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剑游记-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里哪里,劫兄来喝口热汤驱驱寒意。”唐吉将慧空之前盛给他的汤递给劫无心。
“吃人和尚留下的汤,小道可不敢品尝,还是唐兄好胆色。”
“劫兄是说,方才离开的慧空大师是江湖恶徒‘吃人和尚’王路。”唐吉从朱潜那里了解了不少江湖奇闻,包括这变态的“吃人和尚”。
劫无心笑而不语,微微点头。
“不可能,慧空大师乃二代圣僧,并且长得慈眉善目,怎么可能是江湖恶徒?”唐吉一脸不信的说道
“样貌是天生的,为善为恶却是自己的选择,两者其实并无关联。”
“相由心生,怎么会没有关联。”
“相貌形成后就不会改变,心却会随着感情经历而不断变化,不信你可看看汤中煮的是何物。”
……
……
唐吉一连呕吐了三天三夜,现在饿得皮包骨头,终于有了食欲,和这“指掀涛澜”劫无心一同进入了苏州城的飘香楼当中。
“唐兄经历果真不凡,不过赠剑的那奇人,姓甚名谁,后来又去了何方。”唐吉和劫无心正坐在一雅间当中,桌上放着几盘素菜和一壶清茶。
听见劫无心的提问,唐吉心中再对这劫无心多了几分好感,平时自己说出宝剑的来历,人们只会对他冷嘲热讽,而现在这劫无心竟然好奇赠剑之人的来历,显然是相信此剑的不凡。
“劣质当时尚来不及询问,那奇人就不见了。”唐吉回忆道。
“那唐兄可知此剑的剑身何在。”
“那奇人曾说,时机一到,剑身自会出现。”
……
……
某深山小庙之中。
“师父,弟子此行意外见到了您所说的那柄剑的剑鞘。”
“只有剑鞘?”
“是的,只有剑鞘,剑却不知所踪。”劫无心将遇见唐吉的经过详细的告诉自己的师父。
“唐吉的背景可调查清楚了。”
“这唐吉出生于洛阳一个叫做草帽村的小村庄里,父母经营着一间小客栈,并无特殊之处,唐吉自幼做着大侠梦,他父母曾送他到草帽村的小道场习武,哪知他天生不是习武的料子,学了两年也不见有什么成就,于是开始自暴自弃,后来就一直跟着一位儒门夫子学习。”
“那夫子又是何人。”
“那夫子名唤王天之,曾是洛阳书院的先生,精通三教典籍,后来开罪了权贵,于是被迫隐居于草帽村,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剑鞘之前的拥有者呢。”
“应该是一个江湖骗子,此人拿着剑鞘到处说是宝物,恰好遇见了初入江湖的唐吉。”
“江湖骗子拿着宝物,忽悠了一个无知的少年,使得少年产生了信仰,真是玄妙。”
“是否要把剑鞘夺过来。”
“不用,剑鞘既然落在了那唐吉手上,必有其因果,暗中监视即可。”
………………………………
第十一章 武道九境
是夜,一轮新月高悬,月光之下的西子书院,灯火通明。
西子书院按照九宫方位布局修建,分三院九堂。
由前门进入后,为第一院,主要是学生活动的地方,分别为艮宫的状元堂,是学生起居饮食的地方;坎宫是书院大门,大门之下是一个广场,为学生们休息活动之地;乾宫的夫子堂,为学院老师们起居之所;状元堂和夫子堂皆有长廊汇于坎宫尽头,可以进入第二院。
第二院中宫为大讲堂,乃夫子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震宫戒堂,乃学生犯错之后,受罚思过之地;兑宫明伦堂,乃师生研究学问,著书扩印的地方。大讲堂之后有三人桥,是唯一进入第三院的通道。
第三院离宫为大成殿,乃书院举行重大祭祀的地方;巽宫为御书楼,乃书院藏书之所;坤宫为留宿堂,为非书院之人,暂时留宿的地方,大成殿后有一走廊,穿过之后是一庭院,可赏西湖美景。
那御书楼是一座八角塔楼,分三层。第一层开八门十六窗,其中尽藏诸子百家之书;第二层开四门八窗,收纳古今儒门圣贤之名著;三层完全封闭,只留一道铁门,楼顶有八块透明精钢,按八卦之位,镶死在梁柱之上。《兰亭集序》就藏在这三楼之中。
因为御书楼中藏满书籍,为了预防失火,楼中不以烛火照明,而是镶有三十六颗夜明珠,夜明珠之下的御书楼如同白昼。
唐吉,小德,孔昭林,孟飞四人此刻正埋伏于御书楼内,由唐吉看守一层,孟飞看守二层,小德和孔昭林守在三层门外,门环上扣着一把麒麟状的青铜大锁,这锁只有两把钥匙,一把在看守御书楼的管事张三手上,还有一把由院长长孙晓文保管,不过现在两把钥匙都在小德手上。
除非雌雄双盗能将小德打到,否则根本不可能进入三楼。
“小德你的武道到底到达哪一境界了?”孔昭林问道。
“什么武道境界啊?”小德不解的反问道。
“你师父没有交过你吗?”
“我以前的师父只是给我一堆秘籍让我自己看,有不懂得再去问他,但是那些秘籍太过简单,我几乎没有不懂的地方,因此师父很少教我什么。我跟随唐师傅才一个多月,唐师父还没开始教我。”
“自学成才,你修炼内功时都没有出过岔子嘛。”
“也不是没有,每当练功到心烦意乱的时候,师父就把我扔到山里去,等到心情平静了,才允许我出山继续修炼。”
“你师父教徒弟的手法可真是别具一格,此方法应该推广开来,或许能培养出一群像你这样的高手。”
“别,山里可危险了,刚开始的时候,我常被那些山中猛兽追的四处逃串,等到我功力见长之后,就变成了我追他们了
后来那些猛兽见单挑不是我的对手,竟然发动围攻,我现在都清楚记得那一次所有的凶禽猛兽,如同兵法上说的一样,同进同出,配合有序,把我逼至绝境,要不是师父碰巧上山摘果子吃,我差点就被那些猛兽分尸了。
后来师父告诉我,我杀戮太重,使得林中百兽,惧极而反,暂时停止了各自的本性,而联合驱赶我,之后师父就不再让我继续修炼内功,而是让我抄写经书,说来也怪,几个月后我再次上山,那些野兽们见到我竟然不怕我,也不凶我,反而和我亲近起来。
山上的危险还不止这些,有一次我看见一个漂亮果子吃了,当场就昏倒了,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家中床上,师傅告诉我,越是漂亮的果子往往越是有毒,幸亏他当时上山采药,恰巧发现了我,如果晚那么一点,我的小命就不保了。”
“看来我们小德兄弟,也是气运爆棚之人,总在生死一线有贵人相助。”孔昭林听完小德所讲,笑着道,同时心下对小德的师父佩服万分,如此训练徒弟之法,很符合武道之起源。
远古时期,兽多而人少,为了生存人们不仅要应对恶劣的环境,还要防止百兽的侵袭,在与百兽不断的斗争当中,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百兽,总结出了许多战斗技巧,这就是武功最初的起源。
三皇五帝时期,人多而兽少,人们不再为了生存而活,开始有人思考生命的起源,在这个过程中,有圣者发现通过特殊的呼吸吐纳法门可以将肾精凝练成气,静时聚于丹田,动时运转百脉,可以大幅提升人的速度,力量,和五感,这就是最初的内功。
直至秦始皇一统天下,书同文,车同轨,定天下武学为九境。
能凝精成气,聚于丹田而不散者,谓之一境。
能运气绕任督二脉运行一小周天而不散者,谓之二境。
能运气行遍奇经八脉一大周天而不散者,谓之三境。
前三境谓之下三境,下三境圆满,武道方有小成,在寻常人中,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能将真气收发自如,小幅提升五感,且一跃能达丈许,而不气竭,谓之四境。
能大幅提升五感,耳聪目明,且一跃能达三丈,而不气竭,谓之五境。
方圆三丈之内,任何风吹草动,皆瞒不过五感,且一跃五丈有余,而不气竭,谓之六境。
此三境谓之中三境,中三境圆满,武道已经融会贯通,能化繁为简,举一反三,举手投足之间充满宗师气度。
能用一花一木,取三丈之敌,一跃十丈有余,且凝空停滞十息而不动,谓之七境。
能用一花一木,取十丈之敌,且凝空停滞三十息而不动,谓之八境。
能用一花一木,取三十丈之敌,且凝空停滞百息而不动,谓之九境。
此三境谓之上三镜,上三镜圆满,能天人合一,羽化而成仙。
“凌空而立,我好像可以,但不知道能坚持多久。”听孔昭林介绍完武道九境之后,小德暗自思索,自己究竟达到了哪一境界。
随即只见小德运转全部内力聚于脚下,接着轻轻一跃,至丈许来高,随后停滞于空中。
“一息,二息,三息……”
至二十五息,小德身体开始颤抖,又过三息,小德终于坚持不住,开始向下飘落。
“天呐,你真是个怪物,不过十六岁的年纪,竟半只脚踏入了上八境,我比你大接近十岁,也仅仅达到中六境而已。”
见小德已经半只脚踏入八识境,孟飞心中仍有的不服此刻完全烟消云散,即使自己的师父也才仅有上七境的实力,自己败给小德,理所当然,于是感叹道,“小德兄弟,竟有此实力,那今晚雌雄双盗必定是要无功而返了。”
“我强敌弱之后,我们是否应该思考,雌雄双盗为何要盗取这《兰亭集序》?”唐吉将手中的《子明手札》阅读完毕之后,开口说道。
………………………………
第十二章 正邪之分
唐吉的一句话,切中了重点,也问到了孔昭林和孟飞非常头痛的问题上,雌雄双盗到底想干什么。
人类为了生存,产生了武功招式。
在思考生命真谛的过程中,发现了内力,可以使得武功招式发挥出几何倍增的效果,武道概念至此诞生。
但是生存问题解决之后,武道该如何发展却产生了分歧。
由于情感,见闻,经历的不同,对生命思考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有人在生活顺境当中思考,认为生命是美好,应该勤劳,友爱,利他。
有人在生活逆境当中思考,认为生命是丑恶,应该懒惰,自私,利己。
但是人的经脉是相同,不管最初的行气法门如何不同,最终都是通过凝精成气,进而运转奇经八脉,最大限度的追求武道巅峰。
在不同心境下创造出的武功心法,会产生不同的行事风格,因此武道有了正邪之分。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对方,更无法消灭对方。于是就产生了无休止的正邪对抗的局面,双方争斗了数百年,一直不分高下,虽然有时候平衡会被打破,致使一强一弱,但最终又会恢复之前的平衡。
由于时代的不停变迁,无数门派经过由兴盛到衰落再到灭亡,致使各种武道功法散落中原大地,正邪之间泾渭分明,非黑即白的局面渐渐被打破,出现一层灰色地带。
有人出生名门正派,但是觉得邪道功法奥妙异常,修炼之后武道境界大进,却仍能守住初心;有人来自魔教邪派,偶然之下习得正道至高心法,之后仍旧无恶不作;有正道之人道貌岸然,行苟且之事,又有邪道之人义薄云天,行侠义之事。
正邪之间终于发现,他们只是理念不同,功法修炼虽对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最终为善为恶还是自己的抉择,于是双发改变策略,不再大规模的互相厮杀,而是针对后起之秀大力宣传自己的理念。
因此被誉为盗贼中最为勤奋的雌雄双盗,虽然频繁犯案,但是江湖正道联盟——浩然殿却从不对他们下发侠义帖。即使他们盗走了铁剑门的镇派之宝——巨阙剑,正道中人也只把他们的行为看成是与铁剑门之间的恩怨。
偷盗的行为既然违背律法,自由朝堂之人出面追捕。
江湖不涉足朝堂之事,朝堂不插手江湖恩怨。
这是一个约定。
但是这一次不同,他们竟然选中西子书院为目标,且不说西子书院近年来孜孜不倦的为大唐培养人才,可以说是天下稳定的一块基石,单凭西子书院教的是儒家正统思想,是大唐一府两殿三教中儒教的门面。
挑战西子书院就是挑战儒教正统,同时也是向正道宣布我要加入邪道了。
雌雄双盗作为后起之秀,虽然行事作风亦正亦邪,但是武道境界之高,绝对是正邪双方抢夺的重点,因此收到消息之后,正道联盟浩然殿并没有下发侠义帖,而是密令江南五杰之首“华丽无双”孔昭林前来处理。
……
……
“唐兄之前在百花坊所言,是否真是雌雄双盗的傅氏兄妹。”孔昭林满怀期待的对唐吉问道。
“这个劣者不敢肯定,毕竟只是两年前的匆匆一瞥,不过当劣者在百花坊看见两兄妹时,莫名的闪出了当年的记忆。”唐吉回忆的说道。
“如果傅家兄妹真是唐兄印象中人,那他们这些年来频繁犯案就可以解释了,但问题是他们为什么要将目标定为西子书院。”孔昭林虽然没有得到肯定的答案,但还是相信两人心有正道,于是不解的说道。
“会不会是想证明自己?”孟飞说道。
“不可能,如果想证明自己,就应该挑选四大家族或五大门派下手。”唐吉反驳道。
孟飞轻哼一声,不悦的看了唐吉一眼,虽然他对小德态度已经改为尊敬,但是对于唐吉这个腐酸儒生还是没有多少好感,尤其是唐吉不懂武功,却对江湖之事夸夸其谈,并且从不掂量自己,什么事都敢做,什么话都敢说。在孟飞看来唐吉就是倚仗小德,狐假虎威的小人。
唐吉仿佛并没有看见孟飞的不满。
“孟兄所言不无可能,但是概率很低,毕竟西子书院没有武道好手坐镇,并且御书楼也不是什么机关重重的密室,对于雌雄双盗来说没有什么挑战性,而且西子书院在江湖中地位微妙,实在不是证明自己的首选,更重要的是雌雄双盗的,勤奋之名已经响彻江湖。”孔昭林看见孟飞的不满之情,赶快说道。
“孔兄,所言极是,不知孔兄是否有头绪呢?”孟飞对孔昭林的分析点头认同道。
“没有,他们根本没有理由这么做,不知唐兄有何高见。”孔昭林摇了摇头,看向唐吉问道。
“凡事都必有其因果,因果之下的所有行为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联系。”唐吉若有所思的说道。
“说了等于没说。”孟飞讥讽道。
孔昭林当然知道唐吉所讲的道理,但是问题是他们现在根本没有头绪,面对唐吉的酸腐之风,孔昭林也不禁眉梢微皱。
“小德,对此你怎么看。”唐吉并不理会孟飞,而是转头看着身旁的小德问道。
只见小德正全神贯注,似在回忆着什么,又似在领悟着唐吉所说的道理,片刻之后开口道,“假设雌雄双盗真是师父印象中的那对兄妹,那么傅星辰偷我师父钱袋的行为就很不正常。”
“小偷遇见肥羊,有什么不正常的。”孟飞理所当然的反驳道。
“是谁?”正欲开口的小德,突然低喝一声,同时身形一闪,朝门外飞去,
“是……是我……张……张三。”
见如同鬼魅般突然出现在自己眼前的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