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宋帆 >

第13章

宋帆-第13章

小说: 宋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宝则在不远处的楼阁雅间喝茶。杨帆所到小楼却不是饮宴所用,进入楼内,一层乃是宫灯粉帐,盆植坐椅,古琴桌几,一看便是女子会客之所,那二层想来定是闺房所在。
    丫鬟将杨帆领入之后,便躬身告退。待房门关上,一串缓慢的脚步声从楼梯间传来。杨帆看时,却见一双精美的鸳鸯绣鞋缘梯而下,继而是一件淡粉色的对襟轻纱襦裙,最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悄美的脸孔,虽无施粉黛,却晶莹剔透,如出水芙蓉一般。接着出现的是白裙及地,体态婀娜,面纱覆脸的唐盼兮。
    两人走下楼梯,款款来到杨帆跟前,施礼道:“奴家见过大人!”

第十七章 授曲
    “奴家见过大人!”两人施礼道。
    杨帆笑道:“唐姑娘那晚见过,这位定是师师姑娘了。”
    李师师接道:“正是,请大人里面坐。”说着便将杨帆让到厅内。
    杨帆略一点头,便阔步踱到内堂上座坐下,竞没有多看两人一眼。这李师师虽然见惯了达官贵人,却也被众人捧惯了,一般与人初见,所见之人无不惊诧于她的美貌,更有甚者,会紧张发呆、语无伦次。杨帆如此表现不禁让她纳闷:这杨大人果真是仙国来客,对我这俗世之容竞是瞧不上?
    她自然不知,后世杨帆在荧屏上,什么样的美女没见过?天然的,人造的,中国的,外国的,穿衣服的,不穿衣服的就算她生的再漂亮,杨帆也断不会像那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大惊小怪。不过杨帆此刻心里也道:这李师师确实长得俊俏,虽然不如后世的明星性感娇媚,可贵在天然
    两人各怀心思之际,丫鬟给杨帆斟了茶。杨帆端起茶杯,抿一口道:“不知两位姑娘找本官来有何见教?”
    李师师笑道:“大人这样说可就折杀奴家了,大人有所不知,那晚大人一曲临江仙之后,我等竟不敢再展歌喉,还请大人可怜我们这些苦命人,教我们几首曲子,权当赏我们一碗饭吃呢。”
    杨帆明知李师师夸大其词,称赞自己,心里却也高兴,回道:“姑娘过奖,只是本官实在不懂音律,如何教得了两位行家?”
    李师师闻言狐疑地望向唐盼兮,唐盼兮却起身道:“那晚盼儿狂妄,还请大人原谅,不过那晚盼儿所言,甘愿为徒,伺候大人,如今也算得数”说着便将头低下。
    李师师也笑道:“我这妹妹长得极美的,只是初来京城,怕被些无聊之人纠缠,所以才蒙了面纱”
    杨帆大汗:“这都想哪儿去了?”便只得解释道:“两位姑娘误会了,本官确实不懂音律,只是学了几首歌曲而已,姑娘如想学习,我唱与两位便是,只是那曲谱却得由两位姑娘自己谱写。”
    “这倒不是很难,只是前两日,我也曾将大人所唱临江仙谱成琴曲,可这曲子,初时极低,最后极高,瑶琴奏出始终无大人所唱之韵味”唐盼兮道出自己的疑问。
    “唉!那临江仙的伴奏音乐为电子合成,现如今是做不到的能用瑶琴奏出的好像有一首,嗯!应该行,笑傲江湖琴箫合奏”
    “笑傲江湖?”两人齐声问道。
    “哈哈,正是,我清唱一遍,你们且看如何。”杨帆说道。
    两人闻言,点头会意,便听杨帆唱道:
    “沧海笑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记今朝。
    苍天笑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烟雨遥,
    涛浪淘尽红尘俗事知多少。
    苍生笑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待杨帆唱完,两人但觉这词虽不合词牌,但飘逸动人,意境潇洒,音调更是婉转动听,声色悠扬,不禁颔首称赞。
    见两人还在回味,杨帆却道:“这曲子有来历的”
    两人抬头望向杨帆。
    “传说此曲为衡山剑派高手刘正风与魔教长老曲洋两人共同谱写”闲来无事,杨帆不介意忽悠一下两位美女。
    “啊?”唐盼兮一听此言轻道一声。
    “可惜,正邪不两立”杨帆接着讲下去。
    笑傲江湖的故事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讲完,杨帆每讲完一个情节,正要说“今天暂且讲到此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时候,李师师、唐盼兮总是先言道“那后来如何?”,浑忘了今天请杨帆前来,是学曲子,不是听故事。杨帆便继续讲下去,反正讲故事总比教唱歌要顺手的多。直到中午,杨帆只觉肚子饿得慌,李师师才道:“妈妈在听风阁备了酒席,这便请大人前去用餐。”
    三人来到听风阁,未语先笑的李妈妈果然等在那里,四人入坐,边吃边聊。吃过饭后,杨帆又转入正题,再将笑傲江湖的曲子清唱几遍,叫李师师与唐盼兮记下。两人均具天赋,很快便将曲调、歌词记熟,于是抚琴试唱,杨帆听来虽觉少了一些雄浑,却又多了一些清逸,自是别有一番滋味。
    见两人已将此曲掌握纯熟,杨帆便起身告辞。待将杨帆送到马车前,李妈妈从袖里拿出两个金锭,递与杨帆,说是未备礼物,这百两黄金权作授曲之资。杨帆推辞一番,怎奈这李妈妈热情难挡,只好收下。
    回到家时,已近申时,天气炎热,众人大都在各自房间休息,出来开门的却是樱桃和周若英。见杨帆无恙,周若英笑着问道“不知那师师姑娘找大哥所为何事呢?”
    杨帆也笑着回道:“买了我的一首曲子。”说罢便将那两锭金元宝递与周若英。杨府现在日渐庞大,护卫、奴仆也在增多,日常的资金进出秋霜已无力掌握,周若英便发挥特长,暂代杨府大总管一职。
    “啊?什么曲子值这么多钱?”接过元宝周若英好奇地问道。
    “哈哈,神曲”杨帆答道。
    傍晚时分,一阵清风徐徐吹来,天际云朵渐渐汇聚,闷热了十来天的京城看样子要迎来一场降雨。果然,亥时时分,闷雷滚滚,电光隐现,几滴雨点落了下来,继而雷声渐响,闪电渐亮,电闪雷鸣间,大雨瓢泼而至。这些天,晚间总觉酷暑难熬的杨府众人,立即各回各房,准备趁着凉爽睡个好觉。
    醉杏楼漱玉阁,唐盼兮此时却还未睡下,今晚大雨,醉杏楼生意明显减少,她很早便回到阁内绣房。绣房内并未点灯,唐盼兮坐在琴前,轻抚琴弦,暗暗品味白日里那首笑傲江湖,神情竟是有些发呆。忽然,闪电明灭间,一个身影映入窗口。唐盼兮双手将琴弦一按,右手双指间倏地多出一枚绿幽幽的绣花针,便听她沉声问道:“谁?”
    身影也沉声答道:“是我。”然后便轻身一跃,进入房内。
    唐盼兮闻声后,起身拱手,轻声道:“原来是仇左使!”
    “正是在下,不知圣女这边,这些天可有情况?”
    “自我来到京城,那昏君几个月来却不曾到这醉杏楼,这几日,我正撺掇李师师去学些新曲,希望能引得昏君前来。”
    “很好,只要引起他的注意,以圣女的姿质,那昏君必会入毂,待到时机成熟”
    “我明白!”
    “唉!本教生死存亡,便全赖圣女了,我明日便要南下,这京城事务也请圣女全权处置,另外,圣女要特别小心神霄派,江南传来消息,神霄派到处建观收徒,与我教众发生过激烈冲突,怕是那林灵素不会罢休我也是急着回去处置此事,希望不要引起朝庭注意。”
    “知道了对了,请问仇左使,我教以前可有过一个叫曲洋的长老?”
    “曲洋?从未听说过此人!”
    “那仇左使可知衡山剑派?”
    “没有听说,难道是新成立的帮派?”
    “不是,今天学了只曲子,据说是我教长老与衡山剑派高手所创,想来应该是杜撰的妄语了。”
    “呵呵,这倒有趣,我也回去打听一下,请圣女暂且休息吧。”
    “好!”
    电光间,身影一闪,待唐盼兮抬头时,窗前已空空如也。
    大雨下至午夜时分开始转淅淅沥沥地又下了一会,便即止住。清晨,府里还是一片悄寂,雨后的屋檐、树木在滴着水滴,整个院子还朦胧地弥漫着睡意。此时,杨帆已洗漱完毕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今日是大朝会的日子,在京主要官员均要参加。
    秋霜樱桃拿出朝服服侍着杨帆换上。参加大朝会必须着朝服,三人忙了好了一阵子,才将朝服穿好,穿好之后,但见杨帆:身着绯衣朱裳,衬以白花丝罗禅衣,束以锦丝大带,再以金革系绯罗蔽膝,颈下方心曲领,脚上白袜黑履,腰佩金鱼袋,头戴进贤冠,手持白笏板,顿显庄严威武。
    衣着打扮停当,杨帆登车,领了十名护卫,便直奔皇宫。到了宫门,杨帆下车步行入内,在宣德楼验过身份之后,便到朝房等候。此时朝房内已有一些人,皆是绯衣红袍,黑履白板。这些人杨帆大都不认识,与他们互相打量之余,也偶尔客气地拱手施礼。
    参加朝会的官员还在陆续赶来,不一会儿,朝房内便熙熙攘攘张。辰时将到时,杨帆终于见到认识的人,却是太尉高俅,杨帆正想上前施礼,却不想高俅也看到了他,正在招手示意他过去。待杨帆来到跟前,高俅叹道:“子航高升,本该设宴为你庆贺,可惜老夫这几天未曾抽出空来,过几日定当补上。”
    杨帆赶紧道声“太尉客气”,高俅便笑着向认识的官员介绍杨帆。过了一会,童贯也到了,见了杨帆,客套几句后,便告知杨帆早朝之后,要去面圣,共商要事。
    正说话间,却听不断有人说道“参见太师”。
    杨帆望去,见一面容清瘦、白须及胸的老人进得门来,童贯小声道:“蔡太师到了。”
    见众人纷纷行礼,蔡京也频频颔首,径自来到朝房屏风下的椅子上坐下。
    蔡京刚到一会,便听门口的司礼太监唱道:“辰时已到,百官晋见!”然后便有偈者引领众官员穿过几道宫门,来到紫宸殿前。百官络绎进入殿内,依官阶大小排班站定,杨帆却是站在文官队列中间靠前

第十八章 科学院
    待班列站定,杨帆双眼余光四下一扫,见周围官员皆是长须美髯,神情肃穆,身如磐石,纹丝不动。杨帆暗道:“幸亏哥也练过,这帮老家伙就是在站军姿啊,唉!都差不多一个模样,也不知是忠是奸”
    正胡思乱想之际,却听内待喊道:“皇上驾到!”便见赵佶从侧门进殿缓步走到龙椅前端坐下来。上殿面圣的礼仪杨帆前几天曾跟礼仪司的官员学过,知道大宋上朝多数时候不用行跪拜礼,电视里那种动不动便下跪的场面,却不知从何时开始,估计是鞭子朝大青蝈搞出的事儿,唉!东施效颦,好的不学
    待赵佶坐定,众官员俯身长揖,三呼万岁。赵佶道声“众卿平身”,礼成之后,众人又成军姿。赵佶接着问道:“众卿可有本要奏?”
    先是一阵沉默,见前列众宰辅仍在眼观鼻、鼻观心的入定,终于有级别较低的官员出列奏事。
    “启奏皇上,”出列的乃是开封府尹盛章,“近日东南花石纲船只越来越多地到达开封汴河码头,众役夫正在日夜不停地搬运,可是花石太多,前面般上的还没搬完,后面又有船只赶到,如今汴河几近堵塞,以至向京城运送粮食的漕船受到影响,开封米价现已开始上涨,不少人因此感到恐慌,出现抢购囤积风潮,臣特请皇上加派人手,尽快将花石搬运到位。”
    “蔡爱卿可有此事?”赵佶问提举花石纲的蔡攸道。
    蔡攸出列回道:“启奏皇上,确有此事,只是此事却不是加派人手便可解决,汴河码头太人多了也挤不下,臣回去再想办法。”
    蔡攸话音刚落,太常少卿李纲出列奏道:“皇上,花石纲之害,又岂止河道堵塞、影响粮纲,臣听闻地方有官员借献花石纲之名,搜求扰民,中饱私囊,以至个别地方民不聊生,几至哗变。河道堵塞不过是疥疮之疾,民不聊生才是心腹大患,臣请皇上罢除花石纲,安抚百姓,与民生息。”
    听闻此言,赵佶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拉长了脸,却不说话。
    看赵佶脸色难看,站在前排的王黼出列道:“臣启奏,如今大宋物阜人丰,皇上修建万岁山,也是为皇家、大臣和百姓提供一个游玩场所,这与民同乐之举何罪之有。个别地方官员借此捞财,一经查实,按律法处置便是,怎可以偏盖全,因噎废食。李纲此言,夸大事实,耸人听闻,不合时宜,有欺君之嫌,臣请处罚李纲,以正视听。”
    李纲一听此言,立即跪下,向赵佶叩首道:“臣一心为公,问心无愧!”
    一直在站军姿的众大臣,此时也出现松动,不少人开始小声议论此事,安静紫宸殿终于有了点朝会的样子。看堂下议论纷纷,司礼内侍尖声提醒道:“朝堂之上,肃静!”
    议论声渐渐小下去,这时太子赵桓出列道:“儿臣以为,李大人也是为国着想,并无罪过。至于花石纲堵塞河道,儿臣以为皆是运输能力低下所至。不过儿臣前几日在茂德帝姬那儿见到一列小车,能不借外力,自行在规道上运行。茂德帝姬向儿臣夸耀,说是这车如能造大,便能载人载物,日行千里在如若此言不虚,何不在从城外几个码头修建规道通向万岁山,花石便可从陆路运抵万岁山,运河压力自然会有所缓解。”
    赵佶一听,精神一振,道:“此车是何人所造?”
    “听茂德帝姬说,此车是军器局少监杨帆所造。”赵桓答道。
    “难怪难怪,朕怎么忘了杨卿,杨卿”赵佶一边叫道,一边朝大臣里来回扫视。
    “臣在!”杨帆出列,他也没想到,自己下的这招闲棋,居然这么快便收到效果,看来是小看古人了,不过这也正中自己下怀,自己费那么多心思造这小火车,名为送给茂德作玩物,实是想引起赵佶注意,让他自己提出建造计划,这样才能有人才物的保障。
    “哈哈,杨卿现已不是军器少监,升任枢密副使。”赵佶纠正赵桓道,“杨卿,那小车可是你送与茂德帝姬?”
    “回皇上,正是。”
    “那此车可能造大?”赵佶接着问道。
    “能!但却不易,恐怕短时间内无法完成,不过如果建成规道,车也可用马匹来拉。”
    “噢?太子,你立即去茂德那儿,将那小车拿到垂拱殿,咱们一会再去商议。”
    赵桓答应一声,便离开大殿。
    待赵桓走出,赵佶喝道:“此事到此结束,众卿可还有其他事情?”
    堂下一片沉默,赵佶见此,忙道:“退朝!”便起身离去。众大臣也俯身作揖口呼“恭送皇上”后,依次离开。
    散朝之后,杨帆按童贯的嘱咐来到垂拱殿。一同前来的,除了认识的童贯、高俅之外,还有蔡京、郑居中等几个宰辅,以及宣和殿学士蔡攸、将作监李诫等人。
    来到垂拱殿时,赵佶已在里面等候。众人见礼,赵佶赐坐。让众人坐下后赵佶先道:“前日枢密院组建兵工坊的折子大家看了吧,便先议此事。”
    作为百官领袖,蔡京首先道:“老臣以为,组建这个兵工坊,为我大宋制作军国利器,实乃当前重中之重的大事,依枢密院所奏,一切官吏、工匠皆可抽调,一切所需钱物皆先拨付。只是老臣看这工坊的作用与军器监有诸多相同之处,老臣以为可以将二者合二为一,整合利用,以免浪费国帑。”
    “臣附议”王黼也道,“臣提议便由枢密副使杨大人权军器监判,提举此事。”
    “只是现任军器监判岂不尴尬,万一有所掣肘,怕会误事。”老臣郑居中提醒道。
    “臣正要说此事,那军器监判邓之纲才学平庸,尸位素餐,军器监所造兵器多有不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