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仙-第2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官婉儿挺无语的,最开始是有关于萧业的谣言出现,紧接着,张易之的谣言出来了,如今又有了皇帝第三子的谣言。
确实是谣言满天飞,并且全是关于李唐宗室的谣言,可是为何会有谣言?归根结底,还不是太后为人猜疑?
若是太后不信谣,别人怎会传谣?
那么,这次的谣言会是谁放的呢?
难道又与他有关?
上官婉儿正暗暗思忖时,太后又道:“来人,请玄晔法师上殿!”
“诺!”
有太监施礼离去。
少顷,玄晔步入殿中,合什为礼:“贫僧拜见太后!”
太后直言问道:“昨晚萧业在做什么?”
“请太后稍待!”
玄晔转回身,一道飞符发出,不片刻,就飞回玄晔手中,看了看,便道:“回太后,昨晚萧业并未出府。”
上官婉儿顿时暗松了口气。
太后又道:“近一段时间呢?”
玄晔道:“近几个月来,萧业似乎并无异常之处,除了昨日,与太平公主有过小半个时辰的接触。”
听得与萧业无关,太后竟然现出了失望之色,似乎心有不甘,不过她也知道佛门敌视萧业,只有有一丁点可能,都不会帮萧业说话。
既然玄晔说了萧业昨晚未曾出门,此事多半与萧业无关,只得淡淡道:“法师退下罢!”
“贫僧告退!”
玄晔施礼退去。
第五零七章 萧让父子来
太后柳眉紧锁,许久,问道:“婉儿,既然此事与萧业无关,你说会是谁?会否张易之传的谣?”
上官婉儿冥思苦想了片刻,摇摇头道:“奴婢实在不知会是谁,不过奴婢有一事不解,倘若李三郎真是人皇转世,太宗英灵又怎会揭示出来?”
太后冷笑道:“婉儿说的不错,此事必有人于暗中捣鬼,但是,朕那孙儿出生不久,就有人皇转世的流言传开,空穴来风,岂非无因?
呵,朕为此,将李唐宗室几乎诛尽,可没想到,最危险的人竟隐藏在朕的身边,真拿朕当傻子了不成?
近段时间以来,朕忙于公务,确是疏忽了家人,来人,宣皇帝与隆基见朕,再请灵苦与灵元法师上殿!”
“诺!”
有太监施礼离去。
上官婉儿心里格登一下,明摆着,太后虽然不信谣言是太宗放出,却认定了李隆基就是人皇转世,如果有佛门高僧从旁指证,怕是太后会立刻对自己的孙儿下辣手!
可是她毫无办法,只得暗暗替李隆基着急。
……
今日的洛阳,谣言滚滚,人人自危,央宗央吉也不敢出门交际了,老老实实呆在府里,央吉野惯了,闲下来反而无聊,忍不住问道:“五叔,现在整个洛阳都在传,李隆基是人皇转世,你说怎么可能?太宗会有那么蠢么?出卖自己的后代?”
央宗淡淡一笑:“太宗自然不可能做这等事,但是,散播谣言者的目地只有一个,引起太后的注意,从目前来看,显然已达成。”
“五叔觉得会是谁放的谣?”
央吉又问道。
央宗反问道:“你说当今大唐,谁的处境最为岌岌可危?”
央吉拧着眉细思,脑袋中,一个身影渐渐明晰,不禁骇然道:“难道是萧业?”
央宗悠悠道:“《左传·僖公四年》载:齐桓公攻楚,楚王遣使责问,管仲曰:楚有两罪,其一,不按时进贡,其二,昭王南巡崩于汉水,从此,便有祸水东引之说。
若他真是孝敬皇帝之子,谣言十有八九是他所放,正是取祸水东引之意。”
初来乍到之时,央宗本有拜访萧业之意,但是萧业疑似孝敬皇帝之子,生怕惹火上身,只得熄了这心思。
“想不到此人身世如此离奇,难怪能搅风搅雨!”
央吉感慨道。
央宗却是想到了什么,灼灼看向央吉,并不时微微点头。
央吉给看的浑身不自在,不依的跺了跺脚:“五叔!”
央宗捋须问道:“这段时间以来,洛阳的世家子你也见了不少,可有中意的?”
吐蕃女子生性豪放,不忌惮谈婚论嫁,央吉坦然摇了摇头:“满城俊彦,毕为犬豕之辈,武家子更不成器,李家也没有年龄合适的,五叔,这次就算了吧。”
“谁说李家没有?”
央宗神秘一笑。
“五叔是说……他?”
央吉大吃一惊。
“萧业算一个,另有张易之据说是隐太子后裔,也可关注一下。”
央宗提示道。
“这……”
央吉对张易之没印象,对萧业印象深刻,好一会儿,才道:“萧业已经有了妻室,难道五叔让我做小?再说以他现在的处境,就不怕牵连到吐蕃?”
央宗摆摆手道:“只是叫你多加留意,其实你可以更多去关注张易之,近百年过去,大唐对隐太子后裔也不再讳莫如深,虽以他的身份,当皇帝难,但藩王可期,届时有我们吐蕃助他,一旦天下大乱,退可割据一方,进可匡复统胤。”
“先过了风头再说吧。”
央吉点了点头。
……
洛水边的小院。
九娘站张易之背后,望着那挺拨的身形,眸中闪现着彷徨、迷惑与惊惧。
以前她对张易之从来没有异心,但是与萧业‘发生’过一次之后,她惊惧的发现,对张易之的感情正在渐渐淡去,反是萧业的份量越来越重。
以致于她开始排斥与张易之行夫妻之事,可是作为妻室,有这方面的义务,她没法拒绝,只能味如嚼腊般的奉迎,为了不让张易之觉察出来,又不得不在脑海中幻化出萧业的模样,把张易之当作了萧业!
虚浮的快乐带来的是内心的痛苦,她愧对张易之,心里纠结,却无法可想,以致于下意识的远离张易之。
张易之倒也没多想,只以为九娘是仍处于‘通缉中’,才会减少与自己的见面。
这时突然呵的一笑:“好手段啊好手段,从种种蜘丝马迹判断,太后称帝过后,萧业将在劫难逃了,想不到他竟玩出了这一手,扯出了人皇转世,与萧业相比,人皇转世的威胁更大,甚至萧业还会适当表现出自己的作用,甘作太后马前卒,与转世的人皇争锋,如此一来,太后或有可能暂时放他一马。
我就奇怪,此子这一阵子为何老实了,原来是憋着大招啊,若非此子是我命中注定的宿敌,我都想与他拜为兄弟,兄弟俩共携手,鼎定江山,共驱外侮,岂不快哉?
可惜,可惜呐!”
张易之连道了两声可惜,直摇头,可见他对萧业的器重。
九娘略一迟疑,问道:“他是如何得知李隆基便是人皇转世?”
张易之摇摇头道:“不需要得知,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而己,只是他运气好,一杆子打中了。”
九娘若有所思道:“说起来,太后功不可没,若非太后大肆屠戮宗室,他哪里能一举中的,如今局面日渐扑朔,张郎打算怎么做?”
“静观其变,至少在太后登基之前!”
张易之摆了摆手。
“嗯?”
九娘心中一动,一道遁光飞来,忙抄手接住,打开看去,随即道:“宫里来消息了,佛门玄晔法师在太后面前确证,萧业昨晚并未出门。”
“哦?”
张易之眉心一拧,随即舒展道:“这不奇怪,能做我的敌人,没点手段怎么行……”
正说着,似是感应到了什么,哈的一笑:“我要的人来了,待我再给他一剂猛药!”
“哦?”
九娘美眸中流露出询问之色。
张易之并不答话,只是望向外面。
一名仆役在外施礼:“公子,人带过来了。”
张易之道:“让他们进来!”
“是!”
那仆役施礼离去。
不片刻,三名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浑身散发出恶臭的汉子出现在视线中,押送的家丁仆役,均是满脸憎恶。
不过对于张易之和九娘来说不算什么,夫妻俩早已闭住了口鼻呼吸。
这三人,正是被老族长萧松逐出宗族的萧让、萧承武与萧承文父子三人,老大萧承宗因雇人行凶袭击萧业,被张柬之叛了流刑戍边,早死了流放路上。
衙役可不愿陪他走三千里,关键是萧家没人使银子,走了数百里,就把萧承宗摁进河面,活活呛死了,回头报一个病亡,根本没人追究。
而萧让父子三人被逐出了宗族,因平时游手好闲,身无一技之长,只能沿街乞讨,顺带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过着饥一顿,饱一顿,餐风露宿的日子。
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谁料张易之着人,把他们寻了回来。
第五零八章 阳神出场
父子三人就如刘姥姥进大观园,满面震惊。
其实张易之这小院很普通,可他们当初在萧家,也没过上好日子啊,又在外流浪了几年,吃尽了人间苦头。
这间小院,对于他们,不吝于天堂一般的存在。
“老实点!”
一名仆役见着三人的眼睛乱瞟,尤其是盯着九娘几乎移不开眼,不禁开声喝斥。
“诶~~”
张易之摆了摆手。
“草民见过公子!”
父子三人倒也识趣,跪下磕头。
张易之沉声道:“把你们找来,是因为你们姓萧,来人,给他们说说萧业之事!”
“诺!”
一名仆役侃侃开讲,当然,重点放在了萧业的身份上,并分析将来会给兰陵萧氏带来的危害。
“难怪,我就说这贱种不是好东西!”
“亏得公子点明啊,否则我萧家要被他害死啦!”
父子三人也不是没脑子,哪里不明白张易之的意思,纷纷破口大骂。
以前有萧业在,哪怕他们知道萧家已今非昔比,过上了富庶日子,却仍是不敢回家,如今机会来了。
张易之见着三人神色,微微一笑:“很好,看来都明白了,这几日你们先在神都住着,把身子好好调养下,本公子再送你们回江都,都知道什么罢?”
“知道,知道!”
“请公子放心,咱们一定要揭穿那贱种的虚伪面目,请老族长将他逐出宗族,以免招来祸患!”
父子三人精神大振,拍着胸脯嗷嗷叫。
“嗯,下去罢!”
张易之满意的挥了挥手。
仆役把萧让父子带了下去。
九娘眸中有些挣扎,如果萧业被逐出宗族,几乎就能把孝敬皇帝之子的身份盖棺定论,毕竟连宗族都认定他是李业,外人还有什么话说?
这对于萧业是极其不利,说不定太后会顺水推舟,封萧业一个郡王,先被圈禁两年,待得时人忘了他的存在,想怎么杀就怎么杀。
她有些想给萧业通风报信,可是瞥了眼张易之,还是暗暗叹了口气。
也许……萧业死了是好事,人死了一了百了,自己可以趁势斩断这份孽缘,也不用再担心失身会被张易之知晓。
……
太初宫除了被称为大内的洛城,还有左右四城与北侧二城,后者驻扎禁军,前者是宫女婢仆的住所,同时御赐的殿寝,也多数住在前四城。
教坊司排除礼乐的姑娘们,则是被安置在东隔城。
一间不起眼的厢房里,汇聚着素心宗近二十名元婴,均是身着歌舞妓的服饰,别看年龄都有几百岁了,可那身段容貌,远超正当妙龄的姑娘们。
这还是刻意收敛的结果,否则任何一个走出去,都是祸国殃民的主。
此时,屋里欢聚一堂,苏小小便笑吟吟道:“好一个十八子,主神器,万物先,人皇出,鲁亭地,天下鼎,想不到那小子还有这一手。”
一名元婴长老点头笑道:“还是月儿慧眼识人,想必经此一事,道门将不得不力保李隆基,师姐渡劫之时或能少了些干扰。”
又一名元婴长老感慨道:“若是师姐晋阶阳神,我宗也算是敖出头啦!”
“呜呜呜~~”
屋里,竟隐有哽咽声传出,有好几个元婴长老,控制不住情绪,失声痛哭起来。
是的,在外人眼里,素心宗是邪门外道,可是自己受了多大的委屈,多大的苦,只有自己知晓,谁不愿自家宗门壮大,从此不再受佛道二门的压迫呢?
苏小小却是眉头皱了皱,按道理讲,修为到了元婴,基本不会有太大的情绪波动,哭泣,哪怕是喜极而泣,都极不正常。
可是再想到自己,近来情绪波动越发频繁,不禁望向了殿外,暗道当真是天道有变么?
苏月儿曾给她转述过紫姑的断言,如今看来,是越来越贴切了,她也不自此事是好是坏。
楼观道,山门外!
太平公主阴沉着脸,美眸中隐有寒芒闪烁!
她本打算去找萧业算帐,却被师尊在山门处拦住。
当谶语传来之时,她立刻断定是萧业做的,因为这就是萧业的行文风格。
文人,尤其越有才的文人,总是喜欢弄的云山雾海,引经据点还专往生僻处引,比如鲁亭地,怕是熟读春秋的士子,都未必能留意到鲁亭别称为郎。
况且太宗带兵打仗行,写文章也只是一般般,如果谶语出于太宗,不会这样绕。
讲真,她几乎要气炸了肺,自己最不愿意的便是手足相残,可这倒好,大侄子赶在母后登基之前对小侄子下了黑手!
她真想问问萧业,你到底想怎么样?
尹文操默默看着太平公主,心里却是暗暗赞许,换了他站在萧业的位置上,也会使祸水东引这一招。
“此法虽然算不得光明垒落,但你应能看出,太后称帝之后会立刻对他下手,若非如此,难道还有别的方法,莫非你要让他隐姓埋名,不再出世,那他的族人该当如何,十四年前的大劫,又该如何面对?”
尹文操淳淳劝诱。
“师尊,那也不能这样吧,隆基才多大啊!”
太平公主不愤道。
“诶~~”
尹文操摆了摆手:“李隆基乃人皇转世,三清宫的阳神对他寄予厚望,哪能任他被太后斩了……”
正说着,尹文操突然抬头望向了洛阳方向。
“师尊,可是出了事情?”
太平公主不由问道。
“呵~~”
尹文操呵的一笑:“就曹操曹操就到,有上清宫的阳神往洛阳去了。”
“师尊可知是谁?”
太平公主心里一紧,忙问道。
尹文操却是笑道:“令月你不是恨的咬牙切齿么?”
“师尊!”
太平公主跺了跺脚,不满道:“都什么时候了,您还开弟子的玩笑,弟子关心的只是隆基能否安然渡过此劫。”
“哦?阳神出手,还有何担心?”
尹文操似笑非笑的看着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很不自在,不自禁的半低下了脑袋。
其实萧业有一点猜错了,那天太平公主多提的一句,并非出于潜意识,而是刻意为之,就是想让萧业知道自己有与他划清界限之意。
那日咬了萧业一口之后,虽然消了气,但静下心来,不得不重新审视起与萧业的关系,显然,姑侄恋是不道德的,所以她刻意提醒自己,远离萧业。
尹文操又道:“若是为师没猜错,此人应是云中子,有他出手,李隆基渡过难关不成问题,只是不清楚会否给萧业一个教训。”
“师尊,能否阻止?”
太平公主急道。
尹文操摇了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