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对于别人家的武将那是念念不忘,总想勾搭回来,到了大汉也没能改掉这种毛病。
于是刘彻发现曹操越打手下武将越多,再这样下去,大汉根本就不会缺武将,对曹操更喜欢了。
曹操仗着汉武帝的喜欢,打压司马懿,司马懿本来就不爽,还被曹操欺负,于是暗戳戳地玩起心眼。
汉武帝对他们两的不合喜闻乐见,还将激将法用得炉火纯青,导致曹操和司马懿在汉武朝干得那叫一个卖力,卷生卷死,带得汉武朝臣们也苦不堪言。
只有汉武帝坐收渔翁之利,笑得合不拢嘴。】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沉默,沉默,朝臣原本听得挺开心的,不管是听到别人在陛下手上倒霉,还是听到别人怎么讨好陛下,都是他们想听的内容,前者快乐,后者可以学一学。
可谁知听着听着就听到了不该听的内容。
陛下刚愎自负,不撞南墙不回头这是他们能听的吗?
还有陛下屡次被骗,不仅封骗子为侯,还将公主嫁给了骗子,这等宫廷秘闻是他们能听的吗?
陛下不会恼羞成怒,要灭口吧?
刘彻脸上的笑容凝固住,他正因天幕夸文韬武略高兴呢,没想到又是先扬后抑,但是什么啊但是,朕不想听但是!
咽回去!
可惜他的愤怒天幕视而不见,甚至还火上浇油。
于是刘彻炸了:“岂有此理,少翁、栾大欺君,罪当处斩!”少君已病逝,便宜他了。
大臣们:果然,陛下恼羞成怒了。
不过……这吹牛**好像确实挺管用,陛下挺吃这套。
要不试试看?
胆大的大臣悄悄抬眸看了眼愤怒的汉武帝,果然摇头,算了,试试很容易变逝逝,还是别乱试。
能在陛下面前夸夸其谈,口若悬河,别的本事不知道有没有,但胆量是有的。
三国时期
曹操:累了,毁灭吧。
司马懿:“!!”曹操原来是这样的人!
其他时空
也有过被骗经历的秦始皇:“……”要不是骗子诡计多端,又岂会上当?都是骗子的错。
李世民瞪大眼睛:“!!”没想到汉武帝居然是这样的人,看不出来啊。
还有曹操是喜欢别人家的武将,可是他的武将不是越打越少吗?哪有越打越多?
越打越多的应该是他才是!
【这边曹操和司马懿在汉朝卷生卷死,另一边,地府的名相再就业也在火急火燎的进行。
为什么说火急火燎呢,因为名相们不肯配合,玩政治的心眼都比筛子多,和武将的爽快是截然相反的类型。
阎王一连提了几个皇帝,都没有人自愿去。
阎王:提醒一下,如果接下来的几位皇帝你们还是不想选,那只能去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这些乱世了。
不要以为岗位少就轮不到你们,缺丞相的朝代多的是,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政权更替迅速,换丞相的速度更快。
哦对了,除了乱世,还有明太。祖朱元璋那里,朱元璋的丞相是什么下场,不用本阎王多说吧?
众鬼听完一改之前摆烂的态度,要多积极有多积极。
虽然乱世出英雄,更好混出头,但是有些乱世还没等混出头,头就先没有了,比如魏晋南北朝、比如五代十国。
鬼都不愿意去。
还有朱元璋的丞相,那是人当的吗?汉武帝的丞相好歹有善终的,朱元璋的丞相主打一个无人生还。】
洪武时期
因为明末的消息,朱元璋胸口还在闷痛,没缓过来呢,就听到自己被天幕提起。
还是以这种方式被提起,朱元璋脸黑了,大骂:“胡说八道!胡惟庸谋反,李善长、汪广洋牵扯其中,死有余辜,朕杀他们还有错不成?
再说了,还有徐达,徐达是病死的,关朕什么事?”
大臣们连大气都不敢喘,胡惟庸案牵连甚广,没必要牵连的也被牵连了,冤屈着不少。明眼人都能看出圣上是想借着胡惟庸案清理一波人,谁敢求情?嫌自己命不够长?
朱元璋见不少大臣都瑟瑟发抖,顿感没劲,转头看向一众儿子,老二老三全然没当回事,老四面无表情,看不出什么,老五欲言又止……
到头来竟是一个敢说话的都没有。
朱元璋觉得心里更闷了。
大秦
秦始皇:“这就是朱元璋废除丞相制的原因?”因为无人生还?
废丞相,收相权,忙得过来吗?
他左右丞相都不够用,如果废丞相,那不是忙死?
若是觉得丞相权力过大分化相权便是,直接废除,每天处理的奏章能再多几倍。
这朱元璋果然勤政。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倒也不必如此比较。
没有大错,他也犯不着杀人,顶多是罢官。
他比朱元璋还是好点的吧?
唐太宗时期
尉迟敬德连连点头,“天幕说得对,你们这些文人就是心眼多,一肚子弯弯绕绕。”天幕说得可太对了!
“把曹操司马懿坑到了大汉,结果后面的皇帝比汉武帝还难整,后悔了吧?还没混出头,头先没有了。哈哈哈……”
文臣们:“……”关他们什么事,你是不是入戏太深了?
李世民:“朕比较关心阎王念了哪几个皇帝?为什么不光明正大说出来,是朕不配听吗?”内心:到底有没有他啊??
【有机灵鬼试图道:不对啊,明太。祖朱元璋不是废除了丞相制度吗?明朝不需要丞相吧?
阎王看了他一眼:明朝的内阁充当宰相职责。
众鬼闻言心里拔凉拔凉的,明朝的内阁说的充当宰相职,但终究不是宰相,且和宰相相差甚远。
明朝的内阁看起来权势滔天,但都建立在皇帝相信他们并且自己犯懒不想干活的基础上,一旦皇帝下了决心,倒霉也就是时间问题。
比如张居正。
想到这里,众鬼看向张居正:张首辅,可还想去大明?
张居正:你看我像是冤种吗?
阎王:咳咳,你就算想回大明也回不去。好了,接下来这位皇帝也是千古一帝,而且还是知名度最响的那一位,也是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嬴政。
有想去秦始皇手下当丞相的吗?
李斯站了出来:在下想去,在地府学了那么多东西,斯有自信能挽救大秦的颓势,必不会再让秦二世而亡。
阎王看了他一眼:可是你去不了,不能回原来的朝代。
李斯指了指聚在一起的鬼魂,心不甘情不愿道:那他们去了,原来的‘李斯’呢?他们不会要变成‘李斯’吧?
阎王:有可能,但也有可能成为别人。
李斯对阎王躬身一拜,行了很多年没有行过的大礼:斯辅佐大王二十七年,误信赵高、胡亥之言,害死公子扶苏,使得胡亥上位滥杀无辜,大秦社稷毁于一旦。
斯愧对大王,想将功赎罪,求阎王成全。
阎王:不行,这个先例不能开。你可以把你的治国政策告诉要去大秦的人,最多只能这样了。
你回不了大秦。
李斯失望地低头,一步错,步步错,连将功补过的机会都没有。
公孙鞅(商鞅):先秦与大秦不一样,吾是否可去大秦?
阎王点点头:可以。
王安石站出来:不知去大秦有几个名额,我也想去。
诸葛亮几乎是同时和王安石站出来:亮也想去。
陆陆续续又有不少人站了出来。】
大秦
秦始皇露出满意的笑容,嗯,甚合他意,他果然比汉武帝受欢迎。
汉武帝的曹操和司马懿是被坑去的,他这些都是自愿的。
李斯眼底闪过一丝失落,同时心里松了一口气,他这么说陛下应该不会生气了吧?
李斯余光偷偷看向秦始皇,见其面带笑容,一副心情很好的样子,陛下是因为他选大秦而高兴,还是因为其他人选大秦高兴呢?
公子高等人惊喜道:“父王,诸葛丞相选了您,太好了,诸葛丞相会得可多,他不仅……”
秦始皇瞥了几人一眼,难得没呵斥,“朕知道。”
李斯:“……”哦,我懂了。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凭什么?凭什么去秦始皇那里的人那么多?来他这里的就两个?
他不服!
刘彻咬了咬后槽牙,“朕哪里不如秦始皇了?”太区别对待了,而且这已经不是第一回 了!
文武百官:“……”这谁敢说啊。
刘彻声音沉了下来:“嗯?”
于是文武百官纷纷看向卫青和霍去病:你们倒是说啊,陛下最宠信你们了。
再不开口,陛下要炸了。
霍去病:“陛下是第一个,那些人都在观望,选陛下的自然不多。选秦始皇多是因为阎王威胁他们再不选就让他们去乱世,所以他们才变得那么积极。
陛下远胜秦始皇。”
刘彻闻言点了点头,“有道理,若是秦始皇是第一个,肯定也没什么人选他。朕吃亏就吃亏在是第一个。”
宋仁宗时期
众人纷纷看向王安石,好家伙,抢着选秦始皇啊这是。
王安石顶着众人的目光岿然不动。
宋仁宗赵祯看了看王安石,又看了看一众臣子,总觉得不妙,他这些大臣不会都很积极的选别人吧?
第167章 一百六十七 。
宋神宗时期
“秦始皇?”赵顼不可置信地看向王安石; 秦始皇可是暴君,就王安石那又臭又硬的脾气居然敢选择秦始皇。
借用天幕一句话,也不怕还没混出头; 头先没了。
真不是他吹; 就王安石那臭脾气; 要不是他脾气好; 加上大宋不杀士大夫的祖训; 不然这会王安石说不定已经不在人世了。
不止赵顼这么想,就连跟王安石交好的大臣也是这么想的。秦始皇啊; 他怎么敢。要选也该选从谏如流的唐太宗……
顶着众人的目光,王安石虽然面无表情,但心里早已泛起了涟漪。
自看过后世给他写的个人传记后; 他已经知道变法失败的原因。
虽然原因众多; 但最大的原因是没有触及到社会最基本的问题。
也就是说变法没有全面展开; 只有上层或者少部分参与; 导致弊端越来越多; 矛盾越来越大,最终造成无可挽回的局面。
而这一切的根本原因,与君权有莫大的关系; 若是历史上的他没有看错人,选用一批得用人才;
若是陛下能坚定不移; 不左右摇摆; 学当年的商君变法一般; 为全面落实新法; 不惜制定极为严苛的刑法和连坐制度,强行将变法推动到各个阶层。
那么他的新法会不会也和商君变法一般,对大宋进行全面改造; 达到真正的富国强兵,让大宋快速崛起?
商君变法历时将近二十年,秦孝公支持商君二十年而不改其志,哪怕最后商君被秦惠文王处死,商君之法也没有被废,而是代代相传。
官家会支持他这么长时间吗?又能否如秦孝公一般十年如一日信任?
王安石心中一叹,官家不会。
变法,也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
若能选择,他也会选择秦始皇,无他,秦始皇若是启用变法,定能实现全面落实。
【看着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原本还在犹豫的桑弘羊、王猛、刘晏、杨炎、张居正等人不再犹豫,赶忙站了出来,再晚点怕是真没位置了。
站出来后才发现原来大家想法都一样,不禁面面相觑。
阎王头疼了,刚才没人报名,现在一报就是一群,闹哪样啊?忙说:不行,人太多了,有谁要退出的吗?
张居正:先前你们不是说秦始皇乃暴君吗?说他不仅焚书坑儒,还暴虐……
说去他手下当差,不是被处死就是被累死,选谁也不选他吗?
众人:当时你不是还附和了吗?你自己不也这么认为,还不是站出来了?
张居正:……
一码归一码,秦始皇虽然名声不好,但不得不说是一位极有魄力的君主,在他手下,只要有能力,不谋反,过得还是挺不错的,至少比万历那小子强。
我好歹也是他的老师,为大明呕心沥血,给大明续了七十年的命,到头来却落得一个死后被抄家,差点就被开棺鞭尸了,家属不是被流放就是被饿死。
千万不要辅佐小皇帝,翅膀一硬就觉得你碍事,然后对你重拳出击,哪怕你死了他都不放过你。不值啊,不值。
霍光:这我不同意,我辅佐的孝昭皇帝就不会这样,可惜他死得太早又没留下子嗣,皇位就落到了刘病已的身上。
张居正:你就庆幸汉昭帝早逝吧,他要是长寿,你可不见得能善终,虽然你本来就不算善终。跟我一样,都是死后被清算。
霍光:扎心了!
张居正:不要靠近小皇帝,会变得不幸。
霍光:……】
万历时期
张居正瞪大眼睛,眼神里满是不可置信与错愕,虽然因为天幕之前的话,他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是…再怎么有心理准备,也没想过差点被开棺鞭尸这种事啊。
他还以为最多就是收回一切追赠,抄家贬为庶人,清算党羽。
没想到……居然是这样的结局。
张居正的脊背忽然一垮,精气神肉眼可见地消失,整个人仿佛老了十岁。
张敬修连忙扶住张居正,“爹,你可不能垮下,你要是垮了,这一家子人可怎么办。”
张居正被他搀扶着重新坐在太师椅上,喃喃道:“你说得对,我不能垮。”
皇宫里
朱翊钧怔住了,看着天幕许久没有回神,他虽然想过要给张居正一点颜色瞧,想过要打压张居正,清算他的党羽,甚至想过抄他家……
如果张居正死了,开棺鞭尸好像也不是没可能。
这么看好像这些事都是他能干出来的。
朱翊钧心里不由有些烦躁,他还没干就被天幕抖出来,张居正会不会先下手为强?
不行,他得防着张居正狗急跳墙。
……
洪武时期
朱元璋心情有些复杂,本来之前听到内阁独揽大权,臣子甚至越过皇帝抱内阁大腿,他很生气的,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反转。
一方面感慨这才是真正的君王,没有君王会想到看到臣子权力比他还大;一方面又觉得被天幕爆出来不不得劲。
做是一回事,但被天下人知道又是一回事。
百姓愚昧,上头说什么是什么,被他们知道这些事,还不得被他们扣上一个“君王无道”的帽子?
朱元璋余光瞥了一眼朱棣和众藩王,想说些什么,又不知道怎么说,只能烦躁得走来走去。
他废丞相集权,结果后世出现了比丞相权力还大的内阁。堵了一个漏洞又会产生新的漏洞,未知的漏洞才是最可怕的。
朱元璋烦躁地看向天幕,天幕什么时候才能从大明消失?若是一直存在,那会改变多少事?
他不喜欢这种无法掌控的感觉。
大秦
秦始皇挑了挑眉:名声不好?
原本秦始皇是不在乎自己名声如何的,六国余孽也没少骂他,连妖言令这样的法令颁布了,效果也只是一般般。
久而久之,他也就不怎么在意了。
可现在,秦始皇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在意并且重视的。“暴君”这个词不仅难听,还会阻碍他的发展。
之前的小说好像提到过如何洗白,还说儒家是最适合干这个的。
……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猛地转头看向桑弘羊。
桑弘羊瞪大眼睛,连忙解释:“陛下,不是臣选的。”和臣没有关系啊。
早在一开始天幕就说过明相篇泛指受到重用的文臣,不一定非要做到丞相的位置才算,故而桑弘羊也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