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贾环-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流言的关系,喀什那边的民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黄凤阁现在已经调了一万兵驻扎在了于阗,随时准备去攻打喀什。
“这些该死的汉狗!”思勤很是愤怒,自己同几个弟弟被赶到了喀什这边,明摆着是要做炮灰的——喀什注定是守不住。
太师庆格尔泰也已经逃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开始反叛。
看着日渐稀疏的城池,思勤也是毫无办法,他不能阻止人们的离开,一旦阻止,就更加会证实流言。
一段时间以后,思勤也得了消息,太师庆格尔泰反了。
因为更靠近鄂罗斯,庆格尔泰在鄂木斯克一下子把家底都掏了出来,和鄂罗斯换了两万支火枪。现在的庆格尔泰,除了兵强马壮,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了。
对于准格尔人的内讧,不但大唐喜欢,鄂罗斯也同样喜欢。
庆格尔泰起兵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葛尔图要钱,他四个儿子说错了话办错了事,让汉人再次敲走了八万两黄金,这八万两他要找葛尔图要回来——虽然他一个子儿都没出。
他的身边同样也有汉人的谋士,名唤赵玉达。赵玉达别的没说,只是向他建议先不要称汗王,而是依旧自号太师。
这也没什么,庆格尔泰可不图这种虚名,而且明朝的时候,有个太师的名头,也就基本相当于一方豪强霸主了。
找葛尔图要黄金的主意,同样出自赵玉达之手,庆格尔泰深以为然。
“太师并不是为自己要,而是替广大的准格尔族人找汗王要。”
庆格尔泰拍着大腿说道:“正是!还有,本太师一定要割掉拉克申的舌头!”
赵玉达劝道:“太师何必同一将死之人计较?我料定,汉人最迟明年开春就会去攻打喀什,到那个时候,怕是没人能再见到拉克申了。”
庆格尔泰恨恨地说道:“到底便宜了他!”
赵玉达说道:“太师,咱们也该动身了。今年的冬天,可不好过啊。”
庆格尔泰点头道:“正是!你说这些火枪,不当吃不当喝的,我换了这些有什么用!还得去麻烦汗王啊!”
他的人马不多,能动员的兵力极限也就是三万,现在一下子就拉了两万出去。没办法,去的少了,葛尔图不会痛快给钱的。
这些北线的准格尔人一下子拿到了火枪,都是爱不释手。同以往的弓箭想比,这些玩意可就好使多了。不过许多人依旧带了弓箭上路,要不心里不踏实。
葛尔图当时没有抓到庆格尔泰,心中就很是不踏实,范承运却要葛尔图早早做了准备,回到伊宁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换火枪。
庆格尔泰不是傻子,他回到鄂木斯克的第一件事肯定也是筹钱换火枪,他不得不让葛尔图早做准备。
多少是多?多少才能压住庆格尔泰?
“若是汗王不能一下子压住太师,那以后想再踏足肃州,是再无可能了。”
“依军师来看,得多少火枪?”
范承运想了许久,才说道:“庆格尔泰那边能发动的青壮在三万左右。他不可能一次就把所有人都拉出来,咱们虽然与鄂罗斯交好,但也要防着一些;他也要防着一些。所以,我觉得庆格尔泰能出动的人马在一万五到两万之间。”
有了范承运的这句话,葛尔图咬着牙去换了三万支火枪,一下子掏光了自己的家底。
范承运心中哀叹,穷兵黩武,这就是穷兵黩武啊。
可没办法,事情发展到了这份上了。
然后又想到,若是刚开始汗王和太师就能有这么多的火枪,何至于打成这个局面?果然内斗才是最狠的,不光是汉人那边,外族也是一样。
等庆格尔泰就带兵到了伊宁的时候,却发现葛尔图那边也是大量的火枪兵,双方都在干瞪眼。
硬打么?那肯定不行!每一个勇士的生命都是宝贵的,他们没有汉人的底气,双方都耗不起。
庆格尔泰和葛尔图也开始谈判了,无非就是想要点粮食过冬。
可葛尔图也没有余粮啊。
庆格尔泰威胁要劫掠其他地方,葛尔图则表示要抄了鄂木斯克,双方谈了许久,都没有定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庆格尔泰反了。
黄凤阁得到消息就更晚了,因为事情发生的距离实在太远,而且现在已经是冬天,他也无法远距离进兵。但有了这个事情,他觉得拿下喀什的时机到了。
他所有的谋士都在建议黄凤阁去交好庆格尔泰。
沈知说道:“大都护当派人北上,告知庆格尔泰明年开春攻打喀什的行动。”
黄凤阁深以为然,不管是自己替庆格尔泰牵制葛尔图,还是庆格尔泰替自己牵制葛尔图,这都是好事。夹在中间的葛尔图必定不敢分兵喀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把喀什拿走。
至于给庆格尔泰好处的事情,几个谋士都没有提。他们和贾环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都学会了换一种思路。
孟实也说道:“难道给不给黄金的效果会有什么区别么?”
的确没有区别,只是没有满足庆格尔泰可能存在的贪心罢了,但实际效果来看,不会有什么差别——黄凤阁也没有和庆格尔泰长期结盟的想法。
沈知更是起身说道:“学生愿走一趟鄂木斯克,说庆格尔泰与我军夹击葛尔图。”
第三百七十六章 家事
腊月初五的时候,贾府得了卫家的丧信,卫若兰到底没能熬过去这个冬天,上午的时候闭了眼。
贾宝玉听到消息之后,神情木木,他想的更多的是,史湘云之后要怎么办?她年纪轻轻就要守寡,又没个生活来源。
到了卫家之后,就发现丧事办的也是极为简单——史湘云手里已经没有钱了,丧事还是回娘家借的银子。
见到贾宝玉之后,史湘云的眼泪成线流下:“二哥哥,你来了……”
贾宝玉也没忍住,眼泪也流了出来:“云妹妹莫要哭了,仔细伤了眼睛。”
卫若兰的丧事上,许多勋贵人家都没有派出当家人过来,只是一些旁支的子弟过来吊丧。
咸靖皇帝也知道了消息,神色淡淡并没有什么表示。
他现在更关系的是西北的消息。
黄凤阁的奏报已经到了,太师庆格尔泰叛相已露,葛尔图的日子愈发不好过了。
“真是祖宗有灵啊!”咸靖皇帝现在很想将喀什拿下,这样安西都护府的版图就恢复了不少了。
贾雨村在
咸靖皇帝也是这么想的,但有大臣主动提出,就让他更加高兴了——某种程度上,贾雨村替皇帝背了一个坏名声。
然后咸靖皇帝又记起来了,贾雨村是贾政举荐的,也是贾环从自己弟弟那拉过来的。
等到来年端午之后,贾政便可以除孝了……
对于贾政的安排,咸靖皇帝有些头疼,他是想给贾环升官的,可贾政还留在从五品,没有儿子超过老子的道理。
可贾政又的确才干一般,又没有功名在身,不适合再进一步了。
贾政现在也在考虑这个事情,三儿子已经在崭露头角了,大孙子眼看着也要进入朝堂,自己年纪也一大把了,不如干脆就趁这个机会,退下来算了,省得挡了儿子和孙子的路。
主意打定之后,贾政就心无挂碍,专心在家读书了。
闲暇的时候,就哄哄英哥儿认几个字。
这种事情贾赦是懒得做的,贾琏和凤姐也不会把儿子交给贾赦,没得带坏了。
卫家的丧事,贾琏也过去露了个面,回来便和凤姐说道:“真是世事难料啊,年初还一同吃酒,现在人就没了。”
凤姐更关心的是卫家的体面,可从贾琏的口中,只听到了唏嘘。
“宝二弟倒是同史家姑娘多说了两句话。”
听到这话,凤姐倒是不意外,若是不这样,那就不是贾宝玉了。
“回头还是让宝兄弟多回去看看颦儿吧,那边头一胎,听说不太稳当呢。”
贾琏听到这话,也是频频点头:“最近回府就别去那边的院子了,去梨香院或者太妃那边就好。”在贾琏的眼里,林黛玉这一胎也是极为凶险,得少沾。
凤姐也说道:“听说都熏艾了……”
贾琏大惊,这林妹妹的身子骨可真够弱的。
贾环也听说了,不过这是贾宝玉的房里事情,他不好插手,而且也不敢插手。
赵姨娘也说道:“幸好分开了,要不然三姑娘还要去帮忙管家,有个万一,肯定吃挂落。”
贾环也点头,是得让三姐姐少插手这事。
“回头母亲同三姐姐说,除了银钱,别的都别插手了。”
银钱上探春也拿不出来,但贾环可以帮衬,只是延医用药方面还是往后缩缩的好。
不光是梨香院,几乎整个贾府的人都是这般想法,没人认为林黛玉能顺利把孩子生下来。
赵姨娘哀叹道:“林家丫头,哎,还是个不错的人呢。”
她不能不感慨,当年她去园子里的时候,林黛玉还肯给她沏茶喝呢,很是给了她几分体面。
可这种事情她不敢沾,王夫人怕是在等着寻人的错,所以就只能按照儿子说的来,若是贾宝玉那边银子不凑手,可以帮衬一些,多走一步那就不敢了。
元春也听说了,可她也只生过汤圆一个,并没有什么太多的经验——她的经验在于宫斗,在于预防小人。林黛玉的状况就不一样了,大房的李纨和三房的贾环都不是缺德的人,干不出来那种坏事。
贾宝玉从卫家回来就心情不好,史湘云的状况他见着了,实在是不好。等到丧事办完,愁苦的事情才会出现,史湘云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林黛玉打小就同贾宝玉一处,哪里还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她不想吃醋,但贾宝玉竟然还有心思关心别人。
人家不管怎么说,还有侯爷叔父在,哪里就轮得到贾宝玉操心了?
还没到过年,林黛玉的肚子就开始不舒服,贾宝玉吓坏了,赶紧请了大夫过来,但终究是没保住,还是小产了……
但贾府不少人私底下却松了一口气,林黛玉这一胎实在太吓人了。
赵姨娘先过去送了两株老参,然后元春李纨凤姐她们也都送了很多滋补之物过去,又陪着林黛玉说了许多宽心话。
林黛玉躺在床上,双目无神,她早就哭过好几场了。
贾宝玉也是无法,他根本就想不到会成这个样子。他还傻乎乎地等着来年林妹妹生个儿子或者女儿,然后和和美美地过小日子。
大夫临走的时候交待了,林黛玉这次小产对身体上的亏空极大……
看着屋子里大家送来的滋补之物,贾宝玉叹了口气,对袭人吩咐道:“每日里给奶奶补上一些。”
然后把脑袋在林黛玉的额头上蹭了蹭,说道:“妹妹且宽心,咱们的日子,且长着呢。”
林黛玉的眼泪又掉下来了。
王夫人也过来瞧过了,现在正在佛堂,周瑞家的在旁边小心伺候着。
现在没有别人了,王夫人就没忍住,叨咕道:“到底是个没福气的。”然后脑子里就开始盘算着贾宝玉身边的大丫头,好像除了袭人,还有个叫麝月的。至于撵走了许多其他人,王夫人半点不后悔。
这话周瑞家的可不敢接,她还得在贾府过活呢。
过了腊八之后,贾环就开始进入半休假的模式了;不光是他,翰林院几乎都是这个样子。
房源会和泰西人合伙的作坊也建得差不多了,只待来年开工。
薛蝌和钱重海都从松江送了信过来。
钱重海在信里面同贾环说已经帮薛蝌找了个地方建立作坊,让他放心;还有一件喜事,就是钱王氏又怀上了,贾环可能会再多个侄子或侄女。
让贾环教小长康读书的事情,钱重海还没有提,现在小家伙还没开蒙,到贾环手里读书,起码也得十岁往后,还有好几年。
松江也下了雪,钱重海哈了一口气,去城外看了一眼薛家的作坊。
这里正干得热火朝天,大雪也阻止不了劳动人民的热情——年下正是闲着的时候,趁着这个时候刚好多赚几个钱,给家里的婆娘和娃娃添置点衣裳零嘴。
明末资本主义的萌芽并没有被掐断,而是一直处于一个“萌芽”的状态。泉州开埠以后,很是有一些工坊开始了。
江南的织机保守估计,每家几乎都会有一张;也有许多商户开始雇佣大批闲置劳工做缫丝,纺纱的活计。
薛家的工坊分两个,一个是纺纱,一个是织造。
生丝不好买,钱重海也无法直接要求其他商户让出自己的份额,只能缓缓图之了。
相对来说,棉花就比较好买到了,薛家也不打算一口吃成个胖子,先从棉布做起。
薛蝌把松江的状况回报之后,薛姨妈就开始琢磨着在松江或苏州买个庄子,专种桑树养蚕。
待到薛蟠来送年礼的时候,就把这个事情同贾环说了,贾环自然不会不同意。
待送走了薛蟠,贾环马上抓起笔给钱重海写信。
江南的田土改种桑麻看来将会是大势所趋,但粮食就会少许多,贾环得让钱重海提前准备去湖广一带筹粮。
幸好有长江,沿着水路直接到达极为方便。
不过这事还是得同薛家提上一提,让他们看看能不能把粮食的生意也做一下。
待到小年过后,贾环终于可以歇上一歇了。
有了空,贾环便和惜春一道去了栊翠庵饮茶。
“三爷可是许久没来了!”停云一边叽叽喳喳地说道,一边给贾环和惜春搬蒲团。
贾环笑道:“这可不是瞎说?前几日下雪的时候我还过来的。”
妙玉说道:“今儿可没有好水。”
惜春说道:“一般的水就可以了,反正三哥哥也尝不出来!”
贾环伸手给了惜春一个爆栗,小姑娘嘟着嘴念念有词。
此时的贾政正在院子中见客,来的是神机营指挥史谢步东。
他这次没去东南,而是守卫京师,现在过来拜访贾环。
但听说贾环去饮茶了,便直接来见了贾政——见贾环只是个名头而已。
寒暄几句,谢步东便留下礼物,起身告辞。
送走了谢步东,贾政捏须思量。
谢步东不过寥寥数语,可该说的都说了。
“大都护在西北与贾司业一向交好,一直念叨着让家里的四公子与贾司业多多亲善,今年也得了恩典,年后便可以入国子监读书了。”
黄凤阁的四儿子名唤黄克谷,今年也是二十有一,尚未婚配。
谢步东这趟过来,明显是要说媒了。
贾政想了又想,觉得亲事可成。
自己儿子走了两趟西北,竟然结了这么个善缘。
贾政也想着让探春寻个好人家,黄克谷虽然继承不了黄凤阁将来的爵位,但这也未必就是坏事,而且听说黄克谷并不是一个不学无术之辈。
晚上贾政便和赵姨娘先提了这个事情,赵姨娘犹犹豫豫地说道:“老爷,能不能给三丫头寻个读书人?”
第三百七十七章 大结局
贾政叹了口气,这读书人哪里是这么好找的?而且探春年纪已经那么大了,想找个般配的,实在是太难——贾环现在也没有合适的同窗。
嫁到黄家去,也不能说是个坏的选择,有贾环在,黄家自然会对探春另眼相看。
“你去问问环哥儿,看他有没有什么想法。”
赵姨娘还是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