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农门小辣椒 >

第6章

重生之农门小辣椒-第6章

小说: 重生之农门小辣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样还蹭了好几道灰在脸上,头发也乱蓬蓬的,手还不小心被烫红了好一大块,实在狼狈的很。

    被张夏宝这么当面嘲笑,十来岁的姑娘家,本就是爱美的时候,哪里受得住?

    二丫顿时气得眼圈都红了,若是别人,她肯定是不依不饶的。

    可说这话的是张夏宝,她就算气得心口疼,也只能忍了。

    小心翼翼地开口:“爹,娘,早饭好了!”

    张大成看二丫这个鬼样子,冷哼了一声,坐回桌边等饭端上来。

    赵氏怕自己说两句惹得张大成再发脾气,忙使眼色,和三丫一起进灶屋,将饭菜给端了出来。

    二丫手艺本就一般,这折腾了半天,也就熬了半锅野菜粥,绿惨惨的颜色,还带着糊味。

    这么半盆子稀饭放在桌上,实在倒人的胃口。

    赵氏先给张大成捞了最干的一碗,张大成还没吃,闻着那糊味,就皱了皱眉头,只吃了一口,就忍不住呸呸的吐了出来。

    张家虽然条件不好,可自赵氏起,到三丫,手艺都还不错,做出来的饭菜总比别家女人滋味好些。

    不然张大成为啥赵氏多年没生育,也没休了她再娶?一是另娶不起,二来,就是赵氏做饭手艺比别人强。

    张大成从成亲后,还从未吃过如此难吃的饭菜,感觉比猪食还难吃些。

    更不用说张夏宝了,闻着那糊味,就没了胃口。

    筷子碗一推,就不干了:“二丫这煮得什么?猪食吗?我不要吃这个!我要吃鸡蛋羹!我要吃烙饼!”

    赵氏心疼张夏宝,可这粮食每日吃用都是有定数的,不然一个月接不到一个月,还不到秋收就要打饥荒了。

    只拿眼睛看着张大成,得张大成发话,她才敢另做啊?

    张大成被这稀饭给恶心到了,想了想,这大丫好起来了,过几日王家来人,亲事正式定下来,聘礼就能拿到手,那就宽裕了。

    这多吃点粮食,倒是吃得起了!

    这么一盘算,他也就点点头:“再去给我跟大宝单独做点,这野菜稀饭你们母女三分着吃!二丫糟蹋粮食,不许给她吃,饿她两天让她长长急性!”

    赵氏得了令,忙去屋里开了柜子,舀了小半瓢二合面,又咬牙从坛子里拿了两个鸡蛋出来去了灶屋。

    本来是想喊大丫帮忙的,话到了嘴边,不知怎么的就换成了三丫,母女俩进去一通忙活,倒是很快就整出来一叠烙饼,和两碗蒸鸡蛋羹出来。

    这样的好东西,自然是没有别人的份的,赵氏直接就将烙饼和鸡蛋羹放在了张大成和张夏宝面前。

    又端起张大成面前的那碗稀饭,想要倒回盆子里。

    张春桃看得一阵犯恶心,吃这惨绿兮兮的野菜粥就够了,再将那张大成吃过一口的稀饭倒回去,那可真是够够的了!

    怎么能吃得下去?

    忙伸手拦住了赵氏,笑着道:“娘昨儿个气得晕过去了,也该补补,这碗娘吃就好了,我跟三丫吃点稀的就行。”

    说着眼疾手快的将张夏宝没动过的那碗野菜粥倒回盆里,搅拌了一下,给自己和三丫一人盛了一碗,这已经比她们平日里吃的要好多了。

    赵氏顿了一下,看着张春桃的神色缓和了些,自觉这是大丫孝顺心疼自己,也就没推迟的接受了。

    对于张大成和张夏宝难以下咽的野菜粥,对于张春桃和三丫来说,已经极为难得了,毕竟这粥里米粒还有不少,虽然糊了些,可人饿肚子的时候,这算什么?

    一口下肚,张春桃终于明白为什么张大成会吐出来了,她也想吐。

    从来没有吃过这么难吃的粥,野菜又老又苦,还没有抄水,那点子苦涩全渗进了粥里,加上糊了的锅底被搅上来,又糊又涩又苦!双倍苦!

    知道的这是野菜粥,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黄连粥呢!

    可张春桃知道,这顿苦得让人怀疑人生的野菜粥,是她此刻最需要的,也是难得能填饱肚子的一顿。

    因此,强忍着恶心,她大口大口的吃着,那野菜老得都嚼不动跟草一样,她也强迫自己多嚼几下,然后囫囵给吞了下去。

    很快一碗就下了肚,她伸手去盛第二碗,赵氏看到了,条件反射的想说什么,可想起她将最干的那一碗让给了自己,再看看张大成都没发话,动了动嘴角,低下头去装没看到了。

    张春桃没注意赵氏,就算是赵氏想拦着,她也要再添一碗的,这个身体太需要营养和吃饱饭了,只要能吃饱,多听几句话算什么?

    在现代的时候,身为孤儿,在孤儿院里,为了吃饱,什么难听的没听过?她早就锻炼出来了!

    等张春桃添了一碗,三丫见赵氏没说话,也忙忙的给自己添了一碗,两姐妹三下五除二的将第二碗也吃了个干净。

    肚子里难得有了微微的饱腹感,再看那盆里,只剩下一个盆底了。

    虽然张春桃觉得自己还能再吃下去一点,可她也知道,不能再添了。

    转了转眼珠子,她将盆子推到了赵氏面前:“娘,你再添一点吧,吃饱了身子才能好。”

    赵氏吃了一碗干饭,已经有了六七分饱,见张春桃将剩下的推给她,也就没客气的全部倒进自己碗里,三两口喝下去后,居然打了个饱嗝,整个人都舒坦了。

    更不用说张大成父子,烙饼配上一人一碗蒸鸡蛋羹,吃得香喷喷的。

    二丫缩在墙角,闻着那烙饼和鸡蛋的香味,忍不住吞口水。

    她一直盯着桌上那盆野菜粥,开始还奢望能给她留一碗,等爹不注意的时候,能填填肚子。

    没想到她们三人居然一点都没给她留,几乎肺都要气炸了。

    那可是平日里家里六口人的早饭,就让她们三人分了!

    再看赵氏吃饱得都打嗝了,二丫真是又羡慕又嫉妒!

    昨儿个晚上她就没吃东西,这饿了一天了,肚子里空荡荡的,她虽然趁着做饭的时候,偷喝了一碗米汤,可哪里扛得住?

    更何况张大成还发话让她再饿两天,那可怎么熬?

    早知道如此,她昨天为什么要失心疯了非要跟大丫吵架?大丫屁事没有,还混了肚子饱,她可是要饿上三天!

    想起来就是后悔!

 第十四章 进山

    可是再后悔也晚了,起码这顿早饭是没指望了。

    等张大成和张夏宝吃完,三丫因为难得吃了顿饱饭,忙抢着上去收拾碗筷。

    手才碰到碗筷,就被张大成喝住了:“怎么,劳资说话你们都当耳旁风是不是?说了让二丫干,你抢着出什么头?我这当爹的还使唤不动她了?”

    赵氏忙拍了三丫的胳膊一下,又拿眼睛瞪二丫:“二丫你耳朵聋了还是眼睛瞎了?没听到你爹说什么?还不快去收拾?”

    二丫低眉顺眼的将碗筷收拾进了灶屋,外头张大成脸色还有些不快:“家里几个丫头怎么教,劳资不管!可要是再出昨儿那样的事,让外人看了笑话,别怪劳资的巴掌不认人!”

    警告完赵氏,尤自搬了块门板到椿树下,就着阴凉和一点点穿堂风,躺下去休息。

    赵氏被当着家里的孩子下了面子,也不敢生气,只诺诺应是。

    张春桃懒得理会这两夫妻,吃饱了饭,也有了力气和精神,她进屋寻了一个筐子背上,又在柴火堆里扒拉了一根长短合适的木棍拄着,才走出来,迎头碰到赵氏。

    赵氏讶异的看着她,还没来得及问,就听到张春桃对着树下的张大成笑眯眯的道:“爹,娘,那我就出门去了——”

    张大成哼了一声,表示知道了。

    赵氏本来还想追问两句这大丫头是要去哪里,听到当家的这一声,也不敢追问了。

    只看着张春桃出了院子,慢慢走远了,回头又看张大成闭着眼睛,似乎睡着了。

    这才给三丫使了个眼色,把她拖到了一边去小声的询问。

    三丫三言两语的交代了清楚,赵氏这才松了一口气。

    看看院子里,张大成已经微微打起了鼾,张夏宝筷子碗一放就不知道跑到那里玩去了。

    再听听灶屋里,不过是洗几个碗几双筷子,一瓢水过一下的事情,二丫那死丫头折腾半天了也没见出来。

    为了这个丫头,赵氏这两日没少挨张大成的骂,她也心烦了,索性懒得管,回屋歇着去了。

    早上时间匆忙,又没有人在旁边望风,赵氏只来得及梳洗干净了身上的泥巴,衣服却没时间洗。

    索性丢给了三丫,让她拿到河边去洗干净。

    三丫一贯话不多,老老实实的接了衣服和木盆,往河边走去。

    她走得速度快,没多久就看到了先出门的张春桃,正拄着木棍,慢慢的出了村口,那方向是上山的路。

    定定的看着张春桃的身影消失在山路上,三丫才收回眼神,往河边去洗衣裳。

    只说张春桃,虽然此刻日头已经开始毒辣,晒得人汗流浃背,可对她来说,因为落水受伤,手脚都是冰凉的,此刻走在太阳下,倒是手脚有了热气。

    本来按照她先前的打算,是要留在家里,再哄赵氏给她寻大夫来看看的,好歹开点药,把这身子补补的。

    可看到昨晚赵氏被气晕过去,也不过是被抬回房间,等她自己醒来。

    虽然赵氏这病,一半是装的,一半也确实是身体不好,可张家昨天从上到下,都没说去请个郎中大夫来瞧一下,她心里就明白了。

    请郎中一事,恐怕是没指望了,赵氏这个人,耳根子软,没主见。

    昨儿能被她一番话哄得偏着她,这过了一夜,耳根子软没主见的不好之处就显露出来了。

    压根就将张春桃昨晚的话,都给忘干净了。

    说白了,就是压根没将张春桃放在心上,不当一回事罢了。

    所以说出口的话,答应的事情,许下的诺,一文钱都不值得。

    张春桃看得明白,也懒得再提,免得自讨没趣,还浪费口舌。

    昨天一晚睡得踏实,她今天醒来,脑子里又多了不少原身的记忆和本能。

    她提出来要采凉茶,自然不是真为了张大成和张夏宝。

    不过是寻个借口好上山罢了。

    顺着记忆中小路,张春桃慢慢的往山上爬。

    这八角屯和附近的乡村都差不多,村子都坐落在山脚下,一条河从山里蜿蜒而出,养活了这附近十里八乡的村落。

    八角屯背靠大山,方圆地势还算平缓,沿着河边附近平缓的地方,大多开垦了出来成了水田,地势略微高些的地方,河水浇灌不到的地方,就是旱田。

    村里世世代代就靠着这田地过活,碰到丰年,倒也能让一家子勉强能混个肚圆。

    碰到不好的年成,因为靠着大山,进山寻些山货,也能熬过去。

    每年的春天和秋天两季,村里的女人和孩子,都会在附近的山上采些山货,补贴家用。

    更深的山林子里,她们是不敢去的,里面不仅有狼群,还有大虫。

    就是那极有经验的老猎户,也轻易不敢深入,都是等到秋天闲下来了,凑上十来个汉子,才敢略微进去走一趟。

    运气好的,能打上几头大一点的猎物,卖到镇上去,换些银钱。

    运气不好的,那命丢在山里,连尸骨都找不回来。

    每年,这附近村寨都会有猎户进山后没能活着出来的事情发生。

    就是村里的女人和孩子进山采山货,也都是招呼上邻居和亲朋好友一起,就怕在山里迷路走丢了。

    像张春桃这样,独身一人进山的,还真没有。

    不过都是被生活逼迫的,吃不饱,还要干活,想要活下去,不得努力挣一条活路么?

    进山再可怕,大不了一死,饿死和被野兽咬死,也没什么区别!

    原身张春桃就是抱着这样的必死的念头进得山。

    最开始她没经验,进山转悠一天,也寻不到什么东西,因为她都不知道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

    还是村里有那好心的婆娘可怜她,带着她进山了几次,教给她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东西可以卖钱,哪些东西有毒。

    这些东西,一般都是做娘的教导自家的闺女,学会了后能帮着家里采山货补贴家用的。

    这女人和孩子进山的范围有限,山货也就那么多,多一个人学会了,多一个人采摘,别人就采得少了。

    要是别人,这些婆娘不一定会教,可都是为人母的,也都是看着张春桃长大的,看她懂事可怜,想着让她学上一点,就算家里吃不饱,能上山寻点野果啥的,好歹也是一条生路不是?

    也就都十分默契的默认了容忍原身跟着上山跟在她们后头学习。

    有时候,还特意讲得声音大些,将那山货举得高些,好让原身看到。

    原身十分聪明,别人给她讲一遍就能记住,厚着脸皮跟着上了几次山后,心里就有了数。

    她心里有成算,知道这是受了村里人的大恩,在摸清楚周围的环境,自己心里有底后,就再也没在这一块采过山货。

    都是尽量往更深的山林里去,不占村里的份额。

    村里的婆娘几次之后也发现了张春桃的这点心思和举动,谁心里不叹息,张家这大丫头真是个好孩子,只可惜命不好,被亲生爹娘遗弃了不说,遇到的养父母还是这样的人家。

    为着这一点,就是八角屯最嘴碎的婆娘,也始终没有在赵氏面前透露过一点点风声。

 第十五章 胡子成精了的救命恩人

    但此刻,张春桃去的地方,却不是她以往要去的更深的山林。

    倒不是她不想,而是她体力还没恢复,若是贸然进山,只怕天黑了还走不出来。

    这山林里,白天本来就要小心,到了晚上,毒蛇猛兽都出来了,一个不小心,小命就交代了。

    再说,她今天出来只是透透气,也顺便了解一下环境,为将来做准备不是?

    虽然现在是正中午,一进山林里,倒是凉快了不少。

    只是这个时节,山林里没啥好东西,就是村里的调皮孩子也被大人叮嘱,不许上山。

    所以偌大的山林里,看不到一个人影,只有蝉鸣声和偶尔几声鸟叫。

    张春桃要寻的,是一种野生的树,在现代张春桃的从小长到大的地方,都叫它棠梨树,或者甜茶果。这种树结出来的果子又酸又涩又麻,不能入口。

    可它的叶子,却是一般人家夏日消暑解渴的必备。

    一般人家,到了夏日的时候,花少少的钱,就可以买上一大包。然后烧上一锅开水,在土茶壶中丢入那么两三片棠梨树的叶子,焖上一会,就会泡出一壶浅褐红色的茶水来。

    这土茶壶还要专门挑那种泥土烧制,没有上过釉的,才有那种味道。

    张春桃所在的孤儿院,经费不多,到了夏日的时候,会每天都烧上一大不锈钢茶桶的开水,丢入十来片这种树叶子,就能泡出颜色清亮带着橙红色的茶水来。

    留在她记忆中的,这茶水虽然不够甘美,可也能生津止渴,还能解暑降温,更兼价格便宜,是再合适不过的凉茶。

    起码喝着这种树叶子泡出来的凉茶,孤儿院的孩子们夏天从来没有中暑过。

    张春桃来到这个陌生的时空,虽然不太清楚地理环境气候,可出来走了走,发现和自己以前世界的地理位置大约应该相差不多。

    先前她是想着,上山寻点夏枯草,桑叶,蒲公英之类的,晒干后煮水也能清热去暑气。

    可发现这环境和现代大致相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