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豪门真少爷我不当了-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论赚钱能力的话,谢鸣轩在“翼”里遥遥领先。
季晏他们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团专、团代、团队活动以及个人活动的收入,团专包括专辑销售收入和版权费,专辑收入、代言和商演收入都平分,版权费则是各归各的,个人活动上,谢鸣轩帮米琳创作的几首歌大获成功后,他几乎收到了业内所有大型音乐公司的创作邀请,邀请费足以比肩业内一线创作者。这一方面是谢鸣轩本人的创作能力足够强的缘故,而另一方面,“翼”的名气也让歌手们很愿意和谢鸣轩联动,甚至不需要大面积营销,话题度都能够拉满。
相比之下,季晏、陆苇和方屿的收入就要逊色一些。
季晏在团体外的主要活动就是拍戏,但他只在黎响导演的《我,无名》里出现了几分钟,片酬可谓不值一提,不夸张地说,黎响给他片酬就足够慷慨了,不少演员甚至愿意零片酬在对方的电影中出镜。
至于《少年情诗》,朱书光的片一向以片酬低闻名,就算季晏是主演,片酬也相当有限,算起来连谢鸣轩写一首歌的收入都不如。
季晏在《迷雾》和《在23岁》两张专辑里各写了两首歌,一首《无声告白》,一首《跃》,这两首歌收到的版权费也已经超过《我,无名》和《少年情诗》加起来的片酬了。
陆苇和方屿的收入则和季晏相当,方屿稍微好一些,因为他的时尚活动多,出场费也不低。
不过就目前来说,“翼”还没有单人代言,代言基本都是以组合的名义进行,因为不管写歌还是拍戏从本质上说都是提升,代言则有些不同,是纯商业性质的,涉及到利益的分配——“翼”看到过很多大热组合解散的过程,多数都是因为成员们之间利益分配不均,要么是代言,要么是资源。
他们固然追求自身的发展,但还是想以组合的名义出足够多的专辑,等哪天他们厌了腻了再选择分开,或者有可能——一直不分开。
“羡慕,真的羡慕。”
不给谢鸣轩回话的机会,季晏几人在群里敲诈了对方好几顿饭,日期可以排到明年夏天。
……
吃过年夜饭后,季晏手机里收到了宁蔚发来的图片,配上一句“新年快乐”。
季晏回了一句新年快乐,顺便多提了一句:“你家的年夜饭看起来很好吃。”
兔子表情欢快地转了个圈,扭扭屁股,看来是对季晏的夸赞非常满意。
第72章 假期结束
回家过年的这几天;季晏倒也不算特别安逸,Z县虽然只是个小县城,可也有不少人知道季晏出生自这个地方;他出门的时候偶尔也会碰上粉丝。
季晏在A城的时候喜欢蹲在公寓当宅男,可回了家,他特别爱各处溜达;Z县小,从城东开到城西不过几十分钟;季晏开着季青的车,一会儿去小学溜达一圈;一会儿又去城西的商场,几天时间门里已经把A城逛了个遍。
所以最近微博上总有Z城粉丝偶遇季晏的瞬间门——
“季老师的造型;好土!”
“我深深怀疑;如果经纪公司允许的话;季老师恐怕就得穿着花棉袄在外面溜达了。”
“连买都不用买,季老师可以找陆老师借。”
网友们把去年陆苇穿的大棉袄和季晏的造型一比对,事实证明;还是季晏看起来潮一点。
不过多数时候,粉丝们也只是远远和季晏打个招呼而已,并不打扰;所以季晏的春节假期并没有受太多影响。
年三十那天,他和季青去给爸妈上了坟;其实他小时候就觉得自己和养父母不太像,季青则像和养父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季晏回忆了一下,他感觉季软也不太像养母,不知道对方在季家待久了还是别的原因;季晏感觉季软和季雪空有点像。
当然,这只是他的感觉。
至于周叔和季维所谓的他和季家夫妇像这一点,季晏倒没有太过在意,外表的相似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还是彼此间门的缘分。
季维给季晏在电话里说了新年快乐,季晏回了对方,可对后来季雪空和季雨时打来的电话他却理都没理,前者还表达过想和季晏跨界合作一首单曲的意愿,季晏直接让他去找季软。
毕竟季雪空是搞艺术的,季软又在JS艺术学院进修,他俩在音乐上应该更有共鸣才对。
毕竟他是被穷人家养出来的血统,远不如他们季家的血统高贵。
季晏和季雪空通话的时候季青和嫂子都在,季青倒没有多说什么,他虽然不喜欢季家,但那边毕竟是季晏的亲生哥哥,他不想口出恶言,也不想给季晏灌输什么仇恨的想法,没那种必要,他是过好现在的那类人,也希望季晏能够和他一样。
嫂子就没那么多顾虑了:“他血统高贵,他血统能长熊猫啊?连国宝都不是,吹什么血统高贵,这么牛怎么不上天呢?”
季晏双手伸出大拇指。
他哥和他嫂子的搭配就是最棒的。
其实他嫂子平时性格很温柔,也挺护他哥的,毕竟那边与其说是嘲讽季晏,还不如说是在嘲讽季青,季晏的血统好歹和季家沾点边,季青一点关系也没有,那不是挨骂挨得更狠吗?
当然,她吐槽归吐槽,季晏有什么想法,她依然充分尊重季晏的意见。
……
季晏在家和墩墩玩得开心,以至于快要回A城的时候,他根本都不想回去。
因为这个年纪的小朋友实在太好玩了!羽绒服裹着,围巾包着,再戴上一顶圆圆的帽子,加上季晏的超厚滤镜,简直就是一个小雪人。
还特别听话,季晏说什么他就信什么,再过两年就没这么好骗了。
季晏忍不住在群里嚎了两声,得到了方屿和陆苇的积极响应。
——虽然另外两人因为家里蹲时间门过长遭到了父母的嫌弃。
“为什么要工作!”
“好想当咸鱼啊!”
可惜到了该回去的时候还是要回,事实上,在春节前,“翼”的行程表里就有好几项工作需要完成。
主要是代言和采访。
《歌坛》杂志为“翼”安排了一期专访,这是“翼”出道以来首次接受这种大型专业杂志的采访。虽说《歌坛》影响力大不如前,也会报道一些八卦,但杂志的主业依然与乐坛发展相关,诸如“盲客”这种坐拥百万粉丝的乐评人经常会在《歌坛》杂志上发表评论。
《歌坛》上一期的专访对象是齐照,主要内容是齐照对于当前摇滚市场的看法,以及他个人对摇滚的理念,去年杂志则采访过戴越,后者是Night盛典最佳专辑的获奖者,他获奖的那张专辑曲风变化极大。
换句话说,《歌坛》更青睐那些专业性相对强的歌手,也更关注乐坛变革的趋势,在五六年前,大概是“蓝色”的音乐风格完全固定下来的时期,《歌坛》曾经一连三期发表了对“蓝色”的专访,盘点了“蓝色”自出道以来的全部专辑,附加各路专业人士的点评,那三期“翼”全部都收藏了,但网上依然有不少人在求购。
《歌坛》开放的电子版里,“蓝色”专访的这几期也是销售量最高的,直至今日依然在为《歌坛》创造着收入。
在希望采访“翼”的同时,《歌坛》杂志那边也提了要求,他们希望“翼”能够完整讲述《迷雾》和《在23岁》两张专辑的创作理念,同时对新专的展望也可以透露一下。
这也就意味着,《歌坛》杂志方面并未把“翼”当成纯粹的偶像组合,“翼”在两张专辑中表现出的音乐理念一直被专业人士所关注。
“这么看的话,老谢责任最重。”
谢鸣轩这次倒是一直在线:“你们的想法也要说吧?”
“还得好好思考一下。”
商量过后,“翼”几人一致觉得,有话直说就可以,毕竟歌是他们自己写的,创作的过程中也经历过很多波折,现在虽然忘得差不多了,可写的时候那种崩溃的状态却很难忘记,从这个角度去想的话,他们有很多话要说。
……
季晏一边和墩墩抱头哭,一边依依不舍地抱了小胖墩一下又一下。
他回程依旧坐的高铁,并不是季青不乐意送他,而是——他这次在家足足赖到正月十五之后,季青他们小学都快开学了,季青作为班主任要忙的事情多,还有家长在开学前找到家里来,请季青帮忙多关心关心孩子的。
季晏也不好意思再赖下去了。
可墩墩这段时间门和他建立起了更深厚的感情,小朋友抱住他腿不肯他走,季晏心里一下子就难过起来。
其实今年他在家的时间门要比去年长很多,可大概是在家太安逸了,他就有些不想回A城去。
“好想把我侄子偷走啊。”季晏感慨道。
“计划可刑。”
季晏终究踏上了回A城的高铁,在接受《歌坛》杂志的专访前,“翼”还要拍摄一家运动品牌的广告,还有一款笔记本的代言。
“翼”的代言和去年相比可谓翻倍,受众相对年轻的品牌更爱找他们,主要是“翼”热度有,形象不错,在歌坛也有说得过去的成绩,他们在年轻偶像中属于实力与口碑兼具的类型。
还有一点,“翼”的粉丝购买力相当出色。
品牌找明星,尤其是年轻明星,考虑的就不止明星本身的影响力,更多的也把粉丝的购买力包含在其中,“翼”成员们并不爱割粉丝韭菜,因为他们割DW娱乐韭菜就能割不少了,可来找他们的品牌通常却会考虑到这种因素。
那么“翼”在挑代言的时候也和品牌约法三章——他们只代言主线,那种卖不了几年的副线甚至单品他们不考虑,比如这次找上“翼”的就是国产运动品牌“飞驰”,品牌方原本希望“翼”代言年轻的副线品牌,在叶莺争取之后,“翼”拿到了主线的代言。
“飞驰”属于大众的运动品牌,即便不靠粉丝也能有相当不错的销售数据,而且品牌的口碑很好,产品也很实用,就算粉丝多买几件也不至于放在一边不穿了。
笔记本品牌则是偏成年款,并非未成年人消费得起的范畴,从源头上杜绝割韭菜。
“OK,拍得很不错!”
“飞驰”希望突出“翼”的青春感,特意找来了和“翼”合作过好几次的姜崖,对方本就擅长拍青春感十足的宣传照,加上和“翼”合作过不止一次,拍摄中自然没有任何阻碍。
“谢鸣轩,笑容再大一些。”姜崖扯着嘴巴示意,“也不用那么夸张,太假了太假了。”
谢鸣轩只能又笑了一次。
他平时笑起来其实挺自然的,可非要在镜头前做出笑的表情就有些犯难了,像拍《Alex》封面那种动态多一些的也还好,可“飞跃”的广告更突出的是品牌和造型。
季晏和方屿想了个办法——
他们把去年陆苇在家穿花棉袄的照片放大在了屏幕上,着重强调了陆苇揣手手的动作。
陆苇:“……?”
如果不是在拍摄中,他现在就可以和季晏方屿打一架。
呵。
这次攻击是季晏和方屿先发起的,于是陆苇毫不愧疚地拿出了长空奖现场季晏抱方屿抱不动的图,还不是jpg格式,是gif格式,季晏的努力和他犹如搬动一副杠铃的坚持十分醒目。
季晏&方屿:“……”
他们觉得,是时候开启斗图模式了。
姜崖忍不住提醒道:“谢鸣轩已经笑了,你们该停一停了。”
于是斗图从线下转为线上,拍摄的这一个上午,他们小群里飘着每个人的丑图,连谢鸣轩都没有逃过,谢鸣轩忍无可忍开了禁言,季晏默默给每个人私发他们的丑图。
最终——
“对方开启了朋友验证,您还不是对方的朋友……”
季晏:“……呵。”
发完他的丑图再拉黑他是什么意思,有本事等他先发完。
第73章 专访
姜崖:“……”
去年他给“翼”拍《Alex》封面的时候就觉得成员们很活泼;现在再看,明明是活泼过头了才对。
“飞驰”的广告拍完;再拍笔记本的广告就简单多了;最开始成员们当然会经验不足,但随着拍摄机会的累积,在镜头前;从谢鸣轩到季晏都逐渐变得自如。
“总算拍完了。”谢鸣轩松了一口气,“我果然还是不太擅长这个。”
“慢慢就习惯了。”
谢鸣轩的性格不如陆苇和方屿开朗,他只有在舞台上才能表现得更自然些。
“老谢你已经很棒了好吗?不要妄自菲薄。”方屿敲了谢鸣轩胸口一记。
“可能因为我现在还没有自己是大明星了那种真实感。”谢鸣轩耸耸肩;“感觉那是我小时候电视里的明星才会做的事。”
“其实我也是。”陆苇笑了笑,“粉丝喊我名字的时候我会过很久才意识到那是在叫我。”
“你们两个,怎么回事?”方屿默默瞅着他们,“怎么突然感慨起来了?”
“因为做自己不擅长的事确实很痛苦?”季晏默默下巴;“我跳舞的时候就经常这么想。”
“季老师……”方屿胳膊搭着季晏肩膀;“不要把摸鱼说得那么冠冕堂皇。”
季晏露出假笑:“被发现了?”
“因为我太了解你的本性了。”方屿冲他一笑;露出一排整齐的牙齿。
季晏:“……那不叫摸鱼,叫在疲惫的练习之余让自己的身体得到充分放松。”
“然后就放松了一整天?”陆苇瞅他。
季晏眼神和陆苇对视:“伟哥;我都不知道你那么热爱跳舞。”
明明自己也是个舞蹈苦手好吗?
总之;“翼”成员们都有各自擅长和不擅长的事情,但在作为“翼”的一员这件事上,成员们都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
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可以不够优秀;但作为“翼”的一员;不可以。
……
《歌坛》杂志的专访定于2月下旬开始;专访内容将在3月初登上《歌坛》的电子刊。
这也是“翼”第一次以专业歌手的身份接受采访,在这之前,“翼”大大小小的采访接受过不少,但基本是围绕专辑的销量数字和成员们各自的八卦;专业性不够强。
采访中,“翼”被问到下一张专辑什么时候推出。
“《迷雾》和《在23岁》发行相隔不到一年,而在今年,音乐圈内并没有传出你们将要发行新专的消息,成员们也没有具体透露过,能说说看吗?”
“新专的话,应该再过一段时间,今年年末或者明年上半年。”谢鸣轩神色严肃,“《迷雾》和《在23岁》的思考时间还不够长,我们希望在下张专辑发布前能沉淀一下。”
“我们想多创作几首歌,老谢每一张专辑的任务是最重的,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争取替他分担一下。”陆苇道。
“主要是想发掘一下自己在创作上的天赋。”季晏微微一笑,“毕竟身边有一个最好的学习对象在。”
主持人继续问道:“在《迷雾》和《在23岁》两张专辑里各位成员都有创作,那么各位最喜欢哪首歌?”
谢鸣轩思考了片刻:“我应该是《是黑是白》。”
“《未来》。”季晏和陆苇一致选择了未来。
“那我选季老师的《跃》,这首歌越听越不腻,网上也有很多翻唱的版本。”
由于采访是在DW娱乐进行,所以《歌坛》杂志的工作人员进入了“翼”的公寓和平时使用的录音棚,那里有充足的《迷雾》和《在23岁》两张专辑的创作痕迹,《歌坛》杂志拍下了谢鸣轩和季晏的书架、陆苇的吉他和方屿磨到发白的运动鞋。
在创作理念上,《歌坛》杂志和“翼”的交流就更深入了,两张专辑的创作背景、主打歌的选择以及成员们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麻烦全部被记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