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豪门真少爷我不当了-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创作理念上,《歌坛》杂志和“翼”的交流就更深入了,两张专辑的创作背景、主打歌的选择以及成员们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麻烦全部被记录了下来,主持人越挖越深,最后问:“两张专辑的创作过程中,谁是最辛苦的?”
季晏直接指着谢鸣轩:“老谢。”
但他没料到的是,谢鸣轩、陆苇和方屿居然一起指着他:“季老师吧。”
主持人也好奇了起来:“理由呢?”
“老谢创作的歌最多,而且他除了自己创作之外,也会教我写歌,我书架上一半的书都是老谢推荐的。”
“我选季老师,因为《迷雾》的创作周期他的状态很不好,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包括后来专辑发行之后也遇上了麻烦,这些对他都有影响,只是他不会把这些事情说给我们听。”
“也因为季老师的基础当时还不够好,他真的是一点一点慢慢学,才把《无声告白》这首歌写出来的,写《跃》那段时间他还要准备新电影,他应该是我们几个人里最忙的。”
面对记者镜头的时候,方屿和陆苇两个人表现得尤为正经,一些季晏自己都忘掉的细节他们偏偏记得很清楚——事实上,《迷雾》和《在23岁》两张专辑的创作都不是外人想象中那么简单,方屿和陆苇都有崩溃的时刻。
但他们总是记得伙伴们努力的模样。
从这个角度看,季晏其实也是一样。
因为伙伴们在努力,他们不想落后于对方,也不想成为组合的累赘,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变得更努力一些。
季晏时时刻刻感受到谢鸣轩他们对自己的偏爱。
……
《歌坛》对采访的总结进行得很快,在将最终稿件给DW娱乐核对后,采访文章以最快的速度登上了杂志3月份的电子刊。
这一期的主要内容就是对“翼”的专访,因而封面人物也是“翼”。
由于“翼”以往在时尚杂志上露面更多,粉丝们买到这期《歌坛》时甚至有些不太适应文字远远多于图片的排版,但慢慢地,把这期专访读下来之后,粉丝们对“翼”更了解了。
“《迷雾》原来是翅膀团抱着出最后一张专辑的想法去创作的,难怪当时《DoULike》搅局,季老师表现得那么郁闷。”
“我团友情无敌了,他们总在我意想不到的地方制造泪点。”
“没想过有一天我居然会被专访虐到——他们说已经做好发完专辑就解散的准备,而且创作过程中一直有嘲笑的声音。”
“讲真,我追星这么多年,第一次看到偶像专访里出现这么多书。”
“写《无声告白》的季老师当时居然没有什么音乐基础吗?那他绝对是天才中的天才了。”
“《迷雾》和《在23岁》好听的理由都在这期专访里了,我只知道我真的没有爱错人,期待翅膀团的下一张专辑。”
“期待翅膀团的下一张专辑。”
至今为止,粉丝们见到了在舞台上光芒万丈的“翼”,从成员们偶尔泄露的行踪里也能看到他们活泼的一面,而这期专访却将工作中的“翼”展现在了粉丝们面前。
《歌坛》杂志拍摄的照片不算精致,远不如《Alex》以及《秀场》等一线大刊时尚,可长篇文字中的配图却都是精挑细选过的——
谢鸣轩送给季晏当生日礼物的那把吉他,陪伴着他完成了《跃》的创作。
窗台是季晏的活动区域,他很想养只猫,但猫不喜欢窗台,也不喜欢他,最终被经纪人带回家养了。
谢鸣轩平均一个月至少看6本书。
陆苇最崩溃的时候会对着盆栽唱歌,那盆花在《在23岁》发行后忽然开花了。
最后入镜的是一根拖把,图片的备注是:方屿每天都会训练,不方便去健身房时,他会留在室内训练,担心汗把地板弄脏,他会用这根拖把拖地。
在最后的总结中,《歌坛》杂志写道:“‘翼’的成功看似不费吹灰之力,每一张专辑都获得了超出期待的成绩,但他们绝非生来如此。人们注重结果,过程似乎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小细节。”
“然而,没有一次成功是一蹴而就的。组合的成功来自于成员们不断叠加的努力,每一个人,为了自己,或为了伙伴,竭尽全力去拼搏,最终才能装上翅膀去飞翔。”
“呜呜呜呜,我永远喜欢翅膀团!”
“永远喜欢翅膀团+1,因为他们很年轻,因为他们是偶像组合,所以他们的努力似乎总被误解,不过没关系,我知道就足够了!”
《歌坛》这份采访带来的影响力并不仅限于粉圈,毕竟《歌坛》还是一份偏专业性的杂志,受众多为真正热爱音乐的歌迷,杂志专访结束后,《迷雾》和《在23岁》的销量又小小涨了一波。
《歌坛》杂志也创下了电子刊发行至今的最高销量。
……
A城的另一边。
望着把《歌坛》采访打印出来的宁蔚,段意然陷入了不知该吐槽还是该无语的纠结中。
他只能说:“你可以写信的吧?也能发微信吧?”
沟通渠道如此畅通,但这个人居然!
居然!拿着笔在画关键字句。
请问这是什么小学生行为?
段意然原本只是对宁蔚的行为有些无语罢了,现在他是无语plus,感觉可以把宁蔚塞进炮筒发射给DW娱乐。
尤其在宁蔚和季晏一起出门之后,段意然感觉自己甚至可以闻到恋爱的酸臭味。
——虽然那两个人恐怕不那么觉得。
呆瓜,全是呆瓜!
前两天,某个呆瓜还问他,送刚刚认识不久的朋友小提琴会不会太突兀了?
段意然回问是哪把,宁蔚给他发了一张图片。
确认小提琴标价上0的位数之后,段意然只想呵呵。
朋友。
刚刚认识的朋友。
噢。
第74章 练歌中
《歌坛》杂志的这期专访比“翼”想象中更有影响力;在乐坛式微的当下,权威杂志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业内的偏向。“翼”《迷雾》和《在23岁》的销量有一大部分来源于粉丝,换句话说;“翼”的路人盘是比不过传统歌手的;但这期专访却让他们得到了更专业的认可;从现在开始,不仅是粉丝会期待他们的新专;业内也会对“翼”第三张专辑的风格带有期待。
毕竟;就目前来说;偶像实际处在整个乐坛的底层,尽管每一年都会有多位偶像发行专辑;可他们的产出乐评人们甚至懒得评价。
因为绝大多数专辑——并非所有偶像都是这样,但其中的绝大多数,都在专辑封面上提前印好了割韭菜三个字。
“翼”并非要做特立独行的偶像派;他们只是想出一张对得起自己的专辑。
从《偶像世纪》出道时他们是那么承诺的;也希望自己可以做到。
……
接下来,季晏几人就要为了“蓝色”的演唱会做准备了。
“蓝色”的演唱会自然是“蓝色”的主场,按计划来说,“翼”最多只需要唱两首歌;一首由他们单独唱;另一首则是和“蓝色”的合唱;现在唱哪两首歌还没确定;但不管怎么说;他们不允许自己表现得太糟糕。
“《旅人》和《沉默时刻》杠掉;《逆转时空》也放弃。”季晏拿出架子上的“蓝色”专辑,一张一张地翻,这几首歌他都已经唱过了;再唱惊喜值会下降。
“要不来写字条?”
“行啊。”
谢鸣轩负责分字条,季晏拿着笔埋头苦思。
选“蓝色”的歌确实挺难,因为一张专辑从第一首开始就没有难听的歌,感觉每一首都可以在演唱会上引起万人大合唱,当然——每一首也都是挑战。
字条揭晓。
谢鸣轩写的是《荆棘丛林》和《给大地的情书》。
陆苇摊开手:“《荆棘丛林》和《刺客》。”
方屿是《刺客》和《给大地的情书》。
季晏则是《荆棘丛林》和《给大地的情书》。
事实证明,他们口味挺相似。
“不是口味相似吧?是因为你天天放。”陆苇忍不住吐槽季晏,“我们被传染也很正常吧?”
季晏眨眨眼:“有吗?”
他觉得自己放歌挺规律的,每一首他都喜欢,所以没有什么特别的偏好。
“相信我,真的有。”方屿拍拍季晏的肩膀,“在你和宁神吃过饭之后,症状更加重了。”
季晏:“……”
那真是不好意思了。
歌就这么定了下来,《荆棘丛林》和《给大地的情书》两首,前者是“蓝色”最新一张专辑的第二主打,后者则是他们成名专里的一首歌,和《旅人》在同一张专辑里。
季晏仔细回想了一下,“蓝色”发行《无声的钟》之后,他听这张专辑的频率确实很高,而过往专辑里,《给大地的情书》和《旅人》的那张他的确也经常听。
自然地,“翼”进入了练歌模式。
在外人看来,练歌大概是“翼”日常生活中最枯燥的一环,毕竟偶像的生活大多丰富多彩,按狗仔们曝光的消息,某些偶像感情生活可以丰富到同时劈腿四位女性,堪称时间管理大师。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对“翼”来说,练歌的过程虽然辛苦,他们却能从中感受到彼此的默契在增长,而且这是他们身为偶像的本职,唱歌的时候,队友和自己的声音都很清晰,即使某一个人有不足的地方,其他人会很自然地来补位。
不管是拍广告、代言还是杂志封面,他们都会有一种悬浮在空中的感觉,但作为“翼”的一员在唱歌时则不同,他们双脚踏在地面上,声音很稳,所以内心很稳。
一遍《荆棘丛林》唱完,“翼”全员只有唯一的感受——“好难唱。”
“怎么会这么难?”
听宁蔚的原版他们并没有感受到这首歌的难度,可自己唱过之后……
“翼”几人的唱功绝对不能算差,尤其经过《迷雾》和《在23岁》两张专辑的磨练后,在年轻一代歌手里,四人的唱功可以说是相当不错,基础最差的季晏也在《天声歌者》节目上得到了认可,他的翻唱从未因为唱功而受到批评。
即便在《天声歌者》时期,季晏的唱功也只是被认为青涩而已。
《迷雾》和《在23岁》里也有难唱的歌,在创作的时候,成员们没打算停留在舒适区,有几首歌的创作甚至特意挑战了自己的唱功。
可“蓝色”的歌,不仅是唱功,还有宁蔚本人演唱时的风格。
难以模仿,难以驾驭,从发行的那一刻起,专辑里的每一首歌都打上了“蓝色”的独特标签。
“多试几遍吧。”方屿叹了口气,“每次唱宁神写的歌,我都觉得嗓子在和我抗议。”
《荆棘丛林》比《逆转时空》要野性得多,这首歌高音很高,低音又很低,“翼”团能轻松驾驭的只有谢鸣轩,因为他本音就足够低,而高音……即便扯着嗓子吼也很难吼出宁蔚的味道。
“要不换首歌?”陆苇提议道。
“就《荆棘丛林》吧,什么风格都要尝试一下。”
“老谢,你嗓子已经哑了,吃颗润喉糖吧。”
谢鸣轩驾驭《荆棘丛林》的低音没什么问题,可吼到高音的时候,他比其他人要痛苦好几倍。
陆苇和方屿还在讨论,就见季晏专注地盯着手机屏幕,他俩还没来得及抗议季晏练歌途中走神,季晏手机却蓦然响了起来——“……这一句的发声技巧是……”
陆苇&方屿:“……”
这就是随身携带作弊器的感觉吗?
遇上问题直接请教本人,这种福利他们也想有。
“宁神对季老师好得超标了。”方屿小声和陆苇嘀咕,“我也想被大佬宠爱。”
“尊严呢?品格呢?作为人的价值呢?”陆苇灵魂拷问,“我也想。”
“这样也挺好的。”谢鸣轩低声道,他示意方屿和陆苇去看季晏此刻的表情,只见季晏眼眸低垂,目光却比平时更温柔。
“是挺好。”陆苇笑道,“季老师确实比之前更开心了。”
作为队友,作为“蓝色”的粉丝,陆苇他们其实也挺羡慕宁蔚对季晏的箭头的,但他们并不意外,因为季晏足够刻苦,因为季晏对音乐的理解比他们想象中更强——季晏会是宁蔚喜欢的那种歌手,他们对这一点深信不疑。
最重要的是,季晏专属的作弊器现在也是他们的作弊器了!
宁蔚把写《荆棘丛林》这首歌的心得和演唱的技巧全部说给了季晏听,对方讲得很细致,即便“翼”成员们的嗓音条件达不到他的水准,却依然从他的讲述中获益良多。
“有种我自己其实很菜的感觉。”方屿感慨道,“神不愧是神,竟恐怖如斯。”
“你不菜吗?”陆苇蹲到他旁边,“和他这种大神比起来,我们每个人都很菜。”
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换别的歌来唱。
“蓝色”是他们的目标。正是意识到“蓝色”的强大,意识到他们和“蓝色”之间存在的差距,他们才有奋斗的动力,不是看到对方的强大之后选择转弯,而是冲向前,缩小和对方之间的距离。
季晏几人再度进入闭关模式。
一直练歌确实枯燥,但他们边练边学,对新专要创作出什么歌似乎都有了模糊的概念。
因为《荆棘丛林》和《给大地的情书》,他们面前出现了更广阔的世界。
……
在这一周里,季晏几人没有在微博发动态,就连平时冒头频率最高的方屿都没有发搞怪自拍,粉丝们不由猜,“翼”是不是又有了什么重大任务?
有粉丝猜这是“翼”发新专前的闭关,但想想又不可能,“翼”在接受《歌坛》杂志采访时就已经说过,新专最早今年年底才出炉。
“难道是拍戏去了?”
“别,我可不想破坏翅膀团在我心里的形象。”
“放心,翅膀团颜值能扛住镜头的,看季老师在《我,无名》里就知道。”
追惯偶像的粉丝们着实有偶像拍戏ptsd了,除非是那种颜值特别能打的,否则偶像在电视镜头下的脸都……很崎岖。
是的,他们也找不出更好的词去形容,但真的……崎岖不平,没有刘海更是……无法直视。
很怪。
在舞台上明明是美颜盛世,和一众明星对比也丝毫不差,但入镜之后,面部的缺陷似乎在一瞬间无限放大,和好看这个词就完全不沾边了。
当然,粉丝们也尊重偶像个人的选择,毕竟演员在娱乐圈的阶层分配中位于上层,不少偶像出道前的确有个演员梦。
但对他们来说,偶像们在舞台上发光发热的样子更可爱,也更令他们印象深刻,因为他们是通过舞台认识某一位偶像、进而喜欢上对方的。
“不过按我对翅膀团的了解,他们一直不冒泡的话,绝对是在憋个大的。”
“+1。”
“难道是演唱会?再多出几张专辑,演唱会应该就来了吧?”
“万人血书求团综啊,不要懒,DW娱乐如果不想拍的话,本人愿意奉献自己全程跟拍。”
“团综+10086。”
“就算拍拍他们吃火锅的日常也好啊,季老师天天偷溜出去吃火锅,我倒要看看火锅到底有多好吃?”
“本人可以为季老师免费试毒。”
第75章 排练中
出道至今;“翼”都没有表露过要拍团综的想法,粉丝们其实一直挺期待的,也有几家视频网站和DW娱乐接洽过;想要包揽团综的拍摄与制作。
“翼”暂时没有同意。
他们一年的行程已经够忙碌;还要确保专辑制作的时间,确实没有空在团综上耗费心神。
不过——
第二天,“翼”的官博就更新了一组照片。
照片里,四个人凑在火锅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