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品寒士 >

第210章

一品寒士-第210章

小说: 一品寒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好法子!”

    “不对……好战术!”

    杨成良自己都没想到,一个小旗官居然几句话。

    就让自己如拨云见日,心情大好。

    他拍拍周尚坤的肩膀哈哈大笑。

    “尚坤呐!”

    “本王会想办法给你凑一千匹战马和铁甲。”

    “你来当骑兵千户。”

    “带着你的人,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本王只要辽军的人头和战马,你敢不敢去?”

    周尚坤愣了愣。

    啥?

    让我个小旗官去当千户?

    他慌的双手连摇。

    “王……王爷,卑职不怕死。”

    “可俺……舍不得兄弟们死!”

    “整整一千人呐,卑职哪里管得过来?”

    知进退,有情义。

    嗯嗯,是杨某喜欢的军官。

    “你呀,胆子放大一些!”

    “不会就学嘛!”

    “看看我老杨,当初还是个小小里长呢!”

    “人,总要学着上进。”

    “本王看好你!”

    “走,带你去见见人。”

    这场会议,杨成良直接把一场败仗,描述成前所未有的大捷。

    他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感染了在场的每个军官。

    没人质疑安定王的说法。

    很简单。

    咱们要是败了,辽军还不得趁胜直逼潞州?

    因为,义军铁骑只剩两千了。

    已经丧失了再次野战的能力。

    根据探马汇报,几十里内,都没有那支辽军轻骑的踪迹。

    这说明。

    他们同样遭受重创,不得不返回黎城去舔伤口了。

    辽军的强大,没人能否认。

    说白了,义军目前也就欺负一下班军、乡兵,屡创胜迹。

    归一王带着二十多万百战老兵。

    还不是被十万官军堵在四方镇。

    对峙了这么久,也没取得进展不是?

    马原的官军里,正规军也只有一半而已。

    双方战斗力可见一斑。

    但是,就连大周经制军队,这些年都不敢跟辽军打野战了。

    咱们丢了三千铁甲骑兵,却重创辽军五千先遣精锐。

    这算败仗么?

    咱们赚了好不好?

    目前,四州之地加上澶州那边的五个县。

    正在操练的新军、老兵多达二十万。

    就这么拼下去。

    辽军还想安安生生待在太原府?

    不说拼掉他十多万,只要死伤一半儿。

    辽军就得考虑滚回江北去了。

    因为咱们大周从来不缺兵源。

    拼人海战术,咱们能杀光全部辽国人。

    前提是,大周的军队都有咱们义军这么能打。

    不对!

    必须得有安定王率领的义军这般强悍才行。

    接下来,就是守城战了。

    义军比野外决胜更占便宜。

    因为辽人最大的骑射优势没了。

    这场军议,杨成良鼓舞了士气,统一了思想。

    安排了以后的作战方针,守为主!

    当然,最捡便宜的就是周尚坤!

    作为救驾英雄,谁还记得他丢掉人质的事儿?

    各军紧急支援,骑手,马匹三天就到位了。

    武器和库存铁甲也一并送到了潞州。

    这位新扎千户一上任,胆子还挺大。

    他整天带着一帮菜鸟骑兵,早出晚归。

    好像根本不知道城外有多危险似的。

    或许,他已经视辽人于无物了吧?

    其他步军将领佩服得不要不要的。

    这时候还敢出去招摇,真不愧是救驾的周大胆。

    其实,只有杨成良时常会心一笑。

    老周很不错!

    这是带着新兵蛋子钻山沟,熟悉小路去了。

    接下来的守城大战,还有得打。

    本王正兵守城,奇兵在外。

    就等你辽军来攻。

    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周尚坤是个运气不错的人。

    他在随后的几年里,跟当初饶他一命的梁直产生好多次交集。

    甚至于某一年,他家的儿子还拜了梁直为干爹。

    在梁直的悉心栽培下,这位叫周遇吉的幸运小子。

    后来成长为一代猛将,甚至带兵屡屡扬威域外。

    连沈麟都称赞不已。

    说老周家,也出了位麒麟儿。

    当然,那是后话。



    第四百零九章 抢收乱局

    

让人更加费解的是。

    不几天之后,杨成良四处巡视,身边总是跟着一位银甲小将。

    要是梁直看到,绝对要喊一声:活见鬼!

    他娘的!

    庄名扬可是他亲眼看着被戳成透明窟窿。

    然后,被陈长林一刀砍掉脑袋,还在陈天贵的衣冠冢之前烧成灰灰。

    怎么搞的?

    这家伙怎么在潞城复活了呢?

    很简单,杨成良弄了个替身。

    反正前来交易的庄家人,只能远远看一眼。

    义军的说法就是,大战期间,就不要去见面打扰了。

    小庄将军和咱们安定王,忙着准备迎战辽人呢!

    不知怎么的。

    消息传给澶州总督庄子才,他也没说啥。

    好像,这个净惹麻烦的大儿子,就不是他亲生的。

    还是彻底遗忘的好!

    时间到了五月份。

    一年一度的锦绣楼诗会,最终取消了。

    哪怕知府周元和副手李乘风亲自跑到泸水来请。

    沈麟也不买账。

    最后,皇城司花使慕容晚晴来了一趟。

    除了拉走二十万斤精铁之外,同样没劝动。

    沈麟态度坚决。

    你们开诗会,随便!

    凭什么要小爷去走秀?

    阿不对,去替你们站台子?

    狗屁的北国第一才子。

    就是大周朝第一文豪,小爷都不在乎!

    虚名而已,更何况还是搬运来的。

    麦收开始了。

    老百姓都很忙碌。

    老天爷保佑!

    今年风调雨顺,铁城那几万亩麦子长势极好。

    辽人没有过江南下。

    贼寇也没打到安定来。

    那还不赶紧颗粒归仓?

    农牧司的一帮人天天都笑得合不拢嘴。

    走路都把脑袋昂得高高的。

    找荒草滩强要的五万亩水稻田,长得也还行。

    换水之法有效。

    露水溪谷的梯田全都插上了秧苗,高达六万亩。

    而军屯的那些梯田坡地,却被沈麟任性地种了红薯。

    谁也拗不过他!

    好吧,咱们铁城现在,田地不老少了。

    区区三万亩,随便大人去折腾。

    更让大家伙儿无语的就是。

    制造老式火油弹,居然成了铁城的大买卖。

    城里的老老少少对收割松柏油这个兼职很满意。

    整天都给城主大人唱赞歌。

    可军工部门的头头脑脑却抱怨得不行。

    因为,三文钱一斤收过来的松柏油,还得稍稍处理一下。

    十斤装一个坛子,再密封。

    成本就四十多文了。

    偏偏,大人外卖才收一百文。

    自铁城开张一来,还从没做过如此薄利的生意。

    加班费和奖金一扣除,才赚几个钱?

    最过分的是,不少居民图省事。

    往往一颗大松柏树上,开好几个口子。

    结果,不到一个月,就死了几千棵。

    船场的总管事梁自忠气得直骂败家子。

    那些大树,有不少是他看中的造船型材。

    偏偏,让人割油枯死了。

    船用木材为了防虫蛀,必须要保证有足够含油量的。

    这下好了。

    枯树只能烧炭了。

    铁城出品的火油弹,质量好,价格比市价便宜了一半。

    一下子成了抢手货。

    水军买,澶州、安定驻军也买。

    就连前线剿贼的马原部,也拉着银子来,一买就是十万坛!

    沈麟都没想到。

    他制造的松柏火油弹,居然成了剿贼的制胜法宝。

    原本双方很有默契的对峙着。

    大打不能够。

    小打天天有,权当是练兵了。

    但是,麦收季节到了。

    官军有大后方供给,不在乎那十来个县的麦子。

    可赵归一不行啊!

    他拥兵二十多万,家眷和流民也有好几十万呢。

    这些人总要吃饭吧?

    抢收麦子,比打仗更重要。

    可沈毅和李广利出了个釜底抽薪之计。

    你在乎麦子,咱们就搞破坏。

    于是一种马车拉的小心投石机就制造出来了。

    远远的对着卖田来几发,然后掉头就跑。

    贼寇根本追不上,也扑灭不了这种大火。

    只能眼巴巴看着无数良田付之一炬。

    赵归一暴跳如雷。

    把手下大军分成十几股,不再固守四方镇。

    双方就爆发了抢麦大战。

    这一次,他算是下了一招臭棋!

    二十多万大军聚集在四方镇,官军兵力太少。

    狗咬乌龟无从下口!

    你分兵,那就好办了!

    马原立刻尽起大军,主力一路平推。

    碰到县城都不管,碰到贼寇阻拦,一个字,杀!

    因为此时的他,足足拥有两万骑兵。

    哪怕很多骑兵还是骑着驽马上阵。

    不过不要紧,跟着追击掩杀就是了。

    麦田照烧,人照杀!

    等一连损失了五六万战兵之后。

    赵归一幡然悔悟,中马原奸贼之计也!

    不过赵归一也不是吃素的!

    他驱动大批流民为前驱,十五万大军跟进。

    在清平县境内跟马原大军放手一搏。

    这一战,官军惨胜,死伤近半。

    贼寇更惨,丢下大批流民和家眷,什么都顾不上。

    赵归一带着不到十万众,掉头往东南方向跑了。

    姗姗出城,赶来支援的安定知府黄炳仁一看。

    这不行啊!

    东南方向,可都是平原大县城。

    赵归一随便打下一两个,不就死灰复燃了?

    追!

    必须追击!

    要不然,前功尽弃也!

    于是两军合一,先在清平县搞了一场大屠杀。

    那些俘虏,不管是无辜的流民,还是贼寇家眷。

    来不及甄别了,也没钱粮安置。

    简单,挖一批万人坑就解决了。

    简单粗暴。

    沈毅跟沈麟寄来的亲笔信,写的惨不忍睹。

    可是他和李广利官儿太小了。

    反对无效。

    只能眼睁睁看着无数人被坑杀!

    事后,李广利留下镇守泸水河下游。

    沈毅带着骑兵跟着大部队继续追击赵归一部。

    所有人默契地没有想着渡过泸水河,去攻打杨成良的老巢。

    这家伙现在,可是帮咱们澶州看着西南大门呢!

    还有比他更好的看门狗么?

    赵归一就像被追急眼的兔子一般。

    一路只能抢抢村镇,县城都不敢打。

    他也发了狠。

    你黄炳仁、马原敢坑杀咱老子的义军家眷?

    那就给你制造更多的流民!

    于是,这家伙一路有模学样。

    凡是见过的麦田,只要没收割,全都放火烧了。

    双方都杀红了眼。

    这一追,竟然把贼寇赶去了雄州地界。

    马原部几万人不打算回澶州。

    他们顺势在边境接管了好几个县,就此驻扎下来。

    黄炳仁极力支持,双方沆瀣一气。

    庄子才排除异己,不要这些人,他老黄急需呀!



    第四百一十章 遗祸雄州

    

澶州东南。

    平城府衙。

    作为澶州文官之首,黄炳仁高踞主位。

    平城知府廖文静,都只能敬陪末座。

    一群文官武将在这里斛光交错,大肆庆祝。

    可恶的赵归一,终于被赶走了。

    西南一角的杨成良,又跑太原府抢地盘去了。

    他早晚还得跟辽人干上,就成了咱澶州的挡箭牌。

    后方也传来好消息。

    几个还被少量贼寇盘踞的县城,一看大势已去。

    也许是清平县的大屠杀吓破了贼胆。

    那些人全都举城投降了。

    在大伙儿看来,澶州自此太平。

    庆功宴当然要开的。

    黄炳仁兴致很高,他举起杯子高呼道。

    “诸位,剿贼三个月,辛苦了!”

    “来来来,饮胜!”

    一帮文武官员兴高彩烈举杯,乱哄哄地应和道。

    “饮胜!”

    “饮胜!”

    ……

    一杯美酒下肚,各种佳肴流水价地端上了。

    山珍河鲜,应有尽有。

    玉珍楼的歌姬来了几十个,有陪酒献茶的,有弹琴起舞的。

    气氛很快达到了高潮。

    黄炳仁哈哈大笑道。

    “想当初,燕胜北在落阳山举旗造反。”

    “雄州总督卢太白,大名知府孟日清要不是躲一旁看热闹。”

    “哪来老总督张峰奇之死?”

    “赵归一,杨成良之辈哪有机会陷我三州十几个县?”

    “我澶州地界也不至于丧民百万,钱粮损失无数。”

    落阳山是雄州和澶州东北部的界山。

    山区四县只有一个属于澶州。

    其他三个都是属于雄州。

    当初雄州那边确实没精力管。

    他们天天跟辽人打着呢!

    澶州一直太平,出兵剿匪不应该么?

    前总督张峰奇顾全大局,一点怨言都没有。

    他跟卢太白交好,彼此也看得远。

    谁会计较这个?

    当然全力承担了剿匪大事。

    可谁知道局势往往出人意料。

    匪首燕胜北被斩杀,贼寇大部队也被一鼓而灭。

    张峰奇却伤重不治。

    贼寇中偏偏冒出个走一步看三步的杨成良。

    他竟然带着赵归一流窜几百里,轻易就在西南部的马氏、尉氏二县站稳了脚跟。

    最可恨的是,他们还把黄炳仁的老窝,鹊巢鸠占了。

    好家伙,死灰复燃,一发不可收拾。

    要不是澶州正规军出兵,水陆并进。

    还赶不走赵归一呢!

    马原举着琉璃盏敬了黄炳仁一杯。

    “黄大人言之有理!”

    “贼寇战力不足为惧!”

    “卢太白抽不出多少精力应对。”

    “足够大名知府孟日清,手忙脚乱了。”

    大堂中的众人纷纷鼓掌,大笑不已。

    孟日清正是雄州的文官之首。

    实际上,两州分属河北西路、河北东路。

    向来不睦。

    谁不想把整个河北路归拢到一起?

    朝廷要是任命一位河北路总管。

    黄炳仁和孟日清的机会都有,这也是他们互不相让。

    私下里争斗不休的原因。

    谁都想看对方的笑话。

    这次把赵归一撵到河北东路去。

    最开心的就是黄炳仁。

    哪怕贼寇抢了他的家业祖地,

    杀了他的大儿子黄子玉。

    他也能把这口气暂时咽下去。

    平城府

    平乡,鸡鸣、平恩、肥乡,成安。

    成一条弧线长长拉开,自北向南跨越五百多里。

    黄炳仁开门见山地道。

    “马帅,平城府就拜托你了!各县就交给几位将军分别据守。”

    “屯田也罢,收税也成。”

    “本官会上奏朝廷,此一府五县交予诸位养兵,就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