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

第67章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第67章

小说: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捷报传来,他都没看一眼。
  听到黎郡捷报,杨任住嘴了,怔怔看着前方。
  传令兵耐不住了,又举着奏报,上前几步:“黎郡大捷!”
  大殿里一片安静,子受灌了口酒。
  大捷,还是姜文焕遣人送的。
  这才刚命人让诸侯出兵,诸侯动作没那么快,显然,是姜文焕以一己之力破敌。
  子受很难开心起来,满朝文武,谁又能懂自己的内心呢?
  鲁雄倒是赞了一句:“我大商果真英才辈出!”
  黎郡一战,不可谓不重要,关乎设立郡县的成败,关乎纣王与诸侯间的博弈,而纣王却依旧静坐在大殿之上,甚至浑身带着酒气,完全不将这奏报放在眼里。
  这……
  陛下到底自信到了何种地步?
  便是刚刚喷的起劲的杨任,都难掩心中激动。
  可是……陛下的表情依然平淡,轻描淡写的倒酒、饮尽,倒酒、饮尽,如此反复。
  不正表示了陛下对戎狄与诸侯的轻蔑?
  不正代表着黎郡捷报尽在掌握之中,并无半分意外之喜。
  陛下果真料事如神,运筹帷幄!
  尤浑打了个寒颤,心里则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难怪纣王面对如雪片一般的上奏,没有丝毫动容,还将竹简都烧了,原来姜文焕是真有能力啊!
  传令兵开始将黎郡战事一一说明,刚开口,闻风而至的黎地贵族也请求上殿。
  他们都听说了黎郡大捷,可到底是怎样的呢?
  “戎狄狼子野心,侵犯黎城,城中惶恐,黎郡郡守姜文焕单刀匹马出城而战,七天七夜,七进七出,杀得戎狄尸横遍野,黎城上下百姓无不归心,第八日姜郡守领黎城军民出城野战,杀败戎狄,戎狄百般手段用尽,奈何不得,只好退走……”
  “若无姜郡守,黎城上下俱死矣!”
  传令兵开始手舞足蹈描绘着姜文焕的战绩,如何如何的勇猛,如何如何的英武,言语间钦佩之情自然流露,不仅仅痛击了来犯戎狄,更让他们认了祖宗!
  至于黎虞?戎狄退兵时称是黎虞引他们来攻,盘问之下属实,已经被砍了。
  不过也得感谢他的坚壁清野之策,如果没有将黎地军民全都集中在黎城里,姜文焕也不可能一战定黎地之心,让所有人心悦诚服。
  最后传令兵五体投地:“姜郡守一人可抵十万精兵!黎郡百姓皆赖姜郡守方能得活,黎虞贼子,挫骨扬灰!”
  子受脸色越来越凝重,一人成军,硬生生以个人勇武杀得黎地归心?
  这戎狄和黎虞,都是来帮倒忙的吧?
  他知道姜文焕武力值很高,但从来没想到高到这种地步,这……
  这是人?
  单刀匹马在戎狄最擅长的野战中把他们杀得喊祖宗?
  满朝文武心中俱都一凛。
  闻仲大笑道:“方外蛮夷皆是畏威而不怀德,以往边境诸侯以和为贵,不愿起争执,便是吃了亏,也不敢言,只会助涨戎狄气焰,如今我大商痛击戎狄,他们必然心怀畏惧!”
  沙场宿将鲁雄也不由得甘拜下风。
  倘若黎郡郡守换成了自己,戎狄来攻,他倒有百分百把握据城而守,可他做不到以一次征伐,让戎敌胆寒,更是得到黎郡将士信赖,收拢百姓之心。
  姜文焕……真的不一般!
  唯有上首的子受缓缓道:“只凭一人奏报,未免有些操之过急了。”
  他还抱着一丝希望,也许姜文焕好大喜功,故意夸大了战绩呢?
  这是很有可能的,毕竟姜文焕才十七岁,立功心切,可以理解,而且自古以来就有夸大战功的传统,勉强守住城,也能说成退敌千里,军民一心。
  朝臣们冷静下来,陛下说的在理,即使一切属实,他们也不能因此骄傲自满,何况还没有探明消息呢?
  没过一会儿,殿外头又有传令兵,来自黎郡附近的诸侯。
  “陛下……如何?”当驾官小心翼翼地询问,这些人应该也是来送战报的。
  “传。”
  他漫不经心的听着传令兵上奏。
  奏报基本与方才所言无差。
  姜文焕退敌千里,对诸侯而言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他们没道理夸大战果。
  诸侯很聪明,除了详细报道了战果,还为姜文焕请功。
  不惜大加赞美之词,简直夸成了千古一将,非得封侯不可。
  这样一来,黎郡又有了黎侯,而且姜文焕本身就是东伯侯之子,在诸侯们看来,应该不会赞同郡县。
  子受沉吟了很久,事实已经完全清楚了,昏庸值飞远了。
  “东伯侯生了个好儿子啊!”
  崇侯虎感慨道,大家同为四镇诸侯,怎么自己儿子就这么差劲呢?
  他真是恨不得姜文焕才是自己的儿子,难道怪自己生不出女儿,做不成外戚,所以崇应彪才这么差?
  杨任欣喜道:“是啊,十七岁少年,孑身一人,单骑入黎郡,竟能于危难之中挺身而出,一人独战万军,世上又有几人可以做到?!”
  商容也赞道:“姜文焕一身是胆!”
  费仲生生挤出眼泪,眼中雾水腾腾:“黎郡上下百姓,皆赖姜文焕活命,更是驱逐戎狄于千里之外,后生可畏,后生可畏!陛下慧眼识得英才!”
  闻仲轻捋长须,笑道:“却是老臣看走了眼,姜文焕竟能独当一面,陛下圣明,慧眼如炬。”
  尤浑眼睛一转,急忙跟上道:“陛下慧眼如炬,臣拜服!”
  ……


第157章 陛下好狠的手段
  文武百官皆是眉飞色舞,不断夸赞着姜文焕,前阵子他们有多自责,今天就有多高兴。
  子受心情复杂,只有默然无言。
  同样无言的还有黎地贵族们。
  他们面上虽然堆着笑,笑容却是极为僵硬。
  还吹捧黎虞呢?那是勾结戎狄的叛贼!
  很快,他们就有了办法,黎地是黎侯管辖还是郡守管辖,和他们其实都没什么关系。
  不过黎虞的事一定得妥善处理,不然很容易给人们留下一个黎地贵族吃里扒外的印象。
  于是乎,他们一一将枪口对准了姬昌。
  “陛下明鉴,黎虞定是受了姬昌蛊惑,才勾结外敌,我等具为商臣,忠贞之心日月可鉴!”
  姬昌是个极好的背锅人选!他外通土方的事都已经实锤了!
  大商立国六百余年,明着勾结外族寇边的只有他一个!
  西疆诸侯是和西戎各部族交好,可也没有引人来攻的道理!
  一时间,黎地贵族愤慨万千。
  崇侯虎见此,明白了。
  无论是黎虞还是这些贵族,全都中计了。
  陛下知晓姜文焕的能耐,所以放心让他入黎地,可黎虞不知,心怀不满,定生事端,多半会以素来结好的无皋戎为外援,对付姜文焕。
  而姜文焕便能借着击败戎狄的战绩,收拢军民之心,更能借此问罪黎虞,彻底斩除黎侯一脉。
  斩草除根!陛下好狠的手段!
  崇侯虎发现,纣王不仅仅是仁慈,该下狠手的时候,也没有半分犹豫!
  黎侯一脉不仅彻底失去了黎地的掌控权,更分化了诸侯与贵族!
  即使姜文焕没砍黎虞,黎虞也与普通贵族再无区别!
  恐怕很快,陛下就会对贵族下手,恩威并施,让贵族臣服,进一步孤立诸侯。
  崇侯虎诚惶诚恐,心里盘算着再努力一番,看能不能生个女儿,这样一来,等上十几年,自己也是外戚了!
  闻仲显得极为高兴,姜文焕解决了大问题!
  他兴奋道:“陛下,黎郡一战后,足以使无皋戎、余吾戎两支部族数年内恢复不得元气,我大商西疆压力大减!”
  子受干笑道:“姜文焕……武艺高强……”
  得想个法子挽救一下啊!
  他看着底下来自诸侯的传令兵,心中一动:“申饬黎郡附近诸侯,能及时传来奏报,却不能带兵为黎郡解围,听闻西疆诸侯素来与西戎交好,莫非蛇鼠两端?朕倒要质问他们,到底是他们是我大商诸侯,还是西戎诸侯?若是他们态度暧昧,那也无妨,姜文焕自会领军剿灭外敌!”
  对不起啊!那就再压榨一番诸侯吧!
  商容皱眉:“这会不会……”
  子受哈哈大笑起来:“朕有将如此,何惧不臣诸侯?”
  商容没有再言,陛下设郡县,又让姜文焕担任郡守,本就是对付诸侯的一步棋,现在占据优势,激进一点未必不可。
  诸侯也就抱怨几句,在姜文焕的威势下,他们可不敢乱动。
  朝臣也没有多劝,大多数人都对亲附西戎的诸侯不满,西戎强势,却也容不得诸侯这么玩。
  有姜文焕这一场大胜,完全有时间处理诸侯,甚至让西疆诸侯出次大血!
  西疆诸侯的老大姬昌,可还在羑里关着呢!
  那些小诸侯们,都是陛下的盘中之餐,必须趁机一一蚕食!
  朝会结束之后,子受特意招尤浑入宫中。
  “尤卿家,朕是极为信任你的。”
  “是,臣……感激涕零!”
  “之前让你寻找的战俘妻女可曾安排完毕?”
  “臣无能,只寻得百人。”
  百人……够了。
  为了弥补昏庸值缺失,子受开始加快动作。
  孟姜女们哭长城,安排起来。
  这些女性并不只是普通的战俘妻女,都出自家中男人参了军,造了反,去了边疆修长城,导致快活不下去的穷苦家庭。
  这些人心中早有怨气,只需要一个刺激点,就能爆发,到时候便是怨声道载。
  为了防止意外,子受还专门塞入了几个宫女,以强权、利诱各种手段,告诉她们去了北疆只用做一件事,那就是直接扑上长城,开哭。
  大哭特哭,哭到眼泪干了为止。
  “尤卿家,北疆天寒,此去一定要保重啊!”子受语重心长的嘱托道。
  “臣定不负王命!”
  尤浑答道,可他心里无比忐忑,陛下这又是何用意?
  带着这些满腹怨气的女人去北疆,看着他们的男人在苦寒之地日夜劳作,甚至还有可能看到的是一具尸体……
  会不会发生暴乱?即使没有暴乱,名声上也不好听。
  他猜不透,问过费仲,费仲也不明白。
  看着尤浑的表情,子受想了想,道:“朕知道,修长城很辛苦,甚至有不少人死在北地,可这是不得不修啊!”
  “有了长城,才能抵御外敌,进可攻退可守,哪怕背负着全天下的骂名,朕也必须将长城修好!”
  尤浑含泪,走了。
  他其实是很怕冷的,但想到纣王的高义,想到纣王为了万世功业不惜身负骂名,也就不那么冷了。
  谁的心,不是热的呢?
  尤浑走后,子受开始思考起新的昏庸方法。
  他将目光放到了西方。
  商朝的阶级格局与后世不太一样,倒是和西方相似。
  西方的国王下头,还有领主和庄园主,他们有自己的领土,有自己的司法权和行政权,西方的国王就是收税的,名义上的老大,就相当于这时候的商王与诸侯贵族。
  这么一想,西方国王与小领主之间的事,对当前局势更有参考意义!
  子受想到了英国的约翰王。
  这位兄弟有好多外号,“无地王”、“屡败屡战王”、“失地王”等等,号称英国历史上最失败、最不得人心的国王。
  只是从这些封号就能看出来,这位爷妥妥是个昏君。
  约翰王干过一件,那就是征税,向没有出征的贵族征税。
  子受觉得,这一点值得他学习。
  朝歌城中有一堆贵族,比如之前调戏过石矶的彭氏子,现在北市卦摊变成了多宝,他倒是没能惹事。
  而这些贵族,都是不缴税的,每年一次的朝贡,他们也几乎不会出现在朝中。
  ……


第158章 宫中开市
  确实,这些贵族都是放弃了外部领地,迁入朝歌之中,有一些特权,也能够理解。
  可子受觉得,这些人都是极好的昏庸值来源。
  只是赌马、赌石、赌球、斗鸡,让他们输了些钱,他们就暗中开骂,说什么与民争利,那如果直接让他们缴纳田赋呢?
  赔点钱都这样了,直接强制交钱还不得起飞咯?!
  不过田赋的数额,值得斟酌一番。
  臭名昭著的约翰王将贵族们的继承税涨了近百倍,兵役免除税提高了十多倍,迫于压力,贵族就把增长的税加给自己的庄园子民,连带着牛羊马小麦等,物价暴涨。
  这怎么行,猪肉涨到50块大多数人就吃不起了,而那时英国人民则是完全吃不起肉,忍无可忍之下,开干。
  随后贵族就开始怼国王。
  接着,人民看着国王被贵族毒打,露出了幸福祥和的笑容。
  被揍的鼻青脸肿的约翰王,在泰晤士河畔兰尼米德草地上签署了《大宪章》。
  内容大概是任何事都要走法律途径,国王也不能随意损害贵族权益。
  这样一看,如果给朝歌贵族的田赋数额太多,是不行的。
  万一逼出一个《大宪章》怎么办?
  到时候自己是昏君还是傀儡?
  李靖还在陈塘关实行变法,自己这边就被贵族给困住了?
  傀儡君王连政策都施行不下去,还当个屁的昏君!
  子受心生一计,加田赋不能一次加太高,但可以变着法收钱。
  于是乎,他下了两道诏令。
  第一道,让朝歌中的贵族们从今年起,缴纳田赋,这个数额不多,贵族随手就能付清。
  第二道,则是让朝歌贵族中的适龄年轻人进入宫中伴读。
  伴读?纣王都这么大了,还要伴读?
  当然!学海无涯!人生就是不断的学习!
  不找个由头把那些贵族公子哥儿弄进宫里,怎么方便下一步操作呢?
  入了宫,可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这在贵族们看来,却是纣王在向他们示好。
  陪伴在纣王身边,不就是一种信任的表现?
  贵族们清楚,纣王想对诸侯下手,那肯定要拉拢他们!
  于是每家都开始准备,务必将族中精英子弟送入宫中,连带着,那微不足道的田赋,也欢心交了出去。
  老祖宗们放弃领地迁居朝歌,不就是为了更靠近商王,获得更多特权吗?
  现在机会来了!
  就在贵族们准备的时候,子受经由多宝介绍,招了许多市集小贩进入宫中。
  若说对市集的了解,没人比整天在市集里摆卦摊的多宝、姜子牙、云中子等人更清楚。
  哪个摊贩赚得多,哪个摊贩客流量大,他们摸了个门清,毕竟算卦嘛,总得说说个人信息。
  子受的目的,就是借助这些市井摊贩在宫中设立市集。
  历数古今,在皇宫里开集市做生意的,约莫有四个皇帝。
  老朋友明武宗朱厚照,虽然子受几次像他学习,都学失败了,但朱厚照在会玩方面,确实独树一帜,他在宫中设立各种店铺,叫太监宫女扮演商人、小贩,模仿市集,卖肉的、耍杂技的、磨刀的、卖衣服的,三教九流啥都有,有时候不开店,就模仿妓院酒楼,叫宫女们扮演歌姬,他就自己挨家就去听曲,昏庸!
  东昏炀侯萧宝卷,他和潘玉儿的深情故事广为流传,潘玉儿是小贩之女,萧宝卷为了让她重温旧梦,特意在皇宫中搭建市集,卖肉卖酒卖杂货,煞有介事地做起了小生意,潘玉儿做市场管理者,自己充当城管小头目,执行罚款,为了真实再现市井生活,不惜动用数千宫人,这事儿在民间也闹得沸沸扬扬,昏庸!
  汉灵帝刘宏,虽然他的西园没抄好,被弄成了养殖场,但并不碍事,刘宏昏招多得是,他在后宫仿造街市、市场、各种商铺、摊贩,让宫女嫔妃一部分扮成各种商人在叫卖,另一部分扮成买东西的客人,还有的扮成卖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