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间谍2再生-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趁这个机会对于美国的盟国作了一个重要保证:……他说,我们〃也不威胁日本和南朝鲜〃。
在保证中国不会到国外进行军事干涉以及谈到日本和南朝鲜时,***是在告诉我们,北京不会对美国的主要利益提出挑战。
………………………………
38建交
尼克松在1972年访华时曾许诺, 如果他能得到连任, 他将在其第二个总统任期内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然而, 无论是尼克松还是他的继任者福特都没有能够完成这一任务, 因为他们都在同中国改善关系的同时也追求同苏联的缓和。
尼克松在第二任期一开始就忙于同苏联达成关于核裁军的各种条约和协定, 美苏之间开始了另一个缓和阶段。这些引起了中国的担忧。
与此同时, 中美两国的国内政治状况都阻碍了中美建交的进程。
到1976年, 中国的周总理、毛**等国家领导人相继逝世; 在美国,水门事件之后接任尼克松的福特总统也面临着新的大选。
当两国的政治领导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国内问题上时, 中美关系的发展停滞了。
赵继统就中美建交的影响总结了几个方面:1。结束长期的对峙,开始两国关系的新阶段。
2。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
3。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4。中国处于美苏之间的关键性制衡地位,中美建交是中国与西方关系突破的标志性大事。
尽管对共产主义有着强烈的态度,但布热津斯基在与中国交往方面,表现出极强的务实精神。
1978年,他强烈要求卡特总统批准自己去中国走一趟,并被授权可以对中国人说,美国承认中国提出两国关系正常化的3个基本条件:同台湾断交、撤走美国在台军事人员和设施以及废除美台安全条约。
1978年5月20日,晚春时节,受命于民主党籍总统吉米·卡特,布热津斯基乘坐美国副总统专机抵达北京,磋商中美关系正常化。
这是他首次访华。一同随行的赵继统告诉他:“赶紧看看谁来接我们,如果是外交部长,就说明中国人把这次访问升级为更为重要级别了。”
布热津斯基透过舷窗向外看,见是时任中国外交部长黄华,不禁暗自高兴,推断自己这次访华应该不会像前一年访华的国务卿赛勒斯·万斯那样空手而归。
中美围绕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磋商当时似乎难题成堆,其中台 湾问题最为“敏感”,“双方在这一问题上僵持了一些时间”。
由于两国领导人的决心,尤其是国家首脑关键时刻一锤定音,难题迎刃而解。国家首脑在会谈结束之际邀请他前往北海公园一家餐厅共进晚餐,这样的礼遇出乎布热津斯基的意料,因为这并不在日程安排之中,晚上招待他的京剧上演的是传统剧目。
他意识到,中国在发生着变化。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评论说:“布热津斯基可引以为荣的是,中国领导人隆重接待了他,规格堪比接待基辛格。”
苏联塔斯社则攻击他,在美国官员中只有他积极唆使中国反苏。
《纽约时报》倒是透露了另一个信息:美国悄悄答应向中国出售用于地质调查的红外线航空扫描仪,一种具有军事用途的仪器。
卡特总统在1978年8月一篇日记中写道:“国务卿万斯起誓保守秘密。我决定不让国务院知道谈判细节,免得国会和公众知道后会强烈反对……大部分发给国家首脑的建议和答复由我和布热津斯基亲自起草,从白宫直接发给他。”
此后一篇日记中,卡特写道:“我与副国务卿沃伦·克里斯托弗、布热津斯基一直讨论到深夜。我们决定让(1977年5月出任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的伦纳德·)伍德科克与中方加快进度,尽快敲定建交公报文本措辞,尽早宣布建交决定……”
在日记中,卡特还记录一段插曲:“我告诉布热津斯基,中方取消了建交决定,他差点当场晕倒。我赶紧告诉他,我是在开玩笑。”
中美两国在共同努力下, 克服了巨大障碍达成了妥协,12月4日,中美双方达成三项协议,即:美国承认中国关于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 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
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之际,美国政 府宣布立即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在1979年4月1日以前从台湾和台湾海峡完全撤出美国军事力量和军事设施,并通知台湾当局终止《共同防御条约》;从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3月1日互派大使,建立大使馆。
1978年12月15日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即〃中美建交公报〃)。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中美建交公报》发表,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 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 府。
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12月31日,台湾驻华盛顿〃大使馆〃的旗帜降落,台湾〃大使馆〃正式关闭,台湾在美国14个城市的〃领事馆〃也同时关闭。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公报》正式生效,中美正式建交。
布热津斯基在访问中国时,曾向国家首脑发出了访美邀请。
第二年,国家首脑到了美国后,布热津斯基专门在家设便宴招待他。饭桌上,他拿出一瓶上等的苏联伏特加(苏联驻美大使所赠),告诉国家首脑,这是勃列日涅夫所喜欢的佳酿。
国家首脑听完之后,哈哈大笑。在白宫的欢迎宴会成为国家首脑表演的舞台,也是卡特总统执政期间格调最高的一次,并由电视现场直播。
在布热津斯基为美国制定的外交大格局计划中,远东将成为未来美国战略重心之一,中国的崛起不可忽视。
他对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早就有冷静分析:“中国人痛恨日、美、俄、英、法使他们遭受的长期民族耻辱。随着占统治地位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蜕变成缺乏时代感的空论,中国人不断增强的民族主义有可能成为中国政治团结的主要源泉。在中国周围,印度人忙于国内日益加剧的种族冲突,他们十分嫉妒中国对于外国直接投资吸引力更大一点。俄罗斯则担忧,从长远来看,他们在远东的领土也许会被更加强大和人口稠密的中国夺去。”
………………………………
39工作调整
中美建交后,为卡特总统带来了极大的声望。赵继统作为事件全程的参与者,也获得了一枚国家情报杰出服务奖牌,但也引起了其他部门的不满。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主要工作是为CIA、FBI、和白宫提供情报,至于CIA对NSA不满是因为CIA也有收集情报的职能,CIA和NSA得工作有一定程度上的重合,工作上的分歧是难免的。
可是布热津斯基却枉顾CIA 的中国 威胁论,偏颇的相信NSA的论调···
CIA主要负责处理军事政治经济上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它在全球都有特工,他们还有一定的权力去制约美国军队,在当时是一个庞然大物。
当然另一个庞然大物就是FBI了,CIA、军方和NSA都有要协助FBI侦破刑事犯罪的义务。
FBI就是一种特殊的警察,他有自己的培训学校、也有抓捕和审讯的权利,装备也比警察好得多,因此在国外威风八面的CIA特工在本国却要接受FBI的监管。
更何况FBI更拥有在国内的反间谍的权利,比如防范中情局内部的卧底,即双重间谍,是指即为美国工作,又把美国的情报泄漏给其他国家或组织的间谍。
这又与CIA的职权(间谍与反间谍)发生了冲突,所以新上任的中情局局长史坦·菲特纳(退役海军上将)认为不能让FBI出身的赵继统再在NSA获得领导权,否则两个部门联合之下,CIA将会被完全压制。
布热津斯基曾任欧、美、日三边委员会主任,对于调解各个部门的矛盾那是驾轻就熟。况且明年就是竞选之年,卡特总统更需要在外交以外的方面做出杰出的贡献,以获得连任机会。
于是,卡特总统在布热津斯基的建议下连下了两道命令,整合“紧急应变整备局”和“特别事件调查&管理局”为“联邦紧急事务管理总署”,并加入多个部门使其拥有了更多的职权。该署直接受美国总统领导,是美国进行重大突发事件时进行协调指挥的最高领导机构。
其使命是〃在任何危险目前,领导和支持全国范围内抵抗风险的应急管理综合程序,通过实施减灾、准备、响应和恢复四项业务,减少生命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1979年,总统行政命令第12127号(E。O。 12127,Fede
al Registe
; vol。 44; Ap
。 3; 1979; p。 19367)。……为执行组织重整计划第3号,若干任务移转从商务部(火灾预防及控制司/fi
e p
eve
tio
a
d co
t
ol及若干紧急应变广播系统功能/ce
tai
Eme
ge
cy B
oadcast System fu
ctio
s)、住宅及都市发展部(洪灾保险/flood i
su
a
ce)与总统(其他紧急应变广播系统功能/othe
Eme
ge
cy B
oadcast System fu
ctio
s)至联邦紧急事务管理总署。
1979年,总统行政命令第12148号(E。O。 12148,Fede
al Registe
; vol。 44; July 24; 1979; p。 43239)。……为执行组织重整计划第3号,额外的任务从国防部(民防civil defe
se)、住宅及都市发展部(联邦灾难援助/fede
al disaste
assista
ce)、联邦总务署(联邦整备/fede
al p
epa
ed
ess)与科学及科技政策局(Office of Scie
ce a
d Tech
ology Policy )(地震危险减缓/ea
thquake haza
ds
eductio
)移转至联邦紧急事务管理总署。
该署亦获授权协调〃所有民防及民事紧急应变方案、管理、减缓及援助任务〃,除了水坝安全,〃天然及核子灾害警示系统〃以及〃为减轻大规模恐怖事故后果的整备及方案之协调〃。
联邦紧急应变管理会议(Fede
al Eme
ge
cy Ma
ageme
t Cou
cil),由联邦紧急事务管理总署署长和管理及预算局(Office of Ma
ageme
t a
d Budget)局长,以及其他受总统指派人员共同组成。
赵继统被任命为第一任代理署长,并主持联邦紧急应变管理会议。
其首要目的就是为了联合管理及预算局监察全国范围的各个研究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并有权暂缓或叫停一些不良研究机构。
早在卡特就任佐治亚州州长时就着手精简机构,大刀阔斧地把原来州政 府的65个机构缩减为22个,以节约开支和提高办事效率。
同时,他又对财政制度加以整顿,规定凡是需要经费的单位,一律重新申请并由政 府重新审核,如开支不当,政 府可以拒绝批准。
以后,他又采取了许多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资源以及加强法制的措施。这一系列做法,为卡特树立了〃最有成就的州长〃的形象。
在外交上获得成功的卡特总统来说,又想通过裁撤机构来缩减财政支出,再获得一个“最有成就的总统”称号!
军费支出一直是财政支出里的大头,所以启用一个直属总统领导的部门进行监察,同时也将赵继统调离了情报系统来安抚菲特纳局长的不满。
之所以要成立这么一个机构来监察国防部的研究机构,并不是因为对五角大楼不信任,而是因为著名的“51区”就是在原“紧急应变整备局”的管理之下,这里隐藏着绝大部门的秘密研究所,作为管理者查起来名正言顺,还不会引起国防部的反感。
而作为原“特别事件调查&管理局”的管理者,卡特总统和布热津斯基相信赵继统有能力将想查的东西一查到底。
老赵终于回到阔别了三年之久的“第六区”,外围的岗哨(空军基地的哨兵)已经都不认识这位“太上皇”了。
来到久违的FBI大楼,竟然见到了一位意想不到的人,他就是于1978年刚被卡特提名为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的威廉·韦伯斯特(William H。 Webste
)。
那时赵继统正在忙着中美建交的事情,所以没有去参加韦伯斯特的就职典礼,没想到在这里见面了。
………………………………
40彩虹计划
韦伯斯特是一位很能干的人,他出身法律界。任密苏里州法律考试委员会成员,历任检查长、密苏里州东区地方法院法官、美国第八巡回上诉法院法官等。
任职联邦调查局局长后干的也很出色,韦伯斯特提升年轻人担任要职,招收少数民族,黑人和妇女进联邦调查局工作,侦破了沃克家族间谍案和多起工商间谍案,并使美国境内的恐怖活动由1978年的100余宗降至后来的每年十余宗。
他对扫荡盗贼和贪官 污吏也很卖力,受到很多FBI老资格探员的赞赏,所以赵继统对他的印象也一直不错,没想到他竟然亲临“第六区”。
原“特别事件调查&管理局”一直是FBI的势力范围,即使是三家合作时期,也是由FBI作为主导(因为其有执法权)。而这一次成立“联邦紧急事务管理总署”等于是将原“特别事件调查&管理局”给兼并了,不过韦伯斯特非常的大度,对此没有任何怨言,反而询问赵继统需不需要从FBI调些人来帮忙。
赵继统也没有客气,请韦伯斯特帮忙物色一些对审计学有特长和有事故应急经验的人调来“联邦紧急事务管理总署”。
投桃报李,相应的赵继统也将原“特别事件管理小组”,现在的“执法行动办公室”的职权交还给FBI,维护了除了警察系统,FBI拥有的美国国内唯一执法权力。
其实赵继统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总统令上没有明确规定他必须将执法部门交还给FBI,他完全可以像禁毒署、法警署和烟酒枪支爆 炸物管理局一样拥有自己的执法机构,特别是灵异界的执法机构本来就该独立出来。
可是出身FBI的老赵没有这样做,毕竟自己不可能一辈子坐在这个位置上,能给“娘家”一点好处,那好吝啬什么啊,又不是自己的!
韦伯斯特本来只想来卖个好,毕竟赵继统的影响力在FBI资深探员里也不小,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这也为两人以后多年的合作中打下了良好的开端。
送走韦伯斯特后,赵继统将军情局和国家安全局撤走了留下的主楼当做“联邦紧急事务管理总署”的办公地点,华盛顿特区只留下一个中心办公室,而在“51区”却设立了一个督察长办公室,并亲自兼任督察长。
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是美国总统府幕僚机构之一,是协助总统编制和审核国家预算的机构。主要职责是:汇总各部门的属于联邦开支的项目及方案,进行初步研究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