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是书中大反派-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即便如此,两边却仍打成了“势均力敌”的结果。。。。。。只能说禁卫军的战力不愧在大宁首屈一指。
当然,不管这支曾经的御前红甲军有多牛逼,如今都已不复存在。
留下的,也只有一具具死状惨烈的尸体而已。
“细细检查每一具尸体,看看是否还有活口!”
“将检查过的都搬到车上拉走!”
“咱们的人送去义庄!禁卫军送去乱葬岗!”
“动作快点!”
“任何人不许私吞战利!一经发现军法伺候!”
“快点!先将太和殿周围清理出来!!”
“。。。。。。”
各种喊声回荡在晨雾中,夹杂着令人作呕的血腥气将偌大的皇宫尽数笼罩在恐惧之中。
五万多具尸体,处理起来无疑要花费很长的时间,绝非是一个早晨的功夫便能完成的。
但哪怕眼下整个皇宫各处都是断肢鲜血,可太和殿却仍然在卯时一到便打开了殿门。
太和殿开殿门,意味着今日早朝照旧。
“礼部尚书,龚大人到!”
“刑部左侍郎,冉大人到!”
“大理寺卿,李大人到!”
“太常寺卿,余大人到!”
“内务府总管,唐大人到!”
“。。。。。。”
生面孔的太监站在长长的云龙浮雕石阶一侧,每看到一个人走上石阶便会尖着嗓子高喊上一声。
而被他喊到名字的朝官则大都低着头不闻不问,走的更是缓慢,仿佛双腿和脑袋都似灌了铅一般沉重无比。
毫无疑问,他们当然知道今日这场“早朝”是魏贤志搞的鬼。
然而即便再怎么胆战心惊、再怎么不情愿,他们却都还是“不得不”准时现身。
当然了,其中有不少人已经知道等下会发生什么。
但也有相当一部人对此一无所知。。。。。。
旭日朱楼光,东风惊凡尘。
霞光刺破雾霭,为京城中鳞次栉比的城郭屋宇鎏了层金红色泽。
只是这原本江山锦绣、灿若瑰宝的场面,如今却显得有些死寂。
仿佛在整个京城中,便唯有皇宫这里尚且还有一丝生机了。。。。。。
“啊!”
云龙浮雕第一百零二阶,一个身着朱红色官衣、胸前绣着白鹇的男人突然发出一声惊呼。
此人名为阮天富,官拜工部员外郎,只是一个五品小官。
这等官职倒是能勉强挤得进朝堂,不过上朝时只能站在最后一排。
而他刚刚之所以惊呼,则是因为恰好瞥到了一旁有一只挂在石围拦上的断手。
这只断手五指仅存其二,其余三指皆不知所踪,断口处清晰可见白骨血肉。
阮天富方才正是由于路过此手旁边,这才不小心被吓了一跳。
“。。。。。。”
轻抚胸口,平稳了一下呼吸。
阮天富悄悄抬眼向四下看了看,发觉附近同僚并无人发觉自己的窘态,这才轻轻松了口气,继续向着不远处的太和殿走。
不过他走出几步后却又突然停下,犹犹豫豫的转身向回看去。
此时,恰有另外一个朝官正好走到那断手旁边。
“这位大人。。。。。。”
张了张嘴,阮天富好似是想要提醒此人不要如自己一样被那血肉模糊的断掌吓到。
但来人却根本没抬头,又或者说根本没听到阮天富的话,就这么直接低着头走了过去。
阮天富愣了楞,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实在太过自作多情了些。
眼下自保尚且不能呢,又哪里顾得上别人。
第542章 反了反了都反了
跟其他大部分朝官不同,阮天富是一个真真正正的“中立派”。
没有背景,天吉三年中的进士,在地方历练五年后调回京城,然后便一头扎进工部,七年来官职没有任何变化。
为官者若是寒门出身,其实一般都会选择依附于某个大的势力,好为自己的仕途减少一些阻碍。
但阮天富却不愿如此,所以他才在七年之中寸步不前。
对此阮天富并不在乎。
因为能入京做官,并且还挤得进朝堂,他已经就很满足了。
而既然于仕途再无任何奢望,那么保持中立无疑便是最好的选择。
即便上不去,但最起码也掉不下来。
更关键的是,不论发生什么大事他都可以性命无忧,不会因为某一派的覆灭而陪葬。
当然了,阮天富知道乱世之局无人能独善其身的道理。
不过他既然掌控不了时局,但却可以掌控自己远离“风暴”中心。
就像现在。
当朝堂上百余朝官都在为自己的命运心惊胆战时,阮天富却可以站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淡定自若。
不论是他的身份还是他现在所站的位置都无比安全。
所以,阮天富甚至还有心情东张西望的去观察同僚们的表情。
有人平静,有人慌张。
有人愤怒,有人胆怯。
有人的官服已被冷汗浸透,有人在不慌不忙整理着官帽。。。。。。
小小的太和殿此刻就像是一座戏台,上面站满了各式各样的角色,准备共同出演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戏。
而虽然同样站在人群之中,但阮天富此刻却更像是一个观众。
他轻轻打了个哈欠,将重心从左脚换到右脚,终于找到了一个更舒服的看戏姿势。
然后。
当身后殿门慢慢关合,宁文均自屏风之后现身时,这场大戏便也正式开场了。
。。。。。。
。。。。。。
天吉十五年,十一月初四,卯时一刻。
宁文均出现在太和殿中,但并未如往常一样站在面向龙椅的第一排,而是挺身立于龙台之上,直面着面前共计一百一十八位文武百官。
几乎是一瞬间,太和殿中便变得鸦雀无声。
然后,在向屏风后侧看了一眼之后,他便开口进行了一场长达半个时辰的演讲。
这场演讲中,宁文均义正严词的说出了若干宁永年曾做过的“凶暴”之事。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杀死许士兴,逼迫许家造反;屠顺亲王满门,使得蜀州陷入大乱;一手策划了原州城惨案,令两百万大宁百姓于一夜之间惨死。。。。。。
在将这些事悉数说完之后,宁文均简单总结自己的爹根本不配为人皇,甚至连人都不配做。
而他早已对此深恶痛绝,所以便下令魏贤志借凶君离京之时举旗起义,只为还天下一个真相。
当然了,宁永年这般凶君自然也不能再做大宁的皇帝。
所以他这位唯一的皇子,便只能暂时担起重任、临危即位,领导大宁子民走向正确的道路。。。。。。
如果抛开那些有的没的废话,以及为了烘托气氛而说的豪言壮语,那宁文均的整篇演讲基本就是说了这么个事情。
而阮天富虽然听得惊愕,但其实打从宁文均消失一夜后又安然无恙的出现在太和殿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猜到了这位皇子要篡位了。
好家伙。
别人造反都是打着“清君侧”的名义,你倒好,直接来了个“清君”!
虽然阮天富相信宁永年确实做过那些事,但哪个君王又没有做过点见不得人的勾当呢?
以这种理由篡位。。。。。。
也不是不行,最起码算是给了天下一个交代。
但对于宁文均能否篡位成功,阮天富却持怀疑态度。
。。。。。。
古往今来,想要篡位一般来说需得满足四个条件。
第一,篡位之人必须得有皇室血统。
第二,篡位之人必须得有足够的武力控制京城,最起码也要控制住皇宫。
第三,篡位之人必须得能得到朝廷大部分官员的支持。
第四,篡位之人必须得能得到大部分百姓的支持。。。。。。至少不能反对。
而眼下的情况很明显。
第一点宁文均无疑完全满足。
第二点魏家也已经帮他做到了。
可这第三第四点。。。。。。
且不说宁文均能否被大宁百姓认可这般相对遥远的事,但说他能不能得到大部分朝官的支持,阮天富就觉得够呛。
在许、柳两家尽灭之后,如今大宁朝堂之上就只剩下三种朝官。
第一种就是如自己这般的中立派。
而剩下的自然就是“宁派”和“魏派”。
后两者的数量相差无几,加起来基本有个七八十人。
所以余下那三四十人中立派的态度就尤为重要。
这些人如果支持宁文均,那后者便大概率能“顺理成章”的即位。
而若是这些人不支持,或者不发表意见。。。。。。那即便宁文均在魏家的帮助下强行即位,但也绝对无法让各州府顺服。
毕竟站在这里的每一个官,几乎都代表着地方上的一股大势力。
因此别说宁文均了,就连魏贤志也不敢随便乱杀,只能是通过威逼利诱种种手段来争取每个人的支持。
只是这何谈容易。
要知道“中立派”的为官之道就是不站队,更何况是这种惊天动地的大事,一定更不会表现出任何倾向。
再说现在距离魏家“起义”仅仅过去一夜,哪里有时间给魏贤志来暗中“拉票”?
最起码自己就没有被魏家找上。
所以。。。。。。
“太急了。。。。。。”
轻轻叹了口,阮天富自言自语的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而就在他思考的同时,朝堂之上早已理所当然的乱作一团。
“共事”了这么久,大家对于彼此姓“宁”还是姓“魏”早就一清二楚,因此一等宁文均演讲完就已然开始了激烈的争辩。
当然了,双方吵归吵,但说话还是比较注意分寸的。
尤其是宁派的官员,也不敢直接骂宁文均企图篡位,只是不停嚷嚷着“此事需得等皇上回来再议”,“若是皇子所言为真,皇上到时再退位也不迟”之类的话。
就这样,整个太和殿突然便从此前的死寂变得热闹。
只不过两边人数相当、声量相当,就这样吵下去估计吵到明年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因此,魏贤志、宁文均,甚至是阮天富,都在等待着一个可以改变这种僵局的契机的出现。
三人并不知道魏长天做了什么安排,阮天富更是连“魏长天已经做了安排”这件事都不晓得。
直到他看见公认的“中立派高官”李岐突然一步迈出,恭恭敬敬的冲宁文均拱了拱手。
“殿下!”
“自今日起,大理寺愿听令于殿下调遣!”
“。。。。。。”
“殿下!鸿胪寺亦愿您早日即位,还天下以泰平!”
“殿下!我国子监千余监生亦有此愿!”
“清吏司附议!”
“光禄寺附议!”
“通政司附议!”
“工部附议!”
“詹事府附议!”
“。。。。。。”
第543章 还是当爹的狠
从掌管司法的大理寺,到负责祭祀的光禄寺。
从管理外事的詹事府,到掌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诉的通政司。。。。。。
当几乎所有中立派朝官突然“挺身而出”,鲜明且一致的表达出自己的立场之后,其余人都一时间愣住了。
包括大感震惊的魏贤志、一脸不可置信的宁文均。
以及目瞪口呆的阮天富。
他用屁股想也知道这么多人同时发难绝不可能是偶然事件。
那便只能说明这些平日里跟自己一样,好似哪边也愿不得罪的同僚们其实早已姓了“魏”!
李刊、余守道、刘步青、陆儒、孙国桢。。。。。。
一个个名字跳跃在脑海,各个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
而这其中最让阮天富吃惊的无疑还是自己的顶头上司; 那位白发苍苍的工部尚书,陆儒。
“阮大人,君子理应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
“如今天下大乱,咱们工部唯有在此乱世中不偏不倚才能独善其身。”
“恪守中庸之道没什么不好的,你要切记。。。。。。”
以上都是陆儒前不久才刚刚跟自己说过的原话。
而阮天富如今回想起来; 却只能说。。。。。。
好家伙!
你这个糟老头子装的还挺像啊!
抬眼看了看站在第一排、声音贼大、面色无比正经的陆儒; 阮天富心中一阵无语。
而前者却是根本没工夫看他,此时正在满脸“正义”的声援宁文均,言语间丝毫没有半点“中庸”的意思。
“殿下!大宁之所以会走到如今这一步,完完全全是拜凶君所赐!”
“如今南方大乱,东边又打国战,各地粮价居高不下,民生凋敝!各州府时有百姓活活饿死之事发生!”
“不论如何,老臣都赞成殿下立刻即位!”
“唯有这般才能平稳天下局势啊!”
“。。。。。。”
在阮天富惊愕的眼神中,陆儒噼里啪啦一股脑说了一大堆。
而其余刚刚站出来的高官也是一样,分别从不同角度来为宁文均必须立马即位找尽了各种理由。
有人说宁永年犯下的罪行远不止宁文均说的那些,还有更多。
有人说只有宁文均即位,宁玉珂才有可能会与朝廷谈判,保证大宁不会分裂成两个国家。
有人说自己夜观天象,发现宁永年的帝王气运已经由于原州城之事消散一空,如若大宁再不换皇帝恐怕国运将会大大衰落。。。。。。
总而言之,各种稀奇古怪的理由甭管是真是假,此时统统被一股脑的丢了出来,目的皆是要让宁永年下台。
这当然也使得“支持派”的声量一瞬间便超过了“反对派”。
一共一百一十八个朝官; 如今明确表示支持宁文均篡位的已有七十一人,明确表示反对的则有三十九人,还剩八个如阮天富一样无关紧要的小官没有表态。
对这三十九人来说,他们无疑惊讶于局势突然的变化,但也知道现在不是考虑李刊等人是何时与魏家结党的时候。
不论如何,他们肯定不能眼睁睁看着宁文均就这么顺利篡位,哪怕阻止不了也要尽量为宁永年多拖延一些时间。
然而魏贤志当然不会让他们得逞。
藏身于屏风之后,轻咳一声吸引了宁文均的注意力。
仅仅是一个眼神,后者便明白了意思,立刻沉声低吼道:
“够了!”
“不管怎么说尔等都是我大宁朝官!于朝堂之上吵成这幅样子成何体统!!”
“我知道你们当中定有人不服!”
“好!不愿辅佐我为新皇的,站出来!”
“。。。。。。”
宁文均的一番怒吼叫停了殿内的吵闹,但半晌之后却无一人主动站出。
枪打出头鸟的道理谁都懂,所以他们此刻大都有些犹豫。
不过李刊倒也机智,见“反对派”不敢冒头,于是便“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口中高呼道:
“吾愿辅佐殿下即位新皇!”
嗯?
众人视线瞬间集中过来,大家都是聪明人,因此很快就明白了李刊在干什么。
“吾亦愿辅佐殿下!”
“老臣也是!”
“微臣亦然!”
“。。。。。。”
不出三息,大殿之中立马便伏身跪倒了一片。
而还站着的人此刻脸色皆十分难看。
他们其中大都是宁永年的人,本来还想着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抵制宁文均即位。
只是如今看来。。。。。。
“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