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

第125章

(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和分封有什么区别?
  而且中央兵力那么少,节度使兵力那么多,这不是找死吗?
  脑子有病。】
  李唐的皇帝们,尤其是李隆基之后的皇帝:“……”别骂了,别骂了,又不是他们开始的。
  李隆基脸色忽青忽红,十分精彩。
  李世民怒而拍桌,直骂:“李隆基的脑子被驴踢了。”
  太极宫的李渊坐不住了,带着宫人赶来,二郎,你这后代不行啊。
  【这边秦始皇忙着接收朱温手里的势力,那边李世民进入靖康之乱,因为选的是困难难度,进入的时间节点是金军掳走了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
  李世民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赵构,北宋变成了南宋,北边的疆土全丢了,心中顿时一咯噔,困难难度这么难吗?
  结果打开地图一看,傻眼了,就这?这丢了和没丢没什么差别啊,本来就不大。
  他大唐的疆土怎么只剩这么点了?
  在得知金军掳走了徽钦二帝,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宋徽宗的儿子只剩下他一个时。
  李世民眼睛都亮了:还有这种好事!!天上掉馅饼啊。】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见所有人目光都落在他身上,不由干咳了两声,解释道:“朕没有,朕不是!”
  话音刚落,李渊赶到,他痛心疾首地指着李世民,“二郎,你,你……”把你父兄掳走你很高兴是不是?
  阿耶对你太失望了,李渊努力地挤了挤,挤出了一丝泪花。
  李世民刚要说话,就听到天幕继续道:
  【坏消息:疆域缩水严重,还没有大唐的五分之一。
  好消息:一来就是皇帝,爹和兄弟们全部被掳走了,没人和他抢皇位。
  而且南边很富裕,粮草管够。
  李世民:有粮草还怕招不到兵马吗?有兵马还怕拿不回丢失的疆域吗?别说丢失的那点,他能把大唐丢失的疆域也打回来。
  李世民二话不说,开始干起了老本行。
  在地府生活了这么多年,他都闲得长毛了。本来当了皇帝后就没什么机会上战场,死后地府还那么拥挤,那些鬼还打不死,只能收编。
  这些年,鬼收编得是越来越多,自己的宫殿是越来越少,当然打架的次数也是越来越少,毕竟打不死,打了也没什么意义。
  还被鬼差扣功德值。
  在地府这一千多年,可把他闲坏了,终于能放飞自我,李世民点了五千兵马,带够粮草就北上,打算先去探探路,顺便拿回点地盘。
  李世民不顾大臣阻拦,坚持要领兵北上。
  想想大宋窝囊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御驾亲征的皇帝,尤其这个皇帝还不是装装样子,是真的冲锋陷阵,异常勇武。
  后面的士兵能不被鼓舞吗?李世民这一路就没输过,打仗这种事就是要么越战越勇,要么越战越没士气,很明显李世民是前者。
  一路北上,李世民的军队已经从最初的五千变成了两万。】
  唐太宗时期
  李渊冷笑:“呵呵。”
  李世民一点没觉得尴尬,十分从容道:“阿耶,这都是后世杜撰的,您又不是第一次听了,怎么还当真呢?”
  李渊一噎,想指责李世民没有孝悌之心,所以后世才会写这些。可转念一想,好像也没什么好指责的,毕竟这一世玄武门的灾祸并没有发生。
  可他心里就堵得慌,一口气不上不下。
  大秦
  秦始皇挑了挑眉,转头问匆匆赶来的李斯,“朕怎么觉得他这个任务更简单一些?似乎一点也不难的样子?”
  李斯:“可能是困难难度吧,自然会比地狱级难度要简单一些。之前那个大明皇帝,现在还在感业寺呢。”
  秦始皇点了点头,“也是。”他的进度也不算慢,至少杀了朱温这个权臣。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皱眉:“朕觉得地狱级难度也没多难,为什么书中的自己要选普通难度?”看看李世民的困难难度就跟没有难度一样。
  而且他的普通难度也没多难啊,他要换地狱级难度!!
  【另一边,武则天也在大明皇宫醒来了,因为选的是简单难度,世间节点是土木堡之变前,人物:太皇太后张氏。
  武则天了解自己当前的身份,并且知道现在的皇帝才九岁后,瞬间笑了,发出了和李世民一样的感慨:还有这种好事!!
  一过来就是太皇太后,皇帝才九岁,而且她现在的年纪也不算太大,才六十多岁,再干个二十年不成问题。
  土木堡之乱不仅不会发生,她还能让大明国力更上一层楼。
  九岁的孩子好控制得很,不好控制了换一个就是,时机成熟了就废掉自己上,这个她熟得很。
  大臣们奏请武则天垂帘听政时,武则天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并且不要帘子,直接带着小皇帝坐在龙椅上。】
  武周时期
  武则天皱眉,一来就是掌握最高权力的太皇太后确实是好事。
  但和太宗皇帝那个相比,还差一点吧?
  简单难度都这样,那地狱难度呢?会变成什么人?
  东宫
  李显同情地看了眼天幕,可怜,才九岁,就要遇上他妈。
  九岁好控制,再大一点就不好控制了吧?
  唐太宗时期
  李渊敲着桌子道:“听听!听听!都是一群篡位夺权的货。这要是让别人听见了,还不得以为我大唐全是这样的人。”
  李世民摸了摸鼻子,没吭声。心道:别人早就这样以为了好吧,天幕又不是头一回这么说了。
  大秦
  秦始皇:“……这就是大唐吗?”李世民这样,武则天也这样。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一口水喷了出来,震惊道:“大唐都这样的吗?”不愧是发动政变最多的朝代。
  洪武时期
  朱元璋差点呕出一口老血,“女子不得干政,老四!!这个张氏是你的儿媳?”
  “父皇放心,世子妃是个懂礼的,她肯定不会做出违背祖宗规矩的事来,书里的是武后。”朱棣还想说些什么,就听到了天幕的话,忙道:“父皇你听,世子妃真的是个守礼的。”
  【历史上的太皇太后张氏拒绝了大臣们的提议,并没有垂帘听政,不过由于朱祁镇年幼,张氏便成了实际上的摄政,她继续任用朱瞻基留下的大臣班底,没有对朝政做出过多干扰。
  为人非常贤惠,在世的时候多次打压宦官王振,张氏还在时,王振不敢干坏事,她死后,没人约束朱祁镇,朱祁镇在王振的挑唆下,土木堡之变应运而出。
  武则天不是张氏,她才不会放弃唾手可得的垂帘听政机会。】


第152章 一百五十二 一起练兵吧
  【武则天捋清大明的情况后; 准备开始着手政务,她发现大明在中央集权上比大唐强太多了,权分六部; 废除宰相; 由皇帝直接指挥六部;
  锦衣卫侦缉官民言行,东厂牵制锦衣卫;朝堂上还有廷杖制度,皇帝可以在殿廷杖责官员……
  武则天:!!这也太爽了!
  别的不说; 就杖责官员这条; 真的不要太爽; 唐朝的大臣上谏不成就爱玩死谏; 皇帝当然不可能担上一个逼死忠臣的名声; 就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要么同意,要么就当做没听见; 哪像大明,居然可以在殿廷上杖责官员!!
  有种你再敢哔哔试试; 敢哔哔就打一顿的感觉。大庭广众之下扒了裤子打屁股……就算不扒裤子打也是挺没面子的。
  还怪爽的; 没少受朝臣气的武则天如是想到。
  大明的天下完全是皇帝的一言堂啊!
  更别说还把科举制改成了八股取士; 考试的内容是儒学的四书、五经,应考者不许发挥独立见解; 这不就能完美杜绝文人写诗骂人吗?或者写诗内涵人。
  还有文字狱,要是唐朝有文字狱,当初那个喷她的骆宾王早就领九族套餐了。
  瞧瞧大明的文字狱,翰林编修高启作诗:“小犬隔墙空吠影; 夜深宫禁有谁来?”被腰斩。
  御史张尚礼作诗:“梦中正得君王宠,却被黄鹂叫一声!”下狱死。
  佥事陈养浩作诗:“城南有安妇,夜夜哭征夫”,被投入水中溺死。
  兖州知府卢熊把“兖”错写成“衮”; 被朱元璋视为不敬,斩。
  中书詹希原给太学写匾额,“门”字少最后一勾,被视为阻碍纳贤,斩。
  僧人来复作诗:“金盘苏合来殊域,……自惭无德颂陶唐”,“殊”字被视为“歹朱”并骂太祖“无德”,斩。
  朱元璋私游一寺,见壁上有诗“毕竟有收还有散,放宽些子也何妨?”大怒,将全寺僧人都杀了'1'。
  ……
  看着一桩桩文字狱血案,武则天忽然觉得当年的自己还是挺仁慈的,面对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她都能夸一句文采不错。】
  武周时期
  武则天表情变得有些怪异,嗯……仁慈这个词和她应该没什么关系吧,而且还是书中的自己这么认为,额…着实有些怪异。
  一向被人骂“心狠手辣”“蛇蝎心肠”的武则天闻言难得蚌住了。
  就连上官婉儿也有些意外,不过她更意外的是大明的集权制度。
  大明是怎么做到的?
  正疑惑着,突然听到武则天回了一句“大明无门阀士族,天幕曾说过黄巢杀光了门阀士族。”
  原来是她不知不觉中把心里的疑惑问了出来,上官婉儿蹙眉道:“可是提拔庶族寒门,最终也是会变成门阀士族的。”
  武则天摇头轻笑:“他们撑不到变成门阀士族的那一天。”
  唐太宗时期
  “九族套餐?”李世民挑了挑眉,“是诛九族的意思?这个说法还怪有趣的。”
  “陛下!?文字狱可万万行不得,还有廷杖制度,若是设立这些,那今后谁还敢直言上谏?”
  大臣们闻言快炸了好吧,身为御史、谏臣本来就是要上谏的,还有诗歌文章什么的,谁知道什么时候会踩雷啊!
  李世民:“朕就是说说,并无此心。”虽然确实有些羡慕,但天下变成皇帝的一言堂也未必是件好事,若是明君也就罢了,若是昏君、暴君,简直就是灾难。
  至于废丞相,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指挥六部,也是一样的,若是在位的皇帝是个明君且勤政还好说,若是个昏君,又懒政、惰政,也是个灾难。
  有利有弊,端看取舍。
  大唐,尤其是中晚唐之后的皇帝们:文字狱套餐,想要!!
  哎不对,这些诗有什么不对吗?看起来还好啊,至少没有什么“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就这也好意思派发文字狱大礼包,天天被诗人写诗内涵的他们说什么了吗?
  大唐的诗人们:“……”嗯?文字狱套餐?怎么会有这么丧心病狂的东西?
  连写诗都要被限制,是没事干了是吧?
  骂骂咧咧JPG。
  唐高宗时期
  骆宾王:“……”
  **
  洪武时期
  朱元璋一口气堵在喉间,脸色涨得通红,瞪着天幕半晌也说不出话来。
  藩王和大臣们都担心他被气出个好歹来,毕竟天幕说的文字狱案子全是出自朱元璋之手,众人打了个眼色,连忙让小太监去请御医。
  朱棣试探地叫了一声:“父皇?”
  朱元璋咬牙切齿,“怎么?你也要指责朕做错了?”
  朱棣连忙道:“儿臣不敢。”
  朱元璋:“不敢就闭嘴。”
  于是全场皆静默,落针可闻。
  【起初武则天接管大明的政务,插手国事还是比较顺利的,但很快就遇到了麻烦,因为武则天想提拔一波心腹,建立自己的政权。
  然而这就戳到了内阁的肺管子,他们干得好好,并且还是朱瞻基留下的托孤大臣,凭什么要分他们的权力?
  而且分他们权力的还是太皇太后,后宫不得干政晓得不?
  但皇帝实在年幼,也不能帮他们做主。于是众人只能搬出祖训,暗示武则天。
  武则天可是从大唐的‘造反大舞台,有梦你就来’中杀出来的,历朝历代的皇帝,无论是皇子继位,还是揭竿而起推翻旧王朝自立为王的皇帝,他们身后都有强大的班底,军队、幕僚将领一样不缺。
  但是她不一样,她是完全靠自己单打独斗,从后宫走向前朝,一步步杀出来的。
  这样的她会受所谓的祖训制约?想都不要想。
  武则天的政治嗅觉比之一般的皇帝高多了,插手国事没多久她就发现了大明的种种弊端。
  想要说话硬气,兵权得牢牢的抓在手里。
  而且她的任务也和兵权有关,只要把兵权抓牢了,日后土木堡之战没有她的点头就打不起来。
  然后武则天就发现大明军事制度和唐朝很不一样。唐朝实行的府兵制,府兵制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每户分配一定的土地,同时承担一定的兵役义务。
  虽说府兵制后来不行了,但在开国之初还是可行的。
  明朝实行卫所制,皇帝独揽军事大权,全国要地设立卫所,军丁世代相继,给养仰赖屯田。
  府兵制的兵有自己的田地,卫所制的兵没有自己的田,而且还是世袭军户,一入军户,子子孙孙都要服兵役,同时还要给朝廷屯田。
  受过内政可以,军事不行的亏后,武则天在地府恶补了不少军事上的知识。
  因此很快便发现卫所制的问题,不过问题最大的还是兵备废弛。卫所制还不到崩溃的时候,贸然改制出现的问题更大。
  兵备废弛就不行了,再不改就算没有土木堡之战,也迟早要完。
  自从永乐帝多次北伐后,明朝的北部边防趋于平稳,明宣宗巡逻并缩边无意北征,而瓦剌忙着统一诸部也已无重大的军事冲突,边境兵备废弛。
  而且对于瓦剌鞑靼探马的侵犯,明仁宗和明宣宗居然选择的是能忍就忍,宣德初年清平伯吴成等守兴和卫,日事田猎,忽略守备。
  虏伺其出乘虗入城,掠其妻孥以去。从明太宗北伐后,后面的仁宣两宗大规模用兵不过一一次。
  武则天:……
  长时间不用兵,也不练兵,兵备不废弛才怪吧?
  再说了,又不是没有兵力,没有将领,为什么要缩边?为什么要能忍就忍?
  武则天不理解,武则天大为震惊。
  在内政稳定的情况下,难道不是应该:胆敢犯边者,虽远必诛吗?
  守卫边境的兵都这样,那明朝内部的卫所兵岂不是更颓废?
  武则天:练兵,必须练兵。
  混吃揩油的垃圾兵一律不要。
  她算是看明白了,土木堡之战诚然是朱祁镇和王振直接引导的,但是军中将领**疲软,风气颓废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兵不行,将不行,再加上一个乱指挥的皇帝,能有什么好结局?】
  洪武时期
  朱元璋本来就在气头上,闻言更是气不打一处来,“缩边”“能忍就忍”“兵备废弛”每个词都在他的雷区蹦跶,“朱棣!这就是你的好后代?”
  朱棣也很无奈,“父皇,儿臣心里也苦啊。”那龟孙缩的边,都是他亲手打回来的啊!!
  朱樉趁机道:“父皇,老四的后代不行,高炽那小胖子不行,生的儿子也不行,看看大明的疆域都缩水成什么样了。”
  “照儿臣说,就应该在下一代皇孙中选择一个文武双全的孩子接替老四的班。”
  朱元璋最讨厌听到这个问题,当即吼道:“你可闭嘴吧你,你的算盘珠子都蹦到朕脸上了。”
  朱樉被喷了一脸口水,心里有些不悦,他说的有什么错,老四的后代明显就是不行嘛。
  “大明不缩边,朕把这条写进祖训,哪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