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仙-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绍看了看左右,确认无人偷听,又道:“近来时常有御史与周兴联系,怕是动起了去左肃政台的心思。”
“想跑?让他跑,清净的日子不过,非得把脑袋往刀口上凑,想死由得他去。”
萧业冷冷一笑,又道:“麻烦附马爷把人都召去法贤祠。”
“是!”
薛绍快步离去。
萧业径直踱向法贤祠。
祠堂里,香火依旧,不过萧业在踏进的一刹那,就感觉到一股深深的敌意,卫鞅虽是泥胎塑像,却如鲜活了般,恶狠狠的盯着萧业。
萧业负手,冷眼与之对视。
渐渐地,陆续有人前来,见这架式,都不吱声,主动站在萧业身后。
萧业估摸着已经来的七七八八,转头吩咐:“自即日起,把法贤祠拆了,改建儒圣殿,经费台里出一部分,本官会向太后再申请一部分。”
“什么?”
后面顿时炸开了锅。
拆法贤祠,右肃政台还是法家的阵地么?
“大胆!”
虚空中,隐有怒喝传来。
“哼!”
萧业冷哼一声:“本官乃正统儒门中人,为何要尊奉尔等祸国殃民之徒?”
卫鞅像,那双目中,陡然绽现出神光,沉声道:“若无我法家助秦皇一统天下,如今九州之地,尚是列国林立,你这竖子,怎敢诋毁法家?”
萧业淡淡道:“你的私德暂且不谈,对内压榨、愚民,把秦国塑造为虎狼之师,把秦国百姓变为杀人野兽,奋五世之余烈,终灭六国。
可那又如何,秦二世而亡,沛公入关,关中父老箪食壶浆,可见,不仅天下苦秦久矣,关中亦苦秦久矣,你不觉得是个笑话么?”
“那是秦人不怀恩德!”
卫鞅强辞狡辩。
“果然,有问题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却推娓给别人,再看看供奉你的都是些什么人?是酷史,确与法家一脉相承呐,今日本官决心已定,你莫要以为凭口舌便能说服我,或者,杀了我,就没人敢拆法贤祠,不知法家诸贤中,哪位愿出手取我性命?”
萧业轻蔑的看着卫鞅。
“你……”
如有一丝可能,卫鞅真想把萧业寸磔脔割,五马分尸,可惜冥府不能干涉现实,偶尔显圣,降下的法身也不足以杀敌。
“竖子,你等着!”
卫鞅放了句狠话,退了回去。
“拆!”
萧业大手一挥。
实际上他针对法家,除了理学崇尚外王内圣,与法家思想格格不入之外,另有一点,是现代的米国提供了反面教材。
很多人都认为,华夏的历史,是一部儒皮法里的历史,这是有失偏颇的,君王喜好法家那一套,但是儒臣对此深恶痛绝,儒法从来不两立。
老人家曾精准指出,华夏的历史,是一部儒法斗争的历史,再从现实来看,中米之争,也是儒法之争。
法家讲究法术势,法是严刑峻法,术是御下之术,势是君持柄以处势,对照米国,是不是严刑峻法治国?搞马头乐,惑民愚民,是不是御下之术?而那些财团家族,隐在幕后,操纵整个国家,是不是君持柄以处势?
所以别管他披着什么主义的外皮,米国的本质就是法家治国。
如果法家是法制,倒也罢了,可惜不是,只是谀媚君王的法术势之道,作为儒家正统门人,有义务铲除法家。
第四五八章 姚崇约见
“愣着做什么?还不快拆?”
萧业回头厉喝!
“这这……”
众人还是畏畏缩缩,不敢上前,毕竟这是每日都在参拜的神灵,现在让拆祠堂,既不敢,也转不过弯子。
萧业二话不说,一脚向卫鞅像踹去!
轰隆一声!
丈二高的泥胎像倾倒在地,重重砸出满地尘土。
“中丞大人都亲自出手了,尔等还有脸站一边?”
陈藩心一横,大喝一声,就抄起家伙,往其余塑像砸去。
“上!”
薛绍与张羽各抄家伙去砸。
有人带头,又有萧业的强力弹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打砸行列。
但还有十几个御史站着不动,都是打算去左肃政台投奔周兴,犹豫不决。
萧业看过去道:“动手了,本官便放你们走!”
“卫鞅爷爷,可不是我们要冒犯您啊,是迫不得己啊!”
一名御史二话不说,跪地上磕了个头,就抄起锤子,狠狠砸在了李斯的脑袋上!
“轰!”
半边脑袋碎了。
“卫鞅爷爷,您担待着啊,待小的去了周大人那里再将功赎罪!”
又一个御史,也磕了个头,抄锤子砸向韩非。
一时之间,砰砰连响,塑像被砸的稀烂。
萧业满意的看着一地泥渣,挥手道:“过来罢,本官给你们办手续。”
“嘿,多谢中丞大人!”
那十来名御史兴高彩烈,屁颠颠的跟在萧业后面,仿佛去了左肃政台,就能重新过上吃香喝辣,欺男霸女的好日子一样。
萧业暗暗摇头,这是利令智昏啊。
好不容易右肃政台走上正轨,自己也没去追究以前犯下的罪孽,可以清清闲闲过日子,可是仍不满足,非得过刀头舔血的日子,难道他们就不知道,自古为鹰犬爪牙者,从没好下场?
既然一心求死,萧业也由得他们,回到大堂,一一办了离职手续,让他们当天就走。
少了十来个御史,右肃政台空闲了,暂时萧业也没有扩招的意思,主要是太后明摆着把右肃政台投闲置散,招来了人也没案子办,不如就这么些人,关起门来过小日子,不惹事生非,每月俸例照发,岂不快哉?
接下来,萧业亲自设计了儒圣殿的规划方案,大体与各处的文英殿类似,只是向前挪动了诸葛亮和张良的位置,位于文昌帝君以下第一列。
好歹诸葛亮传了自己《兵法二十四篇》,别人投之以桃,自己不能不报之以李,张良则是起掩护和添头的作用,以免被人觉察出自己和诸葛亮的关系。
再看天色已晚,萧业吩咐了声落值,自行离去。
而法贤祠被拆一事,亦如旋风般传遍洛阳。
这简直是出人意料,不过想想是萧业,也不奇怪,毕竟自萧业进京以来,每有出奇之举,要说他一段时间不搞些事情,那才是新闻。
萧业却是走在路上,暗暗思索着进贺表的问题。
作为状元,有义务交出一篇华美的文章向太后表忠心,但萧业是正统的李唐血脉,太后称帝他可以默认,以无力反抗安慰自己,进贺表就过份了。
只是这次不同于以往,以往小打小闹,太后可以容忍,而进贺表是政治站队的体现,不进贺表会被太后视之为敌,全力打击。
该如何是好呢?
诶?
有了!
突然萧业灵机一动,理学中有道统大于治统的观点,自己可以编一部理经献给太后,太后应该能看明白,道统大于治统,为太后称帝提供了理论依据,比什么大云经,净光天女转世更加具有现实意义,顺道借太后的手推广理学。
凭心而论,在治国方面,理学优于心学,心学过于强调个人修养,不具备理学的普世性,只是理学的经义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歪曲。
辟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此言出于程颐,如果严格联系上下文,仔细思考,会发现,此处的节,并不指妇女的贞洁,而是气节,这与孟子的舍生取义说又有多大的区别?
不过把话说回来,理学经义因其普世性,确实容易歪曲,这是需要警惕的地方,要想防患于未然,只有一个办法,把理学的解释权牢牢把握在手里。
有了对策,萧业精神一振,步伐都透出几分轻松。
“萧大人!”
突然街边有人召唤。
萧业转头一看,姚崇与周谨正面带微笑看着自己。
以他地级二品的才气,一眼就看出,姚崇的笑容中,带有一丝阴晦的意味,而周谨,则是竭力掩藏着妒忌。
萧业眼神微缩,他和周谨勉强算是同科,作为建康知名的大才子,周谨妒忌自己很好理解,但与姚崇只在赴京赶考时,有过一面之缘,之后再无交往,今日明显是冲着自己而来,难道有所图?
联想到姚崇于皇帝李旦麾下效力,萧业留了几分心眼,快步而去,拱手呵呵笑道:“原来是姚兄与周兄,失敬了!”
“萧兄客气啦!”
姚崇也顺势改了口,摆摆手道:“今日落值,偶遇慎之(周谨表字)贤弟,渐渐谈到了萧兄,萧兄所为,连我等也甚为汗颜呐,不想又偶遇了萧兄,可谓天作之缘,相请不如偶遇,不如寻一清雅之处,由姚某做东,与萧兄彻夜长谈一番,岂不美哉?”
萧业嘴角略微一撇,什么偶遇,他敢肯定,姚崇是冲着自己来的,叫上周谨,也是因为同科的缘故,好说话。
不过他倒是想弄清姚崇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于是道:“既是姚兄有请,萧某哪敢推辞,请!”
“哈哈,萧兄爽快!”
姚崇哈哈一笑,亲热的挽起萧业,与周谨一起向城外走去。
因坊市制度,洛阳城外,沿洛水两岸,越发的繁华,傍晚华灯初上,人潮如织,各家酒肆青楼卖力呦喝,姑娘们也倚门弄姿,红袖招招。
虽然萧业见惯了美女,却也颇觉别有一番风情。
三人一路行走,一路说笑,文人之间,哪怕再是勾心斗角,都永远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不觉中,姚崇把萧业周谨带到了一处背街的小巷,指着一处院门哈哈笑道:“萧兄莫嫌寒碜,此处虽不起眼,却是别有洞天呐,尤其是叫化鸡、珍珠豆腐等佳肴,寻常人更是难以品尝。”
萧业一看,门外并无店名,只在左右各挂着个红灯笼,有数了,不就是唐代的私房菜馆么?
“姚兄这么说,倒是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两位,请!”
萧业伸手示意。
姚崇微微一笑,率先踏入。
“哟,姚公子周公子来啦!”
一名年约三十左右的妇人热情的迎了出来,体态丰娆,面容艳美,身披牡丹绣花大袖衫,浅黄碎花裹胸紧紧勾勒着躯体,那宏伟巍峨,随着步伐摇曳生颤,人未至,已满院芬芳。
周谨移不开眼了。
就连萧业,也不由暗赞这妇人的风采!
那妇人眸中含着笑,略微一扫,讶道:“这位公子倒是面生的紧呢。”
“九娘啊九娘,你可要自罚三杯啊,以往每逢宴客,你必弹唱萧状元与慎之贤弟的曲目,慎之你常见,却一直憾于无缘得见萧状元,今日本官和慎之给你把人领来了,你可得好好招待才是!”
姚崇微微一笑,把萧业介绍过去。
周谨也是暗暗点头。
当年他在江东,亦是小有薄名,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萧业能一窜成名,他很不服气,并不认为自己的才学逊于萧业,只是运气稍欠罢了,而今日,姚崇当着九娘的面,把他与萧业并称,让他心里很舒服。
萧业却是不动声色的扫了眼姚崇。
其实从地球历史来看,姚崇确是一代名相,但是名臣名相与人品不挂勾,不能因为他在政治上的成就,就把他归为品德高尚的那一类。
事实上品德高尚的人,是玩不了政治的。
姚崇的特点,在于能因时趁势,顺势而为。
这种人,是典型的清流,行事只论目地,不择手段,天下无不可牺牲之人,于国有益,于私,极难对付。
萧业不相信姚崇是单纯的示好,无事献殷勤,还非奸即盗呢,他对姚崇的用意越发的好奇了。
第四五九章 击掌为誓
“哎唷唷,难怪今早喜雀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呢,原来真有贵人来,萧公子,奴家有眼不识泰山,在这里赔罪啦!”
九娘一怔,便乍现惊喜之色,向萧业施礼道歉。
萧业有些奇怪,按说九娘这种人,应是八面玲珑,欢场老手,怎会光顾着自己,却忽略了周谨的感受?
随即偷眼一撇,果然,周谨的神色不大自然了。
这让他心里更是疑窦丛生,难道是故意挑起周谨对自己的不满?
虽然周谨在乡试与鹿鸣宴上都败给自己,但周瑜后人就是一张金字招牌,再加上不俗的才学,在建康士子中,还是很有号召力的。
也不怪萧业疑神疑鬼,实在是姚崇的邀约太过于突然,要说仅仅是偶遇,根本不信。
萧业暗中留了个心眼,摆手笑道:“我哪里算什么贵人,夫人不必如此埋汰于我,不知夫人如何称呼?”
九娘低声道:“奴家贱姓韦,萧公子乃大人物,自然没听过奴家的贱号。”
“哦?夫人可是出于关中韦氏?”
萧业讶道。
“萧公子说笑了,关中韦氏乃高门大族,奴家若是于酒肆卖笑,怕不是得押回去浸猪笼呢,三位公子,快请进来吧。”
九娘咯咯一笑,摆手示意。
萧业却看出了一丝不欲多谈之意,心里不免泛起了嘀咕,难道这位韦九娘真是出身于关中韦氏?
韦氏略过历史上的显赫不谈,当下最著名的人物是韦后,现被贬为庐陵王妃,年龄和韦九娘相当,如果两者之间真有关系,就很值得玩味啊。
历来政治派系,都不吝于拉拢投资年轻士子。
一来,年轻人好冲动,易于被美色所惑,投资的成本极低,有时付出一个歌舞姬就能完美的达成目地。
二来,年轻人可朔性强,前途无途,投资的好了,会获得巨大收益,即便失败,也没什么,付不出太大的成本。
当然,也有可能不单单是投资,或有别的目地。
萧业留了个心眼,步入屋内。
小院不大,内里却清幽雅致,一排精舍紧挨着洛水,窗外便是辚辚水波,在月光下荡漾生辉。
“三位公子随便坐,奴家去催一下酒菜,稍后便来!”
九娘盈盈一笑,施礼告退。
酒菜采用分餐制,一人一张小几,不分宾主,围成一圈,三人刚刚坐下,就是一阵环佩叮咚,三名妙龄少女步入屋内,身着薄纱,姿色靓丽,青春逼人。
“奴家见过三位公子!”
三女盈盈施礼,就要分往三人身边坐下。
萧业却是道:“且慢,今日我等三人难得聚首,正当推心置腹,彻夜长谈,就不要姑娘陪酒了,如何?”
“这……”
姚崇没想到萧业会来这套,明显怔了下,眼里不由闪现出一抹失望之色,望向了周谨。
周谨也是有隐约的不快一闪而过,大唐以风流著称,吃酒找几个姑娘相陪再正常不过,既能调节气氛,又可以获得乐趣。
可是萧业已经提出不要姑娘,他如坚持要,就显得低人一等,于是勉强笑道:“萧大人说的也是,你们下去吧,再代我们谢过九娘的好意。”
“是!”
三女颇为失望,施礼告退。
酒菜陆陆续续上来,还别说,确是精致的很,一些知名的青楼酒肆也要逊上一筹。
“哟,怎如此冷清?”
不片刻,九娘踏入屋中,惊讶的问道。
萧业笑道:“我们三人很少聚首,今欲说些私话,还请九娘见谅。”
“这……”
九娘神色也不自然了,萧业的意思是赶人,有话快放,没话少哔哔,赶紧走。
凭心而论,这种人她还是第一次见到。
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