作法,开了阴阳通道,肉身进入了冥界。
“泰层云郁冥冥。梁甫亦有馆,蒿里亦有亭。幽途延万鬼,神房集百灵。”
入了冥界,李郸道才发现,原本在阳世看着还有些普通的泰山,在阴冥竟然有不知边际之大,不见青冥之高。
上有金光渺渺,又有宫殿玉宇。
只见五爪金龙只是寻常,五德凤凰也只作禽鸟。
其中可见诸多神祇散发神光。
更有一股威压,让人不敢直视。
好似古神话之中的不周之山一般。
这座大山之下,一道黄泉萦绕,却好似小溪一般。
而诸多城镇在山脚下,仰仗着神山福荫,内里吉气升腾,瑞意蔼蔼。
许多男女,衣着皆是如同外人。
若非见到了数丈高的神兵天将,和面容丑陋的魍魉魑魅,李郸道还以为这是哪里呢。
“这里便是蒿里鬼国吗?”李郸道琢磨道:不是说冥界在打仗吗?怎么这里这么和谐?
开玩笑,这里是儒教,道教,二教圣地,又是中土自酆都地府外的,泰山地府,乃是核心之地,打仗也是在其他地方打,不可能打到这里来。
准确来说,战场在川蜀,峨眉山那边几乎已经沦陷了。
李郸道拿出两粒丹丸,给了丫丫一粒:“这个可以把我们的活人气息遮盖,我们再去蒿里鬼国找奶奶去。”
丫丫吃了下去,开口道:“为什么我们能肉身下来啊?”
李郸道笑道:“因为你哥我也有阴冥权柄,而且元神出窍的话,万一肉身被人坏了怎么办。”
“那我们下了地府,算不算死掉了。”
李郸道给了丫丫一下:“这里阴阳颠倒,死就是活,活就是死,阳间死掉的人,如果没有到转世的时机,就会在冥界逗留,活到阴寿也耗尽为止。”
“因此算生了下来。”李郸道解释道:“刚刚下来的时候是老鬼,等着阴寿尽了,就变作婴儿一样了,就可以直接投胎去了,跟阳间是反着来的。”
“哦哦。”丫丫道:“鬼要是阴寿尽了,也没投胎,会变成什么?”
“聻”李郸道感受到身上的阳气渐渐收敛,看上去不像是个活人。
第674章 鬼国刑罚
中国人有事死如生的理念,因此人死后并不是说一了百了。
所以有香火钱,冥钞。也会挑选阴宅,购买阴契,在阴间买地。
泰山蒿里鬼国便是如此形成的,最先叫高里,但其实叫什么无所谓。曹丞相写过一首蒿里行。
李郸道的“白骨鸡鸣图”便是源于此。
不过此时看来,蒿里鬼国看起来并不算阴深可怖,甚至还有点繁华。
李郸道在脸上带了一个面具,是在东海坊市买来的,罗刹画皮。并不是人皮制作的,而是一种鱼皮,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法器。
此时模样俨然是一个普通的鬼。
丫丫会胎化易形,变作了一个大头鬼。
两个人走在百鬼之中,并没有被发现。
此时所见冥土百姓也要种田,这冥土大地乃是阴浊怨煞之气所化,坚硬好比生铁,因此种地的大鬼似乎都是恶鬼,带着枷锁,链条。
浇灌的水也是自黄泉之中引来的,只是这些鬼都十分忌惮这黄泉水。
那田地里面的禾苗却是如同白骨一般是洁白的,结出的阴米,颗颗都有梧桐子那么大。
这些阴米本质似乎是灵魂本源和阴气。
除了耕田之外,也有树林,黑漆漆的大树,看上去像是西方的扭曲树精一般,浑身黑色,更有金属光泽。
李郸道看得出来这种冥土鬼树,其实是在净化冥土煞气。
偶尔看见树上有一个红色的果子,似乎暗含一点阳气,可是没有鬼去摘它。
而穿过这些,便可以看到城墙,进入蒿里鬼城内部。
门口是几个神明,有黑虎脑袋,武将身子的,三四丈高的,有两足大蟒蛇,盘旋在城墙上面,还有一个背后有一双翅膀,看不清楚原形是乌鸦还是老鹰的神将,背后有一双翅膀。
这些神灵看起来带着上古蛮荒的气息,没想到只是一个看守鬼国出入口的一个神将。
李郸道带着丫丫大摇大摆进去。
那黑虎脑袋模样的神将盯着李郸道好一阵看。
可是并没有阻挠李郸道。
内城更加繁华,其层次分上下,好似电梯一般,最底下的一层便是普通鬼物,或者妖精的住所。
再上一层就是祖先灵,一些小鬼神,或者是世家的阴宅。
第三层便是神祠,庙宇在冥界的投影,李郸道看到的那些宫殿,便是如此。
第四层则是泰山的办公机构,鬼国的朝廷所在,鬼国运转,鬼魂的轮回,乃至于天庭的调令,或者朝廷的封敕都在这一层受理。
第五层才是泰山帝君,王母池,碧玺元君的行宫神域。
如此宝塔一般的结构,若非其依附泰山而建造,只怕不能如此布置。
李郸道拉着丫丫,东看看,西瞧瞧。
这里也算异域风情了。
丫丫看着街头一个老婆婆做的萝卜汤十分感兴趣。闻着十分香。但是李郸道看得出来,这并不是什么萝卜,而是一条蛆,只是不知道为何在冥土看起来就白白胖胖。
李郸道拉住丫丫:“你忘了,你小时候我给你讲的变婆的故事了?”
丫丫一下子就哆嗦了,再看那汤就发现了端倪。
“小娃娃,喝汤嘛?”那老婆婆笑着,嘴巴里面黑漆漆,出现了一个蛇芯子。
李郸道拿出两张纸钱,只见在冥土变成了两贯铜板,直接放着那老婆婆面前:“老人家,我给你打听个事情。”
那熬着萝卜汤的老婆婆看见钱,就两眼放光:“后生鬼,你要问什么?”
李郸道开口道:“你知到王秀英吗,她是我家长辈,听说在蒿里做官,我们来投靠她来了。”
只见那老婆婆一阵迷茫:“没听过,不过我可以帮你问问。”
说罢便将两贯铜钱收起:“不过你得帮我先照看这个摊子,待会有苦力来喝汤,你一碗收他两个钱。”
老婆婆嘱咐道。
李郸道看着这锅汤,一捞,除了如萝卜一样的蛆,还有腐烂的老鼠,蛤蟆,不知名的眼珠子。
死人都这么重口的吗?
老婆婆帮李郸道打听消息去了。
李郸道则是一道“甘露咒”一道“法食咒”打入这锅萝卜汤中,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