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荣医 >

第200章

荣医-第200章

小说: 荣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很快又想:“不过,此前代王大军攻城时皇帝不曾将这火器拿出来,后来太子失踪,他也不动用此物,只怕也不只是为了藏底牌而已吧。”
  相比起土生土长的,对火器还只觉得十分神秘难解的靖人而言,江慧嘉对这东西的了解当然还是要更多些的。
  她一下子就又有所猜测:“火器的发展需要过程,从唐末最开始出现初级的投掷型火器到如今,过去的时间也并不太长。如今这火枪的器型构造肯定还有不少缺陷,要么是很难大规模生产,要么就很可能还是一次性物品。”
  想到这里,她倒是心情复杂地有了几分放松。
  “我也还是有着怯懦的时候啊……”她暗暗叹口气,默默感慨,“变故太多,我已应接不暇。我竟然也会害怕热武器在这古代世界提前大规模登场,我……没有那么神。”
  神医的身份不过是她给自己拉的虎皮,可她真的是神医吗?她成神了吗?
  她没有,就算她的医术当真高出时代一部分,她也只是一个医术更高明些的大夫,她不是神。
  面对这一桩桩的乱事,她也会害怕自己终有一刻应付失误,而后走向不可测的危险结局。
  正如此刻,昌平帝又一次病危了。
  她还能把昌平帝救回来吗?如果救不回要怎么办?
  纵使她在宋熠面前将话说得再从容,其实她内心深处,也不是没有忐忑的。
  轿中,江慧嘉思绪纷飞。
  外头众力士也是脚步如飞。
  过了禁宫的门,走过一重重宫道。路上,又出现不少纷乱的声音。还有许多,是朝堂上大臣们的声音。
  皇帝除了宣江慧嘉,还宣了朝廷所有三品以上要员进宫!


第513章 突破世俗的又一次辨证论治
  江慧嘉到达庆寿宫的时候,崔铮等最顶级的一批重臣,已经跪在昌平帝的寝殿里了。
  太医局副局判孙太医刚刚亲手服侍着昌平帝用过人参附子汤。
  其余还有几名太医跪在孙太医身后,众臣之前的位置。
  大家都静默不敢出声。
  而用过人参附子汤后,昌平帝的情况并没有好转,他仰倒在床榻上,呼吸急促,喉间“嗬嗬”有声,显然是很想说话,可话到嘴边,却竟都无力组成语句。只有一些凌乱声音,表达他此时的急切。
  太子也跪在他床头边,这一次他脸上终于不再是坚冰般的冷漠。江慧嘉进门时,他豁然转头,眼中有了沉痛。
  “江神医。”太子说,“来救父皇!”
  江慧嘉心微微一沉,果然,她最担心的一幕还是到了。
  昌平帝的身体状况又变糟了,之前江慧嘉跟宋熠说,有她在昌平帝摸约还能有两三天生寿。
  可她忽略了这些顶级权贵们在面临权利更迭时到底有多能折腾,因为景安王的逼宫,昌平帝情绪再次有了过大起伏。
  如此情况下,他别说是再支撑两三天了,就算是江慧嘉出手,昌平帝也未必能够撑过今天,甚至是,要撑过眼下这一刻,只怕都难。
  人是一种不自觉就会反复无常的生物,此前,昌平帝虽曾说过不论江慧嘉能不能再为他延寿,都不治罪于她的话。太子也有过类似于“不会怪她”的承诺,可真到了那种要紧时刻,他们就一定不会迁怒吗?
  江慧嘉没有答案。
  这种事情,不到时候,只怕就连他们自己,也很难有答案。
  江慧嘉只是默默在心中咀嚼了一番“来救父皇”这几个字,暗暗思量太子此刻心情。
  她想:“至少我必须做到给皇帝抢救出一个能完整说出遗言的时间,希望有此缓冲,太子能找回理智。”
  一切心理活动,说来话长,实则不过是片刻间。
  江慧嘉来到了昌平帝床前,在众目睽睽之下,伸手先探了探他的脉。
  当然,这其实只是做给众人看的。实际上她的天眼早已暗中打开,探看了昌平帝身体状况。
  这种情况下当然是什么有效用什么,天眼最好用,切脉则成了辅助。
  “多器官急性衰竭!”这是昌平帝此刻的病状。
  而导致他眼下痰迷,有口难言的,则主要源自于心火上逆。
  说白了,还是气的,急的。
  景安王的逼宫看起来似乎是早被他有所预料,甚至可以说是他早就张着口袋做好了局,等着景安王往里跳呢。
  可景安王真的做了,又因此而身死了,他似乎也仍然十分难过。
  人参附子汤为何无效?
  因为人参附子汤主回阳救逆,而此刻昌平帝的状况已经不再是以阳气暴脱为主证!
  却是以热陷心营为主证。
  中医治病有个非常有趣的原则,叫做“同病异治”。
  什么是同病异治呢,就是说,病也许是同样的病,但同样的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它却可能“证”不相同。
  正所谓“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
  所以,有了“同病异治”,又有“异病同治”。
  总结就是,用药行针,不看患者得的是“什么病”,而要看他此刻是个什么“证”。
  要不怎么说中医易学难精呢,光这一套套的理论,就能把人绕晕了去。
  古代信息传播本就不便,许多大夫往往能跟着师父学上一套什么病用什么药,都算是得到大传承了,至于精微理论,体系基础,高屋建瓴……这些东西,就是太医院的太医都不见得人人能弄明白。
  真要都能弄明白,眼下这位太医就不会用人参附子汤了,而世上又何来庸医?
  灵活运用,这本来就是一个既考验智慧,更考验胆气的高标准。
  要有智慧,还有胆气,此时此刻,江慧嘉该怎么做呢?
  孙太医用人参附子汤,应对濒死急救,本不该说他有错。即使今日做了脉案,往后追究查证起来,也不会有谁说他用错了药,导致急救失败。
  只能说陛下本就大限到了,人力难救。
  更何况,人参附子汤本就是众太医推敲一致后才得以应用的。
  这,其实又何尝不是他们自保的一种智慧?
  那么,江慧嘉要打破这种智慧吗?
  江慧嘉其实无意针对谁,可她也同样的需要自保!
  而被架到了神医这个位置上,她自保的标准必然又不能与他人相同。
  心念电转间,江慧嘉只对太子说:“殿下,我需为陛下针灸。”
  太子道:“可。”
  江慧嘉手在腰间一抹,迅速取出随身携带的银针,手指弹动,如射飞花,瞬息间便将昌平帝十指都刺了个遍。
  还是她常用过的急救之法:十宣刺血。
  昌平帝十指间立刻有颜色深浓的血液流出,旁观众人无不心惊,立即纷纷低头,不敢直视龙体。
  十宣刺血或许不算什么,难的是被放血的这位不是寻常人,而是当今皇帝!
  皇帝眼看就要命竭了,你上来就给他放血。你这是在救治陛下,还是在刺杀陛下呢?一个弄不好,这可真是要命的。
  江慧嘉不怕吗?
  其实,她也会怕。
  可十宣刺血后,她仍然继续坚定地刺下银针。接下来,行针人中、涌泉、百会、足三里……
  片刻间,昌平帝大叫一声:“明灿!”
  一下子,他竟直挺挺从床上坐起来了。
  随着这一声,众人无比心跳加速,或惊骇,或惊喜。
  江慧嘉立刻退开,对徐德道:“请内相赐笔墨。”
  徐德忙叫身边小太监奉上早备在一旁的笔墨,江慧嘉提笔写药方:“羚羊角、水牛角、生地、玄参……”
  竟全是清热营心药物。
  这个药方论理还是要经过太医局论证才可以给皇帝用的,可此时的众太医又哪里敢再去论证江慧嘉的方子?
  孙太医捧着这份写好的药方,却是眼巴巴看着皇帝。
  昌平帝手抚心口,又缓了片刻,才终于叹一声:“去罢,江神医用药,还需问朕么?”
  末了,他也不再问江慧嘉自己还能有多久,只说:“徐德,去取朕遗诏来。”
  遗诏!
  原来他竟不知在何时,早已写好了遗诏。


第514章 大靖朝继承人的秘密
  昌平年在经历了三十三年的起伏变迁后,终于要迎来了它最后的落幕。
  遗诏一出,在场众人尽皆伏跪。
  还有悬念吗?昌平帝会在遗诏中写什么?
  徐德高声念诵:“朕以眇躬,嗣守祖业,先后三十又三年矣。宵旰忧勤,图臻至治,夙夜兢兢,惟恐有负先帝付托……”
  “所幸继统得人,亦复何憾!皇太子秦恒聪明仁孝,德器夙成,伦序当立……着告于宗庙,百官同佐,即皇帝位!”
  最后:“诏谕天下咸使闻知。”
  使百官,使众臣,使天下都知晓,朕的皇位要传给太子啦!
  没有悬念啊,这果然是传位给太子的诏书。
  从头到尾,由始至终,昌平帝就没有过分毫动摇,他的大位,只愿意传给太子!
  可尘埃落定的这一刻,还是有不少人从心底里被激出一股白毛汗。
  纵是没有悬念,也无人不紧张。
  一个旧的时代马上就要过去,新的时代就要到来了。
  而这位马上要登基的新君,他到底会怎样治理这个国家呢?
  诏书传下,使众臣共同验看,同做验证。
  百官众臣齐诵接旨,身为左相的崔铮率先挽留昌平帝:“陛下啊!”
  昌平帝勉强靠坐在床头,闻声摆摆手。
  他还有最后的时间。
  很快,在他的吩咐下,众臣退出皇帝寝殿,独留太子相伴。
  江慧嘉也退开了,但她被要求候在门外,以便随时为皇帝施诊。
  说实话,江慧嘉是不太愿意蹲守在这个位置的,因为她的五感远较常人更为敏锐。站在寝殿门外的话,她能听清楚里头皇帝与太子的每一句对话!
  而这对正在进行着最后权利交接的父子,此时所说的每一句话又都如此惊人。
  昌平帝先道:“顺常啊。”
  太子秦恒,字顺常。
  恒,久远也,因阴阳之恒,顺天地之常。
  这个名字,亦如先帝对景安王的“取之明灿”。
  “取之顺常”,也同样包含了昌平帝这个父亲对秦恒这个儿子的无尽期许。
  同样,这个名字很少有人会叫,除了昌平帝,偶尔能喊上几声。
  秦恒没有说话。
  昌平帝叹一声:“你当真是铁了心,绝不与女子圆房?”
  门外的江慧嘉:“……”
  虽然现在的气氛很沉重,但昌平帝开篇就这么劲爆,还是很容易让人瞬间脱离状态。江慧嘉真的很怕自己会管理不住自己的表情,在某个瞬间露馅好嘛!
  这要是让这父子俩知道她在外头把他们的对话听了个一清二楚,不知道她这神医的光环能给她免伤几成?
  要命啊!
  江慧嘉真是感谢自己最近多经历练,这时候不但完美控制住了自己的表情,甚至就连呼吸心跳,她都不乱分毫。
  太子声音很轻,很坚定:“既是罪孽,身怀罪血,何必传承。”
  所以,他就是觉得自己的出生是带着原罪的!
  这道身世的伤,没有人能够为他治愈。昌平帝不能,太子妃不能,江慧嘉虽号称神医,也不能。
  昌平帝苦笑一声,微微带着气音:“明灿啊,朕就要去了,你却还是连骗一骗朕都不愿……”
  太子却道:“我若骗你,只怕你才更要不安。”
  他没有称“孤”,而是用“我”为自称。
  片刻后,他又蹦出惊心动魄的一句:“听闻,太子妃怀孕了。”
  门外,江慧嘉目光微垂。
  太子并没有与太子妃圆房,可太子妃却“怀孕了“”。而江慧嘉回来时又见过太子妃,她判断过,太子妃其实没有怀孕。
  但“太子妃怀孕”这个消息,又是昌平帝亲口说出。
  那么,这个昌平年最大的秘密,就要在此刻揭晓了吗?
  昌平帝有一瞬间又呼吸急促了些,他连着喘了好几声,又叹道:“借口罢了,你也知晓。不过,元寿的孩子,还有五六月便能出生了。”
  元寿?
  这是一个江慧嘉不曾听闻过的名字。
  是谁?
  太子则用平平淡淡的语气说出惊世骇俗的话:“所以,父皇让太子妃假怀孕,是希望等大兄的孩子出生,叫这个孩子记在太子妃名下?”
  太子称“元寿”为“大兄”!
  什么大兄?
  依照昌平帝的行事风格,他宁可传位给命不久矣的太子,都不愿意选择与自己一母同胞,又是亲手养大的,健康的景安王。
  那这个被太子称作大兄的元寿,总不可能是昌平帝堂兄弟的孩子?
  难道说,昌平帝除了太子之外,竟还有其他皇子?
  江慧嘉在门外用尽全力控制自己的呼吸不乱。
  昌平帝声音微微颤抖:“顺常,你若实在不愿与任何女子圆房,朕便只得如此安排了。你……可愿?”
  太子声音还很平静:“如此甚好,大靖不至于后继无人,父皇对母后,也算是有了完整交代。而我,待我去后,必传位于此子!”
  最后一句话,他语气终于有了些许变化。那是斩钉截铁的承诺,也是他为自己一生,做的最后注解。
  这对站在皇权最顶端的父子,于旧皇弥留之际,不但三言两语决定了下一代皇位的归属,更甚至,还连下下一代,都决定好了。
  那是一个身世不明,甚至还在娘胎里不曾出生的孩子!
  代王为这一个皇位不惜兴兵谋反,景安王为这一个皇位进而绝路逼宫,昌平帝也为这一个皇位殚精竭虑,可太子却轻描淡写,混不在意。
  寝殿内,昌平帝悠悠一声长叹。
  外间,江慧嘉也不由得暗暗在心中一声叹息。
  至此,她终于确信,大约这一次,她即便不能再留住昌平帝的命,太子也不会迁怒于她了。
  数月后,又或者数年后,若太子大限将至,她或也可全身而退。
  谁还能说太子是恶的呢?
  这滚滚红尘,滔天权势,又有什么能够住进他的心中?
  或许只有那游离尘世的佛,也或许只有那高山之巅,不染尘俗的雪。
  正如数年之前,江慧嘉曾在中秋灯会上,惊鸿一瞥过的太子的眼。
  你以为他是因为绝俗的高傲,所有目下无尘。其实他只是低落在尘埃里的清醒,所以眼中无物。
  原来他由始至终,从头到尾就没变过啊。


第515章 太子登基,新朝开启
  太子秦恒,果然人如其名,恒久如常也。
  世事常变,这滚滚红尘,这富贵庙堂,人在其中,要想保持初心不变,那得有多难?
  秦恒能够从始至终都将这天下权柄视作外物,浑不在意,这种境界,由不得人不暗生赞叹。
  哦,不对,他也会有变化。
  他的身份变了。
  昌平三十三年的六月,帝驾崩。并留遗诏,命新帝以日代月,从简服孝。
  秦恒登基为新帝,静德皇后则被尊为皇太后,入住清仁宫。
  一惯安静的皇太后就如她的封号,在昌平帝去后更加安静了。
  太子妃则成了新的皇后,入主中宫,统摄六宫诸事。
  但因为秦恒的后宫除了太子妃,其他妃妾稀少,且通通都是无宠的摆设,新后又素来能干,这内宫便也平平静静,竟是历朝历代以来少见的和顺。
  秦恒登基后没有改元,仍然沿用“昌平”做年号。
  不过虽未改元,对于朝堂诸事,他却没有手软。
  首先,原来依附景安王为党羽的众臣,就被他清清爽爽撸了个干净。
  凡入景安王派系,上至一品大员,下到七品末座,数十京官被他一扫而光。
  卸职的卸职,抄家的抄家。
  参与逼宫的,或砍头或流放,又是数百数千人命途飞灰。
  本该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