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饮琼录-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承珠心道:“我不能没有练儿!”
思虑至此,她只觉得胸肋间一痛,知道是情感太过激烈,引发的思虑过重。
再这样下去,别说找到练女了,她自己都是方寸大乱,手足无措。
于承珠强自收摄心神,暗暗提醒自己:“不行,我不能乱,千万不能乱!”
可她的意志犹如清水,烦乱之情却如大海,清水进入海洋,哪里还有踪影?马上也被感染为发咸的海水。
而且越是告诫自己,她的心就越发的“咚咚”乱跳。
于承珠长吸了一口气,开始默念起《普门品》来。
不错,五婆婆那时候走失了孙子,她就一直在念经,也许别人看着会笑她迷信,这又有什么用。
可也只有身受过那种五内焦躁,身边什么人都不可依靠的感受,才会明白有一个身心的寄托,该是多么安心清净的感觉。
眼下于承珠还能求告何人,只能依靠着冥冥之中的神圣,寻祈一份庇怜。
她默默地念道:“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
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说来也奇怪,她仿佛心灵有了寄托,不再是孤单一个人了。
这时候她默运内力,使用起《玄功要诀》里记载的心法,当下四周虽喧,却如同寂静一片。
她让自己耳聪目明,留心练女的生息。
自从得到了凌云凤留下的,用天山雪莲炮制的碧灵丹,她服用后,体内的瘀湿渐渐消除,再修炼内力,会事半功倍。
所以她往往先念经文,让心情平静放松下来,然后再运《玄功要诀》。
到了后来每天照顾练女,爱心的付出也让她的精力得到更好地释放,她累起来哪里有心思再去想别的?
所以往往是一坐下来,就昏昏欲睡,然后默运玄功,很容易就行走周天,达成循环。
带领着练女是不轻松的,却也是快乐和提供方便的。
于承珠也记不清多久没有先念经文,再运内力了。
这都是练儿的功劳。
真没想到,如今还要用过去常用的方法来寻找练儿,本来以为有了练儿,一切都有了新的起点了呢。
于承珠忍不住摇头。
今天的事情真是稀奇,一个和张丹枫相似的人影,就把于承珠本来平静的心情又弄得涟漪四起。
然后练儿又失踪了。
于承珠又回到了往昔的情景。
好像练儿从来也没来过,可是她知道这其中是不同的。
没有练儿,她就不会那么投入地活着。
别看每个人都在活着,可是每个人的投入性都是不同的。
越是投入,越有生命力。
生命看似是爹妈给的,其实也是自己造就的。
每个人都有选择权,去选择对自己的生活投入多少。
于承珠忍不住好笑,怎么这时候,想法还这么多。
可奇怪的是她还因此耳聪目明起来,还真的听到了女孩的叫声,在十丈开外。
一听到可能有练儿的下落,于承珠的精神又来了。
只有她自己知道,练儿在与不在,她的精神完全不同。
之前吕择和潘芳在她身边时,也是如此。
难怪他们走后,她会那么难过。
前尘往事重叠起来,都是相同的事情,都是相同的感受,可是精神不同了。
原来哪怕是相同的事情,经历多了,就会不一样。
于承珠耳边生风,她也顾不得周围,只要看到练儿即可。
而周围人大惊,只见她脚步细碎,一会儿就跑到了很远。
刚才被她经过身边的人,这下更确定撞邪了,纷纷离开。
于承珠只顾着往前面跑,却没注意到身边的人越来越少了。
甚至有人看到她,马上就让开。
这样于承珠面前就是空荡荡的。
一看到这个情景,于承珠忽然产生了一个念头:“这里是华山下,师父的摸样是江南书生,这等人物平时都很少看见,怎么无端会出现两个呢?”
如果不是眼前突然空出来了,她也不会这么去想。
其实平时别说是两个江南书生了,就算是十个,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于承珠真的疑惑是,怎么都在她面前出现,像是故意的。
而且她去追那与张丹枫相似的背影,马上练儿就走失了。
这是偶然?还是设计好的?
要说偶然,平时见到江南书生摸样的人都不容易,怎么会这么巧?
那么既然是设计好的,又是谁呢?
于承珠思犹未尽,只听练儿叫了一声,这一次听得真切,不但是女孩的声音,而且是练儿的声音。
于承珠又惊又喜,真有失而复得的感觉,她唤道:“练儿,师父在这里,你在吗?”
她刚说完,只听练儿又叫了一声,这一次叫得很短很闷,像是刚开口,就被人捂住了口。
于承珠明白了,将青冥剑一亮,道:“朋友,划个道儿出来吧。”
话音刚落,只听有人“啊”了一声,声音中露出痛楚来。
接着练儿从街边板门里跌跌撞撞地跑出来。
于承珠一见之下,大喜过望,急忙一个“海燕掠波”窜过去,将练儿抱起,同时腰身一转,空中旋身,接着拔高,趁着这个时候与练儿多相处一会儿。
而练儿乍然高飞,她乐得笑开了花。
看到练儿的欢笑,于承珠心中顿时充溢着满满的喜悦。
有练儿在,真好。
于承珠悠悠缓缓地坠地,轻轻放下练儿。
这时候她拔出背上的白云剑,在她眼前已经多了十多个壮汉,一个个刀光如雪。
幸亏是于承珠运用了轻功,抱着练儿空中旋转,再缓缓落地。
她这是出于本能的反应。
殊不知,幸亏如此,要不然的话,在她转腰的原地,已经冲过来三名壮汉,而她腾跃而起的地方,跑来了五个壮汉。
假如她落地挨的近一点,又有四把刀等着她。
于承珠用眼角的余光一扫,冷笑道:“倭寇打扮成什么样,都是倭寇!”
原来这十来个人都是倭人。
………………………………
第四百七十二章 生活情境融入剑
于承珠忽然心中一动,就觉得奇怪。
倭人一般都在沿海一带行动,怎么会跑到华山一带来的呢?
思犹未已,四五把刀已经过来了,于承珠一见这运刀,心里又起了疑云。
于承珠与倭人打交道过好几次了,对于倭人的刀法有一些了解。
他们是长刃劈风,以劈、挑、刺、抹、磕为主,讲究的是简洁有效,每一刀出去必须有效果。
倭人是带着目的性在用刀的。
所以基本路数是直来直去,奔着目的去的。而且目的也往往简明易见。
这样的刀法很少有花哨。
可这次的倭人不同了,虽然也力求效果,但于承珠一剑过去,只见一把刀居然滴溜溜打转,一会儿功夫就把于承珠的来招化解于无形。
这哪里是什么倭人的刀法,分明是峨眉刺的用法。
明明不是倭人,却在冒充,分明另有所图。
倭人又不是什么体面的身份,很多百姓提到就咬牙切齿,冒充他们又有什么好玩的呢?
难道他们也跟练儿一样大?还在贪玩儿不成!
一会儿功夫,于承珠剑刺,削挑,擦抹,几个动作一气呵成,只听“叮当”之声连连,却是三四把刀被她的宝剑削断。
于承珠仗着剑利,不能刺伤对方,顺便削断兵刃也是好的。
果然那些人只顾着护住自己,不及照顾兵刃,不一会儿兵刃都一断为二。
更有甚者,有人长刀若水,闪闪透亮,整拦在于承珠身前,于承珠丝毫不客气,举剑“哐哐哐”连击三下,每一下都在刀身之上。
来人不明所以,挺刀一指,力贯刀身,谁知道不用力还好些,这一用力,只听“叮当”作响,那柄刀就像是春风吹拂,冰融大地。
那把刀竟然薄如春冰,立时裂为三截,而且不多不少,看上去每一截都像是计算好的,长短差不多。
那人一看之下,不由得一怔,接着都忍不住笑出来。
假如不知道的话,还真以为他一刀挥出,然后刀身寻断断坏,好像被他自己震断的一般。
这是何等威风!他自己都不禁得意起来。
可笑声才出口,只见于承珠将剑一引,她用了一个“粘”字诀,把对方的刀带过来,再来一招“推窗望月”,只见于承珠的剑,带着自己人的刀一股脑儿向自己推来。
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于是他的笑声还在喉咙里,却变成了尖叫,一边叫,一边还叹出一句来:“妈呀!”
他是双脚连跳,恨不得爹妈多生两条腿。
练儿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滑稽的情形,不由得“咯咯”笑出声来。
她一片童真,笑声非常有感染力,听得于承珠心头一暖,也不禁浮出了笑容。
可转眼之间,她又是面挾寒霜,道:“你们明明不是倭人,却为何要去冒充?”
这十来个人面面相觑,一人踏出,看得出来是领头的,他道:“倭人又不是好人,你又何必管那么多?”
于承珠冷笑道:“字正腔圆,分明是中州一带的口音。”
那人一怔,没想到于承珠是引诱他说话来着。
于承珠道:“你们做下了坏事就嫁祸给倭人,这算盘倒是打得很响呀!”
那人面色一沉,道:“说什么废话!”
于承珠知道是被说穿了,心里发虚。那人一挥手,十来个人一起涌上。
于承珠双剑一摆,也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只是于承珠心中一动,既然他们冒充倭人,而倭人讲究实效,不追求花哨,那她何必跟他们用太过上乘的招数。
心念一动,她使了一招“玉女穿针”,这本是很普通的招数,只是一剑使出之后,另外一剑也跟上,使的还是这一招“玉女穿针”。
只不过看似相同,其实出剑的方向略有不同,而且是后面那一剑比前一剑出剑时略慢,但是到了中途,两剑并行,接着又是后发先至。
众人一怔,还从来没看见过这样的招数,心中奇怪。
这时候于承珠的剑就到了。
她出手不再容情,这批恶人夺练儿在先,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准备拐卖,对于拐卖儿童,于承珠是非常痛恨的。
这一点又是让她庆幸的。
原来无论如何变,有一些东西都是不会变的。
不管是不是为了私欲,做出了什么事。
是好还是不好。
但是基本的认知依然不变。
于承珠看到不变的自己,还是觉得欣慰的。
她也不想变得连自己也不认识自己,变得连自己本身都失去了。
变得失去了人味儿。
这样的变代价太高了,变来又有何意义呢?
还是保持不动的好。
然后,她又知道这些人是冒充倭人,那么必然在进行不可告人的企图,这样的人容忍不得。
所以在出剑时,于承珠也不知不觉地用上了倭人的那一套,简洁求效。
能不废话就尽量不废话。
正如她的出剑。
于是那一剑剑刺胸口,锋扫咽喉,端的狠辣。
而且双剑并行,两厢合璧。
威力更为惊人。
于承珠乍然出手,转眼间就伤了三个人,这三个人受的都是重伤,不一会儿就咽气了。
她这路剑法一出,领头的人面色一变,马上将她包围。
于承珠道:“不是我要杀你们,而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说着又过了五六招,这几招兔起鹘落,手法准确,而且都是双剑使用一样的招数。
于承珠发现这样使用起来更有效果。
这是她刚才的想法,她觉得很多事经历过了就会不一样,有些事情看似相同的,可是多经历一遍,情形也会不同。
于是她把这样的想法融入到剑法中。
一上手就觉得用得顺。
本来这就是她自己琢磨出来的,是她自己的想法和剑法。
这一刻她是脱离了张丹枫的教诲。
张丹枫教不出这样的剑法,这是真正属于她于承珠一个人的。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她在张丹枫教导的基础上,融合了自己的感悟,将双剑合璧发扬光大。
这一刻,于承珠也感到,这才是她在使剑。
之前只不过是在模仿,在学着用剑而已。
宝剑是被她继承下来了,但也不是真正属于她的。她只不过是个管家而已,并不是主人。
………………………………
第四百七十三章 谋招何如谋人心
本来于承珠也没想到去创造剑法。
这都是受聂青宛的影响,聂青宛的经历让她对师父失望透顶,从而对自己产生了依赖,与其去学,还不如自己去创。
所以聂青宛喜欢表达自己,说出自己的看法。
同时她也喜欢动手,把原有的剑法按照不同的情形演练一遍,对她来说,这是打发无聊,是在玩儿。
可是玩儿着玩儿着,玩出了心得来。
于承珠和她接触生活了一阵子,她的脾性也感染到了于承珠。
于承珠偶尔也会按照她的方式来玩儿一番,放松心情。
这不玩不知道,一玩儿之下,她发现很多对剑法的认知,过去都因为自己想尊重师父,所以师父说什么就是什么,她也不敢逾越,以致于在头脑上设了框架,把自己给圈框住了。
而这么一玩儿,她会发现有很多自己的理解冒出来,这时候是特别愉悦的。
那时候她知道为什么聂青宛会原谅她了。
两人都是大逆不道,只不过聂青宛是被逼的,于承珠却是自主的。
但一样是要脱离了师父,走出自己的路来。
所以有了一种惺惺相惜,一看就知道是自己人的默契感。
这样一来,聂青宛不会真的跟她计较,反而在一起开心的生活了。
于承珠看似只是用了一手,而且很简单的,并不是破天荒,划时代的创新,只不过是把两个简单熟悉的招数,在组合上稍加变化而已。
连招式本身也没有多大的变化,有的是因地制宜而已。
这看起来不但是不起眼,甚至可以说看不出在创新,这不,还是在走老路。
只是把过去的路再走一遍而已。
算不得什么新鲜。
但是真的很有效果。
两剑使出的是相同的招数,一出手,就有重叠的感觉,分量感就不同。
非常有震慑人的功用。
对方一看,心就不由自主地一沉。
就会觉得这是一门了不起的武功。
所以于承珠暗暗好笑,不错,武功是人使出来的,也是使给人看的。
与其攻城,不如攻心。
与其谋招,不如谋心。
于是她继续这样用。
谁也不曾见过这等剑法,加上心神为于承珠的剑法所摄,动作都不如之前的灵活,一时之间,又重伤了五六人。
于承珠越使越欢悦,这一次是使剑使得最轻松最愉悦的一回了。
使着使着,她忽然想到了一点,也是刚才领悟到的。
自从她的心一直在思考时,是给她带来了烦恼,好像总有想不完的心事一样。
心潮涌动,犹如滔滔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