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剑游记-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话的正是西子书院的院长长孙晓文,这长孙院长虽然四十多岁,但是看起来只有三十出头的样子,相貌谈不上漂亮,但是可能长期与书为伍,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儒雅之美。
“谨遵院长教诲。”
于是一干人等,纷纷埋头吃饭,没有一人敢再说话,唐吉仿佛一个天生的儒生,吃饭时不仅不说话,而且口口细嚼慢咽,不发出一点声音。反而是其余三人,不仅吃相难看,而且还不是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
“我吃饱了,一个时辰之后,来戒堂找我。”长孙晓文非常受不了三人的吃相,于是放下碗筷,转身离开。
“小德,你师父吃饭一直是这样嘛。”孟飞以为唐吉是装给长孙院长看的,但是长孙院长现在已经离开,唐吉还是那样慢吞吞的小口咀嚼,于是向小德问道。
“师父平时可不是这样。”
“唐兄,院长大人已经走远了,不用再装了。”
“平时师父吃饭比这还要慢,还要少,今天可能是饿着了,竟然吃了两碗饭。”小德正吃着一块鸡腿,因此说话一顿一顿的。
“噗”
孟飞嘲笑完唐吉,刚下了一口米饭,听见小德后边的话,瞬间忍不住把一口米粒喷了出来。
“孟兄,现在明白小口细咽的好处了吧,不仅可以防止这种不礼貌的行为,而且万一气脉不顺,方才孟兄的情况很有可能会窒息而死。”唐吉对孟飞教育的说道。
“唐夫子教训的极是,劣者受教了。”孟飞学着唐吉的口吻说道。
“唐兄乃真儒士也,不知以前在哪一家书院求学。”通过唐吉的言行举止,孔昭林可以肯定唐吉是一位儒生,因此试图探探唐吉的底细。
“劣者鄙乡还没有书院,劣者幼时一直跟随一位隐居鄙乡的老夫子学习。”
“不知尊师名号。”
“夫子不曾提过。”
“难道你就没问过?”孟飞突然插口问道。
“夫子既不说,必有其缘由,作为弟子焉能乱问。”
“真儒士也,日后有机会,一定将你介绍给我张师兄,相信你两一定相见恨晚。”孔昭林笑着说道。
“可是江湖十大新秀之一的‘之乎者也’张文秀?”
“正是。”
“张公子之才名,劣者神往已久,劣者正是拜读了其大作——《侠歌行》,才最终决定离家闯荡江湖,行侠仗义,不想无双公子竟是其师弟,待品剑大会结束之后,无双公子一定要给劣者引荐。”
“回头我一定告诫师兄,让他以后不要再乱写东西,忽悠懵懂少年,世间可不是每一个人都像唐兄这般集天地之气运于一身的。”
……
……
两个月前,宋州
“这位小兄弟,半夜三更的,为何不休息,在这里鬼鬼祟祟的瞎晃悠什么。”一位虎背熊腰的粗犷大汉,出现在唐吉身边问道。
“大叔,劣者如此光明磊落,可没有鬼鬼祟祟,听说这里有采花贼出没,劣者既然身为正义的化身当然要阻止犯罪。”唐吉正气凛然的说道。
“不错不错,小小年纪竟然如此侠肝义胆,不过那朱潜不仅轻功了得,而且一双龙爪手霸道无比,不知多少正道侠士惨遭其手,难道你就不害怕。”
“原来,此采花贼叫作朱潜?”
“你连人叫什么都不知道,也不知其长啥模样,怎么抓?”
“我们在一位许公子的组织下,分别巡视,听那许公子说几天前他差点就抓住了朱潜,要不是朱潜跪地求饶,使得他一时心软,被那朱潜趁机逃去了。”
“放屁,分明是那狗屁许公子看见老子,奥不对,看见朱潜立刻跪地求饶,朱潜善心大发饶了他的狗命。”那粗犷大汉气愤的说道。
“真的?”
“当然是真的,我给你说现在的江湖沽名钓誉之辈比比皆是,比如……。”
“这可真是一大江湖秘辛,大叔你怎么知道的。”
“这天底下就没有老子不知道的秘密。”朱潜开始向唐吉吹嘘起来
“真的,那大叔给我讲讲江湖上那些大侠们的英雄事迹吧。”
“小子算你走运,老子现在心情不错,就给你讲讲。”
……
……
“我擦,天都亮了,你这小子真够邪门的,竟然和你谈的投机,误了老子的大事。”听见鸡鸣声的朱潜对着唐吉笑骂道
就这样本来打算去城东张家辣手摧花的朱潜,竟然和唐吉讲了一晚上的江湖上的奇闻轶事,也就是这么巧,当时在张家埋伏的一众青年侠客们,就这样白等了一个夜晚。
三日后,深夜。
“你小子怎么还在这里。”
唐吉回头看着眼前清瘦俊俏的白面书生,脑子里飞快的回忆着,在哪里见过,但是最终还是丝毫没有印象,于是开口问道,“这位少侠我们见过吗?”
那朱潜立刻记起,今天自己换回了本来面目,眼前这小子当然认不出来,同时暗骂唐吉邪乎,竟然差点使自己自曝身份,见唐吉如此呆蠢,于是匡问道,“怎么这才几天不见,就不记得为兄了。”
“兄台抱歉,这几天碰到捉拿朱潜的正义之士实在太多,劣者可能记不太清楚了,不过咱两赶快前往张府汇合吧,不然那许公子又要骂劣者行动迟缓了。”唐吉实在想不起来眼前之人是谁,但是判断此时出现的年轻侠客肯定是同道中人,于是邀其一起前往张府汇合。
………………………………
第九章 气运加身(中)
月黑风高,夜鸦啼叫。
“老子怎么感觉有点阴森森的。”朱潜抬头看着被乌云遮蔽的狼牙月和不时传来的夜鸦叫声,心里产生一种不安的感觉。
“兄台此言差矣,我等侠义之士,心怀乾坤正气,自当百邪不侵,如今乌云蔽月,正是奸邪之徒出没之时,我们应该打起精神,赶快前往张府埋伏。”唐吉正气凛然的说道。
“唐兄,所言极是,我们赶快与其他侠士汇合。”朱潜心中暗想,若不是你慢吞吞的,老子早就到张府了,不过也是老子运气,竟然遇到你这愣头青,否则贸然前往张府,说不定真有可能着道,不过这小子也太过邪乎,平时老子都是在这种环境出没,现在竟然会心生不安。
朱潜本打算和唐吉一起混进张府,伺机收了张家那貌美如花的小女儿,顺便戳戳一众自以为是的黄毛小子,但是和唐吉一起,却越觉心中不安,习武之人到了一定境界会与天地建立一种奇妙的联系,这朱潜在武道六识境沉浸多年,这种微妙的示警,帮他躲避了不少凶险,因此对当前这种莫名不安的感觉,深信不疑。当下心思转动,试图甩掉唐吉,悄然离去。
“兄台,你干嘛去”走到张府大门的唐吉,见朱潜朝角落隐去,开口问道。
“人有三急。”
“已经到了张府门口,兄台这样随意方便有失礼仪……不要往那里走。”
“啊!”
“……那边,有陷阱”
陷阱启动,朱潜忽觉脚下一空,心中轻蔑一笑,脚下内力一提,飞身一跃,就要踏上眼前树枝,“嗖嗖嗖”三声破空声响,三支弩箭自繁茂枝叶中射出,朱潜见状内力暗提,在空中一个转身,避过了两支弩箭,同时右手轻点,借第三支弩箭之势,朝张家大宅的院落飘去。
就在朱潜要站在墙壁之上时,乌云散去,墙壁之上反射月光,朱潜心中暗喜,真是天助我也,原来墙壁之上已被涂满了脂油,如果朱潜贸然站上去,必然会因脂油滑腻,而重心不稳,中了陷阱。
空中朱潜一口真气,连续运转,几乎耗尽,于是从腰间抽出一团晶莹细丝,朝身后树枝一甩,那细丝缠住树枝,朱潜借势,再欲上树,此时传来了唐吉的声音,“兄台,小心。”朱潜闻声,回头看向唐吉,当下分神一滞,一张巨网突然出现在朱潜上空,朱潜一口真气已尽,当下松开手中细丝,双手举着巨网不让其锁住自己,只听‘咚’的一声,随后朱潜惨叫声传来,掉入了陷阱之中。
原来这陷阱本是从内向外设计,如果朱潜从此处逃走,飞身越上墙,必然着道,即使侥幸避过脂油,那么唯一落脚之处就是这颗大树,虽然树中暗藏弩箭,但是弩箭只为诱敌,只要朱潜站上树枝,巨网就会落下,将朱潜锁住,困入地下陷阱之中。
正常情况下这等陷阱根本不足以困住朱潜,怎知朱潜今天从外往内而行,先是避过了地面的巨坑,随后触发了三支弩箭,同时发现了墙壁油脂,通过细丝触发了巨网陷阱,本来这张巨网完全可以被朱潜发现并避过,哪知唐吉恰到好处的叫了朱潜一声,使得朱潜分神,没有看见巨网,同时朱潜真气耗尽,无法继续施展轻功,最终落在了显而易见的地下陷阱之中。
这一切的发生口述起来有上百余字,实则只不过是刹那之间。
听见陷阱的发动,隐于张府的一众侠士们纷纷出现。
“兄台你没事吧。”唐吉走近问道,欲解救朱潜。
“是碧蚕丝,朱潜落网了。”有眼尖之人看见了缠在树上的细丝,开口说道。
“诸位误会了,这位兄台是我们的同志……”唐吉替朱潜辩解道。
“误会你个大头鬼,老子就是朱潜,想老子大江大浪渡过无数,没想到却在阴沟里翻了船,栽在你小子手里,真是晦气。”朱潜大骂道。
……
……
两个月前,宿州,大雨。
唐吉来到一破庙避雨,方一走进破庙,就有香味扑鼻而来,只见一和尚正在庙中煮汤。
那和尚坦胸露乳,慈眉善目,貌似弥勒,看见唐吉进来,笑盈盈的招呼道,“施主也是来此避雨?”
“正是,劣者唐吉,请教大师法号。”唐吉对这和尚躬身拜道。
“贫僧慧空。”
“福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大师竟是二代圣僧,劣者方才失礼了。”唐吉听见和尚法号之后,赶忙跪拜道。
和尚见状,不禁一怔,随即莞尔一笑,双手合十回礼,唐吉不知自己就此避过了一杀劫,这和尚江湖人称“吃人和尚”,没人知道其出自哪家寺庙,但是所有江湖中人都知道此人有一特殊嗜好——吃人。
“施主有礼了,相逢即是缘分,何不过来一起喝口汤,驱驱寒意。”
当吃人和尚看见唐吉提剑进入庙中,以为又是一年轻侠士,欲借自己项上人头来扬名立万,当下就对唐吉起了杀心。当唐吉听见自己法号,反而诚心跪拜时,一惯心狠手辣的杀人和尚竟然手软了起来。
“大师的煮的汤可真香。”
“贫僧行脚山中捡了只死猴儿,本欲为其诵经超度,哪知恰感腹中饥渴,于是就拿来煮了汤。”
“大师身为二代圣僧,怎能不守清规戒律。”听完杀人和尚的话之后,唐吉讶异的问道。
“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贫僧虽口食荤腥,但是心中清淡,自然百无禁忌。”吃人和尚双手合十说道。
“大师果然高人也,不过佛渡世人,首正其身,大师虽心中清明,但世人愚昧,未能理解大师境界,岂不违背如来宏愿。”
“如来渡世,凭一缘字,得一因果,因此有三世三千法相,断过去,现在,未来因果,故渡一切苦厄,贫僧腹中饥渴,恰有这猴儿充饥,实乃缘至。”
“大师所言甚妙,劣者倍感受教。”于是叩首再拜道,“不过大师尚未给这猴子超度,反而食之,即使大师修为过人,业已种下恶因,佛心蒙尘,之后修行会否走火入魔。”
“佛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唯有尝尽世间苦厄,方能度一切苦厄。”
“大师境界之高,劣者弗能及也。”唐吉叩首再拜道。
杀人和尚见唐吉虽像儒家弟子,但是言谈之间,极具慧根,不禁好奇的对其仔细打量起来,看见其手中之剑时,不禁大吃一惊,只见那剑鞘之上,隐有圣气环绕。
………………………………
第十章 气运加身(下)
“施主,可否借剑与贫僧一观。”
“大师,请。”
唐吉将手中的剑递给了慧空,慧空接过剑,感觉十分轻盈,再看那乌黑剑鞘上刻满了佛门梵文,即使慧空乃佛门二代圣僧,也看不懂这些梵文的意思,使得慧空越发觉得此剑不一般。
慧空满怀期望的拔剑出窍。
期盼越大,失望越深。
“哇”
慧空拔出剑的那一瞬间,一口鲜血喷了出来,几乎走火入魔。
“大师,您怎么了。”唐吉见慧空莫名吐血,赶忙关心的问道。
“可能正如施主所说,贫僧佛心蒙尘,方才动了贪念,因此差点走火入魔,施主可否告诉贫僧此剑来历。”看着空空如也的剑柄,慧空失望的说道
听唐吉讲完此剑来历之后,慧空心下断定,这剑鞘应该是普通之物,关键在于剑上所刻的梵文,方才所见之圣气应该是自己所修的佛门心法与这梵文所产生的的共鸣。于是看着唐吉起了杀人夺宝的念头。
“哎,终于找到了个能避雨的地方。”
一位二十出头的青年男子走进破庙。
那男子穿一身紫色道袍,手持拂尘,背缚长剑,头戴道冠,清秀的面庞上,双眼极位清明。
看着缓缓走进的男子,武道七识境的慧空,竟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恐惧感,迫使自己立刻远离这青年男子,心思下定,慧空将那奇特之剑,当作暗器朝男子扔来,随即脚下内力暗提,朝门外退去。
青年男子冷笑一声,右手一挥拂尘,卷住了袭向自己的剑,同时左手剑指一划,一道真气打向了已经退出门外的慧空,慧空闷哼一声,全身内力猛提,全速向远方逃去。
看着逃跑的慧空,青年男子丝毫没有追赶的意思,因为在他眼里慧空已经是个死人。
高手过招就是如此简单。
“大师,您要去哪?”
不会武功的唐吉当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只看见青年男子走进庙中,慧空和尚突然起身离开,两人照面之时,慧空将自己的剑丢给了男子,然后离开。
“这位大师可能想起有重要事情要办吧。”青年笑着说道,随后将剑递给了唐吉。
“劣者唐吉,不知兄台如何称呼。”唐吉听了男子的话,也不辨真假,当下接过剑,向男子问道。
“小道‘指掀涛澜’劫无心。”男子向唐吉行礼答道
“劫者,时也,知其心方可量矣,古往今来凡欲渡劫者,必先知其劫心;无心之劫,无可渡也,故无敌矣,劫兄这名字真好境界。”
“父母粗鄙,随便给取了个俗名,竟被唐兄品出如此境界,可见唐兄真奇人也。”劫无心谦虚的说道。
“劫兄赞缪,劣者不过一俗人罢了”听见劫无心的称赞,唐吉嘴上谦逊,心中还是很受用的,他离开家乡一个月,还是第一次有人称赞他为奇人。
“小道师从须弥山太虚洞忘语真人门下,略懂观气看相之术,自盘古劈开混沌,有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沉成地,此天清地浊二气乃万物之本,盘古身化万物之后,留有一口圣气,谓之天地一气,吾观唐兄之一言一行,皆引得天地一气随之而动,可知唐兄非凡人也,将来必定名动江湖。”这劫无心见唐吉虽然口中谦虚,但是面露喜色,显然很享受自己的说词,于是继续说道。
“哪里哪里,劫兄来喝口热汤驱驱寒意。”唐吉将慧空之前盛给他的汤递给劫无心。
“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