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躺赢的科举人生 >

第171章

躺赢的科举人生-第171章

小说: 躺赢的科举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到了年后,她又挑三拣四,不是这天日子不好,就是那天天气不好。”
  赵云安自然知道,皇后如此作为,其实是不想让儿子搬出皇宫的。
  若三哥有心争皇位,不搬出来才是最好,但是他没这颗心,觉得住在宫中规矩太多,处处不自在,从去年开始就盼着搬出来。
  赵云安只能同情的拍了拍这夹心饼干:“不如让钦天监算一个好日子,这样也算师出有名。”
  李云平一听,果然高兴起来:“是啊,我怎么把钦天监给忘了。”
  说完乐呵呵的就要去找人:“这事儿得让父皇下令才行,老七,你自个儿回家,三哥忙去了。”
  赵云安好笑道:“行。”
  李云平兴冲冲的回到宫中,第一件事就去求了皇帝,让钦天监帮他挑一个好日子。
  皇帝一听也是摇头:“宫里头莫非是龙潭虎穴,你整日盼着出宫。”
  李云平笑嘻嘻道:“父皇还不知道我吗,从小就最怕规矩,宁愿练武也不愿意读书,整日的留在宫中,我浑身骨头都生锈了。”
  皇帝无奈的叹了口气:“太上皇几个儿子,恨不得一个个都长留宫中,朕的几个儿子,却恨不得都住在宫外。”
  “安儿也是个小没良心的,之前还说天天入宫看大伯,如今三天两头不见人影。”
  李云平摸了摸鼻子,没敢提醒自家父皇,三天一次小朝会的时候,赵云安可都在朝上,再者会后,因为琉璃坊的事情,赵云安也是时常进宫的。
  他只道:“父皇您是不知道,今日琉璃镜鉴的拍卖会那叫一个热闹,第一面镜子竟然卖出了一万两黄金的高价,看得儿子瞠目结舌。”
  皇帝早已知道这事儿,这会儿却忍不住细问了几句。
  李云平说得眉飞色舞,最后道:“七弟又立下了大功,父皇,你可得好好赏赐他。”
  皇帝笑了一声:“你也知道安儿有功劳,看看你弟弟,再看看你自己,整日个游手好闲。”
  李云平顿时委屈:“您不给我安排事儿,我能怎么办?”
  皇帝冷哼一声,却又道:“趁着这几日陪陪你媳妇和儿子,往后恐怕就没这么清闲了。”
  李云平脸色一动,很是心动追问,但皇帝却不想让他这么痛快,故意卖关子不说。
  皇帝一出手,钦天监迅速选定了日子,李云平乐滋滋的带着沈盼晴开始收拾东西。
  皇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底忍不住怪这老三不贴心,不想着留在宫中为她分忧,整日就知道往外跑。
  老三媳妇也是如此,嫁进门这么多年,跟她倒不如跟金氏和赵老夫人亲近,实实在在的白眼狼。
  皇后心底不悦,很是给沈盼晴吃了几顿排头。
  可沈盼晴表面逆来顺受,实际上并不在意,左右等他们出宫之后,初一十五才需进宫请安,最后这段时间她能忍。
  再者,皇后讲究规矩,最多也就是仗着婆婆的身份“教导”她规矩。
  沈盼晴不在意,可皇后不喜苛责三皇子妃的事情,还是迅速的传出去。
  连带着甚至传到了皇帝的耳中。
  最近这些日子,皇帝的心情一直不错。
  琉璃坊日进千金,是个源源不断的聚宝盆,就像是赵云安所说,其余的琉璃制品虽然卖不出太高的价格,但也算价值不菲,积少成多不是小数目。
  皇帝看见那账本,总算是能大大松了口气。
  因为国库没钱而搁置的那些政令,如今也能一一布置下去,只要大魏这几年不要天灾频繁,皇帝有信心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至于赵云安所说的,因为人造琉璃太过简单,导致产量过剩,从价值不菲的昂贵奢侈品,变成随处可见的东西,到那个时候琉璃坊利润就会大大降低。
  皇帝并不忧虑,只要熬过最难的几年,等到大魏修生养息,不需要用免税来安抚百姓,到时候国库财政对琉璃坊的依赖也会降低。
  大魏的国库,不可能一直靠着琉璃坊进账来抹平。
  哪知道他的好心情没能维持多久,便听到了皇后的所作所为。
  皇帝得知之后便皱紧眉头,他后宫空虚,人少事情也少,自己忙于国务时便全部扔给了皇后。
  在皇帝的印象中,刘氏固然有些小心思,但料理家事还是很灵通的。
  谁知道——
  皇帝皱了皱眉头,难得来了皇后宫中。
  刘氏心中大喜,自从刘家出事后,皇帝就越发少进后宫,立刻吩咐人准备了一桌子他爱吃的饭菜。
  皇帝却兴致缺缺:“别忙了,坐下来说说话。”
  皇后见他脸色不好,心底咯登一下:“陛下是为了何事心忧?”
  皇帝也不兜圈子:“听说你与老三媳妇不太对付?”
  一听这话,皇后脸色有些难看:“这沈氏也真是的,本宫是皇后,还是她嫡亲的婆婆,不过是教她一些规矩,她倒好,不但不领情反倒是巴巴的告状。”
  皇帝脸色冷了下来,锐利的眼神落到刘氏脸上。
  皇后微微低头,还是为自己辩解:“陛下,臣妾真的没有故意为难,只是当初在永昌伯府的时候,规矩疏落,如今到了宫中,总得学好一些,不然岂不是让人笑话。”
  皇帝冷笑道:“当年母亲可从未让你立规矩。”
  皇后更是难堪。
  皇帝叹了口气,人前教子,背后教妻,刘氏作为永昌伯夫人还算合格,如今一眨眼之间成了皇后,便有些不妥当。
  也是他的错,从未想过好好教导。
  皇帝沉声道:“沈氏并未告状,可后宫之事却传得沸沸扬扬,皇后,你可知错?”
  皇后拧紧了帕子。
  皇帝又道:“朕生气的不是你让媳妇立规矩,而是入宫这么久,后宫不成方圆。”
  皇后一下子明白过来,皇帝生气的是后宫没规矩,宫女太监们竟敢到处胡说。
  “陛下,是臣妾的错,御下太过宽容,才让他们能一个个到处嚼舌根。”
  皇帝眯了眯眼睛,看着她又说道:“你还是不懂。”
  “当初国舅出事,你为何没有帮他求情?”
  皇后一愣,讷讷道:“兄长获罪,那是他罪有应得,臣妾作为一国之母,怎么能徇私枉法。”
  实际上那当头,刘夫人也进宫哭求过几次。
  刘氏心底是不满的,她嫡亲的大哥,好日子才没过几天就被处置了,还是那么严厉。
  可刘氏又不敢显露自己的不满,太子弹劾,皇帝亲自处置,想来也知道刘家犯了大错。
  再者,太子跟她仔仔细细的分析过,刘家仗着皇后的权势侵占良田,若不重罚无法堵住悠悠之口,甚至会影响她的名声。
  刘氏平衡利弊,到底是没去管刘家那摊子事情。
  皇帝又说道:“刘家之所以获罪,便是你大哥识人不明,御下不严,乃至酿成大错。”
  “皇后,你是一国之母,更要明辨是非,不可任性妄为。”
  皇后的脸色惨白惨白的,显然也知道这是皇帝的敲打。
  皇帝到底没留下吃完这顿饭,沉着脸离开了。
  被留下的皇后又是害怕,又是生气,又是憋屈,一时扑在桌上哭起来。
  刘嬷嬷连忙劝道:“娘娘,皇上愿意见你,教你,可见对你还是有情分在的。”
  皇后却哭道:“本宫明面上是皇后,实际上却只是傀儡。”
  “他们一个个都不把我放在眼中,不管是弹劾刘家,还是朝廷大事,谁来问过我,就连赵云安造出了那么神奇的镜子,能够青春不老,也不见他送进来一块。”
  刘嬷嬷心底觉得刘氏年纪越大,反倒是越发想不开,继续劝道:“怎么会,您是整个大魏最尊贵的女人,早前七少爷不就送了镜子进来。”
  “那才多大,听说都造出等身镜了,怎么不见送进来。”
  刘嬷嬷叹气道:“前头国库空虚,皇上他们的心思都在那上头呢。”
  刘氏却没听懂她话里头的提醒,皱眉道:“本宫这皇后当的没意思,别人当皇后吃穿用度都是最好呢,本宫呢,还得节衣缩食,凭什么?”
  说节衣缩食是夸张,但皇帝不喜铺张浪费,又因为国库内库都空虚,后宫一切从简。
  皇帝与太子等人都无心享受,皇后却觉得憋屈的很。
  而赵云安捣鼓出震惊大魏的镜鉴,惹得人人争抢,这让皇后更是眼红。
  赵云安可不知道自己碍着大伯母的眼,此刻他也正一个头两个大。


第154章 民以食为天
  赵云安有生以来第一次知道,原来一个小婴儿的嗓门能这么响亮。
  赵琼才将将满月,是个只会吃喝拉撒的小婴儿,但不妨碍他主意大,一个不顺心就要扯着嗓门大哭。
  金氏每每瞧了还夸:“我乖孙孙嗓门大,力气也大,以后肯定是个健壮的小伙子。”
  可赵云安却有些吃不消,听见他的哭声便如魔音灌耳,孙猴子被上了紧箍咒。
  这一日清晨,赵云安正搂着媳妇睡得香,猛地就被一阵嚎哭声音惊醒过来。
  他条件反射的跳起来,三两下爬到床下,伸手一摸,果然是臭小子自己尿了,不舒服就吵醒爹娘。
  熟练的给孩子替换了尿布,赵琼还不乐意,吧唧着小嘴巴明示亲爹。
  出生后的孩子见风就长,曾经红彤彤的小猴子,这会儿已经变得白白胖胖,那胖嘟嘟的脸蛋儿,莲藕似的胳膊,赵云安每次瞧着就想咬一口。
  赵云安捏了捏他的小鼻子,取笑道:“整日吃了睡,睡了吃,嗓门还这么大,真是上辈子欠了你的。”
  但还是抱着孩子打开门:“小少爷饿了。”
  奶娘原本就在门口守着,连忙抱去隔壁屋子喂奶了。
  赵云安松了口气,回屋一看顾季夏也已经醒了。
  “时辰还早,你再睡一会儿吧。”赵云安笑道。
  顾季夏歪着头:“夫君怎么连衣裳都没穿。”
  “臭小子你还不知道,晚一点抱起来,哭声就得把瓦片都震下来,再者我也不怕冷。”
  赵云安说着,自己过去套上了衣服,显然是不打算再睡了。
  “夫君嘴上嫌弃,但却最疼琼儿,从来不肯让他多受委屈。”
  顾季夏有些心疼,想要起身又被按住:“你又不用出门点卯,再睡一会儿吧。”
  一开始的时候,赵云安起身之后,顾季夏总会跟着一块儿起来,但相处的时间多了,她便知道夫君不会说客气话。
  这会儿她索性靠在床头:“夫君公务繁忙,每日早出晚归的,偏偏琼儿又是个闹人的,不如还是往奶娘来带吧。”
  赵琼出生之后,身边就有好几个伺候的奶娘丫鬟,其实用不着他们夫妻亲自照看。
  大户人家都是如此,当家主母很少亲力亲为,只是叮嘱照看,更别提当家做主的男人了。
  一直等到孩子大一些,应该入学读书了,男人们才会插手去管。
  但赵云安坚持让孩子睡在一个屋里,小床就摆在他们大床旁边,孩子一个翻身就能看见爹娘。
  他振振有词:“儿子若是瞧不见我们,肯定会害怕的。”
  小琼儿会不会害怕,顾季夏不知道,但夫君的体贴和疼爱,她却看在眼中。
  尤其是月子里,但凡晚上孩子哭闹,夫君起来的速度比奶娘还要快,根本不用她插手。
  赵琼很是认人,如今瞧见亲爹就伸手,比对亲娘奶娘更亲。
  只是想到夫君白天忙忙碌碌,晚上还得照顾孩子,顾季夏担心他的身体。
  赵云安一听,便笑:“那是我亲儿子,我不嫌弃。”
  临了过来亲了一口夫人:“琼儿也不算太闹人,晚上起夜也少,自己带大的孩子以后才亲。”
  瘌痢头儿子自己的好,赵云安内心也觉得自家儿子世界第一可爱。
  他坚持,顾季夏乐意看父子俩亲近,自然也没继续反对。
  赵云安收拾整齐往外走,去隔壁看了眼,没良心的臭小子这会儿肯定吃着一个,抓着一个,从小就能见霸道性子。
  在门口听见孩子咕咚咕咚的声音,赵云安就没进去,只叮嘱了一句:“等少爷吃完了,就给夫人送回去。”
  “是。”
  燕儿等丫鬟目送国公爷离开。
  燕儿进门,就瞧见赵琼刚刚吃饱喝足,正依依不舍的含着呢。
  “小少爷今日吃得怎么样?”
  奶娘笑道:“咱们小少爷胃口好的很,一顿比别的孩子都吃得多。”
  又道:“从未见过有男人跟咱们国公爷似的疼孩子,不只让孩子晚上一起歇息,竟然还能熟练的换尿布。”
  燕儿笑道:“国公爷自然是最好的。”
  奶娘感叹道:“真该让我家男人过来瞧瞧,老爷贵为国公尚且如此,他一个无名小卒,倒是整天当自己大老爷。”
  燕儿见小少爷打了个哈欠,吃饱喝足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小心翼翼的接过去往隔壁走。
  奶娘欲言又止,临了心底叹了口气。
  国公爷疼孩子,夫人自然是高兴的,可这孩子跟她半点不亲近,等将来孩子不吃奶了,她哪里能留下来。
  无人理会奶娘的担忧,燕儿抱着孩子进屋,就瞧见顾季夏也已经起来了。
  “夫人今日怎么起得这么早?”
  顾季夏笑着接过孩子,越看越可爱,忍不住亲了一口。
  “也不早了,今天天气好,待会儿我抱着琼儿去看看祖母和娘。”
  “老太太和老夫人肯定高兴。”
  其实顾季夏不带孩子过去的时候,赵老夫人与金氏也是每日要过来看一眼的孩子的。
  燕儿见顾季夏心情极好,低声问道:“夫人,那二姑娘那边的事情,您跟公爷说了吗?”
  顾季夏脸色淡了一下:“我是已经出阁的姑娘,她从小跟我并不亲近,哪里有我说话的份儿。”
  燕儿点头道:“夫人这么想就对了,如今二姑娘都嫁去北宁了,自有大将军操心,哪有她这样三天两头写信过来打扰夫人的。”
  要知道前段日子,顾季夏可还在坐月子,二姑娘却一点不体谅。
  赵云安离开公府的时候,街头还十分冷清。
  这一天不用开朝会,但赵云安没忙着去工部点卯,而是入宫求见皇帝。
  皇帝一听,倒是很高兴,招呼道:“可用过朝食了,吃得下的话坐下来陪朕用饭。”
  赵云安不客气的坐下来:“吃过了,但还能再吃一些。”
  他确实还能再吃,吃的还不少。
  皇帝瞧他吃得好,心底更是高兴:“年轻人就该多吃一些,这样身体才好。”
  老三跟安儿都吃得多,从小到大连病都很少,老大胃口不好,身体就弱一些。
  皇帝希望侄儿多吃一些,自己胃口却也普通,很快就放下了筷子。
  喝了口茶清清口,皇帝便问道:“今天一大清早就过来,可是有什么事情?”
  赵云安开口道:“陛下,琉璃坊已经步上正轨,后头就是锻造和售卖的事情,工部和户部的大人都比我更加精通。”
  一听这话,皇帝微微皱眉:“怎么,有人为难你了?”
  他以为是琉璃坊收益极大,风头正盛,赵云安又资历轻,年纪小,便有人想要耍滑头,摘桃子。
  有他在,自然是要护着侄儿,不许别人欺负的。
  赵云安摇了摇头,解释道:“有大伯护着我,谁敢欺负。”
  “只是琉璃坊告一段落,我再留在那里也是浪费时间。”
  皇帝露出几分不赞同:“琉璃坊才刚刚起步,正是大放光彩的时候,岂是说扔开就能扔开的?”
  如今谁不知道琉璃坊就是钱生钱的聚宝盆,谁不想分一杯羹,偏偏赵云安要走。
  赵云安却说:“大伯,侄儿是真的不想再留在琉璃坊,今日侄儿过来,是要向大伯求一个赏赐。”
  皇帝瞪了他一眼,却又问:“什么赏赐,莫非跟老三似的,整日就惦记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