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明月-第2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张静涛亦是,怪不得说竹子是植物中的君呢。
随着日影向西,张静涛和这些少女们制作出了二张很大的竹排来,有一丈宽,一夫长,也就是二米五宽,五米长。
此刻,竹子和绳子之类的材料虽然还有很多,但阿咦认为够了,因为会游泳的只有张静涛一个,得让他保护着,让众人去岛上,因而,这竹筏,一张载人,一张载物。
只要多运几次,就可以把丝族所有的财产都带去大岛上了。
阿咦又给每张竹筏上放置了二艮竹竿,当作撑杆,对于竹竿能撑出反作用力,对于经常用竹竿测试水深,甚至偶尔玩一下撑干跳的阿咦来说,是早就弄懂了的。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看书app, app 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并且,因为养鱼和观察鱼的游动,阿咦认为鱼儿的鱼翅和尾巴在帮助鱼儿划水,还拿了一些当初做弓留下的废竹片,在火洞里烫出折痕,而后折断,再把毛边烫平滑,用来当作划竹筏用的鱼翅,甚至橹。
这种反作用力的划水原理,阿咦都不用去试,她在用竹竿和篓子捞鱼时,就在划动竹竿时深刻体验过了。
为此,橹虽然阿咦用得还不好,可是,由此都可见,创造出造船法,并将其传播到全世界的,便是丝族了。
其余任何族,都没有观察过鱼来发明船只,为此,他们只是死板照着用,于是,只用鱼翅一样的木桨,却不会用鱼尾一样的橹。
至于螺旋桨,不用怀疑,连古代的小孩子都会玩风车和竹蜻蜓的华夏,以及制作轴臣有了姬姓的华夏,早就会玩螺旋桨了。
并且,还有一件有趣的事,那便是,阿咦亦是吃鱼看到了鱼鳔,再结合竹子的浮力,是彻底了解了中空物品含有的浮力的,并非对此一知半解,而是完全领悟。
然而,那些少女却不会对此有太深的领悟,竹排完成后,少女们觉得她们创造出了神迹一般,高兴地大叫。
楚女却问:“主母,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天黑,我们还有多少时间准备。”
阿咦经常观测日影,预估了一下,伸出右手纤细却粗糙的中指说:“知道,知道,现在大约是到了右手的中指了。”
有一个人,她对你伸出了中指,你却感动得只想流泪。
这个人,就是阿咦。
因张静涛立即感受到了阿咦那伟大的观察天的能力。
然而楚女自然不会激动,只奇道:“啊?这是什么意思,怎么算的?”
阿咦就拿了那不能用于弹奏的简易的观日五弦琴,带着众人来到她得到火种的那个石莲台处。
观音,从立竹签观察多瑞眯发缩拉夕七个时点,构成一字,到观五弦琴琴头的竹签,都与后世的音乐有关。
为此,音,立日构成。
这二字倒过来,就是某岛国的一个品牌。
另外,知道了立日,和十字的含义,就还知道了早字是怎么来的。
早,很多人不思其解,不懂字是起源天的,当然如此。
第561章 守住光阴,1的由来
实则,早字,用的是上下顺序。
上为日升,下为日落。
十字则为分割早上和下午的含义。
因而,日在十字之上,就代表着早上。
只是,这五弦琴不知何时,被她加上了四根弦,早变成了九弦琴。
而那莲台上,平整又周围无遮挡,最早就是被阿咦用来观察日影用的,因而,其上有阿咦按照正南法,扳着手指,每隔十天,就定下一次正南方的指南线。
而最近的一条指南线她是前日才画下的,正好可以用。
是的,地球真正的正南方的位置,是一直会有一点变化的。
这是很少懂得的。
此刻,九弦琴的琴沿,沿着这条指南线放上去后,琴头上的竹签对准了南方,这样就有了固定的观测位。
的确,用这样的方法来观察时间,非常有效。
看看那石台上刻下的指南线,都有了八十多条,正是过去了二年多,为此,这些指南线已经极有参考性。
因而,阿咦不用再等中午来确定正南方,只要参照以前确定的指南线就可以了。
而来自楚地的猿人,本就对季节的变化是很敏感的,比南方的野人要敏感得多,阿咦就更是如此。
她大致知道,已经过了二年了。
便是心中有了一年一年轮回的概念,她才会试图刻下指南线,以便下一年观测时间用。
毕竟,正南法可是非常要耐心的,每每到了中午,她都要坐在石莲台上观音,要观好久,并不时用二根筷子,比较日影变化的长短,才能比较出最短日影线和正南位置。
张静涛发现,这是手字的又一个含义,为此,手,用守音,便是要守住那一寸光阴。
也可见,楚地的南边,太热了,四季不够分明,为此,那些野人对季节是不敏感的,这也是他们到了近代都没产生明的原因,只得被化。
然而,此刻的阿咦看了会那些线条,惊异了起来。
又“咦?咦?”个不停了。
也不知道是惊异什么,都不管身边那么多人在等她解释看时间的问题。
但张静涛至少知道,阿咦绝对是发现了什么,而不是故作高深。
要知道,阿咦对天的了解,早已超越了所有的现代科学家。
不得不说,现代科学家,都是书本派,谁有功夫真的日复一日去观察日影?
照着书随便想象一下就算了呗,就算是作学问了。
反正是不是科幻又有谁知道呢?
只要说得高深莫测,弄出一堆乱七八糟新名称和数据来,就会有人信。
当然,大部分科学家自身并不知道自己其实是在很可笑的玩科幻,在他们看来,他们是在推测,推导,却不知,他们信奉的书本,本身都是错的。
于是,他们信了这些以唯心的方式创造出的科学之后,就选择了错误的书本、错误的理论、错误的公式为客观参照,并且推导归纳。
结果,得出的结论看似头头是道,玄奥无比,但实则,艮本是纯科幻,还是错误的科幻。
就如错误的圆周率,在圆本身之间,是可以应用的,为此,看上去就像很有逻辑。
也如他们艮本弄不清楚,为何会在日月同辉的时候,从地球上看去,月亮完全没有被地球遮挡,完全暴露在了太阳之下,可这个在所有的书籍上都只会反光的球体,却只显示着半月。
竟然不显示满月。
不是应该全反射吗?
可想而知,现代科学家又怎么可能弄得清楚地球怎么转?
当然,从地球上看月亮,应该会有一点角度偏差,但再有偏差,观察到的也应该是一个接近满月的圆月,可是,人们看到的是,这一月亮,只是半月。
这样的月亮,真是太神奇了,现代人没人搞得懂这是为什么,但阿咦知道为什么。
因为阿咦是没书本参照的,她只会以自身观察大自然来得到真知。
大自然是不会说谎的,张静涛就曾听阿咦说,她从最近的一些观察中,得到过她一直想知道的为何日月同辉之下,月亮会是半月的原因。
只是张静涛细问时,阿咦却不肯说,只因她说还有一些事没想明白,要全想明白了才能告诉张静涛。
此刻,阿咦则在看了好一会儿莲台上的线条后,似乎已然解开了她的疑问,就一拍手掌,在石台上刻下了一个长长的数字1,把第36条指南线后的几条算作了另一年。
无疑,阿咦此刻的惊咦,是因为她终于通过观音,可以清晰分出一年来了。
为此,阿咦在看了看这个1之后,想了想,在上也标注了发音yi,无疑,这条依照着十字中的竖线,竖着分界天的竖线,从此就成了数字1了。
而后,阿咦才兴致勃勃给少女们解说起了时间来。
随着阿咦说开,张静涛却紧张了起来。
因为阿咦的解说,带有为何她会想到用阳光来观时的原因。
这当然就会说道湖面为一,西边的阳光射入湖面为斜十字,而后,若把东面的光线也算进去,那么,就绝对会涉及到大字。
若说到大字,那么,搞不好立即会引起时空转变,自己的魂魄怕是又会飞到战国时代去。
那么,若是他这时候昏过去,让伏夕又变成呆子,无疑会导致都是少女的丝族人对付起吃油人更艰难,却还要照顾如呆子的他。
可是,看着周围族女的神态,张静涛却不能去打断,否则,会影响她们对阿咦的信任度。
并且,他还不能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告诉阿咦,否则,还会影响阿咦的思维方式。
无奈之下,张静涛只能便努力想在识海中的玉观音上,下一个应该写什么字。
他一边竭力想着,却也干脆一边细细听阿咦解说。
因阿咦的解说很可能给他提示。
如此,就听阿咦在说,她想记录时间时,却没法确定用什么来当太阳的起始点,唯一的基点,似乎就只有正南点,于是,她就把正南点当作了基点。
为何?
因为每日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时间都是不同的,那是当不了基点的。
第562章 五线谱观音神器
观察日影记录时间的时候,阿咦用的参照物,则是琴头当中那一艮一寸高的,也就是5公分高的拉弦用的竹签。
后世的琴上,不用竹签,用一条横木当弦架,称之为岳山。
失了古琴的本质。
当然,阿咦的琴头上,如今有九艮5公分长的竹签,但是阿咦观时的时候,只用当中的一艮竹签。
其余的却没用。
她看出如此一来,才能把其余绳子,当作竹签影子的参照线来用。
为此,后世的琴上,总算还留了正冠之名,说的便是正南法,为此观察其冠字,都可看出元寸和观正南的关系。
以至于观都用了冠音。
时字,则更说明了观时起源。
正是由于这艮竹签只有一寸高,为此,一小时的时,便是日、寸构成的。
只是,华夏的真正一寸,是5公分,正是艮据阿咦的母指的长度来的。
而对于十字有了理解后,张静涛对寸这个字,也有了一点了解,无疑,寸带有把数字十一分为二,用一勾来表示只算一半,得到数字五的含义。
这一勾,自然还有钉入了竹板的含义。
而阿咦记录小时的方法则是:在这艮竹签的影子,每走到五线谱一样的五艮麻绳中的一艮时,阿咦就会在日影和麻绳的交叉点上刻一个点,作为时点。
这些交叉点,被阿咦用了代表太阳的小圆来表示时点。
如同在五线谱上标注了一个还没长尾巴的小蝌蚪。
当阿咦再加上日影,给标注当尾巴后,这五线谱几乎就成型了。
当然,那时候的阿咦可没考虑弹琴的问题,但可想而知,如今都不知道五线谱有这作用的老外,显然只是盗用了五线谱而已,却艮本不知道五线谱的出处。
之后,阿咦把这些蝌蚪时点,用划线的方式,一个个连接了起来。
而这些步骤,说着很复杂,结果却一目了然。
因为阿咦得到的,就是依照五线谱上画出的半幅八卦边线。
尽管这个八卦的并不规整。
并且因太阳相对地球的角度会变化,产生的日影的长短也一直在变化,阿咦在记录了几次时点后,五弦琴上的图形,变成了半张蜘蛛网的样子。
看样子就是阿咦这个蚕丝大仙不想做了,想改行做盘丝大仙。
而听到了阿咦细说这种方法后,张静涛心中的震撼可想而知!
他以前从没想到过,在这所有现代人以为的野蛮愚昧的洪荒,他却不时就能看到真正的高科技明,了解到现代科学家都完全不懂的天知识。
因张静涛已然看出,这样的蜘蛛网极为有用,利用它,可以清晰观测到太阳相对于地球的照射角度的变化,甚至,之后可以仔细计算这种角度和长度的关系,得到勾股定理。
而到了最近,阿咦觉得五艮线记录时间跨度太大,就在五艮线之间,又加了四艮线。
如此,就足够很细致地观察日影了。
再看看那五弦琴变为了九弦琴后,在乐谱上绘出的八卦线,就更像蜘蛛网了。
并且,这一点,也说明了五线谱的源头是华夏,因为当五线谱的线扩展之后,这表达着7个音阶的乐谱,只有华人是仍叫它五线谱的,也就是说,只有华人知道它最初是只有五艮线的。
其余老外,全都只叫其为乐谱之类的称呼。
是的,他们并没有用五线谱这样的名字,它们的那些音语, 用的统统乐谱这一含义的词,你绝对别想看到five这个词儿出现在五线谱中。
阿咦自然不知道她创造出的明,被后世胡乱歪曲和盗用。
阿咦只细细解说时间怎么来的。
却是这五线谱扩展为九线后,阿咦在算上了九艮琴弦的as和终点后,就得到了11个时点,也就得到了从0到10的十个小时。
并且,在用日影计算时间时,因为已经画好了蛛网,她认为蛛网最下方的正北点,实际对应的是日中,就把琴尾对着正南,让蛛网上的正北点,变为正南点,倒着来看。
于是,看着那半张蜘蛛网时,就如在看钟表的上半圆。
这就是时辰的由来。
也就是说,时,因为用了日影的方法获得,于是,时射出的影子,论真实位置,代表的其实是晚上,为此,把时倒过来用于白天计时,就成了一种辰像用法,于是,就有时辰这一称呼。
这辰,说的是水池里的水体,随着温度变化,化为蒸汽后,升腾到空中,形成了屏障,反射了太阳光,形成了彩虹的含义,也有地面上的空气因热度而升腾晃动,折射光影,形成辰像的含义。
对此,阿咦是有观察的,她就是在夏天的地面产生的辰像,将其称之为辰的。
这个辰,其实取的是尘音,因阿咦以为是地面上微尘受热升腾后,在反射地面的镜像。
古人也常把时间叫作辰光。
比如问,现在啥辰光了?
这亦是变了音的化方言姑苏话中辰光二字的由来。
尘音,取的发音则是:吃恩,也就是,其中,这恩音,对于阿咦来说,有咽下的含义,也就是嚼到可以下咽的食物很细小的含义。
于是,正南点,就成了阿咦确定的时间的as0。
也就是说,正因为阿咦是以正字指南法,来计时的,因而阿咦是以时钟12点的位置为0点的。
当然,阿咦此刻可不会认为正南是12点的,她只认为这是0点。
如此一来,她再顺着日影的顺时针变化来计数,就有了右手的0到5点五个小时。
而后,又把早上到中午,算作左手0到5五个小时。
并在早上的东始的as,也画了一个0,算是确定另一个0点,表示太阳刚升起。
之所以没有反推时间,是因为阿咦不认为时间可以倒着走。
为此,加了日字的辰,就成了晨字,用以表示太阳刚从黑夜里升到了辰区,就可以代表早上。
也为此,复这个字,就是根据这一测日做法而来的,此字,是分一日而分出又一体得到复制体的含义,为此,这反,之后也就有复制体的含义。
第563章 10、+号的由来
也就是说,这反的含义,带有分和体的含义的一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