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长媳(重生) >

第87章

长媳(重生)-第87章

小说: 长媳(重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云初看着这幅画颇觉脸热,这人什么意思,埋怨她么?
  这幅画画的太好,谢云初没舍得扔。
  “收去梢间。”她吩咐春祺。
  王书淮不肯,“挂去内室。”
  谢云初瞪了他一眼,朝春祺使眼色。
  春祺当然听谢云初的。
  正月十六,开衙复印,沉寂了半月的朝堂很快风起云涌。
  长公主终于在十六回宫,正式接管汉王与太子一案,
  太子这次出了大丑,心中一直耿耿于怀,高国公入宫给太子拜年时,便提出一计,
  “长公主这回明显没能站在殿下这边,既然这个人不能为殿下所用,便不能留着她继续把持朝政,殿下,您别忘了,一宫可不容二主,您想一想,换做寻常人家,后宅有一小姑子日日插手家务,那当家主母能高兴么?皇宫亦然,皇后娘娘这么多年表面跟长公主相处甚欢,心里指不定多怨恨呢,您听我的,带着太子妃给娘娘请安时,想法子联络娘娘,一道将长公主彻底赶出皇宫。”
  太子深以为然,开年这半月,日日去给皇后请安,还吩咐太子妃亲自给皇后做糕点,侍奉左右。
  只是长公主何等人物,她自幼在皇宫长大,哪个宫殿养了几盆花她都了如指掌。
  皇后与太子之间的往来瞒不过她。
  长公主先下手为强,于正月二十这一日,着一侍卫乔装潜入长春宫刺杀,行刺不成,为长公主身边的女护卫给拿下,再请来皇帝审问,一审得知那人承太子授意,皇帝雷霆大怒。
  紧接着,以副都御史王章为首的朝官上书,以太子失德为由,请求废太子。
  太子上回在郊祀失禁的事已在京城传开,又有这回刺杀长公主的案子为佐,名声败落。
  真正站出来替他说话的不多,当朝首辅戚阁老因汉王身陨一事急火攻心病倒,内阁由次辅兵部尚书齐镇做主,齐镇是个耿直的老臣,只道太子在祭坛失禁,有辱神明,视为不详,支持了这一提议。
  至三月,今年春季雨水少,明间有太子失德至五谷不丰的传言,皇帝再是不作犹豫,下诏废太子,将太子改封乾王,迁回凤阳老家守陵。
  离京那一日,高詹出城送姐姐姐夫,那太子妃抱着稚嫩的孩儿立在晚风中笑,
  “总算是离了这个尔虞我诈的旋涡,往后我们娘俩也能过太平日子。”
  太子离京后,长公主彻底调查流民截杀太子一案,剑指幕后主使信王朱昀。
  朱昀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回了京城。
  深夜的信王府万籁俱静,独书房还燃着通明的灯火。
  朱昀一身玄色常服端坐案后,给西北边关的心腹写信,写完,暗卫接过信笺去送信,朱昀将笔头一扔,懒懒地往背搭上一靠,望着对面一面色儒雅的中年男子,
  “成玄先生,长公主殿下手眼通天,我若夺太子位,必须除掉她,先生可有妙计?”
  那峨冠博带的中年男子捋了捋胡须,沉吟道,
  “想杀长公主难,眼下没有机会,但要斩她的羽翼倒是可以的。”
  信王慢慢直起腰身,端坐如山问,“先生何意?”
  成玄咧起唇角幽幽一笑,
  “琅琊王氏南渡北归,享誉四海,甚至曾有人言‘得王家者得天下’,你以为当年先皇后为何赐死王老夫人,逼着王国公娶长公主?先皇后不敢得罪王家,只能用这种方式,将王家牢牢绑在自己的船上。”
  “琅琊王赫,胸怀大志,霁月风光,此人智渊若海,是王家的定海神针,是朝中柱石,更是长公主的后盾,若是能斩断长公主与王赫之间的关联,殿下大业成了一半。”
  信王眯了眯眼,“本王何尝不想,只是那长公主跟王赫孕育了三个孩子,一家人和和睦睦,母慈子孝,原先我甚至想法子离间王书淮和长公主,让其内斗,可如今祖孙俩握手言和,汉王的事有王书淮一笔,长公主替他瞒的严严实实,如今一股脑子冲我来。”
  成玄先生含笑摇头,
  “非也,你不懂长公主与国公爷之间的渊源,你等着,老夫给殿下谋一策,必定叫这对夫妇现出原形。”
  四月初一,朔望大朝,皇帝携长公主登阶入殿,并当庭下旨,若再有言牝鸡司晨者诛九族,进一步巩固了这位摄政长公主的地位。
  但就在朝议快结束时,负责看管登闻鼓的御史上报,
  “陛下,有人状告王国公府私藏前朝末帝宝库,恳请陛下查抄王家,寻出宝藏,充实国库。”
  大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所有人的视线不由在长公主与王书淮之间流转。
  年轻矜贵的户部侍郎,神色从容,如青松一般岿然不动。
  而长公主更是沉穆不语,
  皇帝深深看了一眼长公主。
  兄妹俩都知道,所谓的末帝宝藏不过是先皇后为了给王家施压,弄出的幌子,而皇家一直苦苦追寻的正是那份晋宁帝的遗诏。


第87章 
  天色渐黑,奉天殿东窗下的五角铜炉檀香袅袅。
  长公主将最后一道折子批完,递给皇帝,凤眼轻抬,窗外黝黑无光,广阔的丹樨拂来绵绵无尽的风,吹起窗棂飒飒作响。
  长公主起身,负手来到窗前。
  此地便是整个大晋的中枢,脚下星罗棋布排列着六部衙门,隐约瞧见一片灯火如同璀璨的银河在天地间流淌,而她便立在这片灯带的最顶端,风浪渐大,一阵阵拂过鼻尖,长公主深深吸了一口凉风,手掌极权所带来的极致畅快从脚底窜至眉心,形成一股浩瀚的炙流,热辣辣地荡涤着她五脏六腑,四肢五骸……
  她伫立了不知多久,久到那股热浪跟潮水一般缓缓滑退,只剩一股寂寥悄然萦绕心口,直至失了神。
  皇帝看完折子,费劲地扭了扭僵硬的脖颈,自汉王和太子相继出事后,皇帝深受打击身子骨大不如前,此刻勉力看完所有奏章,人已精疲力尽,他抬眸看了一眼前方的妹妹,见她立着一动不动,温声道,
  “还不回宫歇着,小心又犯头风。”
  长公主转身过来,目光扫过皇帝面颊,淡声道,“他已回了王府。”
  皇帝微微眯起眼,想起白日之事,又沉沉叹了一口气,
  “你打算如何?”
  长公主又是一阵沉默。
  染过凤仙花汁的纤指,轻轻搭在铜炉一角,浓烈的香薰微微烫红了她的指尖,灼热的痛一路蔓延至心口,长公主面色近乎麻木,垂眸道,
  “那件事该做个了断了。”
  皇帝闻言眉心一紧,“德容,你可想明白,一旦做出这个决定,你跟王赫便没了回头路。”
  “皇兄难道不想吗?”长公主幽幽抬眼,截住他的话。
  皇帝面露苦笑,他自然恨不得早些挖出当年的真相,只是妹妹的感受他也得顾忌,
  “我倒是想,就怕事情不如咱们所料,回头进退两难,难过的还是妹妹你。”
  长公主极轻地笑了一下,笑容转瞬即逝,淡到几乎难以捕捉,
  她望着皇帝身后那座蟠龙宝座,语气决绝,“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寻到密诏,陛下这皇位方可坐的踏踏实实,也能断了那些晋宁老臣的妄想。”
  “哦忘了告诉陛下,上回皇后在镇国公府出事,不少文武大臣被扣,此事我总觉得蹊跷,镇国公避世多年,这回突然高调地给小儿子举办婚宴,恰恰婚宴上又出了这样的事,说他们与太子遇刺和汉王身陨无关,我还真有些不信。”
  皇帝脸色立即一变,“皇妹的意思是,晋宁老臣在暗中勾结,意图扶持昭德复位?”
  长公主似有似无地点了下头,
  “无论如何,必须立即寻到那密诏,将之焚毁,此外,借着这个机会,探一探朝中还有那些臣子亲近昭德郡王,不是很好嘛?”
  皇帝见长公主心意已决,再无二话,“此事皇妹打算如何处置?”
  “我亲自回一趟王家,若王赫依旧守口如瓶,陛下便遣锦衣卫吧。”长公主语气很轻,轻到几乎在诉说家常。
  皇帝看着性情内敛的妹妹,心中忽然涌上几分疼惜,皇妹自幼性情沉稳,有着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定力,母后总是说,几个孩子中就属皇妹最像她,若她是个男儿,这皇位就该是她来坐。
  长公主从来将情绪掩藏无影无踪,皇帝拿她没办法。
  皇帝起身绕出御案,来到她身边问,“你什么时候回去?”
  “今晚…”
  皇帝吃了一惊,“你这也太急了…”
  长公主面色木然,沉默片刻道,“宜早不宜迟,快刀斩乱麻。”
  扔下这话,长公主朝皇帝施了一礼,转身退出奉天殿,招来在外头等候的朝云并内侍,一步一步坚定地下台阶而去。
  仿佛料到她会回来,这么晚了,王国公王赫还未睡,他穿着件寻常的缂丝福寿双全褙子,无所事事坐在清晖殿的正殿剪灯芯。
  殿门洞开,夜风涌入,两盏银釭被吹得忽明忽灭,侍者立即寻来明亮的灯罩罩上,劝他道,“国公爷,太晚了,您早些歇着吧。”
  国公爷摇摇头,看了一眼黑漆漆的门外,“再等等…”
  等什么,他没说,侍者也不敢问。
  少顷,两名内侍擒着明亮的橘黄宫灯,一路破开夜色跨过穿堂,紧接着一道雍容的身影由人搀着,迈了进来,她身后跟着十来位宫人,有熟悉的,有陌生的,架势与寻常没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大约是她远远望来那么一眼,
  那一眼隔山隔水,仿佛回到了数十年前二人初见那一日,她也是投来这么一眼,带着三分复杂,三分无奈,还有几分义无反顾。
  不是什么人都能撑几十年。
  他们看起来始终没有变。
  王赫笑容不改,望着她缓缓迈入大殿,抬袖拱了拱手,含笑问,“回来了。”
  “嗯。”
  夫妻俩总是这般平淡如水,几十年的日子仿佛没有半点波澜。
  长公主在他对面坐下,王赫陪坐。
  每每这个时辰,夫妻俩总要喝了一碗参汤养身,这会儿朝云领着两名侍女进来,又带着所有人退出去。
  殿门依然是大开的。
  风徐徐而动。
  长公主抬袖慢条斯理搅动汤勺,轻声问道,
  “东西藏在哪儿,四十年了,也该说了吧。”
  她语气还是那般平淡。
  国公爷闻言笑容深深从眼眶泄出来,温和甚至是温柔地望着她,
  “殿下,若有,我也早拿出来了,何必等到今日?”
  长公主没有多问,她明白王赫的性子,指尖轻轻在桌案叩了三下,外头候着的一内侍朝内里躬身一揖,悄声退了出去。
  国公爷视线从内侍挪至长公主身上,凝着她没动。
  殿内沉静如斯,就连风声都是悄然的。
  或许是这么多年过于默契,谁也没做声。
  动静由远及近,如同慢慢煮沸的水,渐渐昭然。
  整齐划一的脚步鱼贯而入。
  不一会,整个府邸躁动起来,甚至还夹杂着孩子的哭声。
  国公爷看着长公主,长公主将那碗参汤喝得一滴不剩,最后慢慢搁在桌案上,目光就睇着干净的碗底,始终不曾抬眸。
  哭声渐烈,一下又一下击动心中那根弦,那根弦越绷越紧。
  是六少爷王书业的声音率先打破殿内的死寂。
  “你是什么人,竟敢擅闯国公府,诏令何在,文书何在?咱们大晋还有没有王法!”
  那为首的锦衣卫指挥同知,穿着一身火红的飞鱼服,刀削般的面容咧起一抹阴沉的冷笑,眼神斜斜睨了身侧一千户一眼,那千户将一道明黄的圣旨在王书业跟前晃了晃。
  王书业一袭月白的长衫,长身绷如满弓,立即接过圣旨一瞧,一眼扫下来不见内阁的官印,断然拂袖,朝着门口方向一指,满腹嘲讽,
  “虽是陛下圣旨,却不经内阁签发,视为中旨,中旨可奉可不奉!”
  十七岁的少年,铁骨铮铮,英姿挺拔,双目灼灼似骄阳,令人目眩。
  锦衣卫指挥同知韩良,眼底寒芒冷冽,警告道,
  “六少爷,你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违抗圣令,视同谋反。”
  四太太见儿子出言不逊,连忙推着丈夫去拉儿子回来。
  四老爷战战兢兢奔向前,与大老爷一道,将王书业给强行扯入殿内,
  王书业气得大骂,“放开我,你们拦着我作甚,我们王家世代清贵,岂容他人侮辱?你们怕死,我不怕,有种第一个冲我来!”
  “放肆!”大老爷牙呲目裂,朝着他面门低喝了一句,“你祖母在此,哪有你造次的份。”
  王书业红着眼扭头望向长公主,眼底的泪慢慢沁出来,“祖母,这是您的意思吗?”
  长公主缓缓抬起眸,与他对视,目光冷然无波,她从不撒谎,也不屑于撒谎,“是我。”
  王书业眼底的怒火迸了出来,奋力甩开父亲和大伯,冲到长公主跟前跪下,“为什么?大家都是一家子骨肉,我们都是您的儿孙哪,您为什么这么做?”
  长公主淡淡垂着眼皮,不欲跟他解释,只朝韩良使了个眼色,韩良立即抬手,示意锦衣卫搜查整个王府。
  王家四房老老少少均挤在清晖殿正殿,大太太眉间含愁,四太太抹着泪,三太太面带冷色,二太太姜氏双肩打颤依着丈夫,二老爷一改往日的温吞软糯,眼底交织着压抑许久的忿然与终于彻底撕破脸的痛快,抬手将妻子护在身后。
  窦可灵和许时薇各自抱着孩子躲在后头,妯娌二人眼底均布满了惶恐,其余人不是怒色便是惊色,唯独谢云初一手牵着珂姐儿,一手抱着珝哥儿,镇定地将两个孩子护在身侧。
  这样的场面在前世司空见惯,国公爷死后,皇帝便吩咐锦衣卫搜查了一次王府,王书淮与长公主对峙,为此闹得天翻地覆。
  长公主凤目扫了一眼,不见王书淮,问道,“书淮呢。”
  谢云初屈膝一答,“二爷尚在官署区夜值,想必闻讯便能回来。”
  长公主没说什么。
  这时朝云从殿外跨了进来,朝长公主施礼,
  “殿下,钦天监监正带着两名副正过来了,三人正拿着罗盘在各处占卜,以尽早定下方位。”
  长公主颔首,见王家众人均面含愤慨,她解释道,
  “今日之事,不针对王家,也不是查抄王家,不过寻前朝末帝的宝藏而已,一旦寻到,一切如旧。”
  王书业拗着脸轻轻冷哼一声。
  二老爷冷笑,其余人不言不语。
  已近子时,孩子们哭累了,各自躲在母亲怀里打瞌睡,国公爷吩咐孙媳妇们带着孩子去里头暖阁歇着。
  没有人挪动,谁也不想走,也不敢走。
  最后仆人搀着各自主子,来到屏风下的避风处坐着,珝哥儿八个月了,身子格外沉,谢云初抱累了便将他搁在罗汉床上睡,小家伙丝毫不受影响,睡得格外踏实。
  谢云初放下儿子,又将珂姐儿抱起来,轻轻将她拢在怀里,珂姐儿睁着水灵灵的大眼睛安安静静靠在谢云初怀里,她极是聪慧,察觉到气氛不对,不敢吱声。
  周敏挺着孕肚挨着谢云初坐下,看着外头暗沉的天色,忧心忡忡问谢云初,“这一夜怕是别想睡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寻个结果出来?”
  周敏怀孕刚两月,正是孕吐最厉害的时候,脸色苍白,满腹愁云。
  谢云初也没心情宽慰旁人,只淡声道,“不管什么风浪,终究会过去的。”
  殿外嘈杂,如同热闹的早市,挖墙掘地的动静窸窸窣窣传来,听得人心里一阵犯怵。
  大约是太困了,众人渐渐支撑不住,有人靠在圈椅里打盹,有人相互依偎,还有人小声哭泣。
  长公主阖目纤指轻轻叩着眉心,国公爷王赫则如入定的老僧,始终岿然如山。
  也不知闹了多久,大约东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