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贫家子的科举路 >

第157章

贫家子的科举路-第157章

小说: 贫家子的科举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说了,自己可握着官印和兵符呢,所以,不管什么事,最终的拍板权还在他手上。
  ……
  后院正房,只老林头和吴氏在,其他人在吃过饭之后,又忙着去收拾归置了。
  见小孙子回来,吴氏立马就让婆子去端了饭菜过来。
  “远秋,肚子饿坏了吧,快快来吃饭,今日可有鱼呢。”
  才到了府城,吴氏就让灶房婆子快些去买菜了,还特地叮嘱了一定要买鱼回来。
  林远秋也不耽搁,洗净了手之后,就捧着碗大快朵颐了起来,他肚子实在太饿了。
  老林头边看着小孙子吃饭,边摸着烟杆,眼里满是慈爱。
  还有,说是摸烟杆,那是真的只是摸。自打听了小孙子让他少抽些旱烟,说这样就会少一些咳嗽的话后,老林头就减少了抽旱烟的次数。
  还别说,效果真有,如今晚上睡觉时,基本不怎么咳嗽了。
  至于瘾头上来时,老林头就会像此时这般,摸摸烟杆,然后嗅一嗅烟袋里烟丝的香气。
  而这副的模样,看在吴氏眼里,总觉得自家老头子挺可怜的,遂劝道,“想抽就抽吧,都一大把年纪了,拘着自己做啥。”
  这话老林头可不乐意听,“哪里就一大把年纪了,咱们还能再活上几十年呢。”
  一听还能再活几十年,吴氏差点笑岔气去,“你当咱俩是老妖精啊,还几十年,能再活上十来年就已经是菩萨开恩了。”
  老林头没答话,心里却是想着自己可一定要长命百岁。本朝祖父祖母去世,官员可也是要丁忧的。
  老林头还记得钟亲家丁忧之后官职就没了的事,要不是这次来了塞北立下军功,怕还是普通人一个呢。而现下,远秋正是搏前程的时候,所以他一定要让自己活的长久一些。
  想起方才那几个女孩的事,吴氏忍不住说道,“奶活了这么大的岁数,还是头一回听说有给泥山娶媳妇的,这些人可真缺德啊。还有她们的爹娘,这也太心狠了吧。”
  看到几个瘦得皮包骨的可怜姑娘时,吴氏不敢相信这世上竟然还有这样的缺德事。
  老林头点头,对于小孙子的做法的,他是极为赞成的。有些时候,哪怕一个小小举动,或许就是别人的一辈子,所以有这个能力帮,那就帮帮人家吧。
  到了申时,六子与另外几个马车夫一起把剩下的“山妻”都接了过来。
  此时林远秋已从军营回来,所以马车到了衙门口时,林远秋正好也在。
  让林远秋实在意外的是,上午自己在山神殿门口那儿看到的那三个姑娘,也被接过来了。
  确切的说,应该是她们自己收拾了行李跟着上马车的。
  林远秋有种预感,他总觉得因着这三个“山神妻子”的到来,自己会有大麻烦上门。
  可林远秋并不害怕,都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届时自己尽管见招拆招好了。
  何况,安顿这些女孩子也只能治标不治本,如今自己最应该做的,就是不再让这种娶山妻的事继续发生。所以,他得好好琢磨出法子才是。
  与前几个姑娘一样,吴氏把后到的这些女孩子也安排进了西跨院里。西跨院单单独独,住在里头半点不受影响。想了想,吴氏又把把家里的棉布让婆子搬了好几匹过去,也好让她们自己做衣裳穿。
  西跨院里另有厨房和灶台,未免这些姑娘不自在,吴氏让下人搬去米面,她准备让这些女孩子自己做着吃。
  说是女孩子,其实不尽然,毕竟娶山妻的事不是近些年才开始的。所以将近三十个姑娘当中,除了十来个还不到二十岁的,其余姑娘都在二十岁以上,而这其中,有三个已快四十了。
  想到这些姑娘往后都将无儿无女、一辈子孤苦无依的过,吴氏忍不住叹气,唉,真真是作孽哦。
  而此时,在前衙的高同知和钱通判有些回不过神,两人也是才知道,原来知府大人今日之所以会晚过来,那是因为人家去山神殿那儿了。
  还有,你说你去就去好了,为何还要把这些“山神妻”都给接回来啊。
  来石洲府快两年了,高同知和钱通判可是非常清楚,杨、赵、陈这三家有多难缠的。
  这林大人可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想到这里,钱通判忍不住摇头,果然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啊。
  ……
  虽有思想准备,可三日后,在听到杨家、陈家,还有赵家的族长和族老,以及不少百姓在府衙门口蹲着时,林远秋不得感叹这几家人的飞快的速度。
  所以,这是准备“兴师问罪”来了吗?
  ……


第213章 举头三尺有神明
  衙差过来通报时,林远秋正在后衙吃早饭。
  说实话,虽早有思想准备,可杨、赵、陈三家的能耐还是让林远秋有些惊讶,也不知这些人使了什么法子,说了什么话,居然让这么多百姓一大早的就聚集到衙门口来了。
  若按衙役说的整个府衙门口几乎站满了人,那最起码得五、六百了。
  一听来了这么多人,林三柱就有些着急,深怕到时吵闹起来自家狗子要吃大亏,“远秋,咱要不要去兵营领些兵卫过来啊?”
  儿子可是有四千兵卫的兵权呢,林三柱觉得不如就带一队兵卫过来,料想这些人看到之后,定不敢无理取闹。
  老林头也觉得这法子挺好,“远秋,我看你爹这个主意就不错,兵卫过来后,咱们只让他们往门口一站就成。”
  这样的话,那些想闹事的就应该有所收敛。
  林远秋摇头,“爷,孙儿定不会与人起了冲突,您就放心吧。”
  至于兵卫,林远秋自然不会让他们过来。衙门口的那些人,可都是自己治下的百姓,现在他们只不过受了旁人的撺掇。若自己喊了兵卫过来,届时被有心人利用,说官府派兵欺压老百姓,那时自己可就有嘴都说不清了。
  林远秋早已经想好了,对祭拜山神的事他不反对。
  说实话,他也没反对的理由,总不能跟百姓们说,那些山神除了泥巴就是石头,保佑不了什么的,大家可千万别再祭拜,别浪费了银子。
  这话有人信吗,肯定没有。相反,还要被人暗地里骂。
  人家几十年根深蒂固的信仰,哪是他的三言两语就能让人放弃的。
  所以林远秋的宗旨就是,要祭拜山神随意,只要不祸害别人就行。
  至于那供奉有几多,这些年到底被杨赵陈三家扒了多少进口袋,林远秋更是懒得去管,都说民不举官不究,人家自己乐意的事,他去瞎参合做啥。
  等吃好了早饭,换上官袍后,林远秋便去了前衙,平安还和往常一样,捧着装有官印的木匣子,紧随其后。
  ……
  未出正月的天自然还是冷的,加之衙门口大街又宽敞,那树什么的更是一棵都没有,可想而知站在这儿的人有多吃风了。
  特别是为首的几个族长和族老,但凡坐上这个位置,岁数自是都不小的。
  年岁大的人自然比不过年轻人扛冷,尽管有厚斗篷罩着,可脸还露在外头呢,那冷风一吹,就好似被刀刮着皮一般。还有那冻出来的鼻涕,直接滴到了胡须上,想擦又觉得太掉面,不擦又顺着胡子流到嘴里,这滋味,真是要说多难受就有多难受了。
  所以听到府衙大门“嘎吱”一声打开后,在场众人的眼睛都亮了。
  守门的还是那两个衙差,此时两人的脸上都不怎么好看,或者说担心更为恰当一些。
  能不担心吗,知府大人才刚来上任呢,这些人就来这么一出。
  当衙差这么多年,他们还是头一回看到这种老百姓上衙门讨说法的事。
  再说,来一个两个也就罢了,哪怕十来个都没关系,你说你一来就是好几百个的,这不是故意捣乱吗。
  话说,他们还盼着那什么“小县大城”的好决策快快执行呢。
  唉,也不知知府大人今日吃了这么大的一个下马威,会不会失了在石洲府大干一场的决心,要是“小县大城”没了,那他们还不得哭死。
  同样担着心的还有高同知,在他看来这件事处理起来实在棘手。
  其实看到林大人把那些山妻接回来后,他就知道这事要遭,不说那几家有多难缠,就是百姓们祭拜山神都好多年了,好好的突然有了变故,人家自然要过来问个清楚。
  与高同知比起来,钱通判就要事不关己了许多。
  他这人平时最佩服的就是足智之人,最看不上的自然是做事鲁莽的。
  而林大人在他眼里正是后者。
  这几日,钱通判是想了又想,觉得林大人之所以会有这番动作,许是早就听说过杨家、赵家,还有陈家的“大名”,所以这是准备一上任就拿他们开刀,好给自己立威呢。
  可钱通判心想,要立威也得看看什么事、什么人,就目前找的这件事和这群人,他是绝对不相信林大人的这个威能立成功的。
  惯常老百姓看到官老爷,哪个不是恨不得把头低到肚子里的。
  可这三家却不一样,据他所知,单单杨氏一族,有举人功名的族人就有两个,这还不包括六名秀才。而赵家陈家也一样,族中子弟中也有举人和秀才的,否则人家哪来这么大的底气向官府讨说法。
  钱通判实在纳闷,林大人是因为在永宁州和定胡县政绩出众,才被圣上破例升为石洲知府的,这样的人应该不笨才是,怎可能会做出这种冒失的事来呢。
  ……
  林远秋自是不知衙门众人的肚里心思。
  到了前衙后,他也没耽搁,直接坐到了公案桌那儿。
  随后朝领头衙役道,“让百姓们都进来吧。”
  都进来?
  领头衙差以为自己听错了,以往审案不是只能事主到堂,其他人只允许站在大堂门外观看的吗。
  这样想着,领头衙差忙又问了一遍,“大人,是把所有人都喊进来吗?”
  林远秋点头,“正是,全喊进来吧。”
  既然都已经到了门外,自己总不好让人家白跑一趟。
  而几个族长和族老,在听到让所有人都进去后,一时有些愣怔,没明白知府大人这是何用意。可接着一想,这件事他们可是占着理的,怕啥。
  于是,府衙大堂十分难得的人挤人。
  见到明镜高悬下的知府大人,众人忙跪下磕头。反正心里已有了对策,林远秋也不着急,抬手朝众人说道,“都起来吧。”
  随后,林远秋又对边上的几位衙差说道,“你们去搬了凳子给几位族老坐。”
  一听是凳子而并非椅子,几个衙差很快就把过道上那条原本用来架鼓的长木凳搬了过来。
  见知府大人这副客气的模样,不止是几个族长和族老,就连高同知和钱通判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不明白知府大人这么好脾气是为哪般。
  难道这么快就认怂了?
  等族长和族老们都坐定,林远秋抬手朝几位族长和族老示意,“你们说说看,今日过来为着何事?”
  为着何事?
  几位族长以及在场众人,顿时呆愣,搞了半天,知府大人居然还不知道他们为着何事而来?
  众人抬头朝堂上看,只见知府大人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好像真的什么事都不知道的样子。
  高同知和钱通判相互对望了一眼,不知道林大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明明早上衙差去后衙通报时,就已经把此事给说明了的。
  到底是老成精的人儿,杨族长很快就定了定心神,既然知府大人让他说,那他尽管说好了。
  想到这里,杨族长便从坐凳上站起,随后躬身道,“禀大人,自景康一十四年起,石洲府百姓就对巫山神有了祭拜,这许多年石洲府一直风调雨顺,并未见有大的灾祸发生,想必少不了山神们的庇佑。”
  杨族长的话刚落音,一旁的赵族长也很快站起了身,他家孙子前年就考中了举人,所以几个族长当中,他觉得自己腰板该是最硬的,“禀大人,正如杨族长所说,这些年多亏巫山神和桃山神,还有尢山神的庇佑,咱们石洲府百姓才能衣食无忧,若今后没了祭拜,怕是不敢想象啊。”
  一听这话,那站在大堂上的几百人,以及因为实在挤不下而站在门外的剩余百姓,都七嘴八舌的嚷上了:
  “大人,这巫山神仙自打小民爷爷起就开始供香火了,如今要是断了,小民害怕啊!”
  “大人,您就可怜可怜小民们吧,若没了香火,巫山神仙再不庇佑了怎么办!”
  “对啊,大人,您就大发慈悲吧!”
  说着众人都扑通跪倒在地,然后“咚咚咚”的磕起头来。
  这场景,任谁看了,都是十足的官老爷欺负老百姓的样子。
  许是听到这边的动静,已有不少行人围到了门外。
  林远秋也不说话,手里的惊堂木“啪”地一声拍到了桌上,如同惊雷一般。
  本来想等他们提起山妻的事,自己再跟几人好好说道说道的,可看他们故意避开、半点不提的模样,林远秋就突然不想再跟这些人费口舌了。
  被惊堂木拍了桌子,众人当下就没了声响,包括磕头的动作也都停止了,不过害怕的不是惊堂木,而是看着一声不吭沉着脸的知府大人。
  模样实在有些吓人。
  只是林远秋的这副样子,落在几位老奸巨猾的族长和族老的眼里,却是色厉内荏了。
  几人忍不住心下得意,没想到堂堂知府大人居然被他们逼的无话可说,哈哈哈,看来,往后再也不敢多管他们几家的闲事了。
  钱通判看了也是暗自摇头,居然这么快被逼急了,唉,看来林大人也不过如此啊。
  只是杨族长几人还没得意完,就听知府大人沉声朝一旁的高同知吩咐道,“高大人,你让户房书吏捧了杨氏宗族,赵氏宗族还有陈氏宗族的户籍过来!”
  “是,大人。”高同知一听,忙起身就往六房而去。
  一听要捧他们宗族的户籍,在场的几个族长和族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都不知道知府大人的用意。
  可一想他们又没做犯王法的事儿,怕啥。
  于是一个个又挺直了腰板。
  很快,十几个书吏就各自抱了一大摞册子过来了,因着这三家的户籍实在太多,其他几房书吏也都过来帮忙了。
  这么多册子总不好就这样摊在地上,看到几个族长和族老的屁股早不在凳子上,衙差们干脆过去把凳子抬到大堂当中放户籍册子了。
  待所有册子在长凳上摆好,高同知朝上首拱手,“禀大人,所有户籍都在此了。”
  嗯,林远秋点头表示满意,随即对在场的十八名书吏吩咐道,“你们把这些册子分成九份,然后每两个人一组,凡户籍中未有婚配的男子,统统记录下来。”
  “是!”众书吏齐应声,拿来笔墨纸砚后,很快忙碌了起来。
  高同知忙问,“大人,稚子可也算其中?”
  “自然算了。”林远秋肯定道,“小孩儿总有长成娶媳妇的一天。”
  说着,林远秋转头朝一旁还没反应过来的钱通判吩咐道,“钱大人,你现在就去写了通告,上头就写,之前所有嫁与山神的女子,全都婚配给杨家、赵家以及陈家的未婚儿郎。且日后亦是如此做法,但凡嫁给山神做妻的女子,三年之后便直接婚配给杨家、赵家和陈家的儿郎!听明白了吗?”
  “下官明白!”
  钱通判呆愣了片刻后终于找回了自己的舌头。
  不得不说,大人这一招实在是太厉害了。
  哎呦,怪不得林大人能一举歼灭三千多的山戎贼啊,这样聪敏的脑子可不就是神人一个吗。
  今日算他钱有清眼拙了。
  “大……大大人,这可万万不行啊!”好不容易从惊吓中回过神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