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农门小辣椒-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些念头都是一闪而过,最重要的是,先问这要看好头上的伤,还调理好身体,得花多少钱?
大夫看了张春桃一眼,心里有数,这附近村子里的村民,不到生死关头,不是家里宽裕,有几个会舍得花钱看病?
大多都是自己抗过去,或者随便抓点药吃吃也就罢了。
到底是年纪大了,医者仁心,又看张春桃蜡黄枯瘦的模样,叹口气,摇摇头。
张春桃知道自己囊中羞涩,也没打算赖人家的钱,倒是坦坦荡荡的先开口:“马大夫,我只有三十五个大钱,你看着开些便宜的药给我,贵了我抓不起。”
后头的贺岩听了,忙上前一步:“不够我这里有——”
张春桃哪里肯要贺岩出钱,那她成什么人了?
当即正色道:“贺大哥的心意我领了,只是这钱不用你出!我这调养身子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总不能都指望着你吧?”
“能买多少药,就是多少!我以后赚了钱,再来寻大夫给我开药调理就是了!”
态度斩钉截铁,没有半点转寰的余地。
那马大夫倒是高看了张春桃一眼。
他开药堂这么些年,见多了世态炎凉。
有散尽家财也要救亲人一命的,也有死握着钱不肯救人,眼睁睁看着亲人闭眼的。
有大方爽快的,治好病后还能给谢礼。
也有仗着穷,以穷卖穷,死皮赖脸赖帐不说,还逼着他送药的。
更有坏了心思想来讹诈一笔的。
像眼前这丫头,这么干脆果断,不占便宜还坦坦荡荡的,倒是第一个见。
只傲娇的冷哼一声,“算你这丫头今儿个运气好,我杏林馆每月都会舍些平价药,这个月刚好是今日,就便宜你了。”
“今儿个诊费也不要你的,这三十五个大钱,够给你抓三幅药,还能配一罐药膏了。”
说着埋头刷刷开了一张药方,示意那药童去抓药去。
药童张张嘴,想说什么,看了看张春桃到底将话给吞了下去,进柜台里面去抓药了。
那马大夫想了想,又翻出一本医书来,示意张春桃过去,指给她看:“看到这几味药了没?这都是山里寻常的草药,你好好认清楚了,若是能采来卖给我这药堂,那药还能再给你便宜点。”
张春桃眼睛一亮,她心知肚明这是马大夫同情她,给她变着法子的省药钱呢。
顿时激动的连连点头:“马大夫您放心,我都记住了!”
第五十一章 医者父母心
那边药童已经抓了两幅药过来,还拿了一个小小的白瓷盒子过来放在了张春桃的面前。
马大夫又一一交代:“这三幅药能喝六天,早晚一次,三碗水煎成一碗水服下,这是补气血的,一定要喝足六天。其他的时候,尽量多吃点东西,吃点肉。”
“还有这个药,一个月最少要吃三幅,才能让你的元气不会再亏空下去,再吃点好的,慢慢的补回来,知道了吗?”
张春桃点头,知道这是马大夫提醒她,这个月吃三幅药就够了,下个月还要吃三幅药。
这期间,她可以去上山采草药,到时候就能更便宜的抓药了。
马大夫见她明白了,也就将包药的牛皮纸包推到了一边,又将那个小白瓷盒子推到她面前:“这里面是金创药,我家的独门秘方,破皮流血烫伤刀伤,都要用它。你回去用煮开晾温的水将伤口都清洗一遍,然后再抹上这个药膏,早晚各一次。”
“记得不要沾水,不要用布遮捂着,不要沾上脏东西。还有,这几日不要吃葱姜蒜之类的发物,五六日后,结痂就不担心了。”
张春桃将马大夫的叮嘱都记在了心里,又重复了一遍给马大夫听,确认无误了。
这才起身掏出那三十五个大钱,放在了马大夫面前,郑重地鞠了一躬:“谢谢大夫!”
她当然知道,这三幅草药还有这一盒药膏,绝对不是三十五个大钱能买到的。
什么舍些平价药,什么运气好,不过是哄着自己,怕自己面皮薄不好意思接受呢。
真正是良苦用心,医者父母心啊!
马大夫最是见不得这模样,傲娇的挥挥袖子:“行了行了,拿了药就赶快走吧,别挡在这里耽误我病人上门了。”
其实这个时候,正是中午的十分,外头热得很,哪里有病人上门?
张春桃恭恭敬敬的接过了药,想了想,从背篓里将一小袋子凉茶叶子,拿了出来,放在了马大夫面前:“马大夫,这是我自己晾晒的一点凉茶叶子,不值钱的东西,可是能消暑降温、生津止渴。您不嫌弃的话,就尝尝。”
又说了那泡凉茶的法子。
马大夫本不想收,可看着张春桃清亮的眼神,又听说这不值钱,到底心一软,接了过来。
顺手打开一看,果然是几片大大的树叶子,倒像是棠梨树叶子晒干了?这是什么凉茶?
他有几分啼笑皆非,不过转念一想,这乡下丫头能知道什么凉茶,估计是被大人哄骗着当真了吧。
不过这的确不值什么钱,准确的说压根不值钱,收了也就收了,也让人家小丫头心里好受点。
因此面上不显,只将那茶叶顺手抹进抽屉里,挥手示意人快走,别耽误他看医书。
张春桃这才告辞出来,那药童还跟在后头,送她出来的后,还小声的叮嘱了两句:“那些草药咱们这附近山上都有,你只细心些,晾晒干了就送来,别放久了,走了药性。”
张春桃认认真真的答应了。
这才发现贺岩没有出来,正在里头跟马大夫说什么,然后马大夫看了他一眼,低头刷刷开了张药方。
见药童还在外头跟张春桃说话,索性自己去柜台里,也不知道抓了些什么药,包了一包丢给了贺岩。
贺岩给了银钱,就面色如常的出来了。
当然,他那一把大胡子在,面色如不如常的,除了他自己,谁也不知道。
张春桃见他出来,正要开口说自己事情已经办完要回家去了,就听贺岩已经先开口了:“回吧。”
张春桃从药铺出来,就琢磨着她这药肯定不能带回张家去熬药,只怕连那金创药盒都不能带回去。
可要熬药吃药也不能耽搁,想来想去,唯有那个山洞了。
若是今天没有贺岩,她还得先想法子将药藏起来才能回张家,再得偷摸的带到山上去,实在是不好操作。
看到贺岩了,顿时意识到,这事可以请贺岩帮忙啊?
若是贺岩方便,可以请他帮忙给带到山洞里去,她只需要明天找借口上山熬药和敷药就好了,不会被人发现。
正愁怎么跟贺岩开口,听贺岩这意思是要跟她再一路回去,那再好不过了,在路上怎么也能找到机会说这事。
当下立刻点头,跟药童告辞后,跟在贺岩的后头就往镇子外走。
两人离开不久,全婆子就急匆匆的也赶到了杏林馆门口,无意间似乎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背影,不过她也没多想。
匆忙就进了杏林馆,开口就要买金创药。
原来,她早上赶集将自家的鸡蛋卖了之后,就想着难得赶一次集,又惦记着小儿子。
跟同村的其他婆子说了一声,就去镇上老秀才开的私塾去寻何文昌。
到私塾的时候,正好是吃午饭的时候。
老秀才的这个私塾本就是收附近乡村和镇上的学生,大多都是下头各村里的学生,家境不宽裕,都是节衣缩食倾全家之力供一个读书人。
这些学生除了束脩费,还有买书和笔墨纸砚,合起来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大部分学生都十分懂事,知道家里不宽裕,在吃饭上就想着法子节约些。
老秀才的娘子和儿媳妇,本也闲着无事做,为了补贴家用,索性就在家开个小厨房,这些学生自己带粮食,然后每个月交二三十个大钱,让老秀才的娘子和儿媳妇给他们做饭。
学生们也能省些嚼用,老秀才家也能多点收入,倒是皆大欢喜。
这做出来的是大锅饭,加上收的钱本来就不多,自然生活有些清苦。
家里宽裕些的会给自家孩子多点银钱,让他们在外头偶尔能打些牙祭,大部分人还是老老实实吃大锅饭。
就是这样的粗茶淡饭,比起乡下家里,还是强多了的。
全婆子心疼何文昌,每个月都要给他一两银子花用,除了买纸笔之类的,还能剩下点钱偶尔吃顿肉。
这次来镇上,她不仅带了鸡蛋来卖,还特意留了几个,打算带给何文昌,让交给厨房,每天给他煮上一个,也能补补脑子。
第五十二章 读书人的梦想
全婆子很少到私塾来,也是有缘故的。
她自己在八角屯是一贯抬头做人的,可不知道怎么的,到了镇上,就有些心虚气短缩手缩脚的。
来过私塾一两次,都畏畏缩缩的,丢过一次人,就总觉得这镇上人都会笑话她,越发的就抬不起头来。
因此到了这私塾,小心翼翼地跟那老秀才的儿媳妇赔笑,又塞了个鸡蛋作为报酬,才让老秀才的儿媳妇让她进了灶屋,烧热水给何文昌煮鸡蛋热馍馍。
一面又求那老秀才的儿媳妇将何文昌叫来,给他私底下开个小灶。
那儿媳妇收了鸡蛋,又念在何文昌算是私塾里比较有前途的学生的份上,也就笑盈盈的去前头叫人去了。
这私塾的菜饭,粮食都是自带的,每顿都是有数的,蒸上就是了。
至于菜,都是老秀才后院自家种的菜。
十天半个月买上几块豆腐回来,炖个白菜,就已经算是不错了。
因此何文昌听说家里人来了,先是一愣,等到过来一看是全婆子,忍不住就开始头疼。
他在家义正言辞的不同意全婆子的想法,娶张家大丫头为妻,为这个还提前到了私塾。
没想到才过来几天,娘就赶到镇上来了?这是打死都不放弃了?
全婆子正在煮鸡蛋,看到儿子先是高兴,再看儿子碗里,除了两个二合面的馍馍和半碗水煮芹菜外,连点油星子都见不到,顿时心疼得直抹眼泪。
一把拉着何文昌坐下,一边念叨着儿子又瘦了,还忍不住抱怨家里几个大些的儿子和儿媳妇是白眼狼。
何文昌虽然心里也憋着气,觉得他几个兄长不信任他,瞧不起他的能力。
不过只是考场失利,就断定了他将来没有前途一样。
因此他心里也发狠,怎么着明年也要考中秀才,让家里几个兄长看看,他这个被兄长认为不会考中秀才,没有大出息的弟弟,会成为何家的荣耀和骄傲。
可到底也记得兄嫂这么些年的付出,只得低声劝解了全婆子几句。
所幸全婆子也知道这不是自家,人多眼杂,抱怨了几句,儿子一说,就住了嘴。
一边往灶膛里添柴昌做媳妇的事情来。
何文昌一听,忍不住就又回想起了那日,张家大丫骂他的时候,那红扑扑的脸蛋,明亮的眼睛。
从家里到私塾这几日,白日里还好些,到了晚上,他总会想起那一幕,在脑海里总是忘不掉。
他觉得他这是被亲娘洗脑了,天天念叨那张家大丫头,念得自己都疯魔了。
也顾不得此刻是在私塾了,见外头没人,决定今儿个非要跟亲娘掰扯清楚才好,不然老被这么洗脑,万一哪一天他意志不稳,被洗成功了,真要娶了那张家大丫头可咋办?
何文昌年纪小的时候,可能还带着一点孩童的淳朴天真了,可经历了几场府试不中,见识到了外头更宽广的世界后,他的眼界和心计,自然不是全婆子夫妻能比的。
他知道自己父母见识如同井底之蛙,只看得到八角屯那么一个小小的村子,自觉自己的儿子文曲星下凡,将来前途无量,说不定还能做官当大老爷。
他们却不知道,村子外头,不说县里,就是镇上,如同他这样的童生就有好几个。
大多都是庄户人家出生,倾全家之力供养出来的,没有靠山,没有背景,能靠得唯有自己。
只有努力读书这一条路能走。
只有读书才是他们鲤鱼跃龙门的唯一机会。
如他这个年纪的读书人,天资不错,谁能没有野心?
他也有!他不仅想中秀才,让祖宗父母脸上有光,让兄嫂知道看轻了他,让乡亲们都敬仰他!
他更想中举人!只要中了举人,就算一辈子不能考中进士,也能入仕,光宗耀祖了。
他有这样的雄心壮志,自然亲事就不能马虎。
打从知人事那天起,何文昌想着的是要娶一个举案齐眉的妻子,知书达理温柔娴淑,平日里打理家务,闲暇时候两人读书泼茶,是何等惬意?
他也曾听过不少跟他一样的童生说起过妻子的要求,大多如他一般。
又还听了不少小道消息,那些同他一样的读书人,极少娶乡下姑娘。
他们要么是娶了自己启蒙恩师家的闺女,要么就是娶了同窗家的姐妹。
他们都说,若是娶了乡下不识字的丫头,那就要忍受一辈子的对牛弹琴,俗不可耐,是何等折磨!
不是没有人,想娶官宦家的千金小姐,可就算他们想,那些官宦人家也瞧不上他们。
这世上有四个字,叫做门当户对!
如同他们读书人瞧不起乡下丫头一般,他们也配不上那些官宦千金。
像话本里一样,官宦千金遇到一个穷秀才,就倾心下嫁的事情,只有话本里才有。
更何况,话本里人家好歹也考上了秀才,他这样连秀才都不是的童生,连见到官宦千金的资格都没有。
当然也有凭借自己的实力,考中举人或者进士的人中龙凤,他们中有那才貌双全的,会有机会被上官赏识,哭着喊着非要将自家闺女嫁给他们。
可这样的机会,这么多年来,又有几个?
虽然差不多每个读书人,心中都有这么一个高中后被官宦千金慧眼识中,然后非要带着庞大的嫁妆和资源下嫁的梦想。
可梦想之所以是梦想,不就是因为基本实现不了么?
何文昌不敢做那么美的白日梦,想着能娶个启蒙恩师家的闺女也就知足了。
偏启蒙恩师不争气,膝下只有两个没半点读书天份的蠢儿子,断了他这一条路。
同窗家的姐妹倒是多,可要么早就嫁人了,剩下的那些个,也少有读书识字的。
思来想去,唯一的是等中了秀才再说亲,亲事自然能上一个台阶,到时候再不济,也能娶个富户家的闺女不是?
这张家大丫先别说和知书达理温柔娴淑半点不沾边,更不用说已经要被家里许给人当填房了。
他这从中间横插一脚,叫人说他抢人家二婚头的婆娘,他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第五十三章 大款有钱
这些道理他都掰碎了,讲给了全婆子听。
可全婆子只认一个道理,儿女的亲事,自然要爹娘做主才行。
她当然知道,若是小儿子考中秀才也好,举人也罢,肯定能娶个高门的媳妇。
儿子是高兴痛快了,可她这个做婆婆的怎么办?那高门儿媳妇能看得起她这个婆婆?
这些年,为了这个小儿子读书,她已经将前头几个儿子儿媳妇都得罪狠了,将来后半辈子肯定是指望不上了。
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小儿子何文昌。
如今这儿子还没娶儿媳妇,她就已经觉得这儿子别的都好,就是太有主意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