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赢的科举人生-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天底下的地方,自然是京城最好,别的地方都比不了的。
赵诚趴在窗口往外看,看到街头热闹的时候闹着要下去玩。
小刘氏瞥了一眼,只说:“等安顿好了,你想出来玩就出来玩。”
“娘,这可是你答应我的。”赵诚这才同意。
小刘氏心想这城里头倒还算热闹,但也比京城差远了。
好不容易到了衙门门口,小刘氏收敛了神色,露出热情的笑容来。
“二嫂。”前来迎接的是顾季夏,她身边带着赵妤。
小刘氏热络的拉住她的手:“这位就是七弟妹吧,我早该过来见见你的,只可惜前段日子事忙,无法脱身。”
她不着痕迹的打量着眼前的人。
这一看,小刘氏心底便笑了,顾季夏肤色微黑,容貌端正,但英气多过娇美,瞧着不像是能讨夫君喜欢的类型。
“二嫂客气了,路途跋涉累了吧,快请进。”顾季夏落落大方的任由她打量。
这位二嫂过来之前,金氏便跟她说过许多,所以知道小刘氏的心性,自然也不会跟她计较。
小刘氏亲亲热热的拉着她的手夸:“七弟妹想的真是周到。”
“娘。”赵妤叫了一声。
小刘氏这才分出神来,拉着她上看下看,红着眼眶道:“妤儿,你长大了,二婶将你照顾的很好,是我这个当娘的不对,这两年也没能陪着你。”
说着又道:“从今往后,咱们娘俩再也不分开了。”
赵妤原本见到亲娘也有些激动,可听了这话,心底又有些狐疑。
但看了看小刘氏红彤彤的眼眶,她点了点头。
一群人热热闹闹的进了屋子。
等见到金氏,小刘氏还未说话,眼泪就哒哒哒往下掉。
“二婶。”
金氏被她这副做派吓了一跳,忙道:“这是怎么了,好不容易才见面,咱们应该高兴才对。”
小刘氏擦了擦眼泪:“我就是太高兴了。”
“夫君回了京城,我身边只有一个诚儿,这些日子是吃不好住不好,如今见着二婶,才总算是见到了亲人,安心了。”
金氏想着她也很不容易,倒是搂住她安慰了几分。
顾季夏在旁看着,忽然注意到赵妤微微皱着眉头。
注意到她的眼神,赵妤只是笑了笑,伸手将准备好的点心塞给赵诚,免得他闹起来。
赵诚只要有吃的,有玩的就安静,也不管亲娘哭得伤心。
好一会儿,金氏才算是把她劝住了:“你啊,如今都是两个孩子的娘了,可不能再这样动不动掉眼泪。”
她心底想说的是,以前二郎吃这一套,如今现在是不太吃了,你继续这样也没啥用。
小刘氏听了,含笑说了句:“是啊,如今官人高升,我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金氏觉得这话哪里不对,又找不出问题来。
结果说着说着,小刘氏就来了一句:“妤儿眼看着也是大姑娘了,这些年多谢二婶看顾,如今诚儿也大了,我能顾得过来,就不好劳累二婶了。”
赵妤脸色微微一变。
金氏忙道:“说什么劳累不劳累的,我年纪大了,多亏妤儿在身边照顾,是我该谢谢你才是。”
小刘氏欲言又止。
金氏转过头不去接她的话茬。
小刘氏见状,看向了顾季夏:“如今七弟都娶妻了,二婶明年便要抱上孙子了,我哪儿能让妤儿继续添乱。”
“妤儿懂事,怎么能算是添乱。”
金氏心底不是很乐意,但想着赵妤到底是她亲生的姑娘,既然如今住在一起,谁带着倒是也无从轻重。
便说了句:“你是亲娘,你愿意照顾妤儿自然是最好,左右都在一道儿住着呢。”
小刘氏笑道:“正是如此。”
“二婶,我的意思是,等明儿个让妤儿跟我一起回京吧。”
金氏脸色一顿:“什么,回京?”
小刘氏理所当然的说道:“官人高升到礼部,我是明媒正娶的嫡妻,自然是要回去主持中馈的,不然岂不是让人笑话。”
顾季夏是知道金氏与赵云安打算的,提醒道:“二嫂,二哥的意思,也是让你刘在漳州府,多住一段日子再说。”
“七弟妹,官人体贴我,不舍得我来回奔波,可我总不能躲这个懒。”
小刘氏笑着说道:“再者,永昌伯府才是咱们的家,回家有什么累不累的。”
金氏皱了皱眉头,又说道:“二郎媳妇,北疆在打仗,京城也乱的很,不如听二郎的意思再等一等。”
谁知道小刘氏并不领情:“打仗总不会打到京城去,若是京城都被波及,那这大魏哪里还有安全的地方,漳州府不也一样?”
“二婶,您不在京城,不能照顾伺候祖母,我回去了还能为大嫂三弟妹分忧。”
这话的意思,倒像是指责金氏躲懒,故意留在漳州府不伺候婆婆了。
金氏一沉,气得脸色都变了。
顾季夏自然见不得婆婆憋屈,淡淡道:“二嫂,我娘也是好心好意,想着如今多事之秋,想留你们住下求个安稳,你可别不识好人心。”
小刘氏只是笑:“二婶的好意我心领了,可也不能拦着我们一家团圆,您说是不是。”
“娘!”赵妤也忍不住了。
小刘氏看向女儿,拉着她的手说:“漳州府是好,可也远不如京城,妤儿你如今也大了,再过几年就要定亲,跟娘回去也好。”
赵妤见她越说越不像话,一口咬定:“我不回去。”
“瞧这孩子,这是舍不得二婶呢。”小刘氏并不把她的话当一回事儿。
金氏被她说的头疼,只说:“你们也累了,回去休息休息,这件事以后再谈。”
“也好,等我们出发的时候,再来向二婶告辞。”小刘氏笑道。
说完拽了一把女儿:“妤儿,你陪我来说说话。”
赵妤不肯,金氏却轻轻推了她一把:“去吧,好好劝劝你娘。”
赵妤这才跟着一道儿去了,等到了隔壁屋子,赵妤便开口道。
“娘,你就听二奶奶和七叔的话,他们不会害你的。”
小刘氏伸手戳了一下她脑袋:“笨,他们是不会害我,可也不会为我谋好处。”
“傻孩子,你想想看现在是什么时候,伯爷没了,永昌伯府分家是迟早的事情,咱们不回去哪能分得到?”
“原本你爹就是庶出的,若是咱们在老太太跟前,她总要顾惜一些,尤其是现在永昌伯府只剩下你一个闺女,她能不多疼疼你?”
“如今瑾儿谦儿几个都在漳州府,你们回京好好表现,老太太肯定高兴。”
赵妤没想到她谋划的是这些,一时只觉得羞愧:“娘,祖父只是下落不明,还未发丧,□□母也好好的,你,你怎么能惦记着这些。”
“这有什么区别。”
小刘氏急声道:“二婶和七弟是二房,老太太怜惜二叔早逝,从来不肯亏欠他们,即使他们不在京城,该他们那一份也少不了。”
“可咱们有什么?这时候不回去争一争,到时候后悔就晚了。”
赵妤被她唠叨的头疼:“娘,你怎么就不明白,祖父一定会没事的,再者即使永昌伯府分家,咱们几个在不在都是一样的。”
“父亲特意写信回来,就是为了让我们安心留在漳州府,你看,连父亲都觉得京城危险。”
小刘氏却嗤笑道:“是京城危险,还是怕我回去碍事,这可不一定。”
“娘!”
这才两年多,赵妤却觉得自己快要不认得母亲了。
在永昌伯府的时候,小刘氏也有小算计,贪财,可大面子上都是好的。
可如今呢,她口口声声都是财产,甚至与父亲之间都充满了猜忌。
赵妤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小刘氏却以为自己说服了女儿,拉住她的手柔声道:“妤儿,我是你亲娘,绝对不会害你的。”
“你听娘的话,跟着我一块儿回京城,到时候有你想不到的荣华富贵。”
赵妤张了张嘴,只说:“娘,我信七叔。”
“七叔说留在漳州更好,那肯定是留在漳州更好。”
小刘氏拧了眉头:“你怎么这么死脑筋,就算七弟是漳州府的知府,难不成你还能在漳州待一辈子?”
赵妤抿了抿嘴角:“娘,你再想想,爹和七叔不会害我们的。”
说完这话,她逃也似的离开了。
小刘氏骂了几句,却也不见女儿回头,心底顿时有些懊悔。
早知道这女儿养在别人家,这才两年多就胳膊肘往外拐,那当时就不会怕麻烦而丢下她。
金氏自认好心好意,出钱出力,这会儿却被气得够呛。
等人走了,她忍不住嚷嚷道:“要不是看在妤儿的份上,方才我非得唾她一脸。”
“她身上有什么,难道我还能图谋不轨,以前看着还好,如今却变了个样。”
顾季夏忙帮着婆婆顺气,又说:“二嫂那样子瞧着,倒像是觉得别人都害她。”
金氏叹气道:“她以前也不是这样的。”
“在永昌伯府的时候,她也有些小心眼,但规矩是足足的。”
金氏觉得,小刘氏是出来之后被人奉承的昏了头,偏偏二郎又不是个省心的,弄了一屋子的莺莺燕燕,连带着夫妻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所以才变成这幅样子。
顾季夏也是大长见识。
她曾见过刘氏,知道刘氏只个最将规矩,贤良淑德,在内在外都有口碑的。
没想到身为刘氏的内侄女,小刘氏却这般听不进别人的话。
等到赵云安回来,便瞧见气呼呼的亲娘和无可奈何的夫人。
“娘,不是说二嫂他们到了吗,您这是怎么了?”
金氏气不过,将方才的事情一一说了,又道:“你评评理,这些年来我有没有亏待过她,如今也是好声好气的劝她,她倒好。”
赵云安也是一愣。
他跟小刘氏相处的次数实在是少,也没想到她会如此。
“委屈我娘了。”赵云安笑着帮她按摩肩膀,“来,儿子帮您按按肩膀捶捶腿,娘您快消消气,要是您气出个好歹来,那儿子可得心疼了。”
金氏方才还生气,一会儿就被哄好了。
拍着他的手说:“又不干你的事情。”
“只是瞧她那架势,是非得回京不可,还想把妤儿诚儿都带着去。”
赵云安一听也是皱眉:“总要再劝劝,二哥都发了话,二嫂现在想不开,过几日总会想通的。”
金氏叹气道:“她那么执拗,我看悬。”
说完又道:“她要带回去我不反对,可不能带走妤儿,妤儿可是我的命根子。”
“行行行,这件事儿子来解决。”赵云安笑道。
这边安抚了亲娘,那头赵云安也有些头疼,他一个小叔子,怎么去劝打定主意的嫂子。
顾季夏倒是有心分忧,只是她去了几次,好说歹说,小刘氏都打定了主意要回京。
实在是没了法子,顾季夏甚至提起已经死去的赵娟。
哪知道她不提还好,一提起赵娟,小刘氏想到中宫所出的太子,只觉得内心一片火热。
甚至还说:“七弟妹,你也别再来劝我。”
“你自己说说看,如果是七弟今日高升回京了,要留你一个人在漳州府,你答不答应?”
顾季夏一时哑然。
小刘氏逮住机会说:“你们说的道理我都懂,当年逼宫造反的事情,我也是经历过的,心底不是不怕的。”
“可只要能待在官人身边,留在永昌伯府,我就什么都不怕。”
这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对赵云升多么的情深意切,哪里知道她心底的盘算。
听她如此坚决,顾季夏也只能叹了口气。
赵云安听了,便亲自过来了一趟:“二嫂,你若是打定主意要回去,那我也不反对。”
“这样,诚儿妤儿还小,跟着一道走路上也不安全,不如你把他们留在漳州。”
“到时候弟弟找一艘大船,送二嫂您回京,这样成吗?”
小刘氏刚要反对,她肯定是要带着儿女一道走的,但又停了下来。
想了想,她便笑道:“那就多谢七弟了,既然瑾儿谦儿也都在漳州府,留下诚儿跟他们做个伴也好。”
赵云安松了口气,虽说二嫂还要回去,但能留下侄儿侄女也是好的。
第127章 阴差阳错
既然小刘氏执意要走,赵云安改变不了她的想法,只能帮她准备好官船。
赵云安想到远在京城的亲人,心底时常有一种无法言喻的焦虑。
幸亏她最后还是改变了主意,打算将妤儿和诚儿留下。
等到春暖花开,赵云安便顾不上小刘氏的事情,新一年的春耕和采茶都忙碌起来,而让赵云安心忧的是,北方的难民果然陆陆续续的出现了。
青州营那边传过来的消息,青州街头如今偶尔可见难民,数量还不算多,暂时被稳住了,可后期就不一定了。
赵云安是个未雨绸缪的人,虽说难民还没在漳州府出现,他还是早早做准备。
连番忙碌,赵云安连陪伴家人的时间都减少了,通常只有晚膳才出现,自然是顾不得其他。
小刘氏看在眼底,心思顿时活络了起来。
这一日大清早,小刘氏便让丫鬟们收拾好细软,又把赵妤叫到身边。
赵妤瞧她笑盈盈的有些奇怪,毕竟之前为了回京的事情,母亲与二奶奶七叔闹得有些不愉快,一门心思觉得他们要害她。
小刘氏拉住女儿的手,笑着说道:“娘就要回京城了,趁着这还没走,想带着你们出去转转,看看玉璋湖的好风景。”
赵妤松了口气,握住她的手道:“娘,我知道你担心爹爹,但爹爹既然这么说了,自有他的理由在。”
“不如您还是留下来陪着我们吧?”
小刘氏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发:“傻孩子,我若是不回去,将来永昌伯府哪里还有我坐着的地方。”
不等赵妤再说什么,她又道:“不提这些不开心的事儿,今日阳光好得很,我带你们姐弟出去走走玩玩,咱们也学别人游玉璋湖。
赵妤一听,也不反对,笑道:“也好,娘来漳州之后一直在下雨,难得放晴,是该出去走走的。”
“娘,我去跟二奶奶和七嫂说一声,邀她们一道儿出门吧。”
小刘氏拉住她:“别。”
“娘只想带着你们姐弟俩,我们母子三人好好玩玩。”
赵妤也不好反对。
小刘氏给丫鬟使了个眼色,很快,母子三人身后,几个丫鬟提着看似轻便,实则沉甸甸的匣子,很快就上了马车,朝着玉璋湖的方向走去。
马车里只剩下他们母子三人,赵妤反倒是有些不自在起来。
赵诚倒是无所谓,趴在窗口喊:“娘,我想去小玉璋山上,上次七叔带我们去玩,那边风景可好啦。”
小刘氏眼底闪过一丝不悦,只说:“你如今也大了,到了该读书进学的时候,不能总想着到处玩。”
赵诚瘪了瘪嘴,抱怨道:“娘,七叔说了要劳逸结合,该读书的时候读书,该玩的时候就可以玩。”
“你七叔……”小刘氏下意识的要反驳,看到赵妤又停下。
她勉强笑了笑:“你七叔自小早慧,哪里知道别人寒窗苦读的辛苦。”
心底却觉得,自己下定决心要把儿女带走才是对的,这才几天,诚儿的玩心都被吊起来了。
再看赵妤,明明是一个姑娘家,却经常抛头露面的出去玩,将来能嫁到什么好人家。
小刘氏心底将金氏和赵云安抱怨了一遍,认定不是亲生的,他们就压根不上心。
赵妤见弟弟要哭了,劝了一句:“娘,说这些做什么,咱们难得出来玩,也就别拘着弟弟了。”
小刘氏笑了一声,果然没再说话。
马车缓缓的走,赵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