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躺赢的科举人生 >

第137章

躺赢的科举人生-第137章

小说: 躺赢的科举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可惜老头儿知道的也不多,来来回回都在说他们的可怜。
  庆余又问道:“那你是哪里人?”
  老头犹豫了一下,还是回答:“老头儿祖籍凉州。”
  “凉州?”
  庆余心头一跳。
  “你说他们在拉壮丁?”
  老头儿讷讷道:“我,我没这么说。”
  “只是若是交不了税,他们便会将年轻的男人和女人都带走,至于带去了哪里,老头儿也不知道,只知道人走了,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庆余眯起眼睛来。
  “都没回来。”
  老头儿意识到自己说了不得了的事情,僵硬的岔开了话题:“我们家老的老,小的小,实在是过不下去了,便想着往南边走,听说南边受灾不重,还能吃得上饭。”
  庆余没有继续再问,只是等第二天一大早,风雪稍停,便带着同伴迅速离开。
  临走之前,他朝着暗处看了一眼,对那老头说:“这些留给你们。”
  说完这话,车队很快就消失在风雪之中。
  小孩儿跑到门口,看着远去的车队,又哒哒哒跑回去:“爷爷,他们真的走了。”
  “快看看有什么。”老头儿忙道。
  打开那包袱一看,里头居然是满满当当的一袋子饼,而且还是白面饼子。
  “是饼子!”
  小孩儿欢喜的叫起来:“娘,大姐,二姐,你们快出来,我们有吃的了。”
  老头儿也喊道:“快出来吧,他们都走了。”
  三个女人这才相处搀扶着走出来,她们脸上都抹了土,看着很是狼狈,人也更瘦一些。
  “娘,你看好多饼子。”小孩儿喊道。
  等看到饼子,年长的女人落下泪来:“若是当家的还在该多好。”
  老头儿叹了口气,招呼他们过来吃。
  瞧着孙子孙女吃得头也不抬,老头儿眼底发酸:“咱们遇上好心人了。”
  昨晚可把他吓坏了,这一群人高马大的还带着刀,谁知道是不是土匪。
  被发现的时候,老头生怕他们一个恼怒,就把他们祖孙都砍了,可还是硬着头皮拉着小孙子出来,没让媳妇和两个孙女出声。
  他当时心想,他们死了也死得痛快,可女人不一样,她们被发现了只会更惨。
  幸好,那些人看似凶悍,实则很是和气,临走之前居然还给他们留下来饼子。
  老头儿自己只是的吃一口,吃完了就放下,心想着有了这些饼子,也许他们能走到南方。
  另一头,庆余下令快马加鞭,尽快回到漳州府。
  同伴不解道:“庆哥,咱们明知道凉州有问题,难道不顺道儿探一探吗?”
  庆余摇头道:“不行。”
  “咱们从漳州府出来是走了明路的,聪明人一打听,就知道我们是赵大人的人。”
  “若是贸贸然进了凉州,到时候被那边发现,反倒是给大人添麻烦。”
  “当务之急,咱们得快些回去,将情况上报,大人自有决断。”
  众人听了也觉得有道理,纷纷加快了迅速。
  日夜兼程之下,回去花费的时间比来时还要更快一些。
  但等终于抵达漳州府,也已经是大年初八了。
  漳州府气候暖和不少,年前的大雪早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晴空万里,街道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庆余带着车队进城,见状忍不住长叹一口气:“在外头待久了,瞧见这样都有些不习惯。”
  其余人也都说:“除了京城,咱们漳州府最是热闹。”
  至少街道上的百姓神采奕奕,一个个精神饱满,不见面黄肌瘦的挨饿人。
  车队很快进了知府衙门。
  庆余马不停蹄,很快就见到了正在办公的赵云安。
  赵云安得到消息也很是高兴,先问了一路平安,这才问起临城的事情来。
  等赵云安问起临城当地的粮食价格,庆余更是讲得头头是道。
  不只是粮食的价格,甚至连其他商品的价格都一一道来。
  赵云安满意的点了点头,知道他肯定是花了心思的。
  如今看着,战乱之后,临城的粮价确实是涨了,但并不算夸张,相比起来反倒是其他没有收到管控的商品上涨明显。
  这其中应该有永昌伯的功劳,赵云安记得大伯在临城多年,想必早有预案。
  只可惜大伯现在失踪,也不知道临城的稳定还能维持多久。
  与顾斌一样,赵云安也觉得明年开春之后,大魏与匈奴定然还有一战。
  “大人,这是顾将军的回信,他还准备了不少回礼。”庆余拿出藏在心口的信件。
  赵云安接过信:“一路辛苦了,这几日你们好好歇一歇,另有重赏。”
  庆余点头,又道:“大人,小的们在路上还遇到一事。”
  这才将老头儿所说一一道来。
  赵云安越听越是皱眉头:“强行征税,可能是当地父母官贪婪,拉走男丁,也许是为凉州军征兵,可他们带走女人做什么?”
  “那老人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说人被带走后,就再也没回来过。”
  “肯定不会是好事情。”
  庆余又道:“小人原本想去打探打探,又怕露了痕迹反倒是不好,便先回来了。”
  “不过我们一路走来,偶尔还能见到其他的百姓逃难。”
  逼得百姓在寒冬腊月离乡背井,可见厉害。
  赵云安敲了敲桌面,迅速道:“马原,你带上我的信,去青州营走一趟。”
  “是。”
  马原迅速的离开了。
  赵云安欣慰的看向庆余:“这次你做的很好。”
  庆余兴奋的脸色通红,拱手道:“能为大人效力,小的不胜荣幸。”
  赵云安忍不住多看了他一眼,记住了这个心思活络的下属。
  等他下去休息,赵云安打开顾大将军的信看来一遍,信上并无多少有用信息,只是话家常罢了。
  他想了想,将信和回礼一块儿送到了后院。
  顾季夏收到父亲的信件和回礼,倒是高兴异常。
  顾将军是个粗人,他在北疆多年,府中只有一个妾室料理家务,所以这回礼是他自己准备的,虽有些粗糙,却真心实意。
  顾季夏能从中看到父亲的拳拳爱子之心。
  她将回礼分了分,贵重的药材送到了金氏那边,临城别的没有,人参倒是不少,且年份和重量都极佳。
  金氏瞧着高兴不已,又说让她自己也留一些补补身体。
  特色土产和镶嵌着宝石的刀剑,便送到了赵瑾几人手中。
  这倒是把几个孩子高兴的不行,拿着宝剑就在院子里比划起来。
  零零碎碎的分完,居然还剩下不少,都是吃的用的。
  于是等赵云安忙完公务回来,便吃到了一顿实实在在的北疆菜色。
  金氏笑道:“你瞧瞧,整日忙着外头的事情,家里家外都要你媳妇操持。”
  赵云安笑道:“夫人辛苦了。”
  顾季夏已经习惯了赵家随意的相处,也笑道:“官人满意,妾身也高兴。”
  一顿饭自然是吃得其乐融融,赵云安吃着吃着,忍不住想起庆余的话来。
  若是北方真有难民往南方逃,那么首当其冲的便是云州、青州等地,再然后才是漳州府。
  赵云安不确定会不会有大量的难民,但若是他们出现,肯定会带来许多问题。
  也许他应该早做准备。
  顾季夏见他一块香肠嚼了半天,低声问了句:“官人,怎么了,是不是累了?”
  赵云安回过神来,笑道:“没事。”
  “我只是想着二哥去了京城,可能会直接调任回京,不如把二嫂和侄子接过来。”
  金氏一听就来气:“又不是我不肯,年底想接他们过来一起过年,可她偏不答应。”
  她原本想着赵云升不在,小刘氏肯定乐意过来过年,毕竟还能看着女儿。
  哪知道小刘氏一口子回绝,甚至也不提将赵妤送过去团圆。
  赵云安又道:“现在情况不同了,如果二哥调任回京,那么就会有新的衢州知县,到时候二嫂他们留在那边于理不合。”
  金氏一想也是,便道:“那就再派人去问问。”
  “二郎若是真的调任回京,他们母子迟早也是要回去的,从漳州府走也更方便一些。”
  赵云安心底想的却是,如果二嫂愿意,留在漳州府也许更好。
  只是他想得周全,却不知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小刘氏早已打定了主意。
  还把主意打到了赵妤的身上来。


第126章 回京
  赵云升出发前往京城之后,小刘氏可算是当家做主。
  即使院子里的女人再受宠,如今赵云升不在,也是任由小刘氏拿捏。
  其中最不听话,跟她争个高低的,不是被发卖出去,就是被收拾的服服帖帖。
  小刘氏一时吐气扬眉,若不是记挂着京城的事情,只怕每日做梦都能笑醒。
  自家屋子里收拾赶紧了,小刘氏又开始惦记起京城来。
  她心底认定永昌伯已经死了,指不定这会儿赵云衢已经继承爵位,自家相公又是个傻的,也不知道分家产的时候会不会吃亏。
  但赵云升不肯带着他们母子上路,小刘氏心急如焚也没别的办法,只能耐着性子等。
  这一等,就等到了来年开春。
  衢州树叶发芽,花朵冒头的时候,小刘氏一前一后收到了两封信。
  第一封是京城来的,乃是赵云升的亲笔书信,其中只是简单说自己回到京城之后,受到了圣上的器重,如今已经入礼部担任主事。
  礼部主事是正六品,虽说只比知县高了两级,但京官跟地方官怎么能比。
  小刘氏看见官职,心头就是一跳,心底觉得夫君此次是高升了。
  她忍不住搂住儿子亲了一口:“诚儿,你爹升官了。”
  说完便乐滋滋的将书信又看了一遍,皱眉道:“只说升了礼部主事,让我们前去漳州府住着,怎么不提接我们母子进京。”
  她不知想到什么,脸色阴沉下来,心底暗道:“不会是被哪个妖精勾住了神魂,怕我回去碍事儿吧。”
  她越想越有可能,冷笑道:“他不想让我进京,那我偏要去。”
  “诚儿,等明儿个娘就收拾好行礼,咱们立刻进京去投奔你爹。”
  想到永昌伯府的富贵,小刘氏更是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永昌伯府家底厚,即使你爹是庶出,只能分到一两层,也够咱们娘俩嚼用不尽。”
  赵诚离京的时候年纪还小,这一会儿只问:“娘,京城会有好吃的好玩的吗?”
  “京城可比衢州繁华多了,只有你想不到,就没有找不到的。”
  赵诚便点头:“那我跟娘一起回去。”
  “这就对了。”小刘氏亲了儿子一口,又说,“诚儿可是永昌伯府的嫡子,家产理应也有你的一份。”
  虽然丈夫是庶出的,可她儿子是嫡出,赵瑾赵谦留在漳州府才好,等她带着儿女回去,就是老太太跟前唯一的孙子孙女,那老太太能不喜欢,能不偏疼?
  美滋滋的想完,小刘氏打定了主意,这才打开另外一封信。
  看见信上的字,小刘氏笑了一声:“是你姐姐来信了。”
  金氏怕赵妤想亲娘,即使心底越发不待见小刘氏,也会时不时让她写信过来。
  小刘氏打开一看:“你二奶奶想让我们过去住。”
  这样的信,小刘氏之前也曾收到过,但每一次都婉言拒绝了。
  她心底也曾惦记女儿,但漳州哪有衢州好,在衢州她可以当家做主,可去了漳州就得看长辈的脸色,自然是不乐意的。
  只是这一次,小刘氏看完便皱了眉头。
  “夫君不会是跟七弟商量好了吧?”
  小刘氏向来是个小心思极多的人,信上说什么北疆战乱,北方受灾有难民,怕他们进京路上危险,她是一概不信。
  心底甚至怀疑赵云升有了女人,不想让她去京城,所以才要把他们塞到漳州府去。
  显然在她看来,赵云安跟赵云升肯定是一个鼻孔出气,为堂哥做掩护。
  赵诚玩着玩具,漫不经心的问:“娘,那我们要去吗?”
  小刘氏眼神一动:“去,为什么不去。”
  赵诚还挺高兴:“那我能见到姐姐了。”
  小刘氏搂住他:“诚儿也想妤儿了,这次咱们带上你姐姐,一家三口一起回京城。”
  她心底转着念头,之前她提议女儿进宫,赵云升还骂她异想天开,可现在官人已经是礼部主事了,论官职也不比谁差,那妤儿自然是有资格入宫的。
  小刘氏心想,妤儿那丫头虽然不听话,可长得好,到时候不求成为太子妃,就算能够当一个侧妃娘娘也是好的。
  等到那时候,他们可就一飞冲天了。
  算盘子打得辟里啪啦响,小刘氏忙不迭的喊人收拾行囊。
  至于赵云升留下的那些莺莺燕燕,这次小刘氏倒是没为难,让她们从哪儿来的回哪儿去。
  利益当前,小刘氏动作飞快,只用了三天就收拾整齐,坐着马车往漳州府去了。
  另一头,金氏接到回信也有些惊讶:“你娘说收拾收拾,带着诚儿过来了。”
  赵妤听了倒也高兴:“真的,我都一年多没见他们了。”
  金氏也笑:“她总算想开了,要我说住在漳州府多好。”
  等赵云安回来,金氏又把这事儿跟他说了。
  赵云安也松了口气:“二嫂愿意过来就好,二哥刚给我写了信,他的意思也是留下二嫂母子在漳州府住一段时间。”
  金氏对政治并不敏感,听了这话也有些奇怪:“怎么?要一直住着吗,不回伯府?”
  赵云安便道:“伯府那边不平静,大伯下落不明,祖母大哥几个身体都不好,怕回去添乱。”
  金氏看了眼赵妤,没说话。
  可等赵妤出去了,金氏便拉住儿子问:“到底出什么事情了,怎么都把人送来漳州府。”
  不等赵云安回答,金氏又道:“安儿,你别想糊弄我,之前瑾儿谦儿过来,说是等你成亲再带回去,还算说得通。”
  “可如今小刘氏母子呢?按理来说你二哥回京了,她们自然是要跟着一起回去的,哪有嫂子常住在小叔子家里的事情。”
  赵云安叹了口气:“北疆在打仗,京城距离那边近,再者宫中太子年幼,很不稳当。”
  “大哥的意思是,孩子们能留在漳州的,尽量留在这边,避开这些风波最好。”
  “这儿靠南,战争暂时不会波及,距离京城的风波也远。”
  金氏皱眉道:“那你舅舅家呢,会不会有事?”
  赵云安笑着安慰:“娘,舅舅与几位表兄常年在外跑商,再者他们又不是达官显贵,即使——有宫变,与他们也是不相干的。”
  听了这话,金氏才安心不少。
  她又说道:“当年大皇子逼供造反的事情,如今我还记得,那天晚上喊打喊杀的吓死人。”
  赵云安点头道:“想必二哥也是有此考虑,才想让二嫂与诚儿在这边长住。”
  “只怕你二嫂不乐意。”
  “娘跟妤儿一起劝劝,说明白轻重缓急,二嫂肯定能理解。”
  母子俩商定了此事,顾季夏得到了消息,便早早的收拾出一个院子来。
  这院子靠近金氏住的地方,就在赵妤那小院子的隔壁,二嫂母子若是住进去最是方便。
  殊不知他们计算的再好,也抵不住小刘氏一心想回京城。
  小刘氏带着赵诚抵达漳州府,漳州的春耕将将开始。
  此时耕种起来困难,小刘氏坐在马车上进城的时候,时不时便能瞧见路旁稻田里,百姓们挽着裤腿,埋头苦干的场景。
  她心底嗤了一声,暗道衢州那边官吏都说小叔子厉害,可这儿的百姓不一样还在种地。
  这天底下的地方,自然是京城最好,别的地方都比不了的。
  赵诚趴在窗口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