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神医她千娇百媚 >

第273章

神医她千娇百媚-第273章

小说: 神医她千娇百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湄去看薛池。
  薛池态度随意:“大哥不用替我抱怨。这点小事,我还是能扛得住。况且,八哥这里挺好的,我们打算多住几日。”
  阿梦笑道:“九弟和白姑娘能来住住,家里很热闹。大哥放心,我会款待好他们的。”
  大皇子见状,不再多言。
  他看了眼薛湄。
  薛湄与他对视,无奈笑了笑。她的表情落在大皇子眼里,充满了内疚。
  大皇子觉得这一刻的她,无比坦诚,心中也松了口气。
  至少,薛湄没有把他当傻子。
  “庄王躲开”、“庄王跟稽衍楼关系匪浅”等消息,已经在京内传开了。
  这位神秘的王爷,再次占据了舆论中心,所有人都在猜测他到底是什么身份,在朝中占据什么地位。
  他跟稽衍楼的关系,是单单他的关系,还是他为大皇子建立的关系?
  裴相力保大皇子,是否也跟此事有关?
  谣言加上了想象的翅膀,顿时满城风雨,就连皇帝也听闻了。
  皇帝下了一道口谕,让薛池进宫面圣;而后又补充了一条,让薛池的义妹白潇潇随行面圣。
  薛湄:“……”


第641章 替你遮风挡雨
  进宫之前,薛湄与薛池先对了一番彼此的说辞。
  皇帝很痛恨稽衍楼。
  在建弘三十四年,皇帝打算大兴土木迁都的时候,稽衍楼的人刺杀过他。
  要知道,当时为了说服朝臣们迁都,往北迁移约莫三百里,更像是他们的老家中原地带,皇帝花了大量的心思。
  彼时多年无战事,境内风调雨顺,好几年的桃花汛都没什么大事,国库充盈。
  一旦有钱,人就起了作死心思,皇帝和侨姓望族们一合计,打算往北迁都,算作他们“回乡。”
  此举好处多多,当然是政治上的:皇帝能拥有更新、更恢弘的宫殿,以及在政治上打压了蜀姓望族,顺便也能拢权,让皇权集中。
  而侨姓望族们的田地,多半都在北边,他们更想回去;蜀姓望族现在权力饱和,也想换换地方,重新争斗。
  三方各有心机,却没人记得迁都给百姓带来怎样的疾苦。
  稽衍楼便在这个时候,在京城进行了大规模刺杀:侨姓望族和蜀姓望族家里,都死了好几个话事人。
  皇帝也遭到了刺杀。
  当时的陈婕妤替他挡了刀。
  陈婕妤是靖王的生母,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后宫没什么人记得她。就连皇帝,也只是偶然和德妃置气,陈婕妤正好住在德妃的偏宫,宠幸了她。
  这么个女人,皇帝记不住她,宫妃们也没把她当仇敌,她平凡又孤独活着。
  然而遇到了刺杀,她拼死护住皇帝,把自己刚满五个月的儿子,塞在皇帝怀里。
  在那一刻,皇帝和儿子在她眼里是那般重要,重要到她以命相搏。
  皇帝逃过一劫,稽衍楼的人放出话:一旦再动劳民伤财的心思,就要让京城血流成河。
  皇族和稽衍楼彻底决裂。
  这些年,稽衍楼的人两次警告皇帝,都是皇帝的政令会伤及百姓的时候。
  建弘帝事后反应,觉得他太爷爷创建的稽衍楼没什么错处,反而是他一时糊涂了。就在迁都停止的第二年,洪涝来了。
  洪灾之后就是瘟疫、干旱,一连三四年都没缓过来。
  幸好朝廷粮草充足,倒也很快恢复了元气,不至于动摇国本。所以这些年,皇帝憎恨稽衍楼,却也没有对他们赶尽杀绝。
  他们不是刺客,但他们掌控着天下情报,比皇帝的密探司还要厉害。
  皇帝对稽衍楼的感情很复杂。
  当然,豪门望族对稽衍楼的感情更复杂。谁家的秘密,哪怕藏得再深,都逃不过稽衍楼的眼睛。
  他们害怕稽衍楼,却又盼望成为稽衍楼的贵宾,拥有特权。
  现在,众人都以为薛池是“贵宾”,对他是既恐惧又羡慕,谁也不敢得罪他。
  但皇帝是在稽衍楼之上的,薛池和薛湄还是别冒犯天颜。
  “……大哥,陛下见你,却又叫上我,你明白他的思路吗?”薛湄问。
  薛池:“思路?”
  “他的思路是,他怀疑此事跟我有关。要不然,他没必要带上我。”薛湄道。
  薛池:“我没什么本事,这个皇帝是知道的。但你成阳郡主却不同。他不怀疑你,反而是他昏庸无能了。”
  薛湄:“……”
  薛池见她沉默,又道:“我韬光养晦,你替我遮风挡雨,挺好的。将来哥哥有了前途,不会忘记你的荣华富贵。”
  这是他头一回直接说出“前途”二字。
  也许他已经意识到,在薛湄跟前,不需要任何的伪装。
  “这样不错。不管你做了什么,都由我来承担。将来你真的做了皇帝,会把其他人吓一跳。”薛湄道。
  薛池点点头。
  兄妹俩的马车在宫门口停下。
  沿着长而狭窄的甬道往里走,两边宫墙高大,一丝阳光也照不进来;而甬道两头都是通的,料峭微寒的风拂面,仍有早春的寒冷。
  薛湄起了身鸡皮疙瘩。
  她和薛池脚步轻快过了甬道,被一名着红大太监带领着,去了皇帝御书房。
  建弘帝不在御书房正殿,而是在旁边的稍殿。
  他着家常玄色深衣,衣摆处用明黄色丝线绞了边,底下露出一双盘龙纹明黄色靴子,这才有几分帝王威仪。
  其他时候,见头发半白、有点微驼的皇帝,都像自家长辈,亲切有余、威望不足。
  私下里,建弘帝不摆皇帝的谱儿,目光打量薛池和薛湄,点点头:“坐下吧。”
  兄妹俩坐定,建弘帝居然不直接问稽衍楼之事,而是跟他们打马虎眼。
  他甚至破天荒问起薛池这些年遭遇。
  “……儿臣不曾留在蒲州。蒲州实在太过于穷困,难以养活儿臣和家仆们,故而儿臣往梁国去了。”薛池道。
  皇帝的密探司,早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以至于薛池操控国内几条走私路线,用私盐换取暴利的事,皇帝睁只眼、闭只眼。
  梁国的铁矿丰富,盐也很多,薛池走私的就是这两样。
  而楚国正好需要,尤其是盐,建弘帝是鼓励从其他国家走私进来的。若不是朝廷对此事管理松懈,薛池也不至于在这些年积累如此庞大财富。
  他此刻像个毫无心机的小孩子,在建弘帝面前讲述自己这些年的种种,以及和薛湄是如何相识的。
  建弘帝早已知道了,但亲耳听到他说实话,而不是编故事骗他,老头子心里挺舒坦。
  他对薛池道:“堂堂一国皇子,去做这等肮脏事,不适合。今后让下人们走,你自己莫要搀和进去。
  最好是把你自己的人都摘出来,让利给他人。若此时闹出来,对你声望有损。你现如今大了,不能只考虑眼前。”
  希望薛池积累声望,这是个意味深长的暗示。
  薛池却不做他想,只是很老实回答:“已经在放手了。到了今年年底,儿臣就把所有人都收回来。”
  建弘帝点点头。
  他看向了薛湄:“既如此,稽衍楼的贵宾就是你了。你如何做到的?”
  薛湄想要在楚国生存下去,就不能得罪皇帝。
  何况,她对建弘帝的好感,比当初梁国的皇帝要深很多。她不是个愤世嫉俗的人,故而要把自己融入到这个社会。
  “……陛下,民女乃是大夫。当时稽衍楼的人中了烈性毒,三个时辰内不能破解解药,他们全部都要死。”薛湄道。
  这是实情。
  那些蛇毒,是一时半刻会发作的,薛湄先阻断了它们的时效,争取了六个小时的时间。
  医疗舱快速配出了血清,然后再弄出样品,再交给薛湄去救人,这个过程需要整整五个小时。
  薛湄在那五个小时里,也是坐立难安。
  “三个时辰?”皇帝也是一愣,“你配出解药了?”


第642章 心分一点给他就行
  薛湄在皇帝跟前,也是吊儿郎当脾气,这个她改不了。
  她从骨子里就很难对皇权产生战战兢兢的畏惧感。
  再加上,现在不同于明清时候的皇权高度集中。皇族在唐代之前,像是一个更高等级的门第。
  别说权力了,就是土地与百姓,也不都是皇家的。
  后世的皇帝们为了灭望族、废藩王等,花了多少心血,还不都是为了皇权至上?
  现在的皇帝,就要对各大门阀既安抚又拉拢,用他们推荐的官员,与他们共治天下,很多事情上要看他们的脸色。
  建弘帝哪怕成了精,也无法与后世的普通帝王相比,薛湄对他这种有心无力的感觉,多少是幸灾乐祸。
  “……你医术果然了得。”建弘帝感叹说。
  薛湄:“民女得卢祁鬼魂授医,又得卢氏祖孙指点,学得一点小能耐,陛下见笑了。”
  她还谦虚上了。
  薛池见自家妹子把这位还算得上颇有伟业的皇帝当乡野间老头子哄,无可奈何。
  建弘帝却很奇葩,他似乎非常享受薛湄这样没有尊卑的满口胡言,一点也不恼火。
  和梁国的先皇相比,建弘帝的政绩太出色了,为人也太过于狠辣,以至于臣子们在他跟前小心翼翼惯了。
  没几个人能像薛湄这样,身心都自如跟他说话。
  薛湄还不是伪装的,她什么都不怕。
  “……鬼魂除了授医,还说了什么?”皇帝故意问她。
  薛湄:“鬼魂说得可多了,陛下想听什么?”
  “朕多年殚精竭虑,可朕的天下也不过如此。年年无变化,百姓也不见好过。任何惠民政策,都落不到实处。”建弘帝道,“朕又不能把贪官污吏都杀光,不能把豪门望族都赶尽杀绝。”
  薛池:“……”
  陛下是多信任成阳郡主,要跟她讨论如此深刻话题?
  苍生大计,岂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
  薛湄倒是可以跟建弘帝讨论讨论。距离此前最近的盛世,乃是唐朝的贞观之治,她可以把李世民的那些政策,都跟皇帝讲一讲。
  然而,建弘帝年纪太大了。如果薛湄早三十年穿越过来,他还可以抢救一下,现在不行了。
  楚国虽然人口繁茂、农业发达,军队强悍,但它内部的吏治腐败,也到了很严重的程度。
  不过,这是任何一个政治制度到了后期都会有的,就像河床。河床底部的淤泥,总是越级越深。
  除非某天发大水,整条河都毁了,终于把淤泥掏尽,否则任何办法都是治标不治本。
  薛湄也不能用一天或者三两句话帮到建弘帝。
  帮不到,但是可以安慰到。
  巴纳姆效应认为,人会相信某个笼统性的描述,认为它准确概括了自己的性格特点,哪怕这个描述的内容很空洞。
  薛湄就把古今自负帝王的人格总汇一下,安抚建弘帝:“陛下为天下忧,乃是千古良君。百姓如水,君王似舟,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善待百姓,百姓先知,自然会拥戴陛下。”
  李世民的名言,一下子击中了建弘帝。
  果然,建弘帝这个头一回喝心灵鸡汤的老头子,一点免疫能力也没,毫不犹豫踩进了薛湄的陷阱。
  薛湄的话,掰开揉碎了都是很空洞的一些词,就像星座指南那样,但建弘帝以为她看透了他。
  他一时竟露出欣慰表情。
  一位老者这般感叹,薛湄就开始内疚了,不该给他灌鸡汤的。
  “成阳郡主果然睿智通透。”建弘帝似被打开了心结,舒畅叹了口气,“这天下英才,都不及你。”
  这就给薛湄冠了个“天下第一”的虚名。
  因薛湄是后世人,她所知道的知识,是古代人无法想象的,第一就第一吧。这个第一不是给她的,而是后世所有知识积累的总和。
  “多谢陛下夸奖,民女受宠若惊。”薛湄立马跪下行礼。
  薛池在旁边,第一次见识到薛湄的忽悠能力。
  他终于明白,薛湄在梁国的郡主是如何混到的。她不光有真本事,嘴皮子也很利索,这一套一套的说下来,建弘帝快要将她视为知己。
  后来,建弘帝看薛湄很顺眼,导致他看薛池也顺眼了。连稽衍楼的情况,他都没有多问,和薛湄讨论起了民生。
  薛池很惊讶薛湄的知识储备,因为谈论起这些政治,她夸夸其谈,一点也不生涩陌生,就好像她从小了解这些。
  她还有些见解,让建弘帝都愣住,比如她提出来,让建弘帝实行“均田制”,就是唐代用过的。
  贞观之治的时候,靠着这样的政策,的确是很快恢复了民生。
  皇帝听到如此成熟的建议,心中欢喜,和薛湄专门聊了聊此事。
  薛湄又把科举制跟皇帝说了一遍。
  这个薛池很熟,他在旁边接话,说起科举制的好处。
  皇帝的注意力,彻底从稽衍楼挪开。
  离开的时候,皇帝考虑到快到端阳节了,让人送了薛湄十二把线,不同的颜色。
  薛湄:“……”
  太小气了吧?
  她说这些,可都是很伟大的政策,建弘帝居然用小小丝线打发她?
  他们快要离开的时候,建弘帝才提了一嘴稽衍楼,说跟他们来往要当心:“这些人很是极端,莫要伤了自己。”
  薛湄和薛池恭敬道是。
  建弘帝也跟薛池聊了聊。薛池对朝政几乎避而不谈,然而说起天下山川,他倒是有一番见解。
  皇帝觉得他有所保留。
  离开宫廷的时候,薛湄还捧着那一匣子丝线。
  上了马车,薛湄把丝线放在膝头看。
  薛池看了眼丝线,眼眸里有什么情绪一闪而过,但他故意不说。
  他只是对薛湄道:“这些丝线做成端阳节的长命缕最适合了。这么多,能做好些个五彩长命缕吧?”
  薛湄数了数:“至少能做十个?”
  “你会做吗?”
  “我懒得做。”薛湄道,“可以给阿梦,让她给孩子们做着玩儿,顺便给我和王爷都做一个。”
  薛池:“……”
  “大哥,我让靖王府的人也做一个给你。”薛湄道。
  薛池再次无语了。
  他把匣子盖上,轻声把丝线的来历告诉了薛湄。
  薛湄听罢,很是吃惊,同时眼底多了几分促狭。
  “……既然是这样,那我不给阿梦了,我带着红鸾一起做吧。那丫头手艺可巧了。大哥,我给你和王爷都做一个。”薛湄笑道。
  薛池:“好。”
  他已经不介意跟谁分了。能有他一份,就很好了。


第643章 你退步了
  薛湄捧了一盒丝线,心里不再吐槽了,而是小心翼翼捧好,带回了庄王府。
  一回来,丫鬟们围上来,薛湄跟她们说是宫里赏赐的。还没说是做什么用的,丫鬟们当即缩回手,谁也不敢碰。
  “小姐,陛下赏赐的东西,应该焚香供奉起来。”照影低声说。
  红鸾嗤之以鼻:“你懂什么呀?咱们大小姐得到的赏赐可多了,样样都供奉起来,这是家还是寺庙啊?”
  薛湄忍不住笑出声。
  见到她笑,丫鬟们也都笑了。
  临波很机灵,跟红鸾打听:“红鸾姐姐,咱们小姐还收过其他赏赐吗?”
  红鸾白了她一眼:“以后总会有的。”
  不知为何,这句听上去如此像说大话,丫鬟们却不敢造次。
  因为小姐的吃穿用度,都不像是普通人的。
  临波和照影见小姐一来就让她们认字,这比公主身边的女官还要严格,早已暗暗猜测小姐身份。
  再见小姐身边几个丫鬟,一个个通身绫罗绸缎,举止高贵娴雅,很是有气势。
  彩鸢目前人在嘉州,修竹天天要在铺子里,锦屏要时刻不离跟着小姐,故而整个蕙宁苑就由红鸾当家。
  临波和照影发现,红鸾看似大大咧咧的,却认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