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是书中大反派-第1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京城方面一直没有对此事做出什么回应。
宁永年,好似还在等待着最终的结果。
这个他始终不敢相信的结果。
。。。。。。
。。。。。。
八月三十一,清晨。
奉元,东城墙。
“父皇,你说魏公子为何要这么做?”
迎风站在李岐身边,李梧桐的脸上满是担忧之色:“一州之地怎可敌一国。。。。。。他、他这不是将自己置于险境吗?”
“。。。。。。”
面对女儿的提问,李岐久久没有说话,只是远眺着脚下连绵不绝的军营愣愣出神。
如今大奉的攻势越发猛烈,虽然尚未打到奉元,但却是早晚的事。
在这种情况下,他做出了最为正确的选择——
放弃奉元以西所有州府,将兵力集中于奉元一城,然后在此与大宁决一死战。
从此前的战局来看,这场事关大奉存亡的大战应当很快便会打响。
但如今。。。。。。
“他或许是为了自己,也或许是为了你。。。。。。”
迎着朝阳,李岐扭头看向一身红衣的李梧桐:“亦或许,他是为了原州城那三百万亡魂。”
“。。。。。。”
为了自己。
为了你。
为了原州城死去的三百万人。
如果说第一个解释比较合理,第二个解释比较感动,那这第三个解释便令李梧桐愣了一下。
而似乎是猜出她心中疑惑,李岐亦在此时轻轻叹了口气。
“你知道魏长天当初以斩杀阎罗为条件,想要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吗?”
“你恐怕永远也猜不出,他这样一个人,竟然想要的是。。。。。。”
“天下太平。”
。。。。。。
晌午。
大奉,仁安府,黄梅山。
一涌山溪缓缓自山顶延伸至山脚,暗藏着许多隐秘的潭水和小瀑布。
挑着扁担的年轻男子顺着这溪水逆流而上,又在山腰处钻入一片竹林,走了约莫一刻钟后终于停在了一栋小竹屋旁边。
“前辈!我来给您送吃食了!”
扯开嗓子吆喝一声,然后轻车熟路的将扁担中所挑的盐米等物取出。
而此时一个老者也缓缓自竹屋中走了出来。
“前辈,您看看还缺点啥不?”
见老者现身,青年笑着问道:“我下次上山时再给您带来。”
“不必了,一切照旧即可。”
微微摇了摇头,老者在一块青石上坐下,随口问道:“这几日外面可有什么新鲜事么?”
“。。。。。。”
一听到这个问题,青年脸上的笑容顿时褪去。
他一边帮老者归置自己新带来的盐米,一边满面愁容的小声回答:“大宁的军队已经打到永安府了,听说皇上把兵都调去了奉元,想要在奉元跟大宁决一死战哩。。。。。。”
“原州城的事那宁永年把屎盆子都扣到了咱们头上,说是咱们的将士屠城遭到了天谴,我呸。。。。。。”
“哦对了,还有一件事。”
“好像是大宁那边有人要自封为王,造反了哩!”
“还是个女的,之前是公主,这下自己要做蜀王。”
“依我看呀,这可是大好事一件,最起码能让那宁永年头疼一阵了。”
“前辈,你说是吧。。。。。。”
“嗯?”
“前辈?您人呢??”
。。。。。。
未时。
大宁京城,魏府。
“汪!汪汪汪!”
一阵狗叫声中,扎着两个羊角辫的魏巧玲领着一条小黑狗昂首阔步的走进了膳厅。
不过早已坐在饭桌边的魏贤志仅仅是一瞪眼,便吓得她再没有了方才那股气宇轩昂的劲儿。
“大鬼!出去!爹爹不许狗与人一同吃饭!”
“汪!”
似是听懂了人话,小黑狗扭头便跑出屋外,百无聊赖的趴在门口晒太阳。
而魏巧玲则是屁颠屁颠的跳上椅子,捧起自己的小碗准备干饭。
很快,丫鬟将一盘盘精致的菜肴陆续端上桌子,与往日一般丰盛。
但除了魏巧玲之外,魏贤志和秦彩珍却明显都没什么胃口。
“爹爹,娘。。。。。。”
嘴里塞着半根鸡腿,魏巧玲含含糊糊的问道:“你、你们怎么不吃呀?”
“。。。。。。”
夫妻二人对视一眼,最后还是秦彩珍随口说了一句:“你吃你的,哪里来的这么多话!”
“我好奇嘛!”魏巧玲瞪着一双大眼睛,不依不饶。
“你。。。。。。”
面对闺女的追问,秦彩珍犹豫了一下后还是无奈的解释道:“你大哥今日要做一件大事,我与你爹记挂着呢,哪里还有心思吃饭。”
“行了,你快些吃,吃完便该修炼去了。”
“哦。。。。。。”
似懂非懂的点点头,魏巧玲便低头继续大口干饭。
不过她吃了两口之后却又悄悄抬起头来,暗中观察了一下满脸愁容的魏贤志和秦彩珍。。。。。。
“爹,娘。。。。。。”
突然,一个略显稚嫩,但又十分认真的声音响起在这对“恶人夫妇”耳边。
“大哥本事那么大,不论做什么都能做成的!”
“你们快些吃饭吧!”
“。。。。。。”
听到闺女这突如其来的安慰,魏贤志和秦彩珍一时间都愣住了。
而魏巧玲见两人毫无反应,还以为是自己劝说没有起到效果,不由得有些泄气。
她噘着嘴,很快又像是想起了什么,忽然在魏贤志和秦彩珍惊讶的目光中从怀里掏出一块包裹着什么东西的手帕。
“这是我跟爹上次去蜀州时大哥悄悄给我的,说是带着它吃什么都香。”
“喏,我先借给你们用一下!”
一边说着话,魏巧玲一边解开层层包裹的手帕,像是在炫耀什么稀世珍宝一样将其中之物高高举起。
这是一块模样非常古朴的墨绿色玉佩,正反面各刻着一个小字。
清、绝。
。。。。。。
申时。
蜀州城,州衙。
“铛!铛!铛。。。。。。”
洪量的钟鼓鸣声一下接着一下,足足响了十二声才慢慢停止。
此时的蜀州州衙与一个月前相比已经完全变了样子,单从外观来看十分像一座缩小版的皇宫。
朱红色的高大城墙上,身着金黄衮服的宁玉珂立于墙头,清亮乌黑的眸子中满是坚定与端庄。
她此时的模样不能说像,而是完完全全就是一位女皇。
毕竟衣上那腾云驾雾的并非蟒,而是龙。
“。。。。。。”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身边,同样穿的无比正式的礼官正在高声诵读着立王宣书,内容不外乎就是些诸如“顺应天意”、“子孙百禄”、“苍生受福”之类的话。
虽然整个宣词并没有提及宁永年,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当大典完成的那一刻,立王造反便是再也无法更改的事实。
脚下,是低头侍立的数百蜀州官员。
远处,是神色冷峻的数千持刀兵卒。
再远处,是黑压压一片看热闹的数万百姓。
当那十分无趣,但却无比郑重的宣词借由礼官之口传入所有人耳中时,不管他们此前是抱着什么态度来到此处的,此刻却都深深被这种庄严的氛围所震撼。
金日当头,方圆数里的范围之内雅雀无声,唯有那一句句晦涩难懂的古辞于空中回荡。
“天意所属,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
“以重万年之统,以繁四海之心。。。。。。”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至此,礼成!”
“谢成于天!”
“跪!!”
随着最后一句话重重落下,礼官慢慢收诏抬头,宁玉珂亦踏前一步。
一息、两息、三息。。。。。。
按照礼法,此刻在场的数万人都应该跪下高喊王号。
不过三息过去,却无一人下跪。
百姓自然不懂这些,只会学前面当官的。
而那数百大小官员却皆直愣愣的站在原地,眼睛死死盯着一个方向。
。。。。。。
“魏公子!你可想好了!”
就在宁玉珂所立的红墙之下,李怀忠几乎是硬生生将一个个字从喉咙里挤出来,再拼凑成一句句的低声嘶吼。
“只要不跪!礼便不成!此事还有转机!”
“但若是跪了!那便再无一丝余地!!”
“魏公子!”
“三思!后行!”
“。。。。。。”
千万人目光所聚,魏长天的表情没有一丝变化。
他只是扭头瞥了眼这位宁永年派来的好说客,然后便一步步从李怀忠身边走过。
“李公公,与其帮宁永年劝我,你或许更应该担心一下自己。”
“咱们的帐,还没算呢。。。。。。”
“啪!”
最后一步踏出,在如箭般的阳光中挺身立于百官之前。
此时只有两人是正面所有人的。
城墙之上的宁玉珂,城墙之下的魏长天。
然后。。。。。。
“轰!!!”
后者高高抬起的手臂落下,数万人旋即齐齐轰然跪倒在地,再无一丝犹豫的向着城墙上的人影高声齐呼:
“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
震耳欲聋的山呼声撕破天空,在李怀忠绝望的眼神中响彻了整个蜀州城。
魏长天默默的看着这一切,却又在某一瞬间蓦然扭头看向一个方向。
那里刚刚好像站着一个女子。
一个头上插着一支桃花簪子的女子。
双眼微微瞪大,他下意识的便想向那边冲去。
不过还未等迈开步子,那女子便就在这一眨眼的功夫里消失不见了。
错觉么?
摇摇头,魏长天站定身形,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已经马上就要结束的封王大典之上。
身前,如排浪般的山呼依旧未停。
确实。
就像李怀忠说的,它们代表着一切再无法挽回,亦代表着有无数人会因为魏长天的这个决定而丧命。
但是。
它们也象征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
(第四卷,完)
第四卷总结及感言
好巧不巧,第四卷正好111章,25万字左右。
在大纲里三四卷本来应该是连着的,也就是说原本这两卷的内容加起来应该在30万字以下。
不过写到最后超了将近一倍的字数。
这当然不是水(我不承认!),而是我尽可能的将包括配角在内的行为动机、内在逻辑、剧情推进都写的比原计划详细了一些。
之前佛莲寺那章我曾问过大家配角的故事要不要写的细一点,得到的大都是肯定的答案,所以便也就这么做了。
其实这真的不比只写魏长天来的容易。
说回到第四卷。
这一卷写我的心情挺复杂的,这一点从最后十几章的更新也能看出来,非常不定时,每章的字数也有多有少,非常不固定。
其实整个第四章就讲了一个大剧情——
宁永年围绕原州城的惊天布局,以及魏长天由此坚定的造反的决心。
为了让这一切显得尽可能的合理自然,我几乎用了一整卷内容在铺垫。
我知道,即便是这样,大部分追读的读者老爷在看到最后时,应该还是会觉得结果很突然。
毕竟按照一般套路来说,魏长天肯定会在千钧一发之际出手,破坏宁永年的阴谋,救下三百万人的命。
结果他什么也没能做到。
包括之前的“斩阎罗”,也是失败了两次。
我明白这么写或许对成绩来说不是一个明知的选择。
不过还是这么写了。
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
第一。
这本书写到现在,或者说自打萧风死后,剧情发展就已经不是传统的“打怪、升级、换地图”往复循环的套路了。
出现的新的十三个天道之子也不是让魏长天一个个杀过去重复套娃的。
这些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会跟魏长天产生或者对立、或者不对立的立场与交集,每个人都不单单只是一个“出场,然后被杀”的配角。
既然他们拥有着不弱于魏长天的能力和外挂,那么他们理应便不应该死的那么容易。
只有通过大量笔墨,通过或喜或悲的剧情把他们刻画的更立体,这种人物才能立得住。
第二。
魏长天是穿越来的没错,是有系统没错。
不过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本书从头到尾,魏长天从来就没有因为“气运”而获得任何一样宝物,也没有因为“气运”获得过任何一样机缘。
他得到的一切,前期是通过对于原著的先知先觉,截胡萧风来做到的。
后期是通过一系列谋划得到的。
因为没有气运加成,他自然不可能会“无所不能”。
当面对一些局面时,无能为力就是无能为力。
大家可以看到,那些本应该出现在“主角”身上的巧合,反而甚至会出现在白有恒、宁永年这些“反派”身上。
这是不讨好,但是合理的。
第三。
我想给魏长天的行为一个真的讲得通的动机。
我看网文少说也有十几年了。
从《诛仙》、《坏蛋》、《很纯》这些开始看起,一直到到现在。
仙侠、玄幻网文中写的好的有很多,但大部分的作品总是会让我不由得思考一个问题。
我只看到了主角在不停的打怪、杀人、夺宝、升级。。。。。。但是他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
自保么?
可相比于冲到那些大势力面前装逼,然后被后者追杀。。。。。。安安稳稳过与世无争的日子不应该才是最好的自保么?
还是说追求长生?
那躲起来闷头修炼就是了。。。。。。
我知道,这么写那就不是了,但还是觉得主角的动机不够明确。
时至如今,只有耳根的《仙逆》之中的解释让我最为印象深刻。
“自古顺天者,为天地之宠儿,这宠儿的背后,却是蝼蚁之身!我之道,非顺天,而是以心中之感动,逆天而行,逆仙而修,求的,不仅是长生,更多的,却是摆脱那背后的蝼蚁之身,此,使之为逆。”
这么多年过去,仙逆讲了个啥故事我已经都忘得一干二净了,但却还记得“顺则凡、逆则仙”这六个字。
当然了,我的书并非讲修仙的,所以犯不着“逆天”。
不过这个“逆”字我觉得却是所有网文主角最根本的行为动机。
因为想要的无法实现,所以必须要冲破一切拦在身前的阻碍,逆势而为。
可以逆天、可以逆君、逆王、逆道。。。。。。什么都可以,但你首先得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主角要有让人信服的,努力追求的东西。
第二,主角要有真的需要他去“逆”的,最起码可以称得上对手的敌人。
第三,主角从“不逆”到“逆”的心理转变。
第四卷,严格来说就是在写这三个条件。
。。。。。。
关于尤佳。
尤佳这个人物在大纲中原本是会在第四卷死去的。
她的出身、经历就注定了这个结果。
死,其实是她最好的结局。
但可能是之前给了太多次暗示,所以在写的过程中不停会有读者一直说尤佳不应该死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