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荣医 >

第160章

荣医-第160章

小说: 荣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慧嘉道:“若不能置生死与度外,又何必赴疫区?”
  她说得轻描淡写,又道:“皇上,民女还要为我夫君求一个官位,求皇上指派宋熠同赴疫区,与我协同治疫。”
  皇帝:“……”
  光明正大跟皇帝讨官位的,今儿可算是见着头一个了。
  皇帝本来无比忧心,这时竟都被江慧嘉给弄得满心里都是哭笑不得起来。
  “江卿啊,你这求官,到底是要帮宋鹤轩呢?还是要害他?”
  他一手指着江慧嘉,深深觉得,天下竟还有这样坑自己夫婿的女子,实在荒唐。
  江慧嘉道:“或许是害他罢……”
  她终于幽幽叹息一声,随即面上微露笑意道:“其实民女对此也曾思量犹豫许久,然而思来想去,我还是觉得,如果他要赴险区,去做凶险事,我是必定会陪同的。君心同我心,我要去治疫,以他的性情,又岂能让我独行?”
  皇帝莫名笑了,指着她嗤一声:“所以既然如此,还不如先给他讨个官,好歹不吃亏是不是?”
  江慧嘉微微一笑。
  即便是心如铁石的皇帝,在这一瞬间,竟都仿佛从这笑容中,感受到了某种难以名状的悲意。


第416章 我家娘子不吃亏
  宋熠到底会不会愿意为江慧嘉抛生死,这种问题昌平皇帝是没有闲情去知道的。
  他也没有当场答复江慧嘉,到底要不要让她去主持治疫,而是叫她退下后,又召了周局判入宫相谈。
  江慧嘉出宫之后没有回枯草堂,而是从天街直走,直接去了尚书省的吏部官署。
  因她是坐宫里的马车出来的,这一路倒是没有遭到阻碍。她叫赶车的内监将马车停在一侧角门边,自己就坐在马车里等宋熠出来。
  这个行为其实有些高调,虽然她人是坐在马车里没有出来,也不曾叫人去吏部通禀什么,可她坐的这辆马车已经足够显眼。
  吏部的人就算想要装作看不到都不行!
  很快有守门的小吏员奉命来问,江慧嘉便从窗边掀开半边车帘,露出了面容,微笑道:“是我冒昧了,也不必通禀什么,我只在此等人。我家夫君是今科状元宋熠,等他散班,我与他一道回去。”
  她虽然表现出了默默等在一边绝不打扰谁的姿态,可越是这样,反而越惹得人猜疑纷纷。
  尚书省是随便谁都可以进来的吗?宫里的马车更不是随便谁都可以坐的!
  宋熠是寒门出身,这一点大多数人都知道,可宋熠的妻子居然能直入宫闱,甚至还有有品级的内监为她赶车,这就超出太多人意料了。
  小户间里,宋熠正伏案抄卷宗呢。他虽然说是到吏部来学习,可实际上并不是真的只学习,许多繁琐的杂事,最适合吩咐如他这等新科进士来做了。
  你还别抱怨,这里头门道很多,抄个卷宗甚至都算不上被刁难。
  宋熠是极聪明的人,虽然出身不高,但他风度学识样样不缺,很多繁琐的杂事到了他手里,不但能做得井井有条,他还能抽丝剥茧,不动声色地从里头学到很多东西。
  可他有一点却有些缺失,相比起许多会钻营的同年来,他一不会逢迎拍马,二不喜招摇聚会,往往散了班就回家。就算是在同科进士里有几个好友,更有几分文名,该遭排挤的时候也照样容易遭人排挤。
  更不必说,如今的吏部右侍郎可是郑家大老爷郑同铭了!
  郑同铭是郑锦逸的父亲,而郑锦逸与宋熠之间的恩怨,那简直不必多说。当日金殿点状元时二人的当殿对辩,至今还在士林间流传呢。
  郑同铭甚至不必亲自出面针对宋熠,自然就有下头的人会不着痕迹地悄悄留难。
  许多事情都是心照不宣的,谁叫宋熠没后台呢?
  偏偏这个时候江慧嘉竟坐了宫里的马车过来,这下子,不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也足够在底下惹起小小一片波澜了。
  宋熠听到消息,被上峰钟主事叫出去的时候,钟主事都比平常热情许多。
  他从官署里走出去,走过几道门廊,更有同科的进士对他说:“宋兄不厚道啊,竟有这样的根底都从不与我们说!”
  宋熠哈哈一笑:“托诸位吉言,我竟多长出几分根脚来了……但愿这根脚不要是虚的,否则架不起来,再摔着人,我可就是个笑话喽。”
  他抱了抱拳,潇洒大步。
  说话却是滴水不漏,还毫不避讳地自嘲自污,偏偏又叫人摸不准他的路数。
  这倒不是宋熠一定要故作神秘,而是他自己心里也惊疑呢。
  他深知,若不是有要紧事,江慧嘉绝不可能在这个时候乘坐宫里的马车来找他。
  宋熠脚步越走越疾,到了马车边上,掀了帘子,反被江慧嘉一把拉进车里。
  “娘子!”宋熠一惊,他看到江慧嘉脸上尽是凝重神情。
  江慧嘉看着他,伸手轻抚上他的脸颊,又将自己的脸靠到他脸颊边,忽然叹了口气:“三郎,我有些后悔了……”
  宋熠眉头一跳:“发生什么事情了?”
  江慧嘉心里并不平静,她在宫里表现得那样镇定,可出了宫,这时候却是万千思绪。
  在向皇帝提要求时,在为宋熠讨官时,她都是那样理直气壮,然而这个时候匆匆出来见到了宋熠,她反而竟有退缩之意。
  因爱故生忧,因爱故生怖,她此时方才别有体会。
  她没有她以为的那样大无畏,在看到宋熠的这一刻,她竟然生出了退却与害怕。
  “应天府爆发了瘟疫,皇上今日召我进宫。”江慧嘉不知道,她此时虽然尽量镇定,但她看向宋熠的双眸中却是秋水波澜,光照粼粼。
  这终究泄露了她的心绪。
  她害怕的不是自己要赴险,而是突然怕了,她居然理所当然地在没有询问宋熠时就将宋熠拉下了水。
  宋熠却竟然没有十分惊讶,他在知道江慧嘉这个时候来吏部时,就已经有要面对大事的心理准备了。
  这时听到瘟疫的消息,他心里反而生起果然如此的感觉。
  宋熠的手也轻抚到江慧嘉脸颊上,似乎是柔缓地将她捧起:“娘子是不是想去治疫?”
  江慧嘉道:“我主动向皇上请命,请求皇上允我主持治疫。”
  她拉开宋熠的手,凑到宋熠耳边,用极轻的声音说话。
  这是为防声音从车厢里传出去。
  宋熠便也凑到她耳边道:“我随娘子同去。”
  他的气息温热还带着湿气,缠绵在江慧嘉耳边,还从她颈间一直下透,仿佛要透进她心房里。
  江慧嘉一下子就感觉到自己全身都似乎浸泡到温水中去了。
  虽然是说着严肃的话,但他们的动作却近似于耳鬓厮磨。
  气氛顿时就变得莫名轻松起来。
  江慧嘉喃喃道:“我想你也是要与我同去的,便是我劝你不要去你也一定会要去。”
  这说的什么话!
  宋熠:“……”
  他一下子生出哭笑不得的感觉,心中却涌上一股无法言述的情感。这使他陡然生起冲动,忽地就张开双臂,紧紧地将江慧嘉搂进了怀里。
  他搂得那样紧,那样用力,简直像是要把怀中人整个都嵌进骨血中。
  “是……”他声音略哑,“我必是要与你同去的,你劝与不劝,同意不同意,我都一定要去。”
  江慧嘉“嗯”了一声道:“所以我当时便对皇上说,请他封你一个官,与我一同去治疫。”
  宋熠:“……”
  他都要哑口了,最后好不容易发出声音,却只是一串低笑。
  嗯,我家娘子不吃亏!


第417章 应天府治疫
  江慧嘉没有在吏部停留很久,这厢与宋熠交代过,接下来她仍叫赶车的内监送她去枯草堂。
  到了地方,打赏并送走了赶车人,江慧嘉就开始清点起药材。
  事实上,江慧嘉认为皇帝是不可能真的放手让她去主持治疫的。虽然现在她神医的名头在京城传得很像那么回事,但这其中牵扯到的事情很多,并不是光有名声就行。
  单只她的年纪和性别就不能服众,所以皇帝如果真的让她去治疫,江慧嘉估计,也顶多是给配个副手的名号。
  然而明知不可能,江慧嘉为什么还偏要这样提呢?
  其实是为了宋熠封官的事。
  皇帝既然要拒绝她的第一个要求,那在给宋熠封官的时候,他总不好再小气了吧。
  宋熠是今科状元,被封官本来就是合情合理,再正当不过的事。
  宫中,垂拱殿。
  又与周局判详谈过一番,皇帝没有再迟疑。先头派去应天府的两队人马还没有传讯回来,但皇帝已经不准备再拖延下去了。
  他很快就下发了几道命令,太常寺、太医局、户部、吏部,甚至是禁军都调动了起来。
  太常寺少卿魏和光为治疫总领,钦差大臣,周局判负责主持医药诸事,宋熠挂职为太常寺丞,皇帝特旨为正六品。
  按照大靖朝的规矩,进士科一甲状元首次授官时的确可以直接授到正六品,但那一般是要进翰林院才有这样越级封官的可能。
  不然一般的进士,二甲多半直封正七品或从七品,三甲同进士有运气好或底蕴深厚的,能得到从七品的授官,不然往往是八品外放。
  而从正七品开始熬起的状元也不是没有,大多数的状元则通常会被封到从六品。
  不过太常寺丞实际上又是从五品官职,皇帝这次特旨给宋熠授官,一则让他直接官封六品,一则又将太常寺丞降级,说起来虽然算是优厚相待,可总的来说倒也不出格。
  这就令许多人摸不着头脑了,皇帝这到底是欣赏宋熠呢,还是跟他有仇有怨,看他不顺眼呢?
  非在这个时候给他封官,把他塞到疫区去,到底是什么意思?
  而当日夜间,皇帝先前派到应天府去的两队人马终于各自传来了消息。
  真实查探出来的情况,竟比此前应天府同知奏本上写的还要可怕!
  十万火急的求救令发来了一道又一道,应天府瘟疫不但在下辖各县肆虐,甚至进一步蔓延到南京了!
  大靖朝设立四京,首府东京是汴梁,南京则设在商丘。
  而汴京到商丘,直走官道的话,路程相距不到四百里!
  四百里距离,疫情已经烧到天子的家门口了!
  “皇上!”
  这一次,不知道又有多少大臣夜扣宫门。
  原本还应该继续等候药材征集的治疫队伍不得不连夜开发,由魏和光领头,紧抓时间,带着先一批药材,直往南京而去。
  如果不顾疲乏,紧急赶路,最早明日午后,这一队人就可以赶到南京。
  江慧嘉穿了男装,与宋熠一起坐到了钦差魏和光的大马车上,周局判与另一名太医杜太医也同在车上。
  这一次同行的太医加上医学生,统共有三十六个,江慧嘉则属于被征集的民间名医。
  此时,他们在讨论的就是成方与成药的问题。
  江慧嘉道:“用药之道,虽讲究辨证施是,灵活变通,然而患疫人群太多,症状严重的另说,症状稍轻的,或有近似症状的,可以不必逐个辨认,而施用同一成方,以节约人力。”
  这不是最好的办法,却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办法。
  另外,中医用药,有的时候虽然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可在现代社会,中成药的广泛普及,却也足以证明,灵活变通的单方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有必要。
  如果每个病人都需要大夫去仔细斟酌,这个紫花地丁用三钱,那个只能用两钱,那通共就这么多大夫,哪怕是每个人都三头六臂呢,又能治得过多少人?
  所以应用成药是很有必要的。
  周局判早先在皇帝那里就听过江慧嘉对这次瘟疫的判断,又看过她开的几个单方,从心底里来说,他其实是有些佩服江慧嘉的。
  哪怕他不愿意承认,暗中有不服,这时候他也更愿意听信江慧嘉的话。
  “江大夫所写,其中以连翘、柴胡、葛根、生地为主药的那幅方子,可是解毒活血汤加减而来?”周局判自己是经验极丰富的,当下道,“若是要节约用药,症状轻者,倒是可以用石菖蒲、银花蕊煎水服用。”
  江慧嘉道:“可以叫百姓在家中自饮龙井茶、山茶,或是豆角干泡茶,马齿苋泡茶。桑寄生、马蹄、苦瓜干等皆可。”
  龙井是贵重的茶叶,就算是普通的山茶,那也不是寻常百姓能常用的,但像马齿苋、桑寄生、苦瓜干之类的,那就是贱物了。
  尤其是马齿苋,春天到了,简直遍地都是,许多农家人还把马齿苋割来做猪草用呢。
  关于马齿苋做猪草,这还是江慧嘉来到大靖以后,在青山村生活过一段时间才知道的。


第418章 夜雨又一场
  马齿苋可以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有消炎、止渴、利尿的作用,全草都能供药用,能入许多单方,甚至就连种子都有明目的功效。
  真正可以称得上生而贫贱,却品格高贵。
  许多人都以为用药越珍贵,效果才会越好,江慧嘉却不这样认为。
  贵重药材自有贵重药材的好处,过分追求却难免本末倒置。药不在贵贱,合用才是最好。
  马车颠颠簸簸行驶得飞快,江慧嘉在车中一时倒是陷入了沉思。
  但听得车轮声骨碌骨碌,也不知过了多久,忽然间外头竟淅沥沥响起了雨声。
  “下雨了!”车外惊声。
  江慧嘉一下子惊醒过来,就感觉到自己一只手已经被宋熠悄然握住。
  钦差魏和光与周局判都齐齐掀开车帘往外看去,只见这场夜雨本来才刚刚起来,雨丝细小,然而就在众人有所反应的这片刻间,那雨竟随风而长,须臾就哗啦啦下大了。
  随行护卫的虎翼左军指挥使韩元策马过来,钦差魏和光连忙道:“韩将军,可要寻地避雨?”
  坐在马车里的人当然淋不到雨,可骑马在外护卫的禁军却没有遮挡,就这片刻间,韩元身上就湿了一片。
  韩元沉声道:“疫情紧急,不可耽误,魏大人可还能坚持?”
  魏和光能说不能坚持吗?当然是连忙表示没有问题,可以冒雨赶路。
  他又忙邀请韩元也坐到车里来,韩元哈哈一笑道:“些许小雨,有蓑衣即可。我乃领军之人,岂能坐到马车里去?”
  果然,就有他的下属立即送来蓑衣。
  韩元将蓑衣一披,高声道:“儿郎们,加紧赶路,应天府万万百姓还等着我们去救呢!”
  雨中,马蹄声,车轮声,骨碌碌,得得得……与军士们的吆喝声一起,交织成一片急雨惊风的声音。
  车厢里,魏和光的脸色有些不大好看。
  韩元口没遮拦,瞧瞧他怎么说话的——“我乃领军之人,岂能坐到马车里去?”
  虽然没有明说看不起坐马车的“文弱书生们”,可言语间却很有这么些意思。
  这就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了。
  大靖朝文武之间互相轻看,这本是常事。韩元其人,更是大大的一个刺头。他被指派来治疫,也是多方博弈的结果,若非如此,还派不到他头上来呢。
  周局判面色凝重道:“此时下雨,我只怕药材要受潮。”
  江慧嘉道:“但愿应天府不要有雨,否则疫情只怕还要漫延。”
  春夏之交雨水本就丰沛,天气容易变换,早晚温差又大,这样的气候,简直就是传染病滋生的最好温床。
  更何况应天府的鼠疫本来就爆发得凶猛,这是要害上加害呢!
  好在这雨来得虽急,下的时间却不长,京畿一带的路也修得不错,很快,这段雨过去,前方就迎来了一片干爽。
  连夜行车,马易困,人易乏,个中艰难且不说。
  将将要天亮时,江慧嘉坐得迷迷糊糊,打了片刻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