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品寒士 >

第180章

一品寒士-第180章

小说: 一品寒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爪黄飞电,小白,赤兔这样的宝马。

    骑用十来年都毫无问题。

    它们产下的崽,更是优中选优,应该差不离。



    第三百四十四章 姜是老的辣

    

有人建议去锦绣楼聚一聚。

    沈麟坚辞不去。

    沈忠孝也没那个心情。

    于是,众人就在大码头各奔东西。

    吴七和陈无悔自然要去泸水盘桓些日子。

    反正待在府城也没啥事。

    足足七万大军南下剿匪。

    安定只需严防水路,盯着江北的辽军就行。

    贼寇,暂时不需要操心了。

    沈忠孝当初在铁城下船时,管家和厨娘等先一步回了老宅。

    这次全都集合在一起,要跟着去登州了。

    沈麟望着一行四辆大马车,装了不少箱笼。

    满满当当的坐了三十来人。

    “大伯,您去京城,可没带这么多人吧?”

    “干啥呢?”

    “大搬家啊?”

    沈忠孝抚摸着一把花白花子叹道。

    “登州能跟京城相比么?”

    “环儿、佩儿一直跟着思思,原本她俩是先回家收拾收拾。”

    “结果,思思却要在铁城教书了。”

    “这俩丫头还得跟着她,当个女教师也够格。”

    “她俩呀,都是从小跟着思思学的。”

    “反正离家更近些,就没必要跑登州去了。”

    “厨娘田嫂一家四口,这次都去,再分隔两地不太好。”

    “她家大儿子田小春,跟着沈毅经过安定大战,也算老兵了。”

    “这次去给老夫当侍卫队长。”

    “那二十个年轻小子,都是小春在军中挑选的骑兵好手。”

    “也都是沈家集子弟,信得过。”

    沈麟恍然。

    老头去登州上任,自然跟去京城跑官不同。

    哪个官员的护卫,不得从家乡子弟里挑选?

    一方面,当然是值得信任。

    另外来说,也算给这些年轻人一条好出路。

    给四品高官当护卫,总比混迹乡兵强吧?

    沈麟瞅着一帮兴高采烈的毛头小子。

    满脸古怪地问道。

    “二伯就这么抠?”

    “一把刀,一件皮甲,一批马都不给?”

    “就让他们赤手空拳,去给您当护卫?”

    沈忠孝白胡子一翘,万分鄙夷道。

    “他那些破铜烂铁,老夫看不上。”

    “好一些的战马,都让沈毅带走了,留下的歪瓜裂枣何用?”

    “不是还有你么?”

    “你二伯给人,你配装备。”

    “不应该么?”

    搞了半天,老头你想打秋风啊?

    沈麟摇头道。

    “大伯,你替秦王定了五千套轻骑具甲。”

    “战马么?等周家兄弟回来,几百匹总是有的。”

    “你还想薅羊毛喃?”

    一边的吴七看热闹不嫌事儿大。

    他乐呵呵地怂恿道。

    “麟哥儿可是土豪,肥的很呢!”

    “沈家大伯,下手狠一点。”

    “哈哈哈!”

    沈忠孝坐在大马车上乐得不行。

    “呵呵,小七之言,深得我心呐!”

    “就这么说定了!”

    “我要你自家用的轻骑具甲。”

    “别拿给秦王的那批制式货,来糊弄老夫。”

    “你以为,大伯这双火眼金睛是白练的。”

    “骗得了别人,你可骗不了我,哼哼!”

    老头直接狮子大开口,伸出一个巴掌道。

    “我要五十套,不给钱!”

    好狠!

    五十套?

    您当轻骑具甲是大白菜呢?

    人家李广利得了三套,沈毅得了两套。

    都稀罕得很绝世珍宝似的。

    沈麟直接拒绝道。

    “门儿都没有!”

    “秦王乃天潢贵胄,他军中,难道就没有几十上百套精甲?”

    “别让咱小瞧了老杨家。”

    “皇室,才是这天下最大的财主好吧?”

    “徐州和封丘的炼铁司,可不小。”

    沈忠孝满脸轻蔑。

    “别!”

    “精甲他有,花里胡哨的,老夫看不上。”

    “上战场保命的东西,自然是越简单,越不显眼越好。”

    “你的东西,深得战场三昧,自然是最好的。”

    “必须给啊!”

    “要不然,那笔钱,别怪大伯赖你十年。”

    沈麟感觉挺好笑的。

    您还真是老小孩。

    赖账十年?

    您干脆别还了。

    “您老人家眼光独到,侄儿佩服!”

    “好吧,那就给这二十个笨蛋都装备上,兵器也送了。”

    斩马刀、苗刀给四十炼的无所谓。

    复合弩自然还是猴版的。

    反正您也看不出来。

    二十套不少了。

    沈忠孝得寸进尺道。

    “哎哎,你抠不抠呀?”

    “你富贵叔,沈诚,沈实他们也得有啊!”

    “总得给秦王几件礼物吧?”

    “三十套,不能再少了。”

    “你再叽叽歪歪,我跟你急啊!”

    好吧,怕了你了。

    沈麟从没见过要东西,还要得这般理直气壮的。

    这也从侧面说明,老头没把他当外人。

    别人哪敢这般开口?

    沈忠信、吴七他大舅周元都不行。

    “成!”

    “我给。”

    “如果你们的船空位足够,再配五十匹战马总行了吧?”

    吴七笑嘻嘻地道。

    “哎,大姐不是从山东路整回几千匹战马么?”

    “你就不能挑五十匹宝马良驹送给沈大伯?”

    这次,沈麟脸色一正。

    他耐心解释道。

    “老七,你想错了,不是我舍不得。”

    “这是给大伯护卫用的,你懂么?”

    “配了高头大马,多惹人注意?”

    “好一些的普通战马,驮七八十斤装备,也能冲刺三趟了。”

    “两匹轮流骑,去哪儿不行?”

    “咱们的轻骑具甲上了黑漆,远看跟上等皮甲没啥区别。”

    “这对大伯四处走动,有好处没坏处。”

    登州地区,短时间里,也安全不到哪里去。

    秦王的军队,成长还需要时间。

    如今他不过三千王府卫骑,可管不了太大的区域。

    招募新兵,他也不敢盲目。

    信不过的人,还是宁愿不要。

    辽人游骑、土匪、马贼四处流窜。

    沈忠孝作为登州知府,总不能成天待在府城不出去吧?

    每次出门,也不可能带着好大一票骑兵呼啸来去。

    人吃马嚼的,不耗钱么?

    沈忠孝想了想,他轻抚着胡子微微颔首。

    “沈麟言之有理。”

    “你真给我五十匹宝马良驹,其实,咱也留不住。”

    “如果秦王开口要,老夫给,还是不给?”

    “王府哨骑,比老夫更需要好马。”

    “拱手让人吧?老夫又舍不得。”

    “还不如留给你,组建重骑呢!”

    马车上的一般小年轻听得万分激动。

    跟着老大人太对了。

    他老人家一开口,大沈将军连最好的制式装备都得白送。

    如今的安定地界,谁不羡慕得流口水?

    多一套具甲保命,这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

    可劲儿冲杀,还怕个屁呀?



    第三百四十五章 辽军异动

    

沈忠孝急着上任,每天都跑到水门码头去张望。

    这一举动气得沈思思直埋怨,难道就不能多陪女儿待几天么?

    水军船队,直到第九天才赶了回来。

    这一趟偷袭大同盆地的行动,出了点意外。

    沈麟误判了。

    北岸辽军并没有因为李广利的袭扰行动,而自乱阵脚,丹水一线的严防死守,持续时间并不长。

    安定水军撤离没几天,辽军大部队也散了。

    让陈云等人意外的是,这些看着四散的应州大部队,并没有真的回到原本的驻地。

    他们好像在大同集结了。

    “大人,情况不妙!”

    “我们趁夜探查过的好些个地段。”

    “至少汇聚了十万辽军轻骑。”

    “也就是说,应州的大军来了三分之二。”

    旁听的沈忠孝断然道:“不可能全是应州王耶律大越的军队。”

    “开什么玩笑?”

    “仅仅留下五万人,他怎么防守一千多里的江防?”

    哪怕辽国密谍司一如既往的神出鬼没,他们就算探知李广利已经率军南下剿匪,留下的两万安定水军,或许不可能再对北岸发动袭扰。

    但是,也只能是或许!

    如此广博的地域,真的防御空虚。

    不说安定水军了。

    沈麟都会心动。

    他麾下的一万大军,至少能出动六、七千人,人马具甲。

    这其中,重骑就能占一半之数。

    还都是百战精锐。

    有十艘铁皮舰船,八艘正在改装的五千担运输船。

    如此运量,哪儿不能去?

    一旦登上空虚的北岸,铁军有破阵弩,磷火弹相助,攻城略地都不在话下。

    因此,沈麟不相信应州王会如此大意。

    “你们运回来千多匹战马,三万多担粮食,银两也不少。”

    “这是抢了人家的辎重部队?”

    陈云微微颔首。

    “大同辽军太异常,我们不敢轻易动手,怕打草惊蛇。”

    “但我也想摸清辽军到底要搞什么鬼?”

    “因此,我们选了个隐秘之地,足足蹲守了四天。”

    “抢劫是附带的,我就想抓几个有分量的俘虏。”

    周尚福一脸激动地道:“老陈这胆子,也是没谁了。”

    “那天傍晚,我们派出的哨船,终于发现一支辽军辎重队。”

    “负责押送的可是个千户部啊!”

    “你们铁军实在胆子大,也足够厉害。”

    “五百轻、重骑突袭冲锋,就把上千辽骑打得大败而逃。”

    “呵呵,咱们这帮水军,光是搬运物资就累了一身臭汗。”

    老二周尚吉忍不住瘪瘪嘴。

    “这几天,你不都乐呵个没完。”

    “老大人,沈兄弟。”

    “上千战马和粮草是小事。”

    “咱们截获了人家的饷银,足足二十五万两。”

    “别的不说,如今这帮水兵的士气已经爆棚了。”

    “人人都嚷着要去登州继续发财呢!”

    完全可以理解。

    按照大周军作战惯例,战利品一半儿上交朝廷,出战的各级军官分两成。

    剩下三成,所有士卒平分。

    可这次收获太大了些,沈麟分走一半,就算三成,也能折算成好几万银子了。

    每个兵分到手五、六十两。

    各级军官则分更多,队长都得百两银子起。

    偏偏,船上就有现银可分。

    好家伙,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呐!

    这五艘战船到了东平湖,完全可以移交给友军。

    官兵们手里的银子,也可以通过大钱庄或者驿站送回家去。

    大周的战死抚恤金才四十两,都足够一个三四口之家,省着点吃喝,坚持好些年了。

    也就是说,大伙儿就算把命卖给秦王都值。

    这第一次劫掠所得,已经远超抚恤金了好吧?

    谁还愿意回去京城,每天点头哈腰的。

    为了一两半的月饷,混吃等死?

    沈麟预计的没错,这些人一旦开了眼,见了血,有了第一次丰收,开弓就没有回头箭了。

    内心欲望被激发,只会期望更多。

    当然,这样的兵,你指望他们有多高的素质和战斗力。

    绝对不可能。

    沈麟也不会要这种单纯为了钱财的兵。

    但秦王初到登州,他极度需要啊!

    好歹这些水军都是熟手。

    背井离乡的他们,也只有紧紧跟随秦王,才能追求最大利益。

    沈麟不关心战利品什么的。

    他沉声问道:“审问出什么结果没有?”

    陈云的神情也变得凝重起来。

    “我们抓获了三个百户,一个副千户。”

    “经过分开审讯,得到的情报很麻烦。”

    “辽军密谍联系了大批走私商货船。”

    “最迟三、四月间,他们会突袭太原府。”

    “而且,这次应州军只出动了五万人。”

    “大辽皮室军却来了十五万。”

    嘶!

    在场的众人倒吸一口寒气。

    老天爷,辽军真打算孤注一掷?

    不……不对。

    如果是突袭。

    他们的第一目标,当是太原水军。

    只有缴获了大批战船,俘虏一批降军。

    整个太原黄江段,都将被辽国彻底控制。

    沈忠孝手一抖,胡子揪断了好几根。

    他面色铁青,嗓子都有些嘶哑了。

    “狗屁的战利品!”

    “那点银子战马,跟太原府的安危比起来。”

    “轻于鸿毛!”

    “沈麟,快想办法,通知太原府戒备啊!”

    “嗯嗯……还得急报朝廷。”

    沈麟往椅子上一靠,无奈地摊摊手。

    “大伯,迟了。”

    “已经打草惊蛇了!”

    吴七难以置信地问道。

    “陈云,老周他们这么一抢你是说?辽军被迫提前发起进攻了?”

    陈云也有些沮丧:“我审问完毕,就明白事情严重了。”

    “但当时走的太急,船队已经跑出二百多里了。”

    “我只得派重骑百户陈虎几人,驾哨船去南岸报讯。”

    “也不知道,是否还来得及?”

    说完,他朝着沈麟眨眨眼睛。

    沈麟秒懂。

    陈虎是老人了,他一定会去芦岔角报信。

    到时候相信岳父陈天浩,也不会袖手旁观。

    之后,就看他们如何散播消息了。

    这是不得已的选择。

    陈家寨屹立这么多年,肯定在太原府埋有暗线。

    他们不需要去禀报官府,官府也不会相信。

    唯一的办法,就是散播谣言,把审讯结果描述得有鼻子有眼。

    信不信,还得看太原府那帮官僚和军将。

    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是猪队友,也应该知道怎么做了。



    第三百四十六章 应对

    

沈忠孝虽说心急如焚,可他手里无兵无将。

    身为登州知府,他哪里管得到大周北境的事务?

    在他看来,沈麟的应对有些消极,甚至是有些怠慢,仅仅陆路传讯,搜索的网子完全张不开。

    这种时候难道不应该联合安定水军,先朔流西向,去监视一下辽军的动态么?

    沈麟的解释却让他无言以对。

    周尚吉的船队回程就耽搁了两天多。

    咱们再派人去,逆水行舟,不得三四天?

    这么长的时间段里。

    若你是辽军主将,该如何应对?

    二十万大军,有百十艘运兵船。

    连人带马,甚至辎重补给都运送的差不多了吧?

    要打,早打起来了。

    去了能干啥?

    安定水军当然要通知。

    李广利南下剿匪,带的都是精锐人马。

    你指望一帮二线部队,由两个年不过二十岁的小家伙带着去打仗么?

    他们能守好安以及北邙山一线的八百里江段就不错了。

    应州王还留有十万大军呢。

    难道不该警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