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走科举路 >

第88章

重走科举路-第88章

小说: 重走科举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个主考官就是大家公认的,最铁面无私的礼部尚书周成明。
  周成明是近些年才起来的人,他之前去山北省主持过乡试,季兴邦他们那一届举人就是他考出来的。
  这个人极其的铁面无私,不讲情面。太子殿下、魏王殿下、宁王殿下斗争之后,谁也不服气谁,谁也不相信对方的人。
  于是他们只好选择了这个最铁面无私的周成明做主考官,大家各凭本事,谁也别搞盘外招,谁的人能考上的多,就算谁厉害。
  季兴邦此时也在京城,对于周成明这个爆冷门的考官他确是很了解。
  因为当年周成明做山北省主考官,点了他做乡试第一名之后,他一直都对周成明心存感激,这些年来他便一直关注周成明的情况。
  周成明若是出了诗集、文章之类的,或者是在诗会上有什么发言、有什么点评,他都会有心的记住一些,对周成明大人的性格也比较了解。
  这样下来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季兴邦在家中将收集的周成明的墨宝以及诗集文章全部都拿出来,给自己的子侄们以及朋友周成明看,也对他们讲讲周成明大人的性格,算是非常宝贵的经验了。
  要知道周成明大人被确定为主考官之后,他的墨宝、诗集、文章立马“洛阳纸贵”,“一字难求”。
  他本人铁面无私,收到圣旨之后便闭关,不再见任何人了,完全杜绝了别人打探消息的情况。
  其他人便是急得抓耳挠腮,也无法更了解他一点。
  占据了这些优势之后,季绍楠、季昀霆、杨志雄、周平安大家考试的成绩都还不错,四个人都通过了会试,取得了贡士的资格,可以参加殿试了。
  只不过在他们看来,他们的成绩都不算太好。
  季绍楠考了第十名,与他心目中的勇争三甲距离非常远。
  虽然他也知道自己的父亲当年也是考了第十名,后面被点中探花的,但是这种可能性非常的小,他大概率是今年考不上一甲了。
  季昀霆成绩稍差一些,考了第十八名,若是算二甲的名额还是比较稳当,但想考中一甲也不可能了。
  杨志雄考了第二十五名,基本上属于二甲的尾巴、三甲的开头之类的尴尬名次,冲一冲或许能进二甲,一不留神就掉进三甲里面了。
  周平安的成绩不算好,考了四十多名,但他已经很满意了,因为殿试是不会罢黜考生的,他可以安安稳稳将一个三甲同进士的位置收入囊中,对他而言已经很不错了。
  因为三年一次的大考,尤其是殿试乃是朝廷当中的大事,所以皇上虽然身体抱恙,也仍然参加了这次庆典。
  因为明面上他只是身体微恙,不能让朝臣知道他身体抱恙的事情。
  当然,这些消息都没有人透露,也没有人敢透露。季兴邦是从季绍楠、季昀霆、杨志雄、周平安四人考完殿试之后回来谈论中分析出来的蛛丝马迹。
  据他们说,殿试一开始的时候,皇上让太监拿了一个条子,声如洪钟地念考题。
  之后皇上在龙椅上稍微坐了会儿,也没有下来巡视一番考生的答题情况,就直接走了。
  只剩下太子殿下一个人留在那,监督众贡士们答题,还时不时的走到考生身边,看看贡士们的答题情况,做足了主考官的样子。
  季兴邦听完之后感叹,皇上的身体看来还是没有彻底好转,甚至和之前差不多,这次连让人模仿他说话都没有
  可能只是出现一下,让大家知道他还能走还能坐,没有卧病在床上。
  几日过后考试成绩出来了,名次与周成明录取的贡士名次差别不大,便是前三名的位置都一模一样,可能是几方博弈的结果。
  所以季绍楠还是保持了他的第十名,季昀霆也保持了第十八名,二人均进入了二甲进士的行列,算是中规中矩,没有出错。
  但是杨志雄发挥的就不算太好,他没有保住自己二十五名的位置,考中了第三十四名,落入了三甲同进士之中。
  周平安的名次也有所下降,降到了五十多名,但是一点不影响他的排名,仍然是三甲同进士。
  四个人在男子的科举考试中均有所斩获,其他三人都很满意,只有杨志雄捶胸顿足、扼腕叹息,遗憾他自己没能保住二甲进士的位置。
  但人世间就是这样,不可能所有人都得偿所愿,总会有人失意的。
  况且,对于杨志雄个人而言,他觉得自己能有二甲进士的水平,落入三甲同进士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但是对于他的父母来说,他们这样农户人家出身的人能考中一个三甲同进士,已经是磕头碰到天、烧高香烧到了祖宗面前的美事,很满足了。
  这一刻起,杨家也算是官宦人家了,季桃花也可以指望着自己的儿子给自己挣个诰命夫人的封号了。
  之后,便是庶吉士的考试,季绍楠和季昀霆都考中了庶吉士,可以进入翰林院学习三年,之后再分配工作。
  但是杨志雄和周平安便都补了缺。
  因为现在正处于季兴邦蛰伏的时期,他的大堂兄季兴杰也是那种不站队的人,所以杨志雄与周平安能补的位置都不太好。
  想补一个京城的官员是没有指望了,最多只能补一个外地正七品的县令。
  即便这样还轮不到那些好一点的江南省、南北直隶省之类的好地方,只能选择辽东、西南或者西北那样的荒芜之地。
  他们两个人一点儿都没含糊,直接选择了西南省的一个地方去做县令。
  一来周平安本来就对西南省特别的熟悉,去了那里之后可以做得顺手,二来可以继续完成季兴邦的心愿,好好地经营西南省,让西南省变得美丽富饶。
  对于杨志雄来说,辽东、西南、西北对于他而言都差不多,他去其他地方哪都两眼一抹黑,但是去西南的话,还能有几个熟悉的叔伯们照应一下,算是有熟人吧。
  于是,二人被授官之后,便收拾行李,包袱款款的到西南省赴任去了。
  然后他们写信回来,巧的是都被分在了熟悉的人做府君的地方。周平安跟着时穆宁府君,杨志雄跟着闵宏达府君,也算是万幸了。
  季绍楠和季昀霆二人在考完试之后不久,便到翰林院里面去学习了。
  现在,他们两个的科举考试问题解决了,年纪也差不多了,是时候说亲了。
  相比起来,虽然季兴邦是鸿胪寺卿,职位要比季兴杰高一些,但是季兴杰毕竟在太学,还算有一些实权,而季兴邦的位置就完全是一个闲职了。
  再加上本身季绍楠的科举成绩就比季昀霆出色,因此在相亲市场上,季昀霆的市场远远不如季绍楠。
  即便如此,季兴邦和时晗雪二人也没有沮丧,他们好好的帮儿子季昀霆相看了一户翰林清贵人家的女儿,小年轻人们相亲见面后,对彼此都很满意,二人很快便共结连理,做了一对恩爱夫妻。
  季兴杰和李思微给儿子季绍楠挑媳妇也是非常的细心,他们不挑那种当前大富大贵人家的女儿,因为这波人现在是党争之中闹得最凶跳的最高的,他们觉得这样不是长久之计,万一以后太子倒了或者魏王倒了,这些跟着他们的人都没什么好下场。
  因此季兴杰中的是同事——一个太学教谕的女儿。他和这个同事脾气相投,二人都不喜欢陷入党争,他也觉得这个同事脑筋很清楚,养出来的女儿也不差。
  李思微为了儿子着想,亲自相看了女孩儿,然后孩子们成亲之后过得也挺好的。
  当然这些说亲、成亲的事都是后话,目前为止这个时间点,都八字还没一撇呢。
  男子科举考试之后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季绍敏和季昀舒二人参加女子科举考试的事情了。
  作者有话说:


第146章 女官考试
  季昀舒和季绍敏二人年纪不一样; 季绍敏比季昀舒年长一些,同时在三年前已经参加过一次女子科举的考试了,这一次考试是她第二次参加。
  但是不得不说; 人与人之间的聪明才智是不一样的; 老天对每个人并不一定都是公平的。
  或者老天更加偏爱季昀舒; 给了她极为聪明的头脑; 使得她在这次女子科举考试当中一举夺魁,成为了新一届的女坤元。
  季昀舒考中女坤元的时候,皇后娘娘感慨地说了一句:“昀舒你可真厉害啊,不愧是晗雪的女儿; 当年你母亲就是考中了女坤元。
  哈哈哈,母女两人两代女坤元,实在是我们大景朝的一桩美谈。”
  是在选择点人做坤元的时候,皇后娘娘是秉着公心的,她确实觉得季昀舒在考试之中的发挥更好; 值得给她一个女坤元的封号。
  而且; 季昀舒姓季,而时晗雪姓石; 皇后娘娘一时之间也没怎么把他们两个人联系起来。
  还是在她确定了女坤元的人选之后; 听到有女官和宫女恭喜现在在宫中的女官时暄妍; 才惊觉原来今科女坤元季昀舒竟然是时暄妍的侄女的; 时晗雪的女儿。
  直到此时,皇后娘娘才将时晗雪和季昀舒二人联系了起来。于是在正式唱名的那一天,她便高兴地提了这么一句。
  但是皇后娘娘的这句话落在有心人的眼里便变了味。
  尤其是今科考中第二名的熊银燕和考中第三名的杨静芦。她们二人都对自己的才学非常自信,且出生也很好; 年纪比季昀舒要大。
  她们二人都是奔着夺取女坤元这个名号来的。可是竟然被季昀舒这个年纪较小的女孩拔了头筹; 她们如何能服气?
  杨静芦来自文风鼎盛的江南; 她有家学渊源,不屑于开办的女子书院之中和其他女子一同读书,教导她的都是家中文化极深的各种长辈。
  这些长辈们平时经常被邀请到江南省各个地方的女学去演讲,会有很多女学生来听,也包括开在江南省的各个灵毓女学。
  因此杨静芦从来不把京城或者其他分院灵毓女学出来的人放在眼里。
  而平常在京城的闺秀圈里,熊银燕也是当之无愧的才女,每次的闺秀聚会当中,无论是写诗还是作画都是她拔得头筹,完全没有一个能和她来竞争一番的角色。
  因此她对自己自视甚高,觉得满京城的女孩子里面她最厉害,不可能有人比得上她。
  再加上季昀舒本身不太愿意与人相处的属性,从小与父亲在山北省、西南省等各地生活,她也极少参与京城闺秀圈里的各种活动,所以她的才名在京城闺秀圈里不显,也没有人听过她的才女的名号。
  这样两个心高气傲的女子,如何能对季昀舒获得女坤元这件事情心平气和的接受呢?
  但是在皇后娘娘唱名册封她们的那天里,她们二人心中虽然有不满,但却不敢表现出来。
  若是将不开心挂在脸上,岂不是质疑皇后娘娘的决定,打皇后娘娘的脸吗?
  她们俩可没胆子在众目睽睽下做出这种事情来。
  季绍敏此番经过努力,终于也考中了一个女坤士,名次排在比较后面,与上一届杨芝嫣的排名差不多。
  季绍敏心中挺开心的,她知道自己马上就要说亲了,考中女坤士和没考中女坤士,能找的婆家真是千差万别。
  同时她心中也已经有了打算,想要外放去西南省,像方安焕一般做一个女官。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这三年来,季绍敏除了认真学习汉学知识之外,也学了一门西南夷的语言,就是方安焕所属的百夷族的语言。
  等到女坤士的考试尘埃落定之后,皇后娘娘果然又开始分配大家了。
  季昀舒有着时暄妍这个了解她想法的姑姑一直跟在皇后娘娘身边,自然不会糊里糊涂被皇后娘娘选进宫中服役。
  时暄妍向皇后娘娘汇报了之前方安焕这个女官在西南省当县令是当得多么的好,趁势提出这一批新的女坤士中,也可以比照方安焕这个例子,进行一轮西南夷语的考试,之后选择部分人到西南省去做县令。
  若是这样做的话,皇后娘娘就给大景朝的女官们开辟了一条新的做官路子。
  女官们除了在宫中服役以及外放出去开办大景女学之外,还能够任一个实职的正七品县令,很有权势。
  皇后娘娘闻言心中一动,觉得时暄妍提出的这个主意非常的好。况且现在皇后娘娘与皇帝陛下是一条心的。
  现在皇帝陛下抱恙,好些事情都需要皇后娘娘帮他遮掩,现在这个时候跟皇上提什么要求他都不会反对的。
  更何况,皇后娘娘所要的不过是将几个女子放到西南省去做正七品的县令而已,一点儿都不会影响大景朝的朝局变化,对皇上的皇权也没有任何的威胁和影响。
  在皇上是否在位掌权的这一点上,目前为止皇帝陛下和皇后娘娘的利益是一致的。
  当皇帝是皇帝,坐在龙椅上的时候。皇后娘娘自然也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极有实权。
  但若是皇上的皇位不稳,被某个儿子夺了皇位,故去了,或者是变成了不管权的太上皇,皇后娘娘立马也会变成皇太后,到时候手上还能有多少权力可就不一定了。
  至少那个时候,她已经不是全大景朝最尊贵的那个女子了,而是要与当时的皇后娘娘争权夺利,与自己的儿媳妇斗争一把,最后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所以她很希望自己的夫君能够继续坐稳皇位,在后宫中给自己的丈夫一些支持,夫妻俩利益一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果然,皇后娘娘与病重的皇上商议了这件事之后,皇上没有多考虑,便点头答应了这件事。
  一来,已经有方安焕这个人作为先例摆在前面,证明女子在西南省当一个正七品的实权县令完全不是什么难事,也不是多值得朝臣们反对的事。
  二来西南省那个地方地处偏远,完全是个不毛之地,偏偏那里还有各种少数民族聚集,对男女之防看得不算太重,便是再多女子在那里作正七品的县令,也不会引起当地的动乱,不会引起朝局的不稳。
  三来这段时间以来,皇上身体真的非常不好,皇后娘娘给了他很大的支持,否则的话他恐怕难以斗得赢他已经羽翼丰满的大儿子太子殿下和四儿子魏王殿下。
  若是因为这么一件小事,惹得自己的妻子心生不满,从而不再支持自己,反而支持太子或者是魏王,那么自己这个皇上不光是权力堪忧,便是性命都堪忧。
  要知道,不论是太子继位或者是魏王继位,他们都是妻子腹中所生的亲生孩子,妻子便是做了皇太后也不会太难受。
  而自己就不一样了,若是儿子心好一些,还能让自己做一个不管事的太上皇,让自己可以平稳度过余生。
  若是儿子心狠一些,为了民间的名声,悄悄让自己病逝了,然后假惺惺地掏出一份遗旨之类的来自己登基做皇上,自己可就没命了。
  照这么想,就算是自己在后宫当中苟延残喘当太上皇,日子也会过得相当憋屈。
  这两种结果都是皇上不想接受的,因此他不想在这种小的地方让皇后心生不满,还是想尽力争取皇后这个盟友,因此答应了皇后娘娘的要求,亲自让人拟旨之后盖上了御印。
  皇后娘娘请来了圣旨之后,立马就进行了一场西南夷语的加试。凡是有想到西南省某地去做县令的女官,都可以参加这场考试。
  季昀舒我盼了很久,此时瞌睡遇到了枕头,自然赶紧举手报名。
  考得第二名熊银燕第三名的杨静芦二人考试的目的就是进宫,获得更多的权威,获得皇后娘娘等主子的信任。
  她们对这种去偏远的西南省做县令的事情,完全没有兴趣都没有报名。
  与她们一般想的女子还有很多,多为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