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贾环-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可怜见!卫若兰只是去找忠顺郡王问一问状况,要不他连折子都不知道怎么写。
可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卫家和忠顺郡王都不知道要怎么做了。
咸靖皇帝却没有管他们的想法,等了三天没有见到折子,就让刑部、都查院会同锦衣军一起查办此案。
史湘云在家中犹豫着要不要回趟娘家请二叔帮帮忙,卫若兰却不许。
“现在找谁都是白搭了!”卫若兰心中知道,史鼐已经被调到了北直隶水师提督的任上了,这个位置和京营节度使完全没有可比性。
再过去找史家求情,那只能让皇上厌弃史家,对自己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没错,理智上卫若兰是知道的,但现在事情到了自己的头上,再没有人拉上一把,卫家就要完了。
“湘云,回去之后和叔叔好生言说。”
卫若兰到底还是心里存了指望。
可史湘云回去之后,史鼎却不肯替卫若兰说情。
“湘云,你二叔已经去北直隶了,你以为咱们家的分量还能有多少?再给卫家求情,咱们家就不要过了!”
史湘云流着泪说道:“三叔,咱们家要是不拉一把,卫家就没了呀!”
史鼎烦躁地说道:“没了就没了!事情做下了,那就得认!没人能救得了!”
史湘云哭道:“可我们老爷是冤枉的啊!”
史鼐冷笑道:“冤枉?也就你觉得他冤枉了!他一点也不冤枉!你回去吧,不要哭哭啼啼的,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当时让这小子去西北的时候,咋不见你们站出来,现在摊上雷霆了,就老实受着吧!”
第三百七十四章 有钱任性
史湘云无法,却想到了贾府。那边有元春和贾环,他们两个可都是能在皇上那边说得上话的。
把眼泪擦了擦,史湘云便上了马车,吩咐道:“去荣国府。”
马车再次吱吱呀呀地往前走,史湘云也开始思索要怎么开口。
她同贾环的交情基本为零,同元春更是连面都没有见过,贸然开口,只会被拒绝。思来想去,还是得去求二哥哥出面。
有了贾宝玉出面,想来元春和贾环都会给几分面子吧?
到了荣国府,史湘云便直奔贾宝玉的院子而去,府中的下人俱是诧异,史湘云都已经嫁人许久了,怎么冷不丁地出现在了这里?
贾宝玉这个时候正在屋子里紧张地看着请来的大夫,这大夫正给林黛玉诊脉。
反复确认再三之后,那大夫终于开始点头:“二爷,二奶奶的确是有孕在身了。”
贾宝玉的嘴一下子就咧到了耳朵边,那大夫接着叮嘱:“二奶奶身子较常人稍弱,不可动气,平日里需要多下地走动走动。”
贾宝玉满口子说道:“您放心便是了。”
“那老朽就先回去了。”
贾宝玉扬声道:“焙茗,替我送送先生。”
史湘云看着一个老者离开,然后就进了院子。
贾宝玉见到史湘云过来,很是意外:“云妹妹怎么得空过来了?”
史湘云盈盈拜倒,说道:“妹妹这次是来求二哥哥的。”
王夫人正在元春处,她现在很想念小汤圆,念叨着小家伙什么时候能来转一转。
元春也想着能让儿子多出来走走:“看太后的意思,等到下次出来,要到明年了。估计父亲除孝的时候,可以让汤圆来瞧一瞧。”
总算有了个盼头,王夫人双手合十,欢喜地直念佛。
元春也在盘算,汤圆过了年就虚岁四岁了,等到八岁的时候,就可以求恩典出宫了,那个时候正好可以开蒙,到时候让三弟弟教着读书。
凤姐也在旁边陪元春说话,听到元春的这个打算,她也笑了:“我家二爷也是这个想法呢。”
小英哥儿在外面的园子里撒欢,哪里管自己母亲对自己的指望。
元春看着英哥儿,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己儿子。
不一会儿,贾宝玉就过来了,抱着英哥儿转了两圈方才放下,又摸了摸他的小脑袋,说道:“当心被你娘瞧见,屁股受苦。”
英哥儿才不管那么许多,赶紧钻进了旁边的沙子地,接着忙活起来。
进了紫菱洲之后,贾宝玉才发现自己母亲也在。
“你今儿怎么得空来瞧你大姐姐了?”
听到元春的话,贾宝玉有些不好意思,边上的王夫人也很是奇怪:“你倒是少见,可有阵子没来了吧?以后常来走走!”
贾宝玉坐到了地下的小凳子上,说道:“刚刚大夫来瞧过了,颦儿有身子了。”
凤姐笑道:“原来是来报喜的。”
王夫人纵然不喜林黛玉,但却也盼着再来个孙子。
“好好让你媳妇养着,不要做重活了,还有那些个什么女红的,也停一停,伤眼睛。”
“儿子知道轻重的。”
犹豫了又犹豫,贾宝玉还是开口了:“刚刚云妹妹过来了。”
凤姐的耳朵一下子就支棱了起来,现在卫家可是个是非篓子,轻易沾不得。
王夫人对外面的事情知道的并不是很多,但听到史湘云过来也很是奇怪:“好端端的,她过来做什么?”
贾宝玉瞧了瞧元春,又瞧了瞧自己母亲,方才吭吭哧哧地说道:“云妹妹想让大姐姐进宫帮忙求个情。”
王夫人更糊涂了:“求情?求什么情?”
凤姐却是知道的,只是她不好开这个口。那边的元春说道:“母亲在孝中,不知道这个事情。史家妹妹的夫婿叫卫若兰,因为‘通敌’、‘资敌’,现在已经被皇上申饬了。”然后又看着贾宝玉说道:“二弟弟过来,可是为了这个事情?”
贾宝玉的脑袋垂了下去:“正是这个事情。”
元春没有急着表态,而是问王夫人道:“母亲您觉得,这个情能去求么?”
王夫人断然道:“这个情是求不得的。你还是回去多看看你媳妇吧,现在天大地大,都没有她大!”
贾宝玉犹自不死心:“母亲,卫家兄弟是冤枉的。”
元春说道:“三弟弟有了功名,曾见了我一回。”顿了一下, 看了看边上的凤姐,这里头还有贾琏的功劳在。
“三弟弟见到我之后,就让我读《春秋》,本来我还不以为然,结果却是极有帮助。二弟弟若是平日里无事,也读上一读。”
贾宝玉不明所以,元春这是答应了还是没答应?
但凤姐却也开口了:“宝兄弟回头让袭人去我那一趟,我那边还收了一株好参,回头拿给颦儿。”
王夫人见贾宝玉还没挪步,开始撵人:“赶紧去吧。”
贾宝玉不情愿地起了身,朝元春说道:“娘娘……”
元春说道:“等晚上三弟弟落衙回来,你不许去寻他!”
贾宝玉现在哪里还不知道,元春是没有答应他。更让他奇怪的是,卫若兰明明是冤枉的,为什么就没人愿意为他伸冤呢?
至于贾环,不用元春说,他也不会去寻。
等到贾宝玉出去之后,王夫人开始叹气:“这都快当爹的人了,以后可叫我怎么放心。”
贾环回来之后,也听说了这个消息,卫家现在已经开始病急乱投医了,或者说是开始到处抓救命稻草。
可没有稻草……
但另一个消息让他很是意外,林黛玉竟然怀孕了?贾环看了看天,这是什么节奏?
过了没几天,薛蟠又来寻了贾环,他让族弟薛蝌去了松江。
听说是薛蝌过去,贾环便放心了,这可是极为靠谱的一位。
“房大人那边我也问过了,听说你们要去松江之后,他决定就在京师了。”
京师?薛蟠愣住了。这是多大的胆子敢在京师?
“咱们可以慢一点,不急,但作坊一定要弄好。”
听到贾环的话,薛蟠点头称是,俗话说,欲速则不达,也可以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但贾环却是从房源会那得到了消息,这群泰西人也瞄着纺织这一块了。
既然有他们在前面,那贾环不介意缓上一缓,而且仿造织机也得一段时间。
这群泰西人也是在京师做这个事情,有了贾环付的银子,他们的启动资金不成问题。
又过了半个月,朝廷对忠顺郡王和卫若兰的“通敌”、“资敌”一案有了结果。
忠顺郡王作为主犯,被褫夺爵位,籍没家产,全家发配西北;卫若兰作为从犯,爵位同样被褫夺,家产也被抄没,只是被贬为庶人,没有发配。
之前忠顺郡王没少使银子去通门路,可文官集团虽然贪财,但下手却也极狠。
虽然有大佬收钱表示可以放他一马,但忠顺郡王的钱再多,也不可能覆盖所有文官。
顾青锋就上了折子,痛斥忠顺郡王,要朝廷严办。
这种声音是主流,有了个靶子,所有的言官都在火力全开;咸靖皇帝也是心中痒痒,先皇没钱的时候就抄家,总是能够从勋贵手里拿到所需的银子,对于忠顺郡王的家底,他很想知道。
有了皇帝的暗示,卢顺之的证据就愈发充足了,案子自然就办成了铁案。
忠顺郡王离京的时候,颇为不忿,辗转托了缮国公石光珠带话给贾环。
听到忠顺郡王还有话说,贾环神色淡淡:“他说了什么?”
虽然是国公,石光珠也不敢在贾环面前拿大,这可是搞掉了一个王爷的主,还把准格尔人敲得元气大伤,有苦不敢言。
“他说贾大人真是好算计,当心算计到最后,身首异处。”
贾环大笑:“人都这样了,还斗嘴皮子呢?有劳国公爷了,本官却没话给他!”
石光珠有些意外,按理说贾环应该大骂几句解解气才是,没想到贾环连个场面话都不肯给了。
卫若兰却是没有什么抱怨,带着史湘云搬到了一处小院子,很是破旧。
他在京中虽然有着许多故旧,但能指望到的,却是一个也没有了。他被皇上厌弃,没人敢伸这个手。
一来二去,卫若兰就病倒了,只是苦了史湘云,每日里延医问药,伺候卫若兰起居。
“老爷一定要尽快好起来,咱们也生几个儿子,将来考个状元,好好风光风光。”
听着史湘云的话,卫若兰苦笑着摇头,他哪里还敢有这种奢望。
咸靖皇帝的心情却是不错,抄了忠顺郡王和卫家,两处得银加起来不下于三百万——卢顺之已经在西北收拢忠顺郡王的生意了,据说那也是一大笔钱。
“这笔银子,不进国库,不进內帑,直接发到福建布政使司。”
张庭瞻开口道:“眼下若是对台湾用兵,还是尚早了一些,水师虽然已经筹建多年,但还没有在海上作战过,臣以为,再等上一等会更为稳妥。”
陈敬轩却持有不同意见:“皇上,臣以为,眼下对台湾府的用兵时机已经成熟了。”
对于陈敬轩的话,咸靖皇帝就比较感兴趣了:“哦?陈大人接着说。”
陈敬轩便接着说道:“台湾那边的荷兰人已经在准备逃跑了,这个大家都知道的。今年自打年中开始,福建水师已经截获好几支船,上面都是台湾府的财物。况且今年已经到了下半年,正是可以筹备的时候;待到冬季,信风来了,便可以去攻打台湾府。”
第三百七十五章 夹击
刘孚也上前奏道:“据兵部的消息,还有福建水师那边的侦测,台湾府中荷兰人的兵力不足三千。”
三千?还不到?咸靖皇帝就更感兴趣了:“可都是火枪兵?”
刘孚据实回道:“都是火枪兵,还有火炮。”
咸靖皇帝点头道:“朕记得,神机营在西北,就打过这种仗。”然后又说道:“既然是这样,那朕就不打算再等下去了,台湾府事宜——卢秋成也要过来!”
卢秋成现在管着京营,但他却有着大规模火器作战的指挥经验。
朝堂上的动静极大,瞒不过底层的官员,更何况是攻取台湾这么大的事情。很快,京中就有了风声,朝廷有意对台湾府用兵。
上个时空郑成功收复台湾,用时不到一年,因为没有火枪的关系,光是包围就占了八个月。现在会用多久?贾环估摸着,荷兰人能不能撑得过唐军的三板斧都难说。
收复台湾的事情,贾环就不打算去掺和了,除非天灾人祸,否则定会一鼓而下——即便有着天灾人祸,朝廷也有再来一次的资本,实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至于上条陈的事情,他更是不打算再冒头了——他远在京师,信息掌控方面还不如其他人,实在给不出什么具体建议。
消息一传出来,很快就有人感兴趣了,许多勋贵还惦记着去捞一笔功劳;特别是兵部的贾雨村提了一个方略:“水师方面负责拦截地方船舰,另有船只负责运送兵丁,只待上岸,便大获成功。”
没错,水师还是要负责海上的作战,那登陆之后呢?水师就派不上用场了,那派谁去台湾府作战呢?
荷兰人那边可是有火器的,现在大家能想到的就是一个人,那就是卢秋成。
卢秋成现在管着京营,并不是神机营。军国大事不是儿戏,不能再让卢秋成再调回去了。
既然神机营去不了,那别人就有机会了。
现在的神机营指挥使是沈锋,是原本神机营的指挥同知。
可这桩功劳,没人想让神机营再去染指了,可神机营不去,那就只能京营了——福建和广东的卫所还没有完全装备火枪。
贾环也不敢上书举荐卢秋成,一个不小心,就被打成朋党了。
但他不敢,有人敢。
文官集团也不是铁板一块,陈敬轩就举荐了卢秋成带京营去福建备战,同时要求调宣府的边军入京拱卫京师,顺带着在京师完成火枪的换装。
刘孚跟进了,朱凌也跟进了,贾雨村也表示赞成。
三个重量级的大佬明确表态,事情就算定下来了。
卢秋成在京中还没待上几个月,又要带着京营去福建了,咸靖皇帝没有给勋贵们机会,京营的官员们一个都没有变化。
这次,卢秋成有了另一个称号:“平南大将军。”
一个“大”字,让卢秋成心中像明镜一样,等到光复台湾,自己也要闲置了。
台湾不小,但无法同西域相比,恐怕封个伯就到头。
伯就伯,他不嫌小,有人想要还要不到呢。
陈敬轩的日子算的也挺好,卢秋成带着京营到了福建,略略操练一番,就冬天了。
这次,卢秋成不至于再走陆路了,咸靖皇帝亲自送他去了金陵的长江码头,水师的船带着卢秋成和京营官兵顺流直下,出了长江口,也会沿着海路一直往南。
薛蝌也在卢秋成南下之后去了松江。
京中房源会和那帮子泰西人的纺织作坊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史,或者去国子监转上一转。
至于松江那边,他是不担心的,钱重海可是做官一县主官的人,知道钱粮的重要性。
待到进了腊月,大雪也落了好几场,京中所有人都在等东南的消息。
西北那边,黄凤阁已经去了于阗,贾环临走的时候可是和他说过,喀什再过段时间就可以去攻取了。
过段时间?黄凤阁开始有些不解,但西北各处都在流传着唐军会去打喀什的消息,喀什那边的准格尔人都不敢待了,现在只有思勤和拉克申等人带着三千兵在那守着。
因为流言的关系,喀什那边的民生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