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躺赢的科举人生 >

第130章

躺赢的科举人生-第130章

小说: 躺赢的科举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我也是女儿,她是赔钱货那我是什么?”
  “你不一样,你是我亲生的女儿,是将军府的掌上明珠。”
  母女俩商量着倒是高兴,连礼部来操持婚事,不能在嫁妆上做手脚的不快都忘了。
  门外,顾季夏面无表情的听完,转身离开。
  “姑娘,您别伤心。”
  顾季夏反倒是笑了:“她们是什么性子,我是早知道的,怎么会因为这些伤心。”
  丫鬟忙道:“姑娘,永昌伯府是好人家,内里干干净净的没有那么多乌糟事,将军肯定也是为您着想,才定下这桩婚事的。”
  “我知道爹爹是疼我的。”顾季夏微微叹气。
  她只是没想到兜兜转转,自己的姻缘居然落在了那个人的身上。
  想起几次见面,赵云安的模样,顾季夏心思一时有些乱。
  丁府中。
  丁郡马也得到了双方联姻的消息,他听了,倒是嗤笑一声:“看来赵骏是真的死了,否则皇帝不会应允他们联姻。”
  “大人,应陛下指令,凉州军已经驰援北疆。”
  丁郡马点了点头,忽然问道:“可有异常?”
  “暂时并未发现。”
  属下又道:“此次匈奴来得又急又快,顾将军没有准备损失惨重也属正常,只是没想到事发巧合,永昌伯当时居然在姜蓉镇。”
  丁郡马眼神一黯:“可惜了。”
  两人还要说什么,外头传来一阵脚步声。
  丁郡马一个眼神,下属立刻就消失了。
  很快,丁傲儿从外头走进来,她面上带着几分郁结:“爹,我听说陛下为赵云安与顾家赐婚了?”
  “圣旨已经下了。”丁郡马看向女儿,“你还惦记着赵家的小子?”
  丁傲儿摇了摇头,只说:“爹,你别瞎说,我与他又没有什么。”
  “只是陛下不是答应过,让赵云安婚姻自主,为什么会忽然赐婚?”
  丁郡马这才解释道:“是永昌伯死前定下的婚事。”
  “原来如此。”丁傲儿又叹了口气。
  “原以为他能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没想到时到今日,依旧逃不了命运安排。”
  丁郡马顿了顿,笑着说了句:“别人不可以,但傲儿喜欢谁,便能选谁。”
  丁傲儿脸颊微微泛红,低下头不再说话。
  丁郡马只是慈爱的笑着,看着心爱的女儿,脑中却浮现出赵家人的模样来。
  形势比人强,赵家光有一副孔雀花样又能如何,最后还不是任人安排。
  摸了摸女儿的长发,丁郡马又道:“爹知道康亲王与荣亲王屡屡示好,傲儿,你可有喜欢的?”
  丁傲儿连忙摇头:“爹,他们都比我大了这么多,女儿不喜欢。”
  她虽然天真,但心底清楚的很,两位亲王向她示好,无非是看中她身后的丁家和凉州军。
  丁郡马也笑道:“不中意也好,我女儿,就是太子也配得上。”
  丁傲儿皱起眉头来:“爹,太子才几岁,你不要老是胡说。”
  丁郡马却只是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发。
  北疆爆发的突然,赵家与顾家的联姻更是突然,一时间京中议论纷纷。
  但无论事发多么突然,各方势力如何作想,永昌伯府与顾大将军府的婚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礼部在短短几日之内,就将双方的婚事操持清晰,迅速的过了三媒六聘。
  皇帝一副恨不得顾家女明天就嫁进永昌伯府的姿态,自然也不会有人唱反调。
  永昌伯的死讯虽然并未公布,永昌伯府认定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不愿意发丧。
  但朝中已经默认永昌伯已死。
  皇帝心底也是如此认定,赵云安虽是侄子,但却是在赵骏膝下长大,于情于理都要守孝。
  为此,皇帝才会要求礼部赶在热孝之内,将两家的婚事办完。
  而远在漳州府的赵云安,还不知道自己多了一位妻子。
  他正在为眼前的事情而烦心。


第120章 噩耗(二)
  入秋之后,南方便接连下了几场暴雨,连带着玉璋湖的水位都在不停上升。
  赵云安一度担心暴雨持续下去,漳州府便要面临洪涝的问题。
  幸好冬至嘉奖大会之后,天公作美,竟是连日放晴,大大的缓解了水位到来的威胁。
  冬日农忙少,愿意来漳州府内跟随“教头”,练一练看家护院把式的人也多,人来人往的,倒是让市集越发的繁荣起来。
  赵云安盘完文书账本,也总算能松一口气。
  而就在此时,一个人敲响了知府大门。
  前厅。
  常顺抱着一桶饭走进厅内,有些好奇的打量那不停埋头吃饭的小子。
  赵云安坐在上首,正喝着茶看着对面的人吃饭。
  坐在他对面的男孩顶多十二三岁,皮肤黝黑,人也瘦削,往嘴巴里头扒饭的架势却凶猛的很,几乎比得上当年的常顺。
  “大人,饭来了。”常顺放下饭桶。
  赵云安便问道:“吃饱了吗,没吃饱的话自己加。”
  男孩也不客气,立刻起身,他也不用饭碗了,抱着那饭桶继续吃。
  常顺忍不住多看了他一眼,暗道这胃口,都能比得上他了。
  男孩比常顺的肚量还有不如,很快,他就打了个饱嗝,依依不舍的放下剩下的半桶米饭。
  “吃饱了就别撑着,这些可以留着晚上继续吃。”赵云安道。
  男孩这才依依不舍的放下了饭桶。
  他刚要说话,又打了个饱嗝,有些害臊的低下头去:“谢谢大人。”
  赵云安听他带着几分塞外的口音,微微挑眉:“是王晨让你来找我的?”
  男孩点头,又从怀中掏出一样东西:“他说,大人可以收留我。”
  赵云安落到他的手掌上,男孩的手指粗糙,上面有厚厚的老茧,一看便知道生活不易。
  注意到他的视线,男孩瑟缩了一下。
  赵云安却已经将东西接了过去,是一块羊皮布,他打开一看,竟是一封绝笔信。
  “这是父亲留下的东西。”男孩操着口音解释道。
  赵云安看完脸色微变:“你可曾看过?”
  男孩却摇头道:“我不识字。”
  说完又抬头看向赵云安:“那位大人也看过。”
  赵云安点了点头,脸色平静的将羊皮布收起来,又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望归。”男孩重复了一遍,“我叫望归。”
  “望归……”
  赵云安忍不住叹了口气:“从今天开始,你已经回家了。”
  “常顺,你带他下去安置,以后他就跟在你身边。”
  “是。”
  常顺带着小孩儿往外头,到了地方便说:“大人是个心善的,绝对不会亏待你。”
  “但你也不能做背叛大人的事情,否则我也不会饶过你。”
  望归不服气道:“我才不会背叛别人。”
  “那就最好。”常顺道。
  等他回到书房,便看见赵云安拧眉看着那羊皮卷。
  “大人,那个人是不是有问题?”
  赵云安合上羊皮卷,淡淡道:“他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朝廷。”
  “顺儿,你说是不是再雄才伟略,深谋远虑的人,一旦死了,他所作的布局都会成空?”
  常顺有些苦恼的挠了挠头发:“大人,大伙儿都说人死如灯灭,死了,那自然什么都没了。”
  赵云安眼神一黯:“大魏曾有那么伟大的帝王,却落到今日的境地。”
  太…祖…皇…帝在世的时候,将匈奴人打得落花流水,甚至怕他们百年之后卷土重来,留下了无数的暗手。
  这支暗军原本该作为大魏帝王的最后一张底牌,替他守卫大魏的江山。
  可人算不如天算,暗军并未能起到他想要的作用,中原的暗军几番周转,甚至在皇位争夺战中扮演着破坏者的角色。
  而塞外的那一支暗军更为凄凉,无人主导,主帅冤死,或者早已叛变,或者四下散逃。
  赵云安之前让王晨帮忙的事情,便是托付他拿著名单,去联络塞外还活着的暗军。
  为此,赵云安甚至从私房里头抽出了大部分银子,交给王晨使用。
  如今看来,太…祖…皇…帝留下的暗旗,十不存一,处境艰难。
  赵云安忍不住大大叹气,犹如看见一副大好的棋局,却被人毫不怜惜的破坏殆尽。
  常顺看着自家少爷,说了一句:“小的脑子笨,不知道什么大道理,但漳州府有少爷在,百姓们安居乐业,个个都过上了好日子。”
  赵云安扑哧一笑:“顺儿,如今你也会说好话了。”
  常顺忙道:“少爷,我说的是真心话。”
  说完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如今小的在街头买吃的,百姓们认出我是大人的书僮,都不肯收钱,我执意要给,他们每次都要多给一些。”
  “小的知道,若不是大人勤政爱民,他们瞧见我躲都来不及,哪里会如此。”
  “百姓们都盼着有个大人这样的父母官。”
  赵云安叹了口气,说了一句:“本官却也盼着能有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话尽于此。
  想到王晨信中提到,塞外的情况不太稳定,匈奴扰边不断
  他捏了捏眉心,又说道:“京城那边可来信了?”
  常顺摇了摇头:“马哥每日都去驿站问,但都没消息。”
  赵云安皱了皱眉头,暗道莫不是程家那边不答应,可也不该啊。
  他回到后院,正好瞧见金氏正拉着赵妤看首饰,那都是金氏特意交了金银匠人过来,按照最时兴的打造的。
  “娘。”
  金氏瞧见他就喊:“安儿,你也过来看看,这几样还算精致,但是不是不够贵重?”
  “娘,您瞧着都觉得好的,那肯定是好的。”赵云安笑道。
  金氏无奈道:“娘年纪大了,也许跟姑娘家的喜好不一样。”
  “那不是还有妤儿吗,娘喜欢,妤儿也喜欢,如果收到的人不喜欢,那肯定是她眼光不够好。”
  金氏被逗笑了:“你现在这么说,等到时候娶了媳妇,可不要有了媳妇忘了娘。”
  赵云安笑了一声,搂住亲娘说道:“孩儿怎么可能娶了媳妇忘了娘,倒是娘,您将来可别有了孙子忘了儿子。”
  金氏笑起来:“调皮,谁都越不过你去,这样总成了吧。”
  说完又拍他:“快起来,别让妤儿看笑话。”
  赵妤在旁边捂着嘴巴偷笑。
  赵云安也不在意:“这有什么,妤儿都习惯了。”
  “你倒是还有理了。”
  赵云安看了看桌上的手势,直接拿起一串珍珠链子,给自家侄女带上了:“好看。”
  赵妤红了脸:“七叔,这是给未来七婶婶的。”
  “那就再做一串就是了。”赵云安摸了摸她的脑袋。
  说了一会儿话,赵云安奇怪道:“今日怎么不见棉花?”
  平日里他来了,没过一会儿棉花总会跑出来,如今棉花年纪大了,也不再爱玩爱闹,但也喜欢靠在他腿边趴着。
  赵妤便道:“棉花这几日总是没精神,估计在垫子上睡觉呢。”
  赵云安过去一看,果然暖炉旁边有个白色的狗窝,里头垫得软绵绵的,棉花正趴在里头。
  “棉花。”
  棉花汪汪了两声,算是回应,但依旧懒洋洋的躺着没起来。
  赵云安伸手摸了摸,棉花舔了一下他的手指,顺着他的手爬起来,跳了一下没能跳到膝盖上。
  赵云安搭了把手,棉花才终于趴在他双腿上不动了。
  见它精神还好,赵云安才略略安心,棉花的年纪大了,这两年跟着他到了漳州府,眼看着一日老过一日。
  赵云安总怕它哪一日就忽然走了。
  还有大金猫,那家伙野性,看着倒是比棉花健壮一些,但从猫的寿命算也已经步入老年。
  有空的时候,赵云安总喜欢陪着家人,抱着棉花或者大金猫,即使有一下没一下的说话也是好的。
  闲适的时光没能持续多久,很快,外头传来一阵脚步声。
  马贵进门,朝赵云安使了个眼色。
  金氏瞧见了,取笑道:“你们主仆俩打什么官司,难道我还听不得?”
  马贵笑道:“都是公事,怕老夫人听着烦心。”
  “罢了罢了,有事儿你就去忙吧,有妤儿陪着我呢。”金氏笑道。
  赵云安起身,将棉花放回狗窝里,又摸了摸它的脑袋才走出去。
  一直到离开内院,赵云安才沉声问道:“发生了何事?”
  马贵沉声道:“大人,北疆兵乱,姜蓉镇被匈奴掠夺,伯爷——下落不明。”
  “什么?”
  赵云安脸色大变。
  “什么时候的事情,北疆一直很安稳,怎么会忽然出了乱子?”
  “伯府刚送了信过来,已经是十六天前的事情。”
  赵云安心底一算,这样的急报八百里加急进京也得几日,漳州府信息闭塞,知道消息便已经晚了。
  半个月前的事情,望归那时候已经离开塞外,从北疆进入大魏。
  王晨却应该还留在塞外。
  赵云安眉头紧锁:“大伯是文官,怎么会在姜蓉镇?”
  “当时伯爷正在姜蓉镇视察,才遭此横祸。”
  马贵很快递上信件。
  赵云安一目十行的扫过,才知道永昌伯生死不明,顾斌当时只找到了身穿永昌伯衣服的尸首,但尸首血肉模糊,无法分辨,同时也没找到永昌伯的随扈。
  “也许大伯没事。”
  赵云安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一切都发生的太快,以至于赵云安根本不知道北疆发生了什么。
  他叹了口气:“你去校场一趟,让瑾儿谦儿回来,这件事不能瞒着他们。”
  “是。”
  赵云安这才继续看信,等看到末尾却微微皱眉。
  “顾家?”
  他不由自主的想起那几次偶遇,远远的曾见过顾家的女儿。
  不过那位顾夫人不知所谓,曾经上门提亲,却摆出高姿态来,将刘氏金氏气得够呛,直接断了跟他们家结亲的意思。
  哪知道峰回路转,有朝一日,赵家与顾家又成了联姻。
  而且这一次还是永昌伯做出的决定,顾大将军请求,陛下赐婚。
  赵云安深吸一口气,他从未想过娶顾家的女儿,但相比起永昌伯生死未卜,永昌伯府危机四伏,婚事反倒是成了小事。
  很快,马贵便带着赵瑾和赵谦回来了。
  两人一进门,行了礼便问:“七叔,是不是伯府来信了?”
  赵云安招手让他们近前来。
  赵瑾脸色一沉,他依稀记得不久之前,妹妹出事的时候,父亲的脸上也是这般凝重。
  赵谦也被气氛感染,拧起了小眉头。
  “瑾儿,谦儿,你们是永昌伯府的孩子,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学会冷静,记住了吗?”
  两个孩子拚命点头。
  赵瑾开口道:“七叔,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我们不是孩子,你直接说吧。”
  “是你们爷爷失踪了。”
  赵云安也不愿意承认那具尸首就是永昌伯,只说:“匈奴来犯,北疆战乱,大伯在战中失踪,暂时还没找到人。”
  俩孩子脸色都是大变。
  “七叔,我想回京城。”许久,赵瑾抬头道。
  赵云安摸了摸他的脑袋,只说:“瑾儿,知道大哥为何将你送到漳州府吗?”
  赵瑾低下头,抿紧了嘴角。
  赵云安又说道:“我相信大哥三哥能够解决麻烦,我们都好好的留在漳州,不要让他们有后顾之忧,记住了吗?”
  两个孩子纷纷点头。
  安抚好两个孩子,赵云安的心底却远没有那么平静。
  他连续几封信送往青州,很快,青州营那边回信了。
  “陛下令驻守青州,非圣旨不可擅动。”
  赵云安一看就皱眉,距离北疆最近的,除了青州营和京卫所,那就只剩下凉州。
  可是凉州……是丁家的地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