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容与闻仲对坐,烫着酒,想起城中的漫天流言,叹了口气。
闻仲也苦恼道:“近日的奏疏,十之八九,都是黎地贵族弹劾姜文焕的。”
“改黎地为黎郡的事,虽有好处,可陛下终归还是操之过急,我听说今日还有人通过尤浑的关系,将奏章直接通报到陛下面前,然而陛下依旧无动于衷。”
商容却摇头:“这倒不要紧,陛下已经做出了应对,虽是将上奏的竹简烧了,但我调查过,陛下早已派尤浑将其中的内容散布了出去。”
“太师须知,大禹治水,堵不如疏,陛下毫不在意骂名,任由谣言四起,却是给姜文焕争取了不少时间,只要姜文焕能够趁机理清黎郡,倒也未必是坏事。”
闻仲惊疑一声,这是……纣王的应对之策?
循着商容的思路想下去,还真是这么回事。
闻仲也是三朝老臣,虽然政治智商不高,但经历的事情多。
很多时候,早年也经历过多次非议,比如当年帝乙强行立下纣王为继承人,就引来不少人非议,可最终还是成功了。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帝乙没有压制朝臣的不满,而是任由百姓与朝臣议论,渐渐的,厌烦了,习惯了,这事儿就压了下去,事情渐渐淡化。
可当时如果帝乙没有这么做,而是直接以强权,压下所有不满的声音,反而捅了大篓子,越是强压,闹的越是厉害,越不容易平息。
闻仲摸不着头脑,这样一看,纣王不是处理的很好吗?那又担心什么?
“那丞相你在担心什么?”
商容语重心长道:“诶,东伯侯家那小子的毛躁性子,我又怎么不知晓?若是一个不好,和戎狄起了冲突,又得罪了本地贵族,不好办啊!”
“我听一个黎地贵族说,姜文焕已经和戎敌生了间隙,为防戎狄来袭,实施了坚壁清野。”
“坚壁清野虽然能保证一时安全,可如今正是春耕时节,耽误了农耕,现在还好,等到春耕时节彻底过去,那便是满城风雨!”
“到时候不只是诸侯贵族不满,黎地百姓也心有怨言,迟早要闹大啊!”
闻仲眉头微微耸动,颔首点头:“这倒是件麻烦事,若是姜文焕处理不好,黎地很有可能彻底失去控制,不过我此前已经派人随姜文焕入黎城,如果有消息,能第一时间知晓,也好做出应对。”
一下子,两人无话,只是喝着酒。
突然,外头有人来报:“急报,黎城急报!”
闻仲第三只眼猛地张开,出事了!
深更半夜,奏报不会送入宫中,如果真有急事,就会送入太师府,在闻太师面前,纣王一点起床气都没有。
商容也豁然而起,祸事了!
闻仲与传令兵一语后,眉头紧皱。
传来的消息很简单,无皋戎与余吾戎直扑黎城,兵临城下。
坚壁清野虽然让戎狄无处可抢,却也导致岗哨少了许多,没能及时反应过来。
闻仲深吸一口气,将一切告诉了商容。
大商文武之首,皆是如芒在背。
商容更是整个人都在发颤,急忙道:“快,进宫,进宫……”
闻仲抄起金鞭,这金鞭是先王所赐,上打昏君下打朝臣,即便纣王刚刚入寝不久,也能给他拉出温柔乡。
商容都急红了眼:“太师,陛下那边就交给你了,我去召集文武百官,要快一些,此事非同小可!”
……
皇宫中很是安静。
中宫与西宫、寿仙宫,都不同,子受在中宫一向睡得很踏实。
因为姜皇后是所有妃子里最细心的一个,宫中人员绝对噤声,哪怕是侍奉左右的小宫女,行走时也不会发出脚步声。
这些,都是经过她训练的。
只有纣王偶尔喃喃自语着“我要当昏君”的声音。
姜皇后被这声音吵醒,其实她的睡眠质量并不高,因为一直担心着黎地的弟弟。
不过她即便被纣王吵醒,也没发出声音,依旧假寐。
只是嘴角勾起一丝丝笑容。
这么奇特的呓语,她其实已经听到好多次了。
当昏君?
还真有意思。
人们都憧憬着做不到的事,陛下如此英明神武,雄才伟略,从未体验过昏君的感觉,难免对昏君有些好奇心。
想来也是,昏君多么安逸,不仅能享受一切,还能随心所欲。
大抵每个人都想当昏君,有着至高权力与地位,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纣王内心,肯定也是这么想的。
可内心想法是内心想法,实际行动是实际行动。
纣王想当昏君,做的却是明君之事,正是因为他心怀天下啊!
为了天下,为了国家,将自己的私欲压制,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
想当明君的君主,做到了明君的事,值得赞誉。
想当昏君的君主,做到了明君的事,就值得敬佩了。
这时,殿外传来了细碎的脚步声。
姜皇后皱眉,这是谁?
陛下日夜操劳,为了操演军阵,一踢球就是踢一天,已经很累了,竟还敢打扰?
门外传来低声叱喝:“大胆,竟敢打扰……”
没过三秒,叱喝声又变得献媚起来:“哎呀,闻太师……”
老成持重的闻太师,此时声音有些急促:“陛下,娘娘,戎狄兵压黎城!”
姜皇后大惊,一边听到闻仲声音的子受,也被吓醒了,倏忽坐起。
闻太师卧槽!
单是听着这声音,子受就心中发毛。
先王所赐金鞭倒没什么,他昏君,不怕的,可想到三只眼睛瞪着自己看,就头疼得厉害。
闻仲依旧在外头喊着。
“老太师,老太师,莫要再说了!朕这便起来!”
子受已起身,姜皇后安静为他穿衣。
姜皇后比龙吉贴心的多,若是龙吉侍寝,他绝不敢穿皇袍以外的衣物,那就等于没穿。
穿戴齐整,子受徐徐而出。
闻仲刚要开口,子受硬着头皮制止了他:“老太师噤声,升殿说话,皇后近来睡得不安稳,让她多休息休息。”
九间殿中,闻太师将黎地的一切说与子受听。
子受内心暗喜,果然,小舅子和戎狄打起来了!
以小舅子的武力值,戎狄不可能攻下城池,又有坚壁清野,那么他们就只能去骚扰其他诸侯领地,到时候……
喜色当然不能表露于面,子受一脸怒容,道:“方外蛮夷,竟敢犯我大商疆界!”
随即他又道:“幸好姜文焕勇武,又有统军之能,黎城必然守住,若是换做黎侯那昏庸无能之人,黎城早就被攻下了,传召大臣连夜入宫吧,还有最近前来朝歌的黎地贵族,也都带上,他们熟悉形势,刻不容缓!”
找贵族来,当然是挨骂的啦!
虽说姜文焕能守城,可若是黎侯管理黎地,戎狄根本不会打进来!
……
第155章 我都自己打自己脸了
文武以及从黎地而来的贵族们已经上殿。
为首的商容苦笑道:“叨扰了陛下就寝,实是万死。”
真麻烦,直接切入正题弹劾姜文焕不好吗?直接说我识人不明不好吗?
子受摆摆手,道:“戎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竟率部袭击黎城,犯我大商疆域!”
“幸亏有黎虞大人提出坚壁清野早做预防啊!”
有黎地贵族忍不住开口,遭到百官怒目而视。
黎虞是谁?黎侯的儿子,正统继承人,理应管理黎地之人。
可姜文焕取代了他的位置,并且与无皋戎交恶,使得对方来袭。
这不就是姜文焕坏了事?
而这些贵族指出黎虞的功劳,不就是在说明黎虞比姜文焕更适合管理黎地?
这背后的意思,不就是在指责纣王识人不明,胡搞乱搞吗!
“黎虞……”子受点点头,贵族的反应很让人满意:“黎虞干得不错,有功当赏,现在诸位卿家还是先商议对策吧。”
群臣这才安静下来,听闻仲阐明黎地战事。
早在姜文焕入黎城,黎虞提出坚壁清野后,他们就担心戎敌来攻,没想到,来的如此迅速。
这么看来,姜文焕还真是坑,大商数十年来,都和西戎和平相处,这刚一上任,就挨打了。
人群中的尤浑垂着头。
这些日子他为陛下拦下了多少黎地贵族的上奏?这些人早有不满。
而今戎敌来攻,就是一个突破口,逼的纣王不得不直面他们,如此机会,他们又怎么会罢休呢?
知晓黎地战局后,群臣议论起来,那些黎地贵族,也纷纷开口,讲述平日与西戎接触的方法。
子受的表情有些奇怪,一向不重视百姓的黎地贵族们,竟是一口一个军民百姓,声称戎狄来攻后,他们的遭遇将如何如何凄惨。
子受颇为感叹,贵族能拥有如此拳拳爱民之心,当真罕见啊!
如果他们能真心做到这一点,如姬昌一样深得民心,自己的昏庸值岂不是容易得多?
可惜,都是表象,这就是借着百姓,从而抨击着姜文焕,进而表达对自己的不满嘛!
毕竟在大殿上,他们也不敢说的太明白。
鲁雄道:“戎敌虽然来攻,但一时半会儿不会有危险,多亏了黎虞贯彻坚壁清野之事,他的确……颇有才能。”
子受也不断赞同道:“是啊,从传来的消息中看,大抵就是如此了,没想到黎侯一脉,竟是犬父虎子。”
子受想的很明白,尽力捧高黎虞,才能越发衬托出姜文焕的不堪。
而且黎虞做的确实不错,坚壁清野大大减少了损失,不管目的如何,都保护了百姓。
这样看来,自己任用姜文焕,改黎地为黎郡,就更是大错特错!
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力挺姜文焕,可事实就在眼前,这是实实在在的打脸啊!
我都自己打自己了,希望系统给力点!
群臣大多面有愧色,纣王任用姜文焕的时候,他们劝谏过,设立郡县时,他们也劝谏过,可终究没能阻止。
如今酿成此祸,陛下识人不明,受黎地贵族百姓埋怨,他们面上也无光。
黎地贵族们吹捧起黎虞,反正收了财物,给黎虞说几句话完全没问题。
贵族们说话都很有水平,列举出黎地的军民军民百姓,还用上了对比手法。
五月的朝歌惠风和畅,黎地百姓却挤在黎城中,在戎狄围攻下,瑟瑟发抖。
是朝廷对不住他们啊!
杀了黎侯,又调来姜文焕,他们苦啊!
若不是黎虞深谋远虑,行坚壁清野之策,黎地百姓必定葬送在戎狄屠刀之下啊!
群臣默不作声。
纣王有错,姜文焕有错,朝臣们也有错。
良久,商容打着圆场:“黎虞之父虽有过错,但其本人忠义,不忘忠君爱国之事,行坚壁清野,使军民免遭戎狄毒手,臣认为,不若将姜郡守调回,重新封黎虞为黎侯……”
大臣们也都夸起黎虞来,如果不是黎虞,以姜文焕的风格,肯定做不到这种地步,戎狄来攻,他姜文焕就是再勇,也无法让百姓逃出生天,到时候……朝中上下都难辞其咎。
而且重新封黎虞为黎侯,也能缓和些纣王与诸侯贵族们的关系。
设立郡县本就为诸侯们诟病,一双双眼睛都盯着黎地呢!
若是诸侯们趁此发难,纣王必然遭人责难,威信大减。
子受不禁点头,自己的计划很成功,姜文焕不错,黎虞更不错,如果没有黎虞,还衬托不出姜文焕这么坑姐夫。
闻仲冷哼一声,道:“此事暂时搁置,当务之急,是如何处理入侵的戎狄。”
这时贵族不吭声了,戎狄才是大麻烦。
放任他们攻城?两支西戎部族,如果真给他们攻破了怎么办?
姜文焕……说实话,朝臣们没看过封神演义,已经怀疑起姜文焕的能力,除了子受不担心外,大家都忧心不已。
那派出援军?
似乎也不太妙,戎狄不善攻城,可他们善野战,若是在旷野上遭遇援军,他们一定会放弃攻城,直接攻打援军。
闻仲道:“为今之计,唯有让黎地附近诸侯分多路出兵,若是戎狄久攻不下,定会四下劫掠,到时候附近诸侯所属,也无法幸免,他们必然愿意出兵相阻。”
杨任愁绪如麻:“只靠诸侯?朝廷无法支援吗?”
鲁雄摇头:“朝廷并非是不想支援,可实在不便,确实只能靠附近诸侯了……”
纣王本就因执意任用姜文焕而遭到非议,如果朝歌不出兵支援,而是依靠诸侯,非议之声就会更大,黎地军民也会对纣王更加不信任。
可没办法啊!
子受叹了口气道:“这次却是朕失算了,好在姜文焕武艺不俗,朕虽不敢说他能打败戎狄,可至少也能守下城池,最起码到了最后的关头,他绝不会退缩。”
姜文焕……
群臣面面相觑。
纣王咋还相信姜文焕啊?
难道真是姜皇后吹了枕边风?
人人都可以想象到接下来的局面,戎狄会想尽办法攻城,而朝歌作壁上观,诸侯就算出兵,这场守城战,也不一定讨得好。
西戎各部族可不是土方、于越这种部族,一点都不好惹。
毕竟他们半耕半牧,与西边诸侯也有来往,绝不只是擅长野战。
而且姜文焕一套操作,不仅黎城军民之心尽失,又因城池被围,更容易使得军心浮动,幸好还有黎虞,黎侯一脉素有威望,又有坚壁清野之策收拢人心,倒不至于意志崩溃。
城,的确可守,可就算守下来了,多半也和姜文焕没关系,姜文焕也只能灰溜溜跑回朝歌,说不定朝歌也没有容身之处,只能再跑回东伯侯府中。
甚至还会牵连着陛下挨骂。
人群中的崇侯虎,更担心诸侯的问题,他就是诸侯,很清楚诸侯的想法。
姜文焕无能不要紧,这次恐怕还要拖累纣王受人攻讦,本来因为平定东夷、百越叛乱,而不敢闹腾的诸侯们,只怕又要动小心思了。
子受将群臣脸上的难色尽收眼底,这次昏庸值多半成了。
果然还是用诸侯提供昏庸值更靠得住啊!
“既然已有决策,传朕命令,遣快马命黎地附近诸侯出兵,势必将戎狄驱逐出我大商之境!”
快马得了命令,连夜往赶,可跑着跑着,原路返回了。
……
第156章 捷报捷报~
黎地距离朝歌,只有一条路,还是黎侯今年朝贺时整平的。
往年贺礼都是些轻便之物,一年也就一次,路况怎么样,倒也无所谓,所以没人修整,跑到哪儿是哪儿。
可今年改成了花石纲,纣王还特别挑剔,为防不满,诸侯们都是一车车拉石头。
石头比奇珍异宝大得多,需要的车辆多,对路况要求更高。
又因为特别重,走得慢,这年头郊外野兽多,容易遇上危险,所以很多诸侯都是走出领地后,与其他诸侯的车队汇合,再一条路走到朝歌。
这一切都成了伯夷修路的基础,诸侯把路线都给划定好了,还进行了初步修缮,太方便了!
朝歌的传令兵就是从黎地来的,与战事结束之后的黎地传令兵相熟,又正好走在一条路上,两者沿着路走了一半,碰巧碰上了。
“捷报!捷报!”俩传令兵气喘吁吁回到朝歌,沿途大喊:“黎郡大捷,戎狄大败!黎郡大捷!”
黎郡的事,因为尤浑不断散布消息,朝歌百姓早有耳闻。
不是战事严峻吗?怎么大捷了?
真假难辨,传令兵这时已经直接进宫了。
“黎郡大捷!”
“吾奉姜郡守之命,特来报捷!”
子受正带着满身酒气,挨杨任喷,已经有经验了,距离控制的很好,没沾上唾沫。
捷报传来,他都没看一眼。
听到黎郡捷报,杨任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