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苏幕有遮 >

第43章

苏幕有遮-第43章

小说: 苏幕有遮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人?”苏幕有些啼笑皆非,他仗着手长,很讨厌的去撸了撸小童的冲天辫:“这位哥哥可不是外人,倒是你,还下着雨呢,到这里来干嘛?”
  小童矮身躲开魔爪,不满的瞪着苏幕。夏侯遮看着他,似乎想起什么:“你……是韩二叔的孙儿小豆吧,都这么大了。”
  苏幕在夏侯遮的脸上看到了些许怅然。
  小童张大嘴:“你……你认识我?”
  夏侯遮淡淡一笑,指着他脖子上戴的长命锁:“这还是你出生的时候我送的呢,小豆,你爷爷爹爹都还好吗。”
  小豆摸着脖子上的长命锁,有些不敢相信:“爷爷说,说这是大英雄的儿子送给我的。”
  他扭头望了眼墓碑,眼里渐渐冒出兴奋:“哇!爷爷说的都是真的吗!”
  苏幕逗他:“你知道什么是大英雄吗?”
  这个问题让小豆鄙视的看了他一眼:“我当然知道。”
  随后他背着手,摇头晃脑道:“守土扩疆,福泽万民。止戈为武,安国定邦……这就是大英雄!”
  小童的音调奶声奶气,但在背诵时却吐字清晰,很明显,这四句话曾有人反复的教过他。
  细雨蒙蒙,春寒料峭,但苏幕的心却陡然一热。
  夏侯遮似乎也怔住了,他的目光穿过小豆,望向飘着袅袅炊烟的村庄。
  小豆的衣服很厚,整个人几乎裹成了一个球。他似乎和夏侯遮说话,但却又有些敬畏,犹豫了一会后还是没敢,反而蹲下开始的捡东西。
  “欸。”苏幕伸手捞住一头栽下去的小童,忍不住笑道:“小胖孩,你是滚着走路的吗?”
  小豆愤怒的在苏幕手底下挣扎:“我才不胖!都是阿娘,非说我冷!我根本不冷!”
  苏幕乐的更厉害了,然而这小娃看着小,拎起来后却会发现是实心的,简直就是个肉墩子。
  苏幕从善如流的把他放心,还帮他把衣角拍平:“你不冷没用,因为有种冷啊,叫做您娘觉得你冷。哈哈。”
  山下的村子里突然传来女人的呼唤声。
  小豆红涨着脸原本还要辩驳,但一听到那声音,他立刻沮丧的踢踢脚:“我娘喊我吃饭了。”
  他小大人似的叹口气,从苏幕手里接过馒头,吹了吹后连着石头和毽子全都颠颠的放到夏侯翎的墓前。
  “大英雄,这是我今天赢来的哦……借给你看看,明天我再来拿——”
  小豆边退边朝墓碑挥手:“我走了……明天见啦——”
  说着他鼓起勇气朝夏侯遮也挥挥手:“大英雄的儿子,再见啊!”
  苏幕笑眯眯的抬起夏侯遮的手朝他挥了挥:“再见啊,小豆,谢谢你。”
  小豆咧开嘴,蹦蹦跳跳的走远了。
  苏幕撞撞身边人,揶揄道:“小将军,你有这样的亲卫吗?”
  夏侯遮看他一眼,不置可否:“我有你就够了。”
  苏幕:“……”
  “咳,你还有话要跟老将军说吗,要不要我避一避。”
  苏幕本只是顺口一说,然后夏侯遮竟然真的点了点头。他把伞塞过去:“到下面的棚子里坐一会,我马上就下来。”
  说不清什么心情,苏幕面色复杂的撑着伞,走到半山坡的棚子里坐下。
  隔着雨幕和树木朝上看,那处坟墓已经看不见了。朝下看,下面的村子倒是一览无余。
  守在山脚的侍卫似乎被发现了,村子里有人出去跟他们交谈,离得太远,苏幕只能模糊的看见他们一直在朝上面看。
  也不知为什么,苏幕往里面坐了坐,避开了那些人的视线。
  村里的人好像很高兴,他们往返了几趟,端出不少热腾腾的汤水给那些侍卫。
  苏幕眯着眼,发现那些往日里冷冷的侍卫们竟然像小绵羊样,乖乖的端着碗,让喝就喝,绝不含糊。
  苏幕无聊的数了数,越数他越乐,这儿的村民很热情啊,侍卫里最多的都喝了五碗了。
  或许是下面侍卫们的心声太强烈,夏侯遮从上面下来了。
  “看什么呢,这么开心。”
  苏幕掸了掸他头发上的雨水:“说了伞给你。”
  夏侯遮勾唇:“这点雨没事。”
  苏幕无奈,只好朝下面努努嘴,回答第一个问题:“你的侍卫,跟这里的人都很熟?”
  夏侯遮朝下看了会就明白了,他也忍不住笑了:“今天来的人,基本都是这里的叔伯们调教出来的。”
  “那——下去?”
  夏侯遮摇头:“现在还是不要碰面的好,免得他们对我不放心。”
  他难得又解释道:“既然已经卸甲了,那就不要再卷进来了。”
  苏幕沉吟了会,随后道:“也就是说,你已经决定了。”
  夏侯遮对上他的眼睛,不闪不避的道:“嗯。”
  “二皇子去了西北,你知道他肯定会惹事。最迟多久,你是不是在里面动了手脚?”
  苏幕越问越多:“你今天带我来这里,到底是因为祭日,还是……想临走前让我见老将军一面。”
  夏侯遮没有直接回答,他缓缓抚摸着重新挂回腰上的九天剑,眼神越来越锋利。
  “阿幕——大渊这盘棋,该重新落子了。”
  雨势越来越大。
  “轰隆隆。”
  今春的第一道雷,拉开了新一年的序幕。
  二月二十三,边关急报,北凉三部集结五十万大军于碎云关下。
  狼烟,终于燃起了。
  皇宫依然巍峨,议事的大殿内,与往日的喧嚣相比,今日分外安静。几乎落针可闻。
  昭和帝难得正儿八经的坐在御座上,眼睛也睁开了三分之二。他盯着李惜辞,似乎想看出一朵花儿来。
  然而李惜辞却耷拉着眼皮,似乎已经超然物外了。
  半响,终于有沉不住气的人执笏出列:“陛下!请您速速将二殿下治罪,以告慰我大渊四千将士之英灵啊!”
  二皇子明升暗降,到了边关后并不安分。他似乎是剿匪剿出了兴致,竟然对着占据燕州的北凉跃跃欲试。
  其实若他去攻打军营也就算了,然而他竟然打着奇袭之名,带着手下六千人的队伍在北凉占据的村子里烧杀劫掠。
  要知道,那些村子可不仅仅是北凉的百姓。更多的,则是被困在敌人手下,苟且偷生的大渊子民啊!
  他带着那些死不瞑目的人头归城,然后报成是自己的军功。


第六十九章 叩关
  今冬,北边出奇的寒冷。自燕州以上,滴水成冰,牛羊成群的被冻死。
  北凉三部撑了数月,基本都是弹尽粮绝。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顾不得心里的小九九,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南方。
  越过碎云关,下面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那里有温暖的气候,丰富的粮食。
  在这种情况下,滑稽的一幕出现了。
  二皇子屠杀了大渊子民,占领了他们家园的异族者勃然大怒,义正言辞的指责大渊滥杀无辜,扰他边疆。
  暗地里早就开始集结的三部,借着这个名头,顺势撕毁了当年的条约,赫然于关下陈兵。
  消息送递邺城时,北面的厮杀声,隔了十几年,再一次响彻云霄。
  昭和帝冷然看向那个谏言的官员:“治罪,朕把他治罪,北凉就会退兵?”
  “陛下!二皇子残暴非常,实不适合留于险关!万一他又——”
  昭和帝的视线掠过夏侯遮,停在李惜辞身上:“镇北公,你觉得呢。”
  李惜辞抬抬眼皮,慢吞吞拱手:“二皇子果然神武盖世,无论在哪,都是战功赫赫啊。”
  听到他这句,朝堂上的人神色各异。这话,听起来可不像是什么好话。
  昭和帝不置可否,有臣子觑着他的脸上,上前一步道:“如今边关告急,正值用兵之际,西线各部都还安分,不如将镇北军调去驰援。”
  李惜辞的眼睛微微睁大,似是有些诧异:“镇北军自开国到现在,一直奉太祖遗训镇守西线。除非家国将倾,否则绝不可擅离职守。西凉叩关……算不得家国将倾吧。”
  说话的臣子皱眉:“若说太祖遗训,那太祖还说历任镇北公必须留于军中,不卸任则不得还朝。公爷,您这么多年,还不是久居京城。”
  李惜辞轻笑一声,意有所指得朝上拱了拱手:“本官倒是想,可惜……”
  昭和帝不耐的挥袖:“够了!”
  他脸色很难看:“怎么,往日你们不是能干的很,恨不得替朕做了这个位置吗?怎么,不过是边关求援,你们就开始推三阻四了?”
  朝堂里一片寂静,很多人的目光若有所悟的扫过一个地方,今日文官队伍的最前面空出了个位置。
  严大人称病了,
  自从三皇子的事爆出后,以严大人为首的文官团体就低调了不少。
  随着二皇子发配边疆,朝中七皇子声势日趋壮大,若说谁最春风得意,那可真是非郑国舅莫属了。
  但今日,虽然未称病,但郑国舅却也低着头一直降低着存在感。
  昭和帝罕见的怒气没能收到太大的效果,朝堂里依然鸦雀无声。
  李惜辞环顾左右:“陛下,北凉来势汹汹,若是攻破了碎云关,南下的路途便是一片坦荡。恐怕……他们会直取邺城!”
  朝臣们乱了一瞬,随后有人出列:“镇北公何必危言耸听,那些蛮夷不过就是想劫掠一番,怎么可能有胆深入中原!”
  其他人符合:“正是如此,绝不可能。”
  “等他们满足了,自然便会退回关外。”
  李惜辞与夏侯遮没有对视,但心里的荒谬感确实相同的。饿狼进了羊群,不想着驱逐,竟然奢求着他们吃饱后自己退去,简直不知道是可笑还是可悲。
  “那依照各位大人的意思,咱们就在这干坐着?就像当年在碎云关上一样,咱们在皇城里,好好欣赏欣赏那些哭喊哀嚎?”
  李惜辞猛然把手里持着的笏板掷于地上,面色冷凝:“本官,可真是耻于与各位为伍!”
  那些文官有的胀红了脸,他们指着李惜辞:“公爷何必如此尖酸,您若真是有心社稷,那为何不主动请缨!”
  李惜辞扯开身上的外衣,裸露的胸膛上一道刀疤贯穿右肩,他厉声道:“本官若是还提的动枪,那轮得到你们在这大放厥词!”
  看到那道伤疤,那些人立刻哑口无言。因为他们都知道这道疤是怎么来的,这正是当年老镇北公与世子战死,李惜辞千里奔赴力挽狂澜后留下的。
  也正是因为这道伤痕,李惜辞再也不能提刀跨马,上阵杀敌。昭和帝以此为借口,将他留在了京城养伤。
  镇北军兵不见帅,已经有十几年了。
  昭和帝揉揉额角,原本就青黑的眼睛如今更是疲惫,他挥挥手:“你们继续吵,朕倒是要看看,你们是不是能把北凉给吵退兵!”
  有人出列,脸上满是忧虑:“陛下,镇北公所言有理,万一北凉狼子野心,欲壑难平之下真的直取邺城,这——陛下,不可不防啊!”
  “哦,那该怎么防。”昭和帝顺口一问。
  “臣建议……迁都!”
  “咳!”李惜辞似乎岔了气,他连连做咳,正在进言的官员不满:“李大人这是何意,迁都是一劳永逸的事。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只要迁了都,凭借澜江天险,北凉就是插翅也飞不过去。”
  一直没有作声的夏侯遮出列:“陛下,郑大人此言绝不可取。大渊为宗主之国,绝没有敌人尚在千里之外,我们便闻风而逃的道理!”
  郑大人拉下脸:“夏侯小将军,迁都怎么能说是逃?明明是当年建都时就有问题!如今不过是纠正错误而已。”
  夏侯遮寸步不让:“那李大人的意思,就是说太祖错了?当年太祖建都邺城,为的就是镇守四方!如今匆匆迁都,只会让外族笑话,百姓恐慌!”
  “你!”李大人怒目。
  “好了!”昭和帝猛然站起来,头上的冠冕珠子相互撞击,发出混乱的响声。
  他指着下面的官员,脸上冷笑连连,没有再说什么,他一挥袖便朝后宫走去。
  殿里的人都傻了眼。
  “陛下!”
  “陛下边关之事尚未决议——”
  “陛下留步!”
  两侧的侍卫冷冰冰的拦住激动的官员:“诸位留步。”
  李惜辞站在人群里,冷眼望着昭和帝越走越远。有性急的老大人垂首蹲足:“这可怎么办!碎云关还在等着援兵呢!”
  “他们撑不了多久的,无论是从京城还是从各州,再不抽调,碎云关必破无疑!”
  昭和帝任性的拂袖而去,那些沉默的人终于急了。虽然心里各有打算,但总不能真的就丢开不管。
  他们希望的,只是让别人打头阵,然后能让己方摘果子而已。
  北方的冰雪很冷,这一刻,终于隐隐刮到了那些人的心里。
  今日退朝后格外喧嚣,他们三五成群,不停的商议对策。有些人匆匆离开,随后又汇聚到严大人或郑国舅的府里。
  苏幕不停收着各处发来的消息,那些信笺像雪花一样纷纷飘来。
  “也就是说,严大人那边希望迁都,郑国舅则是想趁机夺了镇北军。”苏幕道:“啧,那他们应该不会忽略了长缨军吧。”
  在旁边分拣过滤情报的甲九头也不抬:“自然不会,主子已经接到好几份请柬了。说是喝酒,后面的主子还不就是那几位。”
  “我怎么没看到?”苏幕翻了翻桌子:“他们说什么了。”
  “没往上报,不过就是拉拢罢了。”
  苏幕抬抬眼,假装没听说他话里的含糊。哼,看来喝酒的地方,有些说不出口啊。
  “郑国舅想拿下镇北军,有这个可能吗?镇北军世代相传,虽然李公爷不常在军中,但李家的威望应该没那么轻易就散了吧。”
  甲九摇头:“镇北军那边没有安插多少人手,具体的情况不清楚,但既然郑国舅敢打这个主意,应该是有几分把握的。”
  苏幕脸上浮现几分惋惜:“李家这么多年浴血奋战,到了如今,竟然是内忧外患。”
  “那也说不定。”
  夏侯遮的声音突然从门外传来,苏幕抬头一看,发现他脸颊微红,眸子里难得染了些水汽。看起来……竟然分外的夺目。
  甲九很识趣,一见主子回来了,他立刻起身告退。
  苏幕拿起信笺扇了扇也莫名有些热的脸颊,失笑道:“你直勾勾看着我做什么,你说不一定,什么不一定?”
  夏侯遮缓缓的眨巴眨巴眼,然后迈开步子直直朝桌子走来。
  他个子高,站在苏幕跟前时,影子完全把下面的人给笼罩住了。
  苏幕感受到一股压迫感,他咳了咳:“你是不是醉了。”
  夏侯遮居高临下的盯着他,眼睛里闪烁着莫名的情绪:“骗子。”
  “啊?”
  苏幕有些懵。
  夏侯遮伸手扯了扯他头上的发冠:“右手废了,练了左手。”
  苏幕慢了一拍,终于反应过来,他试探道:“你是说……镇北公?”
  夏侯遮像是发现了什么好玩的玩具,他把玩着碧玉发冠,嘴里含糊了几个字。
  随后似乎是玩腻了,于是便干脆将固定的簪子给抽了出来。
  长发如注,顺着苏幕的肩膀滑了下来。
  “啧!你是小孩子吗?”苏幕拍了拍他作乱的手:“说话不要说一半,你说的到底是不是镇北公?这么说,他这些年没有自暴自弃……那他对镇北军还是有掌控权的!?”
  夏侯遮稚气的推了推他肩膀,苏幕啧了一声,但还是往里挪了挪。于是夏侯遮便欢快的挨着他坐了下去。
  苏幕确定,这人是真的醉了。


第七十章 恩义
  苏幕去拉他,夏侯遮从善如流的把手放到他手心。
  “啧。”苏幕别过身子捏着他的腮帮:“你是不是借酒装疯啊?给我把话说清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