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进化之眼 >

第589章

进化之眼-第589章

小说: 进化之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尚说道:“我也有这个想法,只是袁熙打着兄弟情义的名号而来,我要是趁机抓住他,必然会被天下人叱骂不义。”
    逢纪急忙说道:“主公想差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当初老主公尚未得冀州时,身无立锥之地,幸好有韩馥供给粮草。韩馥对老主公有恩,但后来还不是被老主公用鸠占鹊巢之计,夺了冀州?若是老主公当时拘泥小义,又哪里有后来的四州之地,百万之众?”
    袁尚被说动了,点头道:“正是此理。大不了在我入主冀州之后,善待袁熙便是。”

第1263章 鸿门宴
    不说袁尚、逢纪的谋划,一旁的蒋义渠默然不语,心底对逢纪、袁尚还是有些不赞成的。
    三国位面的主基调就是忠孝节义。
    当初袁绍谋夺韩馥的冀州,是因为韩馥是袁氏门下故旧。袁绍作为袁氏的双子星之一,夺了韩馥的地盘,就跟主人夺了仆人的田产一样,不会引起太大的非议。
    现在来的是亲兄弟袁熙,怎能和韩馥之流相提并论?
    袁熙为了兄弟情义,单人赴会,不说感天动地,也尽显英雄气概。相比较之下,袁尚和逢纪的谋划,当真是蝇营狗苟,小人伎俩,跟臭水沟一样不忍直视。
    蒋义渠回到中军帐后,不由叹道“既然是亲兄弟,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
    一名心腹亲卫,平素和蒋义渠较为熟稔,便接口说道“将军,这有什么奇怪的,龙生九子尚且各不相同呢。我们老家,一母同胞的兄弟,老大生的五短身材、无缚鸡之力,老二生的姿容魁伟、勇力过人,这又找谁说理去?”
    蒋义渠若有所思。
    ……
    时间跳转到两个时辰之前。
    甄宓依偎在白晓文的怀中
    “夫君,这半个月以来,发生的一切,都恍如梦中。”
    白晓文听着甄宓的轻声细语,一股幽香钻入鼻尖,令人飘飘乎骨头酥软。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果然是古人梦想的人生巅峰。
    甄宓继续说道
    “父亲在官渡薨逝,确实是让人意想不到,冀州的天都快要塌下来了。妾身听闻这一消息,夜不能寐,唯恐有一日曹军打破邺城,把我们都掳掠过去。
    “不过相比起来,夫君的横空出世,才是真的让妾身意想不到。”
    甄宓的眼睛亮晶晶的“现在整个冀州街头巷尾,都在传说夫君单骑定辽东、歼灭张角,奇袭许都的壮举。现在夫君回来了,妾身再也不会担心害怕,因为夫君把冀州的天重新撑了起来。你就是妾身的擎天白玉柱,也是整个冀州的架海紫金梁。”
    白晓文笑道“为夫能做出这些成就,和爱妻的鼎力支持也有关系。如果不是甄俨兄长慷慨解囊,为夫又哪里能秘密招募精锐。”
    甄宓认真说道“甄俨兄长确实有才,但他所做的事情,寻常商贾也能做到。夫君所做的,却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无人可以替代。”
    软玉温香在怀,白晓文一时有些心猿意马。他赶紧平复了一下心情,说道“现在冀州还不算平定。我已经派人下约,要去三弟军营一趟,说服他放弃刀兵对抗。如今的河北,经受不起内乱了。”
    甄宓之前就听到了这个风声。
    这个风声,是白晓文故意放出来的,现在不说冀州,至少整个邺城都知道,二公子为了避免河北内乱,要孤身赴敌营。
    “夫君真要去?”甄宓微微张口,露出了惊讶之色。
    “当然。”
    白晓文又流露出了强烈的自信,笑道“你放心,我已经有所筹划。三弟若是乖乖放弃刀兵,还能保留颜面;若是有异心,只会落得一个灰头土脸的结局。”
    有实力而又自信的男人最有魅力。
    甄宓被白晓文的自信感染,俏脸上流露出了一丝倾慕之色“妾身愿献一舞,为夫君壮行。”
    白晓文击掌笑道“当日分别之时,爱妻的流觞曲舞,着实令为夫久久不能忘怀。”
    ……
    袁尚军大营。
    白晓文只带着几名随从,来到了袁尚军前。
    有军士前来,请白晓文入内。白晓文说道“我有天子亲笔诏书,速速通报,让袁尚出迎接诏!”
    袁尚听了这个消息,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出迎。
    在这个时代,天子诏书,其实还是有分量的。毕竟是忠孝节义为主基调。
    当初曹操掌握天子之后,以天子名义发诏,斥责袁绍只顾自己争夺地盘,丝毫不顾及朝廷安危。
    袁绍虽然生气,但也没办法,只能上表申辩。
    后来衣带诏流传出来,袁绍才有了对抗曹操的大义旗帜。
    从这一事件,就能看出天子诏书的分量,在李傕、郭汜等乱军眼中不值分文,但在渴望保留好名声、得到各州世家归附的诸侯眼中,却是天下权柄所在,重于千钧!
    袁尚出迎,白晓文身边,新任尚书仆射(yè)董昭,宣读诏书。
    诏书内容已经在冀州宣读过一次了。
    这次宣读的重点,除了白晓文的大司马、冀州牧身份之外,还有袁尚、逢纪、蒋义渠、张郃、高览、沮授等等黎阳军、官渡军将的封赏。
    袁尚听到自己被封为右将军,比“袁熙”低了两个大官阶,心中老大不爽。但在这一形势下,他只能先拜领诏书。
    袁尚只在心里暗想待我拿住你之后,直入邺都、掌握天子,想封什么还不是我自己说了算。
    宣读诏书完毕,袁尚上前,与袁熙叙兄弟之情。
    “二哥此来辛苦,弟已备下酒宴,请二哥入内。”
    袁尚生怕煮熟的鸭子飞了,目视蒋义渠。
    原本蒋义渠应该命亲兵簇拥,把“袁熙”拥入中军。不过,蒋义渠却是有些犹豫,没有立刻下令。
    袁尚心中暗怒,好在他这些天也不是在做无用功,从官渡溃兵军将里,还是笼络到了几个武将。
    在袁尚的暗示下,有两员官渡败将,马延、张顗(yi)率领数十名亲兵,跨出两步,站在了白晓文一行四人的侧后方。
    这两步距离,却让原本兄友弟恭,和睦融融的气氛,完全消失殆尽。
    白晓文笑道“为兄既然来了,岂有过门而不入之理?”整理衣冠,欣然入内。
    不过在入席之前,却有两名袁尚的亲随小校上前,请白晓文和随从将兵器解下。
    这下子,就连马延、张顗等将,都有些腹诽,微微皱眉。
    白晓文双手一拍,笑道“兄弟相见,何须带刀?”
    站在白晓文身后的李淑仪、韩旭,也都摊开双手,示意自己没有携带兵刃。
    袁尚还不放心,一旁的逢纪说道“请二公子、董尚书入主席。两位随行将军,且去偏帐饮宴。”
    不要怪袁尚这么小心谨慎,实在是人的名树的影,白晓文单骑定辽东,这件事已经越传越广了,他怎敢不做防备?

第1264章 百川归海!
    听到逢纪这话,李淑仪不干了:
    “喂,不准带兵器还不够,还要让我们和主公分离,你是什么居心?三公子坐拥大军,难道连这点胆量都没有吗?”
    看到白晓文的部将反对,逢纪的心中反倒镇定了许多。他嘿嘿一笑:“主帐乃是两位公子饮宴之地,陪同者要么是董尚书这样的朝廷贵卿,要么是一州别驾级别的大员,并无两位将军的座位。偏帐之中,才是武将聚集之地。”
    李淑仪说道:“我二人负责保护主公和董尚书的安全,不可暂离。”
    白晓文摆手说道:“算了!我奉诏而来,这十万大军是我自家军队,又不是什么龙潭虎穴,怎么可能伤我?三弟,你说是不是啊?”
    袁尚还能说什么,只有脸色复杂地点点头。
    白晓文吩咐李淑仪和韩旭:“你们二人自去,与父亲从前旧部饮宴,不可造次。”
    吩咐已定,白晓文洒然一笑,昂然直入中军主帐。
    蒋义渠等将领,看到白晓文的坦率,再看看袁尚、逢纪潜身缩首,那副蝇营狗苟之气,对比着实明显。
    蒋义渠轻声叹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古人诚不欺我。”
    旁边亲卫赶紧劝道:“将军慎言啊,莫要被三公子和逢纪军师听到。”
    ……
    李淑仪和韩旭到了偏帐,果然见到了官渡众将,如张郃、高览、韩猛、田豫、李植等等,余下的不记姓名的还有数十员偏裨将军。
    当下众人聚坐,酒过三巡。
    众将官在席间谈文论武,对于官渡之败,大多缄默不提,言语之间,都集中在了袁熙袭取许都的事情上来。毕竟这是和曹军对垒以来,唯一一场令人称道的胜利。
    李淑仪和韩旭都是亲身经历,说起袭破许都,携天子北返的事迹,听得不少武将都出了神。
    在说到孟津遇伏击,白晓文反而大破钟繇之后,帐中众将更是惊叹不已。
    张郃本来就是一个胸有韬略的武将,他感叹了一声:“千里奔袭,摧敌首府,迎归天子百官,还能转战千里,迂回数州……二公子之才,张郃拜服!”
    李淑仪说道:“张将军,二公子已经被当今天子拜为大司马,不可再用公子称谓了。”
    张郃奇道:“当真?”
    李淑仪也很奇怪:“你不知道?”
    这就是古代消息的闭塞所致。放在信息时代,张郃只要刷刷微博,就能知道白晓文的最新消息。他和官渡众将,也不至于被袁尚、逢纪刻意蒙蔽。
    董昭在大军阵前宣诏,袁尚刻意没让官渡众将一起迎接,就是这一缘故。
    看到张郃茫然摇头,李淑仪叹道:“果然是这样!袁尚早已得知了这一消息,但他存有异心,瞒过了各位。不知你们可曾见过沮监军?”
    张郃摇头道:“官渡失散之后,未曾见过沮授大人的行踪,听说他被曹操所擒。”
    李淑仪摇头说道:“不,据可靠消息,沮授大人就被囚于黎阳大营中。”
    “这不可能吧?”张郃等众将都颇感震惊。
    李淑仪说道:“袁尚假传老主公遗命,想要篡夺继承,但沮授大人不同意,所以被囚禁了起来。”
    张郃、高览两将,在官渡大战时,被郭图诬陷,险些被袁绍砍头,幸好有李淑仪通知沮授,让沮授为二将求情得免。这份人情,李淑仪只能占一分,沮授倒要占九分。
    所以张郃两人,对沮授是颇有感激之心的。而且沮授平素负责监军,公正无私,有能力的将领都对他颇为尊重。
    乍一听到这一惊人的消息,张郃、高览两人都有些按捺不住,霍地站起身来。
    高览道:“我们这便去中军大帐,向两位公子问个明白。”
    张郃到底冷静一些,说道:“且慢。”
    他目视李淑仪:“李将军,不是我不相信你,实在是没有凭据,我不敢轻信。”
    李淑仪叹了口气:“两位将军武艺高强,我家主公十分欣赏,又怎么会害你们?若非我家主公提前布置,两位将军早已有家不能归。”
    当下,李淑仪从袖中(储藏空间)取出了一封密信,递给张郃:“张将军请看。”
    “这是什么?”
    张郃接过密信,见上面没有署名,很是疑惑。拆开观看,却见到上面写着短短几行字:
    “劫营事败,主公震怒,将杀你二人!若有使者至,万不可随其回营。”
    张郃看了信件,矍然一惊:“这封信,是从何处所得?”
    李淑仪道:“当时郭图派遣密使去堵截两位将军,他身上正带着这封密信。我按照主公之言,将密使截住杀死,从对方身上搜出了信件。”
    张郃道:“郭图小人,惧怕我们回营对质,所以才派密使,诈称老主公要杀我们。这是逼我们反叛,担上不忠之名。”
    高览怒道:“我誓杀此小人!”
    张郃拜谢李淑仪:“郭图密信之事,二公子是从何得知?”
    李淑仪道:“主公通晓道门之术,就连张角也死在他的手中,区区小事何足道哉?”
    张角的道术水准,这些将领有的见识过,有的听说过,自是不再怀疑。张郃道:“我何德何能,劳二公子如此看顾。”
    高览道:“儁乂(jùn yì,张郃的表字),二公子既然得到了天子加封,而且已经掌握冀州,承袭老主公基业;其人又雄才大略,有英雄气概,远胜袁尚这种潜身缩首、蝇营狗苟之辈!我们何不奉二公子为主?”
    高览既然在大庭广众、诸将饮宴之间说出这句话,就意味着他已经选好了站队。要是张郃不同意,他就只能跟张郃划清界限了。这就是三国位面的特色。
    张郃说道:“我也久有此心,不过还需见到二公子,才好改口。”
    高览见到张郃同意,心中喜悦,回身看向偏帐内的其他将领:“各位同僚,如今河北大势,已经归于二公子。我等不如等到宴席结束后,同去拜见二公子,奉他为主,如何?”
    帐内诸将群起响应,异常热烈。
    张郃道:“不成!袁尚久有篡立之心。如今二公子被封为大司马,袁尚设宴招待二公子,必定是效仿西楚霸王鸿门宴故事。我等若要投明主,便须现在就去,否则悔之晚矣。”
    高览醒悟过来,点头说道:“正是!我等速去。”
    李淑仪看的是心花怒放,原本她还以为要再引导一番,谁知张郃、高览比她还要心急,省了不少工夫。
    袁氏阵营的形势,只能用“百川归海”来形容!
    能有这样的形势,自然也是和白晓文的战绩以及一系列筹谋布置有关。否则就算有崇敬的声望,也未必能让官渡众将主动归顺。

第1265章 你们当真想清楚了?
    中军主帐之中。
    白晓文和袁尚,这对表面兄弟,也在推杯换盏,帐内其乐融融,全然没有之前的刀光剑影。
    董昭作陪,看到白晓文在“敌营”腹心之地,孤身一人谈笑自若;反观袁尚,不论是谈吐见闻,还是才思敏捷,都远不如白晓文。
    他不由暗中思忖,袁绍有子如此,真是异数。“袁熙公子”这样的主公,真正令人心折神往。
    不过,是否真正值得追随,还是要看“袁熙公子”的手段如何,究竟能不能从这龙潭虎穴之中脱身,化险为夷。
    如果没有后手,被袁尚擒拿,导致优势局面崩盘,那么之前的种种英雄气概,都成了负面标签。也许有人仍然会称赞,但更多的人却会嘲笑。
    白晓文也深知这一点。
    就跟打LOL一样,己方大优的情况下,一个人在对方高地上面浪,对方肯定会倾巢出动抓你。
    这个时候,你如果能在五人包围之下跑掉,还赚得一定的战略利益,就是秀操作;被抓住宰掉,导致对方一波翻盘,就是浪翻车。
    白晓文的野心更大,他不光要在对方高地上面浪,还要把对面抓自己的五个人全杀了,这叫天秀!
    当然白晓文也有这么浪的理由。
    别看袁尚号称十万大军,实际上呢?他能真正动用的力量,少得可怜。官渡败军和蒋义渠,与袁尚貌合神离。白晓文虽然身在虎口,却稳如泰山。
    就算实际情况和预料中的情况有所偏差,袁尚真的彻底收服了蒋义渠,白晓文又怕什么?无非是再上演一次“单骑定辽东”而已,作为召唤师的白晓文,有这个能力!
    当然这是下策,这意味着要杀死一群武将。从收益角度上来说,远不如将对方收归己用,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袁氏阵营的实力。
    在和袁尚随口交谈的时候,白晓文已经通过队伍频道,一言一语指导李淑仪如何劝说张郃!
    不需要李淑仪作出反馈,白晓文在修炼了内视之法后,精神扫描能力大幅加强,中军帅帐和偏帐相距数里地,但白晓文有目的性地凝聚精神力,仍能“听”到偏帐之中的动静。
    作为领主级武将的张郃,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