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养了五个权臣-第2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灼这个局外人看得明白。
梦姑娘自己却不怎么明白,不过来日方长,可待以后慢慢讲。
她同无争说了几句,那边陆建章带着陆夫人和萧雅都来了西梁。
西南跟西梁战了这么久,曹展鹏死,叛军覆灭,他们都想亲眼看看。
西梁这边善后得七七八八,已是十月初。
秦灼一心想着京城那位。
底下那些人都觉着君上是想拿下京城,皇图霸业谈笑中。
不管能意会君心几分,众人都想着去京城。
陆家从前是本分臣子,向永安君求援,一起打西梁,但若是要让他们归入秦灼这边,整合兵马打到京城,打到天子门前去。
陆建章做不到。
秦灼也不为难陆家父子,让他们带着陆家军回西南去。
但萧雅执意跟着秦灼回京城。
临别的这一日。
秦灼在西梁城的城楼上,为萧雅和陆乘风摆了一回和离宴。
话说当初四公主下嫁陆家,因为陆乘风不情不愿的,连婚宴都没摆,萧雅直接就住在了百花谷。
没曾想分开的时候,竟还能摆回宴。
也是个稀奇事。
这一天,天光晴朗。
淡金色的阳光笼罩在城楼上。
陆家军静候城门外。
秦灼坐在主位上,左边是着谢无争,右边是萧雅,孙魏紫、顾长安等人赫然在列。
陆乘风和陆建章、陆夫人等人同坐。
和离不是喜事,陆建章和陆夫人都喜欢萧雅喜欢得紧,一点都不想让他两和离。
奈何萧雅心意已决,又有永安君做主。
陆乘风坐在席间,一张俊脸跟面瘫了似的,全无表情。
萧雅坐在秦灼身侧,却是神色淡淡,看也不看他一眼。
顾长安笑吟吟地开口问道:“本公子听闻四公主来西南的那天,与少将军初见便将备好的和离书交于少将军,敢问和离书何在?少将军这字签好了没有?”
顾公子语气欢快得像是给人做媒,一点也不像是在催人给和离书。
但他是永安君的钱袋子,谁见了都得客客气气的。
陆家人也不敢面露不满。
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陆乘风身上。
少将军神色僵硬道:“那么久之前的东西,早就找不到了。”
“找不到了是吧?好。”顾长安击掌三声。
立马就有侍从端上笔墨来。
却不是端给陆乘风的。
而是端到了萧雅面前,“公主请。”
自古以来,休书和和离书都是男方写的。
今儿这一回,却是女方说了算。
秦灼不紧不慢道:“小雅,少将军说先前的和离书找不着了,那你就再写一仗吧。”
萧雅一点也没犹豫,让人把宣旨铺在桌面上,提笔就写。
陆乘风坐在对面,看着她下笔如飞。
除了沾墨,都不带停顿一下的。
越看越觉得喘不上气来。
只片刻。
萧雅便搁了笔,柔声道:“好了。”
秦灼眼角余光往陆家人那边一扫,把陆乘风的反应尽收眼底,温声问萧雅,“让人念念?”
萧雅却拿起那张和离书,站直了,“不必劳烦别人,我自己念。”
众人闻言,越发对这位四公主刮目相看。
“好,你念。”秦灼抬手示意她念来。
她这四妹,当真是看似娇弱,实则心如铁石。
四公主来西南的那一天,被陆乘风堵在马车里,听他那些不情不愿不想娶,同他分析离别讲道理。
当日孤身前来,不娶之辱暗暗记下,如今放到人前来讲,便成了谢君不娶之恩。
对萧雅来说。
大义是大义。
私怨是私怨。
两码事,都得算。
萧雅看着陆乘风,字字清晰地念道:〃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之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冤家,故来相对。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
四公主的声音依旧轻轻柔柔的,却一点不含糊,“愿夫君相离之后,重拾傲骨,娶得窈窕之女,万事称心如意,你我自今日起,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陆乘风听到这里猛地站了起来。
席间众人见状,纷纷跟着起身。
连谢无争也站了起来。
萧雅把和离书放在桌上,没再说话。
席间气氛一时间有些紧张。
“少将军这是做什么?”秦灼坐在主位上,笑问道:“难道是觉得小雅这和离书写的太好,句句皆是愿君好,你忍不住起身行礼拜谢?”
陆乘风闻言,脸色越发难看。
“少将军起身是要行礼拜谢啊?陆家的家风相当好啊。”顾长安笑道:“少将军,你拜吧,我们不拦你。”
陆乘风顿了顿,朝秦灼道:“君上,末将想跟公主单独说几句话。”
秦灼并没有直接答应他,而是看向了萧雅,“那要看小雅的意思。”
“我与少将军没有话要单独说。”萧雅眉眼微垂,柔声道:“我想说的话,已经全写在了和离书里。”
陆乘风大步上前,唤道:“公主……”
萧雅往秦灼身后躲了躲,垂眸看地,并不看陆乘风。
“少将军有什么话就站那说!”孙魏紫挡在了四公主身前,娇喝道:“和离书自有人拿过来给你签,你不必上前!”
陆乘风愣在了原地。
片刻后。
少将军抱拳,朝萧雅行了礼,咬牙道:“陆乘风……谢公主!”
第370章 回京
由秦灼做主,萧雅和陆乘风与十月初在西梁城和离,各持一份和离书。
少将军抱拳行礼,四公主微微颔首。
这一年多的夫妻名分就此了结。
宴后,陆乘风与陆老将军回了西南。
秦灼从底下人里提拔了新的西梁官员,安排好一切后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上,萧雅随行。
两边人马于西梁城外背道而驰。
少将军策马而行,频频回望。
萧雅坐在马车里,不动如山。
风吹云散,车帘微扬,马车飞驰间,车轮在道上划出一道又一道的痕迹。
两人的人生似乎就此回到了原本的轨迹。
又似乎,与从前截然不同。
这一路,秦灼让孙魏紫陪着萧雅聊天解闷,自己则运筹帷幄,同谢无争他们一起琢磨着如何用兵,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回京城。
这次是深秋,而且往京城去,不必受上次打北漠那喝风饮雪的苦不说,还是回去找皇帝算账的,众人都斗志昂扬。
初五跟徐丹青等人带着将士们在前面冲锋陷阱。
花辞树把东临那边安定好了,便顶着花公子的名头,继续做起了军医里头的扛把子。
顾公子带着林泽他们忙着清算各城各大户的家底,把银子花在刀刃上。
谢无争和随后赶来的谢傲鸿等人安抚百姓,重整民生……
众人各自都做着自己最擅长的事,热血澎湃,发最亮的光。
自此,‘秦’字旗所到之处,皆是百姓欢呼雀跃的新气象。
永安君重用寒门子弟,每至一城,不伤无辜百姓,只杀贪官污吏,除地霸权贵,还田于民,减赋税等等利民之事广传四海。
打到后面,基本没人敢与永安君兵戎相见,多的是开城献降的。
秦灼与众人道:“功是功,过是过。开城献降是功,若有剥削百姓的,功不能抵过。”
期间也有城中官员恶行累累,自知永安君入城之后一定会拿自己开刀的拼死顽抗,直接引得城中百姓暴起,跟城外大军里应外合,把贪官杀了,砍下头颅挂在城楼上祭天。
十二月初,京都外七城城门尽开,万民跪拜,恭迎永安君。
秦灼率众直奔京城,一路畅通无阻。
十二月初九日。
永安君率三十万大军,抵达京城。
整个皇宫风声鹤唳。
晏倾坐在内阁之中,听着急报一封一封往里送。
“永安君率三十万大军兵临城下!”
“永安君已经在攻城了!”
“城中禁军不过五万人,只怕撑不过今天!”
几个老臣听这一个个报信说话吗,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的蚂蚁一般团团转。
“原本想着至少还有七座城池,怎么也能撑到年后,谁知这七城官员通了气,竟一起开城门放大军过关,这可如何是好啊?”
“晏大人,您倒是说句话啊!”
年轻的代丞相大人紫袍玉带,端坐椅上,抬手把桌子上展开的那封奏折合上。
他不紧不慢道:“慌什么?京城还没被攻破。”
内阁里几位老大臣闻言差点被噎死。
就在这时,皇帝身边的李公公匆匆而来,“皇上有旨,请诸位大人都到议政殿去。”
今日本不是大朝会的日子。
但是永安君带着三十万大军攻打京城,即便禁军们守城能撑过今天,也撑不过明天。
这金銮殿上的龙椅,皇帝现在要是再不多坐一会儿,只怕以后也没机会坐了。
“我等这就过去。”众大臣连忙回了李公公的话。
“那诸位大人快些过去,咱家先行一步了。”李公公匆匆地来,又匆匆得去。
这位一直在皇帝面前得脸的大太监,如今听得城外厮杀声,也有些稳不住,慌了神。
几个老大臣说着‘这可如何是好’,一个个愁眉紧锁,唉声叹气。
去金銮殿前,还不忘请晏倾一道,“晏大人,皇上有召,快请吧。”
“诸位先行。”晏倾仍旧不紧不慢的。
泰山崩,也是他们的泰山崩。
归来的,是他的心上人。
几位内阁大臣见状,只得先赶过去。
晏倾缓缓往外走,刚迈过门槛,便有一点凉意落在了他额头。
他伸手接住了一点晶莹在手心。
晏倾低声道:“下雪了。”
旁边的小内侍刚要过来帮着打伞。
个子窜得极高的萧临从廊下飞奔而来,“太傅!他们说姐姐回来了,正带着三十万大军攻城……”
“嗯。”晏倾没等他说完,便点了点头。
萧临倒吸了一口凉气,好一会儿反应过来想继续说点些什么。
晏倾抢先道:“皇上有召,让大臣们都去金銮殿,殿下也一同去吧。”
“太傅让我去,我自然是要去的。”萧临伸手把小内侍的伞接了,撑在晏倾头顶,跟他一道去了金銮殿。
一路上,萧临都想跟说说秦灼。
奈何这一路上不断地碰到神色焦灼的大臣们,他们比三皇子还急着跟晏大人搭话,想问问还有没有力挽狂澜、改变局面的法子。
萧临在边上替晏倾撑着伞,愣是没机会插嘴。
晏倾对着那些人也是皱眉,摇头,并不说什么。
到了金銮殿,龙椅还空着,百官几乎都已经到齐了,正三五成群地议论着秦灼带兵攻城这事。
晏倾穿过人群,站在了首位。
“皇上驾到!”内侍高呼。
皇帝仪仗到,这两年明显老态了许多的兴文帝在李公公的搀扶下,走上白玉阶,落在龙椅上。
兴文帝先是把“秦灼这个逆女”怒斥了一顿,而后问殿上百官,“大难当前,众卿可有解困之法?”
殿上百官议论许久。
才有人硬着头皮出列道:“臣以为,永安君再如何,也是皇上的亲生女儿,这天底下哪有女儿会真的跟父亲对着干?皇上只对其稍稍示好,秦灼自然会息兵止戈。”
“稍稍示好?”兴文帝听到这话就忍不住皱眉,但事情到了今天这一步,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只能沉声问道:“怎么个示好法?”
钱大人道:“臣以为,此时皇上应派人去与永安君交涉,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兴文帝没等他说完,便再次问道:“那众卿以为,该让谁去跟秦灼交涉?”
满殿文武不约而同地看向了晏倾……
第371章 父皇你该退位了
谁不知晏大人跟永安君有过那么一段。
如此紧要关头,派别的人去只怕都是有去无回。
只有这位晏大人。
会被永安君怎么着说不准。
但死是肯定不会死的。
兴文帝的目光也落在了晏倾身上,“晏倾?”
晏倾应声出列,“臣愿往,只是皇上要向永安君示好,臣得问个明白,究竟要如何示好?”
兴文帝眉头皱成了‘川’字。
方才提议这样的钱大人张了张嘴,愣是没敢继续往下说。
晏倾道:“天家父女,兵戎相见,秦灼带着三十万大军一路攻城略地到了京城,眼下正在攻打京城。若要以示好来平息,那皇上是不是准备要将皇位传给她?”
他这话一出,满朝皆惊。
文武百官都不敢在此时出声。
兴文帝被激得不轻,要命地咳了起来。
“皇上……皇上切莫劳心啊皇上,保重龙体!”边上的刘公公一边帮着拍背,一边劝道。
偏生晏倾又道:“皇上若真作此想,请下圣旨一道,臣这就去劝说秦灼。”
“咳咳咳!”兴文帝此刻正咳得说不出话来,听到晏倾说这话,不由得抬手指着他。
众臣都不敢抬头看。
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人站出来:“皇上,臣以为此时朝秦灼示好已然无用,还请皇上尽快离宫,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这话一出,朝中众臣立马就分成了两拨。
一拨认为秦灼再怎么说也是皇帝的女儿,闹得再厉害,说到底也是天家父女的家事,只要皇帝拉得下脸来,跟女儿示好,把皇位传给她,怎么也能体体面面继续做太上皇,再怎么都比被人攻破了京城好一些。
一拨说帝王天家面子不留,让皇帝赶紧跑,在想法子东山再起。
这两拨在金銮殿上争吵不休。
晏倾面无表情地听着。
皇帝头疼欲裂,一直扶额,问众人:“难道就没别的办法了?”
“有。”晏倾道:“把三皇子送出去,以期来日。”
他意简言骇。
但众人都听明白了。
皇帝走不了,那就送三皇子走,就算秦灼攻入京城做了新帝,三皇子得了生路,以后想夺回皇位,总还能有一两分机会。
大臣们都觉得这路子可行。
奈何萧临一听这话就大步上前,高声道:“儿臣不走!”
“你这憨儿!”兴文帝以为萧临这时候还要在自己跟前说什么‘父皇不走,儿臣也不走’的话来,不由得沉声训斥道:“让你走你就赶紧走,还在这里喊什么不走!”
“父皇!”萧临朗声道:“皇姐平定北漠,剿东临匪乱,杀西梁反王,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利国利民之事,今日攻打京城,也是因为父皇先前做了错事,皇姐不是嗜杀之人,即便她率军进了京城,进了皇宫,也不会杀儿臣,不会杀父皇,所以儿臣和父皇都不用走……”
三皇子长得高大,比殿中大半臣子都魁梧,可他今年也就十六岁。
高妃在时,他听高妃的话。
年前高妃没了,晏倾做了他的太傅,三皇字心中的是非对错,大多都是太傅教的。
皇帝天威不再是衡量对错的标准。
萧临心里清楚地知道,秦灼做的那些事对百姓来说是好事。
兴文帝没等他说完,就厉声打断道:“朕做了错事?朕怎么可能做错事?谁让你在这胡言乱语的?晏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