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家子的科举路-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为何会接手给山神操办婚事的事,林远秋觉得,应该是有利可图吧。
毕竟自从三户人家接手这些事之后,周边百姓对这几座山的供奉,全归这三户人家支配,至于办亲事所需银钱,也是众信徒给出的。
其实让林远秋生气的并不是这些供奉归谁,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他才懒得去管这些银子被谁贪了,又落到了谁的口袋。
可祸害人就绝对不行。
林远秋之所以气愤,是因为被嫁给山为妻的这些姑娘,日子过得实在悲惨。
她们大多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而她们爹娘,为了贪那十两银子,就把自己女儿的一生都葬送了。
按照规定,凡嫁给山神当妻子的女子,头三年会得到一定的口粮糊口。可等过了三年,山神新一任妻子娶回来后,原来的那个就算不上山神之妻了,没了名头,自然就没了粮食供给,以后的吃喝拉撒都得靠她们自己想办法。
而在山上住了三年,这些姑娘的家人也不会让她们回家,觉得被山神休弃之人不吉利。自然,顶着这样的身份嫁人就更不可能了,谁敢跟山神抢女人啊,哪怕曾经是都不行。
家里人不接收,想嫁人又没人要。最后无处可去的姑娘们只有在山上搭一个草棚住着,无田无地的她们,平时只能靠砍柴卖几个铜板,换些粗粮,再挖些野菜果腹,这其中的心酸可想而知。
这种丧尽天良的事,自己作为石洲知府,先前不知晓也就罢了,如今知道了,肯定不会就这样放任不管。
听到知州大人现下就想过去看看,这个叫六子的车夫立马点头应承了下来,“大人,此去巫山只有二十来里路,小的赶车快又稳,不消半个时辰就能到了。”
六子早就看不惯这样的缺德事了。
话说,他还光棍一个呢,这几座泥山倒好,几十年下来,娶的媳妇都数不清了。
听小孙子突然要改道去办事,吴氏和老林头有些担心,不知道出了啥事。看到小孙子脸上并没异样后,两人稍稍放了心,不过让远秋把家里的家丁都带上了。
钟钰柔听了一路,也是气的不行。自然希望相公能为这些姑娘出头,所以她叮嘱了相公千万小心后,就很快抱着宝儿去了婆婆和伯娘她们的马车上。
林三柱没问儿子去办什么事,反正凭直觉,他就知道肯定是紧要的事。于是下了车的他,很快上了儿子的马车。
“大哥,这是任书,你们先过去府衙。”林远秋把知府的任书递给了林远枫,“若府衙那边有疑问,你就把这个直接给他们看,要是他们问起我,你就说我办事去了。”
林远枫接过,本想问去做什么事,可一想,五弟向来是个有分寸的,自己还是和二弟他们好好把家搬好就成。
很快两辆马车离开车队,等掉转了车头,就往右侧岔道驶去。
比起方才的官道,这条路要稍微颠簸一些,林远秋掀开窗帘,看到路的两旁全是水田,再驶出一段路,就能看到路边有清澈的河流。
移步换景,同一地界,不同的景象。林远秋发现同为塞北,石州府看着就要更适宜居住一些。
特别与定胡县相比,那边多是长满了芒草的荒地,水田的占比只有三成。
所以在产粮上,就有了弱势。
“大人,您看,前面那几座山就是。”六子指着不远处的山大声说道。
方才林三柱已听儿子与他说了巫山妻的事,所以这会儿在听到车夫的告知后,林三柱立马从车窗探出头往前面看去。
在道路的左侧,是连绵起伏的山峦,而紧挨在一起的巫山、桃山还有尢山,看着还真像三个端坐着的神像来着。
可再像神像,这不也是三座石头和泥堆成的山吗,要是连山都要娶媳妇,那这世间岂不是乱套了。
许是为了祭拜山神方便,所以有一条宽路直接通向山脚。
等下了马车,林三柱发现自己刚刚有些多虑了。原本他听儿子说过来是准备了解巫山妻的情况,还担心这边的村民会不会难缠,可这会儿他看到,这里除了几间盖的如同庙宇的红墙泥房,其他民房啥的一间都没瞧见。
许是听到了马蹄声,不多会儿,那挂着山神殿门匾的屋子里走出几个人来。
林远秋看到,这是几个精瘦的老头,每人身上都穿着一件看似道袍的厚袄,想来这些应该是守着山神殿的人。
而为首的老头,在看到林远秋和林三柱身上的衣衫都不是普通的棉布料子,且身后还有家丁跟着,只以为这是特地从外地过来祭拜山神的富家老爷,他忙往边上让了两步,好空出进山神殿的路。
林远秋哪有闲工夫扯这些,方才六子说了,说那些被休弃的山妻就住在这些山上,他准备现在就上去看看。
只是才迈步,就听门“吱呀”一声,随后从另一间小屋里走出三个约摸十五六岁的年轻姑娘。
几个姑娘手里都有瓦罐捧着,瓦罐里是泡了水的菜干和米。再看屋顶上有根烟囱竖着,显然这是一间灶房,而她们几人正准备做中饭。
林三柱压低嗓音说道,“远秋,这些姑娘恐怕就是山妻。”
“嗯。”林远秋点头,这几个应该就是,且还是新娶的那种。
看到几个姑娘脸上是与她们年龄不相符的木然,林远秋心里更多了解救人的决心。
抬头朝山上看,就能看到有不少用树枝和松针枝叶盖成的棚子。
六子和平安,还有家丁们,都动作迅速,找到山路后,很快沿路往山上去。
而林三柱和林远秋,因穿着长袍,走起路来有些耽搁,林远秋提起衣摆正准备塞进裤腰里,突然就听走在前头的平安他们在山上惊呼上了,“死人,这儿有死人!”
死人?
一听这话,林远秋忙把衣摆往裤腰一塞,就快步往前走,林三柱有样学样,也轮起衣摆塞进了裤子里。
突如而来的惊呼声,很快引得住在其他草棚子里的人跑出来。在看到山上突然来了这么多人,几个姑娘先是一愣,随后都快步往那间棚子里去。
等林远秋和林三柱赶到时,就见那间比茅房大不了多少的草棚子里,一个面色苍白的女人正躺在芒草堆上,身上盖着一床落满补丁的被子。而在她的身边,蹲着三个抹着泪的姑娘,草棚外,还有两个在呜咽着。
林远秋也顾不上这棚子于自己身高来说有多矮了,他总要看看里头的人到底是活是死。
低头弯腰进到了草棚里后,林远秋也没耽搁,很快伸出手指探了探对方的鼻息,并没感觉到指尖上有呼吸的灼热,难道真的死了?
看着这张至多二十来岁的脸,林远秋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随即他想到了还有脉搏可确定,忙又伸手去摸颈脉,这回指肚下明显感觉到了跳动,虽微弱,却足以证明人还活着。
林远秋收回手,脸上不自觉多了点喜色,可等他再次看到躺着的人的苍白面色,心里明白若不及时救治,恐怕这人只有死路一条。
“平安,你们小心把人抬下山。”林远秋转头朝平安吩咐道。
“是,少爷!”平安听后,忙招呼几个家丁上前抬人。
“你们这是要做啥?”
见几人把月芬姐用被子裹好就准备抬人下山,几个姑娘忙拦在了前面。
虽知道他们这是想救月芬姐的意思,可想到这些都是陌生人,怎能放心让他们就这样把月芬姐给带走了。
林远秋能理解她们的担心,只是救人的事耽搁不得。
再想到今日自己的举动,势必会引起山脚下那几个老头的注意,为免这些姑娘受到伤害,自己应该把她们及时带离此处才行。
想到这里,林远秋对眼前几位姑娘说道,“本官乃新上任的石洲知府,今日过来,正是为着你们的事,只这会儿本官须得先将此人送到石洲府救治,你们可随着本官一同前往。”
说罢,林远秋又转身对平安吩咐道,“你与田七几个就守在这儿,我会再派了马车过来,等那些卖柴的妇人回来后,你们就带着她们一起过来府城,记住,别落下一个。”
平安躬身,“是,公子!”
……
第212章 解救
听到让她们跟着,五个姑娘中,就有四个犹豫,见桃花转身就想跑去收拾东西,秀娥一把拉住了她,“咱们都不认识他们呢。”
在秀娥看来,哪有知府大人会到这里来的,更别说特地过来帮助她们的。
才哭过的桃花,眼睛红红的,听到这句话,眼泪又控制不住的流了下来,她用力一抹脸上的泪,哽咽道,“不认识怕啥,还有比现下更难熬的日子吗,翠菊姐会这样全是因为饿的啊,我不管了,真要被人拐去卖了,我也认了!”
是啊,还有比现在更难熬的日子吗。
桃花的话让秀娥几人突然有了胆量,与其这样没有盼头的活着,还不如干脆去赌一把,要是赌赢了也算脱离了苦海,若是输了,全当自己生来就是受苦的命吧。
还有,这些人真要是人贩子的话,这会儿也不会不嫌麻烦的救翠菊了。
唉,不管了不管了,今天就当豁出去了。
想到这里,四人忙转回了草棚,都收拾家当去了。
说是家当,其实压根没几样东西,一床破棉被,还有几身衣衫,以及一个煮饭的陶罐和一个针线笸箩,其他啥都没有。
对了,还有吃饭的碗,虽豁了口,可也是自己的家当。
等看到五个姑娘背着棉被和包袱出了草棚,手里还提着一个黑黢黢的旧陶罐,哪怕知道这东西拿到府城后也只有扔的份,林远秋也没有阻拦,这可是与人家生活了好几年的家当,猛然让人家不要了,肯定会少了安全感,所以还是都带着吧。
林远秋和林三柱也没耽搁,父子俩很快就下了山,车上还有要救治的人呢,可不能拖延了时间。
只是到了马车那儿,秀娥并没有上车,“大人,民女想着还是等下一趟吧,我怕红香姐她们回来没看到我们会着急。”
其实秀娥是担心仅凭几个陌生人的话,红香姐她们肯定不会相信,所以她想留下来等着她们。
林远秋已猜到了对方的心里想法,他没有反对,觉得留下一个人挺好的,这样平安他们也可以办事顺利一些。
等几个姑娘都坐上了车,林三柱很快去儿子马车上,把小孙子吃的蒸米糕拿了过去,还有水壶和杯子,让几个姑娘试着给人小口小口的喂喂看。
方才林三柱可是听到了,这个他以为生了大病的姑娘,竟是两天都没吃东西了。所以林三柱认为对方饿晕过去的可能性很大,就想着能不能先喂点水和米糕下去。
要说这米糕,还是周氏给蒸的,吃着软糯适中,也易消化。见宝儿爱吃,基本每隔几天周氏就会蒸上一回。
林三柱突然想到,接下来大嫂和大哥他们要住在永宁城了,如此,自家小孙子短时间内怕是吃不上米糕了,也不知到时会不会吵着要吃啊。
……
果然对饿晕之人来说,最有效的还是食物。等到了石洲府城,六子按着林远秋的意思,把马车直接停在医馆门口时,那位叫翠菊的姑娘已经醒了过来,整个人看着除了有些虚弱,其他都还好。
虽人醒了,可林远秋还是让大夫给她把了脉,包括其他几个姑娘。
最后老大夫得出的结论差不多一致,都是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
一句话,就是营养不良。
老大夫的意思,只要三餐及时,便能调理回来。
虽是这样,林远秋还是让他给开了一些补气的药。
显然六子对府城是极为熟悉的,等出了医馆,他赶着马车绕过几条街,就到府衙门口了。
直到此时,桃花她们几个才彻底相信,眼前这个清俊男子,的确是知府大人来着。
此时已是正午时分,林远秋早就饿的前胸贴着后背,可他知道自己还有好多事要安排。
最起码,得派马车去巫山那边把剩下的人给接过来。
而这会儿,林远秋知道,府衙里肯定有好些等着自己的人,想来是等着他上任的下属。
知府和知州虽品阶不同,可手下的主要佐官却是一样的,也是同知和通判。
同知分掌督粮、捕盗、水利等事务。而通判则分管钱谷、户口、赋役以及狱讼等公务。
可以说,除了教育,州府大多事务都由同知和通判分管了。
也正因为如此,自罗知府被圣上罢官去职,知府位置空缺了大半年,石州府照样运转自如。
除了往前衙进,通往后衙还有另外的门。见儿子有事要忙,林三柱让车夫驾着马车走了府衙边上的巷子。
到底是一府之衙,比起永宁州,石洲府衙要更大上一些。
在衙门口对面,街道的另一边甚至还有一道照壁墙,林远秋目测了一下,整个府衙的正门口,从东到西一百多米肯定是有的。由此可见,自己一家人居住的后衙也应该很宽敞才对。
知道今日知府大人要过来上任,府衙里上至同知,下至守门差役,都是紧着神的。
这不,林远秋才迈开步子往府衙正门走去,已经看到他的守门差役,就立刻朝衙门内喊着大人来了。而他们自己,则很快上前,然后跪倒了地上,“小的给大人请安!”
别问守门差役为何知晓这就是他们的知府大人,笑话,新知府大人二十多岁的年纪,个子高挑,模样清俊,且直接往衙门过来。这么多点都对上了,他们怎可能认错。
看到守门差役满脸是笑的热情模样,林远秋也不知道这两人在高兴什么,只朝他俩点点头,然后说了声起来吧,就迈步进了衙门。
林远秋自然不知道,自打知道永宁州的林知州要过来当他们的知府大人后,衙门里的衙役们高兴的只差飞起。这可是让乡下人全往城里搬的好大人啊,他们爹娘兄弟大多都住在乡下,肯定巴望着家里人也有住进城里的一天。
没等林远秋过了仪门,听到通报的高同知与钱通判,还有一众书吏,就都迎了出来。
虽知道林大人才二十多岁的年纪,肯定年轻,可大家还是被眼前之人的清俊样貌给惊呆了,加之林远秋并没留胡须,所以看着比实际年龄要小上不少。
林远秋也不墨迹,与高同知和钱通判相互见过礼后,就直接进入了正题。
在永宁州和定胡县的两年经验积累,让林远秋知道,若你只想专心政绩,不准备与佐官们牵扯太多,不想把精力用到旁的地方去,那么把分内之事做好就成。
高同知是前年来石洲府任的职,而钱通判只比高同知晚来了几个月。
因着罗文庆是个大事小事都喜欢一把抓的性子,所以,高同知和钱通判都没有手握实权的时候。
直到去年罗文庆被罢了官,两人才得了权利,所以这些时日,他俩最最担心的事就是再回到从前。
毕竟知府可是州府的最高上官,只要人家在合理范围内要你怎样,那你就得怎样,包括不分权利给他们。
岂知,才进入大堂没坐上一会儿的林大人,说了一番勉励的话,然后说了声下午去军营后,就直接离开了。那什么督粮捕盗、钱谷户口上的事,一句都没问。
高同知与钱通判忍不住相互对望了一眼,这样就结束了?
还以为今日知府大人会让他们把手头上的事理一理,然后统统交出来呢。
若林远秋知道高、钱两人此时心中所想,肯定会忍不住笑上一句,有人帮着分担事务不是好事一桩吗,他又不是傻子,揽这么多活计在身上做啥。
再说了,自己可握着官印和兵符呢,所以,不管什么事,最终的拍板权还在他手上。
……
后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