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赢的科举人生-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氏也撑着病体过来了,跟卢氏婆媳两个最关心的,自然是他们的嫡长子嫡长孙赵瑾。
常顺口拙,但他们问什么就答什么,让她们三人听完倒是放心。
等夫人们问完,常顺才又提起赵云安的建议。
“七少爷说,若是老夫人与伯夫人都不在,那婚宴也是太过单薄。”
刘氏脸色微动,下意识的看向赵老夫人。
赵老夫人却微微合上眼,幽幽说道:“安儿有心了,但事缓从恒,事急从权,赵顾两家联姻,乃是过了陛下圣案的,无人说得出不是来。”
“但是少爷他……”
赵老夫人止住他剩下的话:“安儿的心意,老身都知道,只是老身的身体,也吃不消去漳州府啦。”
“母亲?”刘氏忍不住喊了一声。
赵老夫人没有回答,反倒是问了一句:“依圣人的意思,骏儿也算舍身为国,衢儿可不降等袭爵,你们可开始准备了?”
“礼部那边盯着,媳妇也都准备齐全了。”
刘氏与永昌伯感情尚好,如今儿子要袭爵,她心底难过也盖过了高兴。
常顺从如意园离开,忍不住苦了脸,少爷交给他的任务他一样都没完成。
路上倒是遇上了赵云平。
伯府接连遭祸,赵云平近些日子也忙得脚不沾地。
“三少爷!”
赵云平点了点头,只说:“七弟的意思,我已经听大哥说了,但我们当哥哥的,万万没有出了事情,只躲在弟弟背后的道理。”
“可是……”
赵云平止住他的话:“七弟妹已经在去漳州的船上,常顺,你修整一日,明日就回去吧。”
“有你在七弟身边保护他,我们才能安心。”
常顺的脸更苦了。
赵云平笑了一声,拍着他的肩头道:“你让他别想那么多,小小年纪思虑过重,以后肯定长不高了。”
“少爷已经够高了。”
虽然比不上三少爷,但比大少爷二少爷已经高了些许。
赵云平哈哈一笑:“你还是这样,见不得别人说七弟一个字不好。”
“你回去跟他说,圣上已经应允我随军出征,我会亲自找到父亲,带他回家。”
常顺拿他们毫无办法,再一次骂自己嘴笨口拙,根本说服不了任何人。
赵云平拍了拍他的肩头,风尘仆仆的回到了院子。
沈盼晴正在收拾东西,听见他的动静倒是惊讶:“怎么这会儿回来了?”
赵云平马上就要出征,这几日忙得脚不沾地,不到夜里都不回来。
“七弟派常顺过来,想让我们都过去参加他的婚宴。”
沈盼晴一听,也停下手中动作:“七弟有心了。”
“他啊,打小就人小鬼大,脑子比大哥还灵活,八成是猜到京城不安稳。”
赵云平提起弟弟,也是满腔笑意。
“只是他有心,我们却不能去,不然永昌伯府全去了漳州府,躲在七弟背后算怎么回事儿。”
“躲得了一时,也躲不开一世,终究是要面对的。”
沈盼晴皱了皱眉头:“七弟怕是猜到了什么。”
赵云平脸色也冷了下来:“天下若是乱了,漳州也不是世外桃源。”
沈盼晴叹了口气:“我们原本就是走不了的,倒是祖母。”
“祖母不会答应的。”
赵云平道,赵老夫人的身体是一回事儿,性情又是另一回事儿。
永昌伯府越是风雨飘摇,赵老夫人越是不肯离开,而且如今瑾儿谦儿人在漳州,万一京城动乱,永昌伯府的根也还在。
就像赵云平说的那样,常顺快马加鞭而来,只能无功而返。
常顺进京的第二日,皇帝便召见了赵家兄弟。
“朕收到了漳州府的奏折,安儿希望你们能过去见证婚礼。”
皇帝笑着说道。
赵云衢咳嗽一声,躬身道:“七弟如今是漳州父母官了,却还是如此的孩子气。”
“他自小在永昌伯府长大,与你们兄弟情深,人生大事如此期盼也是正常。”皇帝道。
赵云平叹气道:“陛下,我倒是想去参加七弟的婚宴,只可惜马上就要启程,实在是分不开身。”
赵云衢也是叹气:“可惜我的身体不争气,无法远行,祖母也是如此。”
“若是身体吃得消,微臣如论如何也得去看着七弟成亲才是。”
皇帝便提议道:“那不如让永昌伯夫人前往漳州,略表心意?”
赵云衢眼神微动,摇头道:“陛下仁慈,可惜母亲忧心忡忡,如今身体也不好,去了反倒是给二婶和七弟添麻烦。”
皇帝皱了下眉头,忽然问起:“朕记得你们两家的儿子都在漳州?”
“正是。”赵云平朗声道,“这俩混小子总念叨着七弟,之前微臣去送信,就带着一块儿去了,结果去了就跟撒欢的野马似的,硬是不肯回来。”
“微臣原本想着,等七弟的婚事定了,二婶总是要回京操办的,到时候再把他们俩带回来,哪知道……”
皇帝似乎才知道此事,也点头道:“世事难料。”
赵云衢也开口道:“如今三弟要出征,我这身体又不争气,倒不如将孩子留在漳州,让七弟帮着管教,免得他们到处添乱。”
皇帝点头道:“事发突然,也是委屈了安儿。”
“陛下给了诸多赏赐,想必安儿见了,心中也会感怀圣恩。”赵云衢又道。
如此,皇帝才笑起来:“只是到底让他失望了,既然他派了人过来,马原,你从内库挑几样好的,到时候让人捎回去。”
“就当朕这个长辈给的新婚贺礼。”
赵云衢替七弟应下了。
兄弟俩走出宫殿,赵云平的脸色便沉了下来。
赵云衢面色平静,提醒了一句:“别被人看出来。”
赵云平恢复了平静的神色,却咬着牙骂了句:“圣人愈发多疑了。”
“他本性如此。”若不是多疑,当年哪里会有大皇子逼宫一事发生,又怎么会从头至尾,都对太后和禄亲王防备至深。
皇帝对血脉亲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他们这群外臣。
以前的汪家如此,如今的王家也是如此,永昌伯府又怎么能例外。
兄弟俩一路往外走,却忽然看到两道人影。
“二位赵大人。”来人是丁郡主。
“参见太子殿下,常乐郡主。”
丁郡主手拉着一个孩子,正是太子。
她容貌不算绝美,但性格柔和,是个看起来极为温柔婉约的女子:“听说赵大人马上就要出征了,傲儿在这儿预祝赵大人旗开得胜。”
“不敢当。”
赵云平只道:“下官只是个敲边鼓的,一切还得看凉州军与北疆军。”
“赵大人不必自谦,父亲也曾夸你是个将才。”
小太子也抬头道:“也希望赵大人能把匈奴人打得落花流水,跪地求饶。”
双方只略说了几句话,便各自离开。
走出宫廷,赵云平却拧眉道:“丁郡主什么时候跟小太子走得这么近。”
赵云衢淡淡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不会吧,她可比小太子大了十多岁。”
而且丁郡主是珠玉郡主的女儿,禄亲王的亲外孙,当年禄亲王与皇后,王家,几乎是死仇,皇后又怎么会同意她与太子。
赵云衢却说了一句:“丁家手中,总共有二十万人马。”
“凉州军号称二十万,但能有个十万就不得了了。”赵云平在兵部待过,自然知道其中蹊跷。
“那也够了。”赵云衢道。
赵云平眯了眯眼睛:“大魏的这位皇后,可真是女中诸葛。”
能隐忍那么多年,一朝扳倒太后,直接越过两个成年的皇子,让自己生育的年幼嫡子上位成太子,可见厉害。
而现在,皇帝年老,对康亲王荣亲王越发宽容,当初赵娟惨死,也不过是罚了他们几日草草了事。
两位亲王入朝多年,一旦皇帝驾崩,太子即使名正言顺,能不能顺利登基还是未知数。
可若是得到凉州军的支持,那太子的胜算可就大了。
至于太子妃大上十几岁,那又算得上什么呢?
赵云平忍不住低咒了一声:“老子最烦这些勾心斗角。”
赵云衢叹了口气:“你去了北疆不要轻举妄动,先找到父亲要紧。”
“我知道。”
赵云平点头道:“大哥放心,我过去之后会谨慎行事,就让他们神仙打架,我只顾找到父亲。”
赵云衢这才安心一些,放松下来,他又开始剧烈的咳嗽。
赵云平皱眉道:“大哥,不如你还是请辞吧,在家闭门休息也好。”
赵云衢却摇头:“我不在朝,得到消息就少,到时候我们不免被动。”
尤其是赵云平几个都在外头,他若是再不入朝,永昌伯府就等于关闭了耳目。
即使有亲戚联姻在,能探听到消息,但也总会迟人一步。
赵云平无法,只能同意了。
等到第二日,后宫果然送来新婚贺礼,皇帝一动,皇后也给了赏赐,甚至还有两位亲王与太子的,加起来居然不少。
赵云衢又往里头添了一些,在最下头塞了一个盒子,让常顺一起带回去。
送走了常顺,赵云衢这才松了口气。
哪知道常顺这边前脚刚走,后脚赵云升便灰头土脸的进京了。
赵云衢看见他也是一惊:“二弟,你为何进京了?”
赵云升幽幽抱怨:“大哥,家里头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你怎么也不跟我说?”
赵云衢捏了捏眉心:“我信中已经写得分明,你不好好留在衢州,进京来做什么?”
“我也是永昌伯府的儿子,如今父亲生死未卜,我自然是要回来帮忙的。”
瞧着弟弟一脸坚持,赵云衢简直哭笑不得。
他叹了口气,意味深长的看向弟弟:“二弟,既然你回来了,那就留下吧。”
想走,恐怕也是走不了了。
赵云升此时还不懂大哥眼底的复杂,点头答应:“虽然我官职不高,但是大哥,我一定能帮上忙的。”
赵云衢只是叹了口气。
果然,第二天,皇帝便召见了赵云升,对他此举大家赞赏,说是孝子,直接把人塞进了礼部待用。
赵云升不明所以,心底甚至有些得意洋洋,浑然看不见亲大哥的无奈。
而另一头,带着嫁妆,被匆匆送上官船的顾季夏,也将要抵达漳州。
第122章 再见
官船越来越靠近漳州,天空反倒是飘起了雨丝来。
南方不如北方那么冷,连带着江面都能结冰,但坐在船上,潮气不断,就算点着火炉子也不能驱散。
火炉子用久了,屋子里便一股子的烟味,顾季夏忍不住推开窗户想透透风。
丫鬟燕儿忙道:“姑娘,要是吹了风着凉了可怎么办?”
她起身又把窗户给关上了,劝道:“船家说最迟明日就到漳州府了,姑娘再忍一忍,可不能在这时候生病了。”
顾季夏反倒是笑道:“我哪儿那么娇贵,以前在老家的时候,寒冬腊月还在外头跑也没病过。”
“那怎么能一样。”燕儿道,“姑娘现在是要去嫁人的。”
嫁人?
顾季夏想到自己的婚事,忍不住叹了口气。
从顾斌请婚,到圣上赐婚,礼部操办婚事,她被送上嫁船,前后统共也只花了半个月时间。
大户人家的婚事,忙上一年半载的多的是,顾季夏却这般的匆忙。
燕儿见她出神,坐到她身边道:“姑娘,等到了漳州,您就是赵知府的夫人了。”
“听说这位赵知府年少成名,英俊潇洒,当年他跨马游街的时候,惹得满京城的姑娘小姐们都去看呢。”
顾季夏点了一下她的脑袋:“说得你好像见过似的。”
她从未告诉过别人,赵云安跨马游街那一日,她也曾在楼墙之上,看着他意气风发。
那样绚烂如阳光的少年,总是让人记忆犹新,无法忘怀。
燕儿却说:“奴婢确实是见过的,只是隔了许多年,倒是不太记得了。”
“不过奴婢知道,永昌伯府家风端正,从未有过宠妾灭妻的男人,所以赵知府也一定会对姑娘您好的。”
顾季夏点头道:“若不是父亲上书,这桩婚事也轮不到我头上来。”
“老爷最疼姑娘,所以才特意为姑娘求来的。”燕儿又道。
顾季夏微微叹了口气,她心底自然是愿意的,永昌伯府家风好,赵云安更是出色,虽有生父早亡的缺点,但也是京城里出了名的女婿人选。
她心底只怕赵云安不欢喜。
燕儿见状,又问道:“姑娘,那您在发愁什么呢?”
顾季夏自然不会说心底的担忧,只说:“船上可真冷,我怕自己不习惯。”
燕儿笑起来:“当初咱们从老家进京,也怕不习惯,但待了这么多年不也过来了。”
“姑娘,奴婢倒是觉得离开京城才好,省得夫人和二姑娘总是阴阳怪气的,他们都嫉妒您呢。”
“姑娘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让她们生气去吧。”
顾季夏忍不住笑了:“知道了,就你记仇。”
燕儿笑了笑没有再说话,要不是老爷宠爱姑娘,就夫人那样,姑娘还不得泡在苦水里长大。
得亏这一次礼部操持婚事,夫人想做手脚也没办法。
临近年底,漳州府下了第一场雪。
说是雪,不如说是冰碴子,连玉璋山上都没能攒起来,倒是让地面更加泥泞难走。
赵云安年轻火力壮,却也怕了这湿冷的天气,不再跟前段时间一样往外跑,而是更喜欢围着火炉子烤橘子,烤板栗,烤山芋吃。
若是能抱着大金猫,搂着棉花,再陪着亲娘和侄女就更好了。
不过这一日,赵云安还是早早的收拾整齐。
金氏和赵妤都穿戴一新,连带着衙门里外都被整理过,挂上了红绸缎,看着喜庆不少。
虽说这场婚事来的突然,却让金氏等人都忙了起来,连带着赵妤赵瑾赵谦有一个算一个,都得帮忙。
倒是让永昌伯失踪带来的颓丧之气消散一空。
“大人今日可真精神,果然人逢喜事精神爽。”马贵笑道。
赵云安翻身上马,笑了一声:“这么大冷的天,希望顾家姑娘别嫌弃。”
马贵忙道:“顾姑娘能嫁过来,心里头肯定是乐意的。”
赵云安觉得不一定。
毕竟谁好好的待在京城,临了老爹一封信,皇帝一张嘴,直接连个正式的婚礼都没有,打包就被送到了前往漳州的船上,想来都不会太乐意。
赵云安设身处地的想想,也为人家姑娘叫屈。
正因为如此,赵云安便拿出新郎官该有的尊重来,京城那边没办法,漳州这边总要做全了礼数,不能让顾家姑娘太过委屈。
陪他一块儿前去码头迎亲的,还有丛白等人,都是赵云安来到漳州府之后收拢的官吏。
如今这批人,也是赵云安治理漳州府的左膀右臂。
丛白今日也穿着新衣,很是精神抖擞,骑马跟在赵云安身边。
“大人,您看着这排场够了吗?”
赵云安瞧了就笑:“你这是把冬至嘉奖会的护卫都拉来了?”
丛白笑道:“兄弟们得了蓝袍子,平日里都舍不得穿,今日刚好派上用场。”
“大人放心,他们都乐意着呢,觉得为大人迎亲是光荣。”
赵云安也没推辞:“到时候请他们留下来都喝一杯喜酒,总不能让大家白忙活。”
“那是自然。”丛白笑道,“大人不说,我们也是要留下讨一杯喜酒喝的,兄弟们是不是!”
“是!”不得不说,一群人穿着蓝袍子行动,瞧着还挺像是一回事儿。
迎亲的队伍缓缓出了城门,街道两旁的百姓听说是知府老爷的喜事儿,自发的跟上去想沾沾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