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氏有好女-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拎过王放带来的包,毫不留情地拆开扫了一眼,无非是祭拜用的楮钱之类和几件衣物。他就身无长物地走了?这些东西他就不着急用么?罗敷越发觉得会有人乘船经过这里,但也不排除山上他的人准备好了一切,这样的东西多一份又算什么?不要也罢。
她哀叹一声,祈祷浪能小些,别把独木舟给掀翻了。当时昏了头,丢脸的事做尽了,还是被他甩在江中央,他肯定像看了场戏一样!他明明答应带她一起过去的,还要颠来倒去地折腾!
……太可恶了。
罗敷开始认为被他提了个院判就是最大的错误,她应该看着他倒在地上不省人事的!
茫茫江水翻涌,罗敷在船上生不如死。其实现在的风没有之前大,但是这种被别人弃之不顾、完全独自面临危险境地的感觉太糟糕了,就像天地之间只有她一个人还在呼吸。水和风这两种平常至极的事物摇身一变,隔出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来,她在里面无论怎么想法子,外面的世界都视若无睹,就算她下一刻掉到水里淹死,也不会有人知道。
她擦了擦眼睛,摩挲着腰带上系着的玉佩,等到晚上也不是不可以,但她留在客栈的侍女会担心,晚上又看不清人,绝对没有白天安全。况且要是真没船来她怎么办?指望自学成才游到那边去那是异想天开。
罗敷远望江滩,也许是心理作用,那条线在眼中近了些。风好不容易小了,浪也不大了,她一阵欣喜,看得到岸,就意味着看得到人,意味着她喊一嗓子对面差不多能听到。可是人呢?哪里有人?只有一丛灌木,一只拴在石头上的乌篷船,一方挂在树上的破渔网……
能看清具体的景物了,她蓦地反应过来,是江水在把船往岸边推!
此时罗敷不知要哭还是要笑,终于有救了,王放的话十句里有九句都在诓人,她应该想到他留着她的命是有用的,该想到还有针对她的一大串事情还没解决!
她的心也跟着波涛起伏,晕眩好多了,她有了底气,打起精神定定地注视着江岸,只要熬过这一段就好……
水流是有偏差的,然而大体的方向正确,半个时辰不到,罗敷抱着两个包袱登上陆地,出了一身冷汗。
王放还不至于太坏心,至少给了她一条活路。
脚踏实地的恩赐让她扶着一棵大树喘了好几口气,思索着接下来要干什么。这里看起来荒无人烟,到哪里去偶遇一个采药人或者下山的女冠?
就在她思考的空当,背后传来个中年女人的声音,是她今早才听过的——
“施主且随贫道来罢,贫道带施主去观中。”
一道明光照亮了罗敷踌躇不定的心,书上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原来是真的!
山路崎岖,景色却十分宜人,南方初冬的山既温且润,便是朔风也融化在那些枝叶未落的高树间,变作沙沙的低语。泉水流经白石,浅滩埋没在寸长的草里,天然引出一条幽径。
缁衣女冠脚程有意放慢照顾她,不复先前冷硬的态度,罗敷揣着所有的包裹只当没见过她,颇有兴致地问道:
“大师怎么知道我要来的,是特意在这里等我,还是偶然遇到了?”
中年女子平淡答道:“贫道守净,施主跟我来就是,无须多问。”
罗敷撇了撇嘴,只好不再说话。
沿途鸟鸣悦耳,爬了一段山坡,守净忽地开口道:“施主是郢先生什么人?”
罗敷本想说跟他一点也不熟的,但还是道:“他是我生意上的东家。”
她有几分弄明白,原来是王放通知人来接她的,他丢了船桨赶到这里,不会就为了告诉观中有外客要来吧!不定有别的居心……还有,淳于通这个假名他用的还挺广泛的。
前方已能望见一片漆黑的檐角,守净停下步子,回头郑重道:“施主最好不要骗我们。郢先生既然叮嘱过,那必定是与他关系深厚的人,不然施主是进不了观的。”
罗敷倒奇了:“郢先生派了人把道观围起来么?这些年难道就不曾有其他人到观中进香?”
守净从她颜色殊异的眼眸上移开视线,道:“有人来,但是都没出去。”
罗敷默然,两人穿过一座破败的牌楼,视线豁然开阔。青台山的这一峰并不高,道观又不同寻常地处在山腰,走了大半个时辰也就到了。
这里看样子是前几朝遗留下来的一个古观,目光略扫,只余灵官殿和玉皇殿,东西两面的静室有些被改建成厢房,钟楼和鼓楼都已所剩无几。当年的规模应该很大,只是年月一久,砖瓦都老迈不堪,在道边歪倒的石刻上偶尔能看见彼时流行的字体。
“郢先生什么时候到的?”
“差不多有一个时辰了。”
对话实在泛善可陈,罗敷绞尽脑汁,又道:“他每年都来么?在这个时候,冬至,来……扫墓?”
灵官殿前一位年过花甲的坤道早就站在石阶上,服饰十分朴素。守净径直走上去行礼:
“知观。”
没有得到回答的罗敷亦迈出一步,躬身道:“道长好,我来此寻一位家人,姓陆,是十年前入贵观的。”
观主是个清清静静的老妇人,声音飘渺似水,她双目微阖道:“贫道已知晓此事了,守净,你带这位小施主去静室吧。我们这里只有一位俗家姓陆的女冠,施主是为数不多可以见她的人了。”
罗敷面露笑容,觉得再累都值了,俯身又道:“请道长告知郢先生现在何处。”
观主看了她一会儿,“你不是来找他的。”
怎么这观中的人这般紧张王放?看来他和这座青台观很有渊源啊。
罗敷如实道:“我与郢先生在半路分别,他先行一步,得知他让人在山下接待我非常感激,想要向他道谢。”
观主牵了牵嘴角,像是许久都寡着一张脸,动作很僵硬,“施主去过后,再来找贫道。施主的厢房在东边第一间,今日若不嫌弃,就请在鄙观歇息一宿吧。”
她说完,在另一位女冠的陪伴下向后面的玉皇殿走去,只留罗敷随守净去静室寻人。
院子里积满了枯萎的叶子,但石板面依然干净,山中的云雾从远远的地方升起,海水般汹涌地袭来,一如罗敷心底的千万种情绪。
短短的几步,静室简陋的木门就在眼前。带路的女冠拿着她和王放的包离开了,她立在外面良久,始终挪不出手叩门。
这座房间从外面看,荒凉得就好像没有人居住似的。要是晚上,房里点了灯火,她还可以模模糊糊看见一个影子,一伸手就可以碰到的影子。现在日欲当午,院落里充足的光线倒衬得这个角落太过死寂,风一吹,檐下叮叮当当响起铁马的声音,除此之外,再无一点杂音。
日光照在罗敷的衣领上,她抖落身上沾的草屑,正好发簪和裙子,抱着她的包袱轻轻在门上敲了三下。
第72章 吹牛
罗敷的手停在门外半刻,屋内并无唤她进来的声音,不由出声道:
“我来找我外祖母,可以进来么?”
里面仍是死寂,她仅剩的耐心消磨殆尽,推门的一刹那,浓重的药味扑面而来,不由心中一紧。
静室里十分粗陋,只有一方供着香火牌位的长桌,一把藤椅,白色的纱幔后掩着张榻,榻上似乎睡着个人,脸朝着泛黄的墙壁。
罗敷心跳的剧烈,她一步步走过去,想看看榻上的人长的什么模样,是不是同她记忆中母亲的容貌有几分相似,是不是在十年与世隔绝的岁月里变得像这观里的人一样淡漠。她想知道这位幸存的女冠知晓了还有亲人在世是什么反应,又或者她知道自己有个外孙女,却远离尘世从不过问?就像她一直不知道自己有个外祖母,也很少感到孤单一样。
她带着好奇而激动的心情站在床帐外,鼓起勇气喊了句外婆。终于,榻上的一袭缁衣动了动,她的心也跟着颤了颤。
“外婆?你醒着么?观主说你半个时辰前就醒了。”
帐子里的人缓缓坐起来,从雪白的纱里伸出一只手。
第77节
罗敷看着那只虚弱的手,它的形状很优美,只是太瘦了,纤细的骨节在薄薄的皮肤下凸出来,青蓝色的血管浮在手背上,指甲是脆弱的苍白。
她忽然心酸,下意识地握住这只手,想让它比看起来暖和一些,却发觉原来自己的手比它还凉,只一瞬便放开了。
帐子被她拨开,午后的鸟鸣开始聒噪,她在药味里嗅出一丝香烛淡淡的气息,从面前人的衣上化开。
这位前公主的面容一如她想象的那样美丽而矜贵,只是这美丽已经衰老,染了风霜,矜贵的气质下也刻上了在漫漫时光里凿就而成的痛苦。
一个被送去千里之外的西域和亲的公主,没有宗室的血缘作为义务,也没有皇室的靠山可以依凭,所幸她的丈夫对她不错。然而她新的家人身死离散,她独自一人南下求援,迎接她的却是兄长一族的覆灭。
罗敷发现自己说不出什么来,只有再轻轻唤了一声,“外婆?”
黑色的道袍衬得她的身躯越发羸弱,她的眼睛却有着一种淡泊而从容的清明。罗敷又生出了不安,这样平静的目光注视着她,就像她瞳孔中映出的是一个毫无关系的路人。
“我妈妈是真雅,她是西凉唯一的公主,我的外祖是悉居林,现任的西凉王阿延多是他的弟弟。”
黎国公主还是慢慢地打量着她,披散下来的白发落满肩头,她用手不经意地捋至而后,那动作重新点燃了罗敷残存的记忆。 她的母亲也会这样优雅而柔和地理顺头发,不过发色不像她年轻时的黑,也不像她这时的白。
公主拉起她的左手,一根根地抚过手指,在沉默中开口:“阿雅?我记得她……她是我女儿。我年纪大了,许多事记不得了,眼睛也看不清了,孩子,你过来些。”
罗敷咬着嘴唇坐到榻边,那双手攀上她的脸,细细地描着轮廓。她喉咙里的苦涩蔓延到全身,感到动作一停,便听到那一缕风似的语调温柔地说道:
“现下想起一些来了……你叫什么呀?生的不像阿雅。阿雅呢?”
罗敷握住她的手,“妈妈在军中和家人走散了,到了突厥,”还未说完,公主的身子猛然一颤,“是那些人把她带走了!阿雅才十六岁……她还那么小,突厥人……突厥人!”她的眼中迸发出剧烈的痛苦,断断续续地咳嗽了一会儿,又渐渐平复到原来空茫的状态,靠在枕上一言不发,只是无意识地死死抓着袍角。
罗敷撑住额头,低声道:“外婆,你是不是又想不起来了?那就别想了。我爹爹姓秦,给我起的名字是这两个字。”她摊开公主的手心,一笔一划地写,“因为当时是春天,我出生在军营里。妈妈被他救了出来到了匈奴,他们一直过得很好。”
公主好像只有眼睛和记忆出现了毛病,思维却异常清晰,摇头道:“过得不好,阿雅离开了我,肯定是过得不好的。她是个小女郎,什么也不会,西凉都要亡了,匈奴……要是人家知道她的母亲是个齐人,她能过得好么。”
罗敷一怔,她又接道:“算了,我估摸着明日又会忘记,姑且就信了吧。孩子,你下山去吧,用不着来看我。我只记得我有个女儿,她走了,把我的心也带走了……她的孩子,我看不清也记不得,你以后不用费这个功夫来了。我在这里感觉很安全,不愿意看大夫,也不愿意再接触山下的东西了。”
罗敷的心骤然被敲下来一块,又用简单的西凉话说了几句,公主再不应答。她想起了小时候母亲唱的歌谣,起了个头,公主跟着哼起来,脸上的皱纹夹着笑意,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小女儿依在膝旁听曲子的情景。可是她的女儿已经去世多年了,唯一在世的亲人又被她归属到山下的世界里去,她独坐静室,守着残存的一点回忆,让人可怜,就算伤了人也无法责备。
公主哼着哼着就闭上眼睛陷入了沉睡,嘴角还微微上扬着。
罗敷给她拉上薄被,在床头坐了一会儿,还是按上她的腕脉诊了片刻,方知她时日不多。
临走时她嗅了嗅桌上的药碗,辨认出里面的药材应该是吊着性命的那种,有几味很是贵重。
屋外初冬的日光洒满了寂静的院落,也许是中午没吃什么东西,罗敷整个人都有些恍惚。她迈着沉重的腿朝自己厢房走,心里盘算了几下,还是止不住地难受,索性什么也不想了。
回到房间不久,两个年轻的女冠抬来一桶水让她净身,罗敷思绪正一团乱,看到水总算好些,道了谢便不客气地钻进桶洗刷起来。热水中身子舒展开,她将自己埋在静止的水里,直到水凉得差不多才出来,草草擦了一番,对着镜子照了照,觉得没有异样才换了衣服出去找人。
罗敷打开屋门,光线夹着树影霎时充满了身后狭小的空间。不远的古树下站着她要找的人,身着月白长袍,里面仍是那件被她扯过的中单。
他的双眼望过来,蕴着宁静而清凉的笑意,像夏日里迎风飘荡的槐花雪。那样的神采她似曾相识,在相同的距离里一定有人这么看过她。
在哪儿呢?
她不禁走到树下,愣愣地盯着他的脸看。
王放指了指一处树荫,近前一步,道:“怎么洗过了还是这副样子,须知现在天冷,打水可不大方便。”
罗敷一下子侧过头,拿袖子遮住面容,极快地揉了揉眼睛。
“多谢陛下让女冠送水过来。”
他扬着唇角仔仔细细地端详,她显然没有心情打理,一头乌发松松散散地挽着,鬓边还滴着水,一路滑到白玉般的脖子里去。真是懒散惯了,见别人也是这个衣冠不整的模样么?
罗敷被他看的不自在,敛眸自顾自地说道:“陛下来这里是祭奠陆将军的么?山下和山上的人对这里讳莫如深,也是陛下授意的吧。”
王放靠着树干,悠然道:“阿姊不问我早来了多久?只谢我给你准备热水这一桩?”
“多谢陛下告知观主,还让那位守净下来接我。”
他越发不满意起来,忽地笑了声,低低道:“我不在船上,阿姊当真哭了?到现在眼睛还是红的。”
罗敷只当没听见,“多谢陛下这些年关照外祖母。”
王放看着她秀致的侧脸,道:“阿姊,你若是心里为其他事忐忑不安,便不用谢我,我不需要一个顾左右而言他的人对我表示这些无足轻重的感谢。”
他突然想像两个时辰以前那样去触碰她的睫毛,看她皱眉的样子,腹诽的样子,她放在心里的事比表露出来的多得多,他不介意花上一些时间把它们一件件挖掘出来。
罗敷在脑子里过了好几遍,方道:“陛下既然知道我前晚是坐船来的,就是派人一直在盯着我,所以我要做什么陛下都知道。我要过江,陛下捎我半程,我要上山,陛下让人下来接,然后,是否我要做的事就是陛下也想做的,或者说陛下想要我做些什么?”
王放的笑容倏尔隐去,拂去衣上枯叶,转身道:“跟上。”
罗敷自觉有理,便小跑着跟他走东面第二间厢房,紧邻着给她安排的那间,桌椅床凳没精致多少,倒也算得上干净整洁。
甫一关门,他就丢了块帕子过来:“将头发擦干,水别滴到我身上。”
她捏着帕子有些窘迫,却反应过来,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