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间谍2再生-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美国人不这么写,他们写的‘爱迪生公司’是Co
solidatedEdiso
的缩语Co
s。Ed。不管怎样,这个人不是纯粹的美国血统,也许他就住在外国人的社区里。这是第七个可能性。”
一个侦探感到不满足,他对博士说:“您说他是外表平常、举止端庄的中年人,这可不是引人注目的特征。”
“说得对,”布鲁塞尔点点头,“下面的分析才是我本行的工作。”心理创伤,“和爱迪生公司有纠葛的人何止千万,但是除了这个偏执狂,谁都不会因此而把炸弹在公司大楼以外的地方乱放。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
博士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与公司的纠纷,可能不是他到处放炸弹的真正理由。”
一个侦探漫不经心地回答道。“更确切地说,这种纠纷不是唯一的理由,在这个理由之下,另有一个连他本人也不知道的理由存在。我要说的第八个可能性就是指这方面的。他一定受过某种心理上的创伤,例如,他的母亲早已去世,而这一悲剧又是他父亲的过错。你们知道,男孩子在幼年时期会由于恋母情结而憎恨父亲。这种情况在这个偏执狂身上一定也发生过。他经常反抗父亲,并在这种状态下生活过来。但他自己并不意识到,长期反抗父亲使他滋生起一种反抗权威的情绪,这种情绪过早地潜入他的意识深处,成为‘潜意识’。而这种像定时炸弹似的潜意识,一旦遇上了爱迪生公司对他的不公正处置,使他心头的创伤又复发了。于是,他就从反抗父亲的权威发展到反抗社会的权威,这就是他到处乱放炸弹的原因,但他自己并不是很清楚地意识到这一切的。”
………………………………
37接手
“但为什么他会经常不断地放炸弹呢?”一个侦探感到还没有完全理解。
博士从容不迫地说下去:“失去了母爱,使他感到痛苦,而在他以后的生活中,也没有人给他以爱情或友谊,他的心理创伤始终没有愈合。因此,我敢断定他是一个独身者,既没有女朋友,甚至也没有男朋友。但是,他可能跟一个年龄比他大的女亲属在一起生活。这个女亲属使他常常想起自己的母亲,从而触动了他对父亲的怨恨,这种感情又激发了他对权威的反抗。这就是他经常不断地放炸弹的原因,也是我要说的第九个可能性。”
“他没有友谊和爱情,但他多的是礼貌。他对谁都和蔼可亲,因为他要保持自己的君子风度。我现在还要说得更远,他八九不离十是个衣着整齐、风度翩翩的人。这是第十个可能性。”这时,一直不作声的芬内探长开口了。
他说:“****不喜欢公寓,宁愿住独院住宅。因为造炸弹必须有一个设备很好的工作室,一个不会妨碍邻居又不会被人发现的隐蔽所在。”
博士表示完全同意,这就成为第十一个可能性。“我不是说过他不是纯粹的美国血统吗?我现在进一步提出第十二个可能性:他是斯拉夫裔。”
侦探们不约而同地眨巴着眼睛,表示不信。“对仇敌采用威胁、暗杀等手段各国都有,但地中海沿岸国家惯用绳勒,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大多用匕首,而在斯拉夫国家中,****向来爱用炸弹。因此,一个****若是到处使用炸弹的话,这就暗示他极可能是斯拉夫人。”
“而且,如果他是斯拉夫人,根据斯拉夫族多信天主教,就有理由设想他是个天主教徒,从而引出第十三个可能性。而且,此人必然定时上一个天主教堂去,因为有规则是他的习惯之一。”
“他的匿名恐吓信不是在纽约就是在韦斯特切斯特投寄的,因此,他的家很可能就在这两地之间。而本地区的几个最集中的斯拉夫人居住区,就是康涅狄格州的布里奇波特。他住在这一地区,这是第十四个可能性。”
在确定这个炸弹狂究竟患的什么病时,布鲁塞尔博士犯了一个错误。智者千虑也有一失嘛。“F.P.”在持续多年的威胁性字条中声称自己是一个病人。据此,博士提出他的第十五个可能性:“F.P.”患的病可能是癌症、心血管疾病或肺结核中的一种。
如果是癌的话,“F.P.”可能已经死了,因为癌症患者能活十几年以上的几率很小。如果是肺结该,由于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他可能早已痊愈,因此不可能一直是病人。于是,布鲁塞尔推论他应患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而事后的真相是,这个炸弹狂恰恰患的是结核病,但他一直没有去就医。博士忘记了偏执狂是不会去找医生的,即使去就诊,也不会尊重医生意见的。
博士谈了15点可能性后,芬内问道:“那么,您对下一步的建议是什么?”
“把这15个可能性公诸于众,我相信那个人是可以挖出来的。因为,假如我的推测是正确的,那么,他的邻 居就会把他识别出来。反之,如果我错了,他就会找上门来,这样,我们也能得到一些线索。无论如何,我们在报上一公布他的特征,无疑是将了他一军,使他认为我们在嘲弄他。这对于一个不承认自己有缺点的人来讲,是一种忍受不了的刺激,他一定会作出反应来的。”
“一百万分之一的希望。”一个侦探咕噜说
。芬内起身告别,博士突然叫住他:“侦探!”
“什么事,博士?”
“再补充一点。我看这个人的衣服虽然穿得笔挺,但对于时新的式样他是犹豫的,我大胆推测,你们抓住他的时候,他穿的应是一件双排钮扣的上装(当时一种普通式样的上装——编者),钮扣扣得整整齐齐的。”这补充的一点,后来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东西。
1956年圣诞节前夕,《纽约时报》和美国各大报纸都刊登了这15个可能性。警察局的电话总机忙得不亦乐乎。
一天深夜,博士家的电话铃响了:“是布鲁塞尔博士家吗?”
“是的,您是哪儿?”
“我是‘F.P.’,你仍然摸在门外,后悔了吧!”咔的一声,那一头的电话筒就搁上了。
“F.P.”终于找上门来了,这使博士大为兴奋。四天之后,“F.P.”又在一家图书馆和一家电影院里放了炸弹。
12月26日,美国各大报又刊登启事要“F.P.”上警察局自首,并公开答复关于他的十五个可能性的分析是否正确。
第二天,答复信从韦斯特切斯特寄出:“拜读了12月26日的报纸。若去自首的话,那我就是傻瓜。请别侮辱我的智慧,奉劝你们还是把爱迪生公司叫到法庭上去为好。”F.P.
赵继统小组接手后,首先调查所有与爱迪生公司发生过解纷的公司、人员、事件等。唐娜在在查阅20至30年代的档案时,翻到一份名为乔治·梅特斯基的人事档案。
其内容和其他人的大同小异,其中也有关于这位职员和公司的一场纠纷的纪录。不过,档案中夹着一封梅特斯基本人申诉的信,信的语气激愤,并有“卑鄙罪行”这样的话。
这引起了同为心理学博士唐娜的注意,于是它被拿出来仔细研究。
乔治·梅特斯基原是爱迪生公司的电机保养工,1931年9月5日,锅炉发生回火事故时,他被烧伤。公司付给他一笔病伤津贴。他拿了没有,档案上没有说明。
1934年1月4日,他说自己染上肺结核,要求终身残废津贴,公司拒绝了。
几个月之后,他的名字从工资单上注销。爱迪生公司提到梅特斯基的报告,都称他为模范职员:办事勤快而谨慎,性情温和而行为端正,严格遵守规章和上级指示,等等。档案里提到的重要内容还有:在锅炉出事那年他的年龄为28岁,照此推算1957年时应为54岁。
梅特斯基是波兰裔,罗马天主教徒,他家住在康涅狄克州。
………………………………
38失踪
根据这些线索再进一步进行保密调查,材料表明梅特斯基未婚,他和两个姐姐住在一栋独立的住宅里。父母双亡,他因慢性病而不工作,他的两个姐姐供养他。
梅特斯基身高1.75米,体重74公斤。他没有犯罪纪录。邻居肯定他的家是个和睦之家,他对人总是彬彬有礼,但是与人们保持距离,很少往来。
“这和布鲁塞尔博士的描述简直吻合到滑稽的地步,”赵继统和李维面面相觑,“那么,先到他家去瞧瞧吧。”
赵继统按了门铃,一盏灯亮了,出现在门口是一个身材匀称的男人,穿一身褪色的睡衣,金丝边眼镜后面,一对碧眼平静地望着四个侦探。“晚上好,有何贵干?”他彬彬有礼地问道。
“您是乔治·梅特斯基先生吧?”
“是的。”
“能不能请您给我们一张有您字迹的纸条?”
“噢,我知道你们的来意了,莫非诸位以为我就是那个炸弹狂?”梅特斯基微微一笑,并招呼他们进去。
他东拉西扯地谈了一个小时。最后被赵继统问得无言对答了,就把他们领到一间小小的工作室,它设在屋后的汽车库里。室里的东西摆得井井有条。
李维一眼就看出这是制造炸弹的地方。“那么,这事是您干的?”
“是的。”
“‘F.P.’又是什么意思呢?”
“Fai
Play(公平对待)的缩写。”
两个姐姐在一旁急得打转,她们哭着说:“他是没有本事去害人的啊!”
赵继统要梅特斯基跟他们走时,他要求换一套正式的服装。
征得同意后,梅特斯基进屋去换衣服。当他再度出现时,只见他头发梳得光光的,搽了发油,脚上的皮鞋擦得雪亮。身上穿着一套蓝色细条纹的双排钮扣西服,上装的三颗钮扣颗颗扣得紧紧的···
接连两个紧张的案情,放松的假期再次来临。唐娜和李维想要回家乡探望一下父母,赵继统本来打算偷偷去欧洲见一下“小叔”,结果被主观的李维拉去了家乡。
他的故乡是位于蒙大拿州东部的比林斯市,经济上以农牧业为主,不过其西南方约120英里处就是著名的黄石国家公园,过两天唐娜也要飞来,三人去逛黄石公园。
来到李维的父亲家(他的父母离异了,顺便说一句比林斯市的离婚率位列于美国离婚城市排行榜前列),屁股还没坐热,楼下的邻居就登门求助,原来是同在一座楼的艾格尼莎·普里斯特利夫妇的女儿,八岁小女孩埃琳娜·普里斯特利失踪了,请大家帮忙寻找。
李维和赵继统当然明白诱拐案件第一时间的紧迫性,立刻加入了帮忙的队伍。
他们先去理解了一下失踪经过,12点15分,埃琳娜从学校回到家。
中午一时许,她同妈妈一起吃了午饭。
1点30分,她去一个面包店去买面包。
本来,去一趟只要几分钟就够了,而她到1点50分还没有回来。
由于上课时间快到了,妈妈焦急不安,到面包店里去找女儿,得知女儿买面包后接过一张发票就走了,她心想女儿可能到学校去了,于是转身就往学校里跑。
到学校一问,谁也没见到埃琳娜。她把事情告诉了丈夫和几个熟人后,紧接着就到警察局报了案。
晚上五时,泰勒警官接到关于孩子失踪的通知,上门记下了有关埃琳娜外貌的描述。
“她身穿羽纱小裙,天蓝色毛线衣,海浪色帽子,黑色长袜,小连衣裤和深蓝色短裤。”就在大家在寻找小女孩时,偶然碰见了埃琳娜的同学哈德·扎顿。
这个同学说,他中午曾看见埃琳娜同一个流氓在一起。就因为这一句话,让宝贵的第一时间的寻找全误入了歧途,无论是邻居还是警察,一直到他后来承认这句话是自己瞎编的为止。
普里斯特利夫妇坐着警车走遍了全区寻找女儿,邻居们也帮忙寻找,4月21凌晨五点钟,邻居波特寻找孩子回来,见楼梯口的角落里有个麻袋,走上去用手摸了摸,顿时大声惊叫起来。
原来,麻袋里装的是埃琳娜的尸体。 没过25分钟,警长戈登,警察科勒和韦斯特兰及法医罗伯持·理查兹便来到了这栋楼里。
赵继统敏锐的注意到麻袋完全是干的。鉴于当时仍在下雨,所以麻袋绝不是从外面搬进楼里来的。
给麻袋拍照后,理查兹从麻袋里拽出一具小小的尸体,她就是埃琳娜,被拽出时是向右侧卧着的。
理查兹认为,孩子被强奸过。她的小连衣裙上不仅有许多血污,而且还有一些黄色斑迹,其来历一时还难以确定。
尸体已经冷而发僵。左腿外侧和右腿内侧有尸斑,说明埃琳娜是向侧躺着,后来才被换成右侧卧的姿势。她右手还握着面包店给开的发票的一块残片,牙齿上沾有煤渣。头发里也发现有煤渣,嘴唇上沾有混有煤灰的呕吐物残渣。
六时许,尸体被送到比林斯市警察局陈尸所,赵继统和李维仍留在那里,调查麻袋的来历——在四点半到五点的时间里,它是怎样出现在楼梯角上的。
楼里谁也没听见过有大门被打开的声响,楼前一直有人来往。
4点30分,楼旁已有本市一些工人在清洗管道。
4点45分,旁边一栋楼里有一位送牛奶的工人出来去上班。谁也没有看见过有某个人扛着或提着麻袋从附近经过。
于是,他们得出结论:孩子的尸体本来就一直在这楼内,只是后来被凶手得便悄悄搬到楼梯上去,而后才被他人发现的。
这个结论是通过下述否定后件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得出来的:如果尸体是从楼外搬进来的,那么,肯定有人看见过麻袋被提着或扛着从附近经过(因为这段时间内一直有人出出进进);没有发现有人看见过麻袋被扛着或被提着从附近经过;所以,尸体不是从楼外搬进来的。
由于赵继统和李维在第一时间接触了案件,在请示上级之后允许他们参与案件的调查,接到通知的唐娜也会第一时间赶过来。
………………………………
39勘验笔录
鉴于法医认为埃琳娜被强奸过,警方开始查找强奸犯。有迹象表明,强奸犯是这栋楼里某个住户。从早晨开始,泰勒就对住在这栋楼里的男人进行秘密盘查。
一个名叫门罗的盖房工说,4月20日,他在旁边的一栋楼里干活。下午2时许,他曾听到小孩惨叫的声音。这一消息使泰勒确信,女孩是在普里斯特利一家所住的这幢楼里被杀的。
与此同时,地方检查官授权65岁的病理学教授杰奥多·谢南对女孩的尸体进行剖验,理查兹作他的助手。孩子的胃里尚有大量未消化的食物,也有少量未消化的食物进入十二指肠。肠淋巴管刚刚开始扩张。
谢南据此得出结论:女孩是在进食后过了一小时被害的。埃琳娜是一点吃了饭,所以是在两点被害。
这是通过下述肯定前件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得出来的结论:如果死者胃里有大量未消化的食物,少量未消化食物进入十二指肠,肠淋巴管刚刚开始扩张,说明死者是饭后一小时左右被害;现已查明,埃琳娜胃里有大量未消化食物,少量未消化食物进入十二指肠,肠淋巴管刚刚开始扩张;所以,埃琳娜是饭后一小时左右被害。
女孩的肺部状况,证明她是窒息而死的。颈部皮肤有多处抓伤和青痕,据此可以推断,她是被人用双手掐死的。在气管深处,发现有呕吐物的残留物,这也是窒息死的一个证据。
甲状腺显著肿大,可见该女孩对传染病和其他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