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贾环-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到御花园那边,元春就远远地看到了皇上身边的仪仗。自己没来错,但贸然过去就很突兀了,所以元春就假意在御花园里面闲逛。
程科元也看到了元春的到来,但皇上还在静坐,他也不敢打扰,只能安静地侍立在一旁。
元春也就安静地在御花园里散着步,但她毕竟不同于其他人——别人都是静止不动的,就她在移动,很快,平治皇帝就留意到了。
“今儿就这样吧,科元,让元妃进来。”平治皇帝也不傻,元春在御花园走来走去,很明显是来找他的。
程科元就赶快出去,来到了元春面前:“娘娘,皇上请您过去呢。”
元春定了定神,朝程科元略一点头,就走进了流心阁。
“臣妾拜见皇上。”元春知道自己这次不该过来,心情很是忐忑。
平治皇帝却很是云淡风轻:“来就来了。朕是知道你的,轻易不会打扰朕。说罢,什么事情?”
元春犹豫了一下措辞,开口说道:“眼见端午了,臣妾母家准备了一些东西,想给臣妾送进宫来。臣妾想着,幼弟贾环已经是官身了,想着能不能让他顺便带过来,臣妾,也想着见一见幼弟……”
平治皇帝笑了,元春这个私心来得好,有私心不怕,就怕她没有私心。人一旦有了私心,那就好控制多了。进宫这么多年以来,贾元春一直谨小慎微,唯有封妃的那一刻,他见到了元春眼里的不同,但自打那以后,即便是得到回家省亲的恩旨,元春也是很谨慎地按照规矩来走流程。
不出错的人平治皇帝不喜欢,他认为心机太深。眼下的元春,总算有了点小女人的味道。
“好了,多大点事情。朕允了。”
得到皇帝允许的元春很是高兴:“臣妾多谢皇上成全。”
边上的程科元也暗暗松了一口气:状元公,咱家可没白要你的银子。
第一百三十二章 准备
回到凤藻宫之后,陪嫁进宫里的丫鬟抱琴很是奇怪:“娘娘,您是不是想家了?”
由不得她不奇怪,自打元春入宫来,这主动开口见娘家人,还是头一次。
元春淡淡地说道:“倒不是。我只是想见一下我贾家的麒麟儿。”
抱琴恍然。但其实并不是元春想见贾环,而是贾环想见她。
那边元春已经在吩咐了:“双喜,你去荣国府知会一声,就说初四未时二刻,让贾府三公子来宫里见我。”心里却想着,这个三弟要见自己做什么呢?
小太监双喜犹豫中带着几分期待:“娘娘,您说的是状元公那个三公子么?”
抱琴说道:“除了他还能有几个三公子?你快去吧。”
双喜就领命出去了。
贾环也在积极准备着,一些礼品什么的就不用说了,自然有贾琏帮忙送去,关键是给元春个人的东西。
这个贾环也早早想过了,给什么都不如直接给银票。他把小金库盘点了一下,给迎春准备嫁妆田花了三万多两,他还剩下七万多两银子。估算了一下,今年年底应该还能有个八九万两进账。
贾环想到这里,决定送进去五万两。这个数目不少了,足够元春在宫里支应。等到年底,他再给元春送一点过去。
“去把林之孝叫来!”贾环一边想着一边吩咐琥珀去叫人。
很快,林之孝就气喘吁吁地过来了:“三爷,您找我。”
“府里有多少金子?”
贾环一句话把林之孝问得愣住了:“三爷要金子做什么?”金子可是硬通货,虽然市面上以铜钱和银为货币流通,但谁也不敢否认金子天然的货币老大地位。
贾府有金子,但也不多。别人不知道,他作为主管银库的管家,可是最为清楚,贾府的家底可是没多少了,说不定银库里还没有这位三爷手里的银子多。
就像二奶奶说的那样,现在满府都是可着头做帽子。虽然是有点夸张,但要是真的这样下去,距离入不敷出那就真的不远了。
这位三爷从哪里来的银子,他也知道。但这个钱别人还真赚不到,据他所知,金陵周边种瓜的农户有不少想仿照,但竟然没一家种得出来。夏天里,瓜田里都是碧绿的圆滚滚的大西瓜,但是到了冬天,就只有琏二奶奶的庄子里能出西瓜。
为了这事,那庄子周围没少有人出没,还真有几家农户动了心思。但贾琏在府里虽说是个和气的,但在外面就没那么和气了。这一两年,可是打断了十几条腿,打完之后还直接把人扔到对方主子府门口,很是震慑了一批人。
只是不知道这位三爷想要多少金子。
“府里的金子也不多了,若是需要大宗,得向外面的钱庄兑换。少的话十兑一,多的话,可能就要十一兑一了。”
“不需要那么多,你看看能不能帮忙弄个三百两。”
林之孝长出了一口气,说道:“若只是三百两,那府里就有。三爷什么时候要,我给送过来。”
“就这两天吧。”然后就把三千两的银票递给林之孝,说道:“后面你找个时间再去外面给换成金子入账。”
林之孝答应一声,就收起了银票。
古时一两大约38克,三百两就是不到十二公斤,贾环打算直接带着,交给元春。
林孝之事情办得极为麻利,很快就把金子给贾环送了过来。
抚摸着这些黄灿灿的方形金砖,贾环就等着元春的信了。
却说荣禧堂里面,贾母正在和王夫人邢夫人还有鸳鸯打叶子牌,人手不够的时候,鸳鸯竟然也能上桌。
邢夫人一边摸牌一边说道:“我家琏儿最近在给贵妃准备端午节礼,这两天就打算送进去了。”
这是应有之意,贾母说道:“用心着点。”然后又叹了一口气:“大姑娘在宫里也辛苦,咱们也就逢年过节,才能找个由头送点东西过去表表心意了。”
这种时候鸳鸯是不会插嘴的,只是安静地看牌。
王夫人却很是心疼自家女儿:“老太太,照媳妇来说,大姑娘在宫里面支应不容易。咱们府里也要好好约束管教,不能光沾大姑娘的光,还净给大姑娘添堵。”
“这话在理。”
一群人正聊着天,忽然门房报说有宫里的人来信了。
贾母赶忙把牌往桌上一放,说道:“可是贵妃那边有信了?快请进来!”
来的正是双喜。
到了贵妃娘家,他也是大气不敢喘,只是跟着管事的来到了荣禧堂,就看见几位极为气派的妇人坐着,中间的一位头发花白,更是满身贵气。
这位想必就是贾府的老祖宗了吧。果然,堂上的这位富态老人开口问道:“敢问这位小公公,可是来传贵妃娘娘的话?”
双喜回道:“娘娘遣奴才来通禀一声,因为思念亲人,道是请三公子初四入宫,御花园赏花。”
王夫人满脸期待地问道:“可还有别人?”
只见那小太监仔细思索了一番,方才回道:“禀这位夫人,娘娘原话就是这样,并没有其他嘱托。”
贾母也略微诧异了一下,但随即就回过神来:“那辛苦这位小公公了。鸳鸯,帮我送送。”
鸳鸯会意,把这位小太监送出去的时候,顺带着给了二十两银子的茶钱。
半路上,双喜就听到鸳鸯说道:“这位公公辛苦了,这些拿着喝茶。”
双喜正低头走路,冷不防手里被塞了一个沉甸甸的东西,他用眼睛偷偷瞄上一眼,白白亮亮的,不是银子又是何物?用手略微掂了一下,分量不轻呢。
得了赏钱的双喜欢喜地回去了,怪不得大家都想着派外差,原来油水不少啊。自己领了差事出来的时候,旁边的几个人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王夫人正在暗自生气,元春终于开口说要见娘家人了,没想到竟然会是贾环!宝玉可是她的亲弟弟啊,她就不想见一下?
贾母却有自己思量,元春要见环哥儿,肯定是有什么话要交待。这个话,肯定还颇为隐秘,要不然,宝玉也会一并召见。至于为什么不交待给贾琏或者宝玉,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鸳鸯,你去告诉三爷一声,让他准备准备。虽说贵妃是他姐姐,但也要注意礼仪,不可太过放松。”
贾母一句话把王夫人带回神,然后她就看着鸳鸯过去梨香院了。
“母亲,能不能让宝玉跟着一起过去?当年娘娘一直都很疼他的。”王夫人还是有些不甘心。
贾母瞪了王夫人一眼,说道:“胡闹!刚刚你还说,不要给贵人添堵,怎么到了自己身上,就糊涂起来了?”
王夫人嗫嚅不敢再言。
却说贾环得了鸳鸯的准信之后,心里大定,这个程科元,还是很给力的。
第一百三十三章 当读春秋
怡红院里,贾宝玉也得了消息,但听说元妃竟然只召见了贾环一人,很是气闷,这个姐姐小时候可是最疼爱他了,连字都是她教认识的。
屋子里的大小丫头都不敢吭声,这可是贾府的大事,轮不着他们说话。而且不管是元妃还是贾环,都不是她们可以吐槽的对象。
琢磨了半晌,贾宝玉还是想不通。想不通他也懒得想了,就出门找贾蓉他们喝酒去了。
屋子里的丫头们面面相觑,这荣国府的天真要变了么?
不过两三日,贾环便入了宫。在北面的神武门,早已经有小太监侯着了。见到贾环到来,那小太监忙施礼道:“贾大人辛苦,娘娘已经在御花园等候,还请移步。”
贾环点点头,说道:“小公公辛苦。”然后就跟着往宫里走去,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匣子。
门口的侍卫看着贾环进来,也不敢拦下检查,这可是六品文官,还是皇亲国戚,他们可没这个胆子——虽然要看管宫禁,但他们也不是傻子,见人下菜碟的功夫都非常好。
南京故宫贾环上辈子没有来过,他只去过北京的故宫。但据说南京北京的故宫极为相似,他的考证癖又冒出来了,对宫里路上见到的一切,还是感到很是新鲜。
领路的小太监见贾环没有丝毫怯场的样子,心里很是敬服:到底是状元公,不一样。
御花园距离神武门距离很近,没多远就到了御花园。贾环心道,这倒还真和北京故宫一样了。
掂了掂身上的小匣子,贾环定了定神,往前走去。
御花园里面,元春早就等着了。这个三弟,她已经没有印象了,因此对于这次会面,她也是挺期待。
作为陪嫁的大丫头,抱琴地位明显比其他的宫女高,得以留在元春身边侍候。
“娘娘,奴婢也不记得三爷的样子了。当年您进宫的时候,三爷还很小,没想到现在这么有出息了。”
元春看着神武门的方向,也颇为期待:“这个三弟,真的是出息了。”然后小声说道:“待会三爷过来之后,你在亭子外帮我守着。”
抱琴会意道:“娘娘放心。”她也知道,元春头一次开口求见娘家人,肯定有事。
很快,御花园入口处出现了两个身影,元春的目光满满地放在了后面的一个身上。这个年轻人身穿六品文官常服,头戴乌纱,朝气蓬勃。虽不说是面如冠玉,但也是仪表堂堂,品貌端正。
抱琴喜道:“三爷真是和以往不一样了。”然后就赶快上前,施礼道:“婢子见过三爷。”
贾环看着眼前宫女打扮的抱琴,心知这是贾府出来的陪嫁,但他不知道是谁:“请问这位姐姐是……”
“婢子是抱琴。大小姐已经在亭子里等着三爷了,三爷快里面请!”
听到抱琴这不符合规矩的称呼,那小太监恍若未闻:“抱琴姑娘,贾大人带到了,小的就在御花园门口等着,若是叙完话了,招呼一声,小的再把贾大人领出去。”
抱琴谢道:“有劳小公公了,我等会再谢。”她不好意思在贾环面前掏银子。
那小太监说道:“抱琴姑娘客气了。”然后就转身出了御花园,宫里的事情,向来是人前要做到少看少说话少关心,指不定会给自己惹什么麻烦呢。
抱琴见这小太监甚是知趣,也很是满意。就在前面引路道:“大小姐知道三爷高中,高兴得像什么一样!好几天都没睡好!”
贾环是相信的,但这个中状元,自己竟然没有收到元春的贺礼,不得不说比较反常。唯一能解释的是,元春的手里比较紧。
疾步来到亭子里,元春的眼睛已经红了:“三弟弟!”
贾环赶忙先施礼:“见过贵妃娘娘。”
元春看着贾环说道:“自家姐弟,不必拘礼。”眼里满是骄傲。
“毕竟礼不可废。”
看着贾环认真的模样,元春喃喃地说道:“难道天家真的就不能有亲情了?你就叫我一声大姐姐,又如何?”
贾环飞快扫了周围一眼,方才说道:“既如此,臣僭越了。”在元春满含期待的目光中,一声“大姐姐”终于叫了出来。
元春泪光闪闪,低声答应了。
“家中可一切安好?”
“家中都好。老祖宗身体康健,老爷在福建任学政,已经求了皇上恩典,预计秋天就能回来。太太近来也很好,宝二哥和三姐姐也很好。大姐姐无需挂念家中。”
元春点点头,说道:“听说你二姐姐的婚事是你给做的主?”
贾环说道:“臣弟哪敢,只是顾御史是臣弟同窗同年,人品端正,大老爷见了也很喜欢。”
元春笑道:“人小鬼大。家中子弟可认真读书了?”
这个问题可不好回到,贾环知道元春主要问的是贾宝玉,其他人只是顺带。想了又想,贾环方才开口道:“家中子弟向来勤勉。宝二哥也在太太的督促下多有进益,兰哥儿我看着读书呢。”
元春点点头,说道:“如此甚好。”然后笑着说道:“连我都开始向往那科考了,最近你姐姐也选了个本经,《诗经》。”
听到元春竟然也开始看四书五经,贾环也不由得失笑,但随即就说道:“大姐姐若真选本经,弟弟建议选《春秋》。”
元春不解道:“为何?”
“《春秋》一书,多为历史实事,读之令人警醒。”
元春了然了,又问道:“家中近来可好?”
贾环却开口道:“家中一切都好,只是苦了大姐姐了。”
元春轻轻摇了摇头,说道:“三弟莫要这样说,能服侍皇上,是我贾家的荣幸。”
贾环抬头看了看,这方天地着实不大,终日里待在这里,心情怎么能好?即便是美景,日日看,终究也会厌了。
但他现在无法改变,只好说道:“太太也交待了,大姐姐在宫中不易,让家中子弟多收敛,不要给大姐姐丢脸。”
元春心中触动,果然最疼闺女的还是自家娘亲。
姐弟两个又叙话一会,元春方才问道:“三弟你这次来找我,可是有事情?”
贾环点点头,说道:“确实有事。”
元春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何事?”
贾环笑道:“不是大事。”
“那是何事?”元春很是好奇。
贾环开口说道:“以后家中不管出了什么事情,大姐姐都不要管?”
元春惊道:“此话何解?可是家中要出什么事?”
贾环摇摇头,说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大姐姐在宫中日久,当熟知。”
元春沉默了,贾环忽然冒出了这一句话,让她有很不好的预感。但家中现在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