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飞虎总算明白纣王为什么会给出三不原则,要是他们主动进攻,这群比难民好不了多少的鬼方族人,恐怕直接灭族了!
他有点后悔。
西北都护府威慑西北,可最贴近治所的鬼方,惨到这种地步。
要什么威慑?
就是放个武丁石像在这里,他们也不敢越界半步!
黄飞虎知道鬼方的一切信息后,开始对纣王的任命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和费解。
大王……干嘛要专门为鬼方建立西北都护府?
这种部落迟早被其他草原部落吞并,哪来胆子入侵中原。
鬼方敢越界一步算我输!
但大王还是派沙场宿将的自己前来镇守,而且根据前次分析,大王的意思是要让鬼方部落心悦诚服。
有必要吗?
这就是流民啊!
而且还不会耕种,简直是累赘!
黄飞虎都想回朝歌了,看门也愿意啊!
就算没什么立功机会,也能亲眼看到大商在大王的带领下,不断强盛,到时候黄飞虎作为满朝文武中的一员,也会与有荣焉。
而现在,他来到了北海。
先别说大半年一事无成,光是想听到中原的消息、朝歌的诏令,都得要好一阵子!
去年北海大捷的时候,可是足足把传令兵给跑死了!
但是,考虑到大王的英明神武,西北都护府又是从未有过的创新,这里面可能另有深意。
大王总不能特意将自己这种忠肝义胆的沙场名将,扔到西北发配吧。
毕竟将自己调为西北都护的时候,大王可是寄予厚望。
如果仅仅这样就满腹怨言,或许会让大王失望……
黄飞虎考虑许久,他得再去一趟飞廉府上,人多力量大。
一切都准备好了,虽然确定要以“比试”来收服鬼方,可还是有些不放心。
……
飞廉府。
大家都有些忐忑不安,主要是,揣摩不出纣王的想法。
因为黄飞虎来时,飞廉刚好收到了来自朝歌的诏令。
足足四个月才送到北海,传令兵中途迷路了,在山林里绕了好久才出来,等来到北海的时候,差点被误认为鬼方奸细遭到逮捕。
那凄惨模样和黄飞虎见到的鬼方人一模一样。
诏令内容是修建长城,以及不论出身唯才是举。
那么问题来了。
大王对西北的游牧部族,到底是一种什么态度?
要说是战,为何又立下了不欺辱,不挑衅,不出兵的原则?
可要说是和,怎么又要兴建长城?
长城建立之后,虽然便于防御与进攻,却也彻底划出了疆界,形成了隔阂。
不过按照纣王诏令,西北都护府属于特权官职,一切都按黄飞虎的意思来。
“老黄,大家都是熟人,你来拿主意,北海一定全力配合。”
飞廉没什么才能,最擅长的是倾听意见,黄飞虎调来的粮足够让北海军民支撑到来年春耕,这份恩情,无论如何都要还了。
“唯才是举……长城……唯才是举……长城……”
黄飞虎反复念叨着,忽然一顿:“我明白了!”
“黄兄?”飞廉被黄飞虎这一惊一乍给吓到了。
黄飞虎道:“唯才是举,不论出身,哪怕是外族人,只要有才能,我们也可以收归己用。”
“噢!”飞廉恍然:“那么,我们是要和?”
“非也。”黄飞虎摇头:“我们也需要战,没有外界压力,鬼方不可能完全臣服于我大商。”
飞廉不解:“这是何意?”
黄飞虎道:“我欲在边界开辟一集市,允许鬼方以牛羊、毛皮来换取我们的粟米、盐、衣物,在互市的过程中,鬼方族人看到北海百姓的安定生活,等他们回到部族,必会议论。”
“只等一段时间过后,鬼方之中便会有人羡慕我大商百姓的富裕生活,便可以开始下一步,我们以友好交流为由,组织一场比试,让鬼方看到我大商将士的战斗力。”
“同时引诱更西边的土方攻打鬼方,鬼方不是敌手,迫于压力极有可能向我们求援,甚至主动臣服,而我们则可以将鬼方纳入长城范围内进行保护,过上一段时间安逸生活后,再想出去可就难了。”
“好计策!”飞廉忍不住拍手:“我北海该如何行事?”
黄飞虎道:“听闻北海伯之子擅交际,我欲以季胜为使,前往鬼方。”
飞廉看向季胜,点头:“义不容辞。”
季胜听说过鬼方部族的惨样,不太敢去,连忙插话道:“孩儿在北海广交朋友,认识一道人,名申公豹,能言善辩,若是以他为使,定当功成。”
飞廉看季胜说的真切,先前又举荐过孔宣,便应下了。
黄飞虎又看向孔宣:“孔总兵能够驯服妖兽,此前北海叛乱的妖兽皆已收服,希望能借我一用,大商将士并不擅长骑射,只能从坐骑入手。”
他也不善骑射,但有座下五色神牛,同样是马上将军。
孔宣点头。
北海乃上古战场,妖物成堆,他自上任以来,就在收服妖物,如今数量相当之巨,足以武装出一只骑兵。
唯才是举甚合他心,妖兽,也在“举”的范围内。
除了收服妖兽,孔宣还兼职刷走蚩尤残魂与怨灵,传令兵在山林迷路,其实是因为被怨灵勾引,迷了魂。
“多谢二位相助!”黄飞虎抱拳,感叹道:“大王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若不是这两条诏令提醒,也不知何时才能想出如此精妙的计策,鬼方归心,恐怕只是开始,后续不断会有游牧部落臣服大商啊!”
飞廉也赞同道:“大王圣明!如果不是传令兵,现在已经开始第二步了,要是有个传信中转地就好了,半途换上一个熟悉地形的使者,也不至于耽误时间。”
第57章 灌江口流言
离凤凰山已经不远。
一路上,子受一声不吭。
随侍的尤浑,天天都在胆战心惊。
大王继位八年有余,他也当了八年的幸臣。
可自从去年,大王不再蛰伏,展现出雄才伟略时,他就觉得有些力不从心。
他没费仲聪明,根本琢磨不透大王的喜怒。
以往,总归有个方向,可现在,大王变圣明之后,步子迈太大,自己就跟不上了。
尤浑很不安,他囤积猪肉挣钱,其实也只是为了老有所依,大王如此圣明,又怎么能让朝中有无能的臣子呢?
别看自己现在得宠,只要大王继续励精图治,他就会越来越吃力,最后,就是被废黜降职。
实在是能力不足啊!
现在,纣王下了车架,与近卫一同步行,尤浑看来,应该是体恤近卫与御林军。
大臣们也只好下了车架,一同步行。
近卫与御林军们的感动之情,溢于言表。
尤浑却累成狗,还得时不时应付纣王的询问。
坚持!忠诚是他唯一剩下的东西了!
子受又把尤浑拉到身边,问道:“孤有些累了,今日想早些休息,附近可有村落?”
子受露出了獠牙。
他算是看明白了,一路上路线掐算的刚好,每夜停留的城镇关卡,都提前通知过,无论是饮食还是寝宿都被箕子安排好,不仅挑不出毛病,还有百姓和地方官山呼圣明。
这哪能昏庸的起来?
所以子受特意步行,打乱行程,眼看着都要到凤凰山了,一定得搞点事。
今天,要住在一个不知道王驾的村落,自己都不用出手,光是那些近卫的步子,就足够吓住那些不知缘由的百姓了,少不了一个扰民的骂名。
尤浑气喘吁吁,听到这番话,心升一股暖流,还是大王体贴群臣啊!
他立即答道:“大王,附近有一地名为灌江口……”
说着说着,他突然顿住。
子受奇怪:“卿为何不言?”
“这……”尤浑吞吞吐吐道:“听闻灌江口遭了天谴,半年前有无数天雷落下,还劈死了一户人家,自数月起更是滴雨未降,就连灌江水位都下降了许多。”
这地名有些熟悉,似乎是杨戬住的地方,想来天雷和干旱也是因为天帝气不过,祸及百姓,自己妹妹跟凡人跑了,还生了俩孩子,换谁谁都气。
子受动了心思,好地方啊!
半年前不就是自己说出天命之论的时间吗?
又是天雷又是干旱无雨,这锅我来背!
“无妨,传令前往灌江口留宿。”
大臣们知道行程改变后,有心劝谏,可没办法,太累了,还是找个地方先休息休息再说。
等到了灌江口的时候,天色已经昏黄,太阳不算猛烈,不过连月的干旱,却使大地如蒸笼一般热得不行。
大臣们随驾走了一天,浑身衣衫都是湿漉漉的。
首相商容顾不得老迈,连忙跑到子受前方,拜倒在地:“还请大王入驾中!”
子受奇怪:“这是为何?”
“这……”商容一咬牙,道:“此地居民甚是愚昧,多有妄言。”
妄言?
肯定是关于大旱和雷击,多半不是什么好话。
这感情好,整天听你们大王圣明知道我有多难受吗?
换个调调洗洗耳朵。
子受道:“无妨,说来一听。”
商容有些焦虑:“都是些大逆不道的妄言而已,大王不必如此……”
子受不依,我昏庸值都被你们败光了,好不容易有点好消息,开心开心不成?
于是追问道:“卿可明言。”
商容为难,让他重复这些大逆不道的话?
他只想平平安安过完下半辈子,万一大王以此为由日后治罪怎么办?
不行啊!
他看到了尤浑。
商容道:“臣年老体弱,耳目不聪,兴许有所疏漏,尤大夫正值壮年,不如让他再打听一番。”
一边的尤浑都惊呆了,你商容三朝老臣德高望重位居首相,竟干出这种事?
可他发现纣王已经看向自己,有些不耐。
得,我去。
尤浑归来,脑门上布满了秘密的汗水,战战兢兢道:“传言说……年初的天雷,还有近月的大旱,都是天降之灾,是因为……因为朝廷不敬天,妄图逆天改命的缘故。”
尤浑已经很委婉了,朝廷又不是人,哪能敬谁?
分明另有所指。
这意思就是当今纣王的天命之论惹了天怒,才引来了天雷大旱。
这种流言,从古至今都有极大的杀伤力。
商容都不敢提,是因为大旱早在成汤先祖时,就险些铸成大错。
成汤立国后,大商遭到旱灾。
这场旱灾十分严重,各种记载或说五年、或说七年,总之非常要命,成汤想尽了各种办法,然而灾害历时太久,终究是熬不下去。
这个时候太史通过占卜来祈求上天启示,原来需要用活人做祭品,这样上天才会怜悯商国。
人牲也是从这个时候起的苗头。
成汤采纳了太史的意见,用人做祭品,但人牲却是他自己,他将自己修治打扮了一番,当着天下百姓的面前,历数自己莫须有的过失,表达想要代替天下人受过的意愿。
后来下雨了。
但成汤是被逼上祭坛的,因为他赌不起,已经连年干旱,如果人祭之后还是没有下雨,绝对民怨沸腾、揭竿而起,殷商一世而亡。
可想而知,现在灌江口百姓是怎么看待纣王的。
流言无法平息,除非立即下一场雨。
子受开演,痛心疾首道:“荒谬!天气变化乃自然之道,事在人为,岂有天谴之理?”
“若是依赖上天便可风调雨顺,要尔等处理政事的大臣又有何用?若是因为孤之言而遭天谴,为何又要将一切灾厄降之于百姓?如果天命如此不辨是非,降罪于无辜百姓,百姓又为何要敬之?”
演技不错,那几分痛心,实是真切之至。
一旁听到此话的大臣们,也顾不得困乏,连忙告罪:“臣等万死!”
子受露出一个看似勉强的笑容:“尔等与这庶民百姓一样,有何罪?若有罪过,孤一人承担便是!”
“孤当效仿成汤先祖,立坛祭之!”
妙啊!
天庭因为杨戬而降罪,怎么可能因为自己的祭祀而停止?
仙家修士们当然能强行降下甘霖,可这是天帝的意思。
闻仲可能为了大商社稷冒险降雨,截教弟子的身份也够格,不至于遭罪。
可子受很清楚,闻仲专业不对口,他不会降雨。
不然演义里被通天神火柱烧死前,肯定会降雨最后挣扎一番。
至于其他山野散修,就更没胆子了!
……
第58章 鸡啄完米,狗舔完面,火烧断锁
这……
大臣们没理由拒绝。
效仿先王降雨,是极好的。
梅伯也是宗室成员,不过与纣王的血缘已经相当远了,大概是刘协与刘备的关系,心情好喊声王叔,心情差那就对不起,你是哪个山沟里来的亲戚?
不过梅伯从来都不是凭出身的,他有能力,直言善谏,靠着个人能力一直做到了上大夫。
这么个有能力的人物,自然想到了纣王想以天命之论来以王权对抗神权,可他更知道,这一步迈太大了。
所以他一直对天命之论不满,数次上谏,虽然纣王从未纳谏,但他自我感觉良好,这不就改变了吗?
先是凤凰山祭祖,再是祭祀求雨,这都是纣王释放的善意信号。
天命还是那个不可逆的天命。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雨,真能求来嘛?
难道……
梅伯看向了老成持重的闻仲。
闻太师通晓仙家道术,也许真有办法。
找了一处宅邸住下后,闻仲前来拜见。
子受见闻仲来了,道:“闻太师,你看,这灌江口连日大旱,已经成灾,孤为此忧心忡忡,不惜亲自为他们祭祀,可竟然还有宵小造谣,真是失望啊。”
“大王……”闻仲面色复杂:“不知大王有何降雨之法?”
“降雨之法?”子受笑吟吟道:“先祖成汤登坛祭祀,便降下甘霖,这不就够了吗?还需要什么法?”
闻仲急道:“老臣懂些道术,却不晓降雨之法,大王如此郑重祭祀,若是祈不来雨,可会惹得民怨啊!”
子受摇头道:“雨又怎么是祈来的?连月干旱,民不聊生,此地本就应该降雨。”
闻仲觉得这位为民分忧的君王,有些过于天真,雨怎么是想下就下的呢?
他一横心,道:“老臣在仙家之中颇有几分薄面,这便上了天庭,替大王求得雨来,也为这灌江口百姓解得烦恼。”
别啊!
子受刚要开口,一寻思,算了。
天帝肯定不会卖闻仲面子,而且这是人家家事,搬出截教都不好使。
应付了闻仲之后,子受召来尤浑。
尤浑搞建设很让人放心,建烽火台就完成的不错,美中不足的是他不敢把贪财带到工作上,不敢建豆腐渣工程,也不知道杨妃卖给崇侯虎的府邸是谁所建,那是个人才啊!
不过也无大碍,自己得亲上祭坛,如果建个豆腐渣祭坛,容易有生命危险。
“尤卿,祭坛就交给你来建设,只需这般这般……”子受耳语一番。
尤浑面色一白,直接跪了下来,颤声求饶:“臣……臣……求大王,饶臣一命啊!”
子受皱眉,男儿膝下有黄金,不能乱跪。
严肃道:“尤卿,满朝文武,知道孤最放心的人是谁吗?”
“臣……不知。”
“是你啊!卿之忠义,孤深知,如果连你都不能按照孤的吩咐建设祭坛,朝中还有可信之人吗?”
“孤之有尤卿,犹鱼之有水也,此等重任,非你不可,只管去做,无人敢责怪于你!”
犹鱼之有水……
尤浑颤抖的愈发厉害,他从未想过,自己在纣王心中竟是这样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