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炎不良人-第3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宴席上,他主动挑拨许一凡和众将领的关系,起初,效果是有的,看那些将领的神色都可见一斑,可是,远看着就可以挑拨成功的时候,那小子居然三言两语就把一众将领拉到他的战线上,这让廉嘉庆郁闷无比。
挑拨不成,他又直接点明了许一凡是叛将许淳儿子的身份,原本他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效果是有,可是,却不大,不但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还被一众人给看轻了,这就有点儿得不偿失了。
真正让廉嘉庆脸色难看的,还是从京城出发前,炎武帝曾经召见过他,对他说了两句话,或者说是两件事。
“此去康城,替朕好好看一看西征军,看一看葛明德!”
“到了康城之后,替朕好好看一看朕亲自挑选的参将!”
这两句话,让廉嘉庆想了一路,一直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不过,在过了玉门关之后,炎武帝的第一句话,他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派遣葛明德到康城,肯定不止是为了解决瘟疫的,还有其他的目的,而这个目的不在西征军上,而是在葛明德身上,这个猜想,在西洲城的时候,得到了印证。
在从西洲城出发的时候,他已经写好密折,让人送回京城了,密折上都是这一路上,他对葛明德的所见所闻,事无巨细,全都赋予纸上,至于炎武帝看到之后,会怎么想,会怎么做,那就是皇帝的事情了,作为臣子的,做好分内之事就够了。
至于第二句话,廉嘉庆至今都没有想明白,尤其是在今天和许一凡正式接触之后,他还是没有想明白,炎武帝让他好好看一看许一凡,到底看什么呢?
好像没什么可看的,许一凡参将的官职,是炎武帝钦点的,而许一凡的身份,也是众人皆知的,至于说这次瘟疫得到解决的事情,也是近期才出现的,炎武帝不可能提前预料到,那他想要自己看什么呢?
廉嘉庆看许一凡不爽是真实的情况,他跟许淳有深仇大恨,也是事实,但是,在没有弄清楚炎武帝这句话的意思之前,他可不敢把私怨贸然的爆发出来。
廉嘉庆是个很聪明的人,不然,他也坐不到现在的位置,可也正是因为聪明,他才需要小心翼翼的做事,越是靠近皇权,他越是清楚皇权的可怕性。
从他接触皇权的这些年里,亲眼目睹了多少人,因为理解错了皇帝的意思,丢官罢爵都是轻的,人头落地那是常有的事儿,他不想自己也沦落到这个下场。
坐在床边,廉嘉庆想了很久,还是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他最终决定,暂时还不能贸然行动,一切再看看,看看再说,至于看什么,看完之后做什么,他还没有想好。
有了这个决定之后,廉嘉庆终于安心下来,宽衣解带,开始休息。
…………………………………………………………………………………………………
元帅府!
在宴席结束之后,所有人都离开了,而殷元魁并没有立即休息,而是去了书房。
殷元魁和其他武将不同的是,其他武将喜欢兵器甲胄,或者金银财宝,亦或者是美色,而他则喜欢看书,尤其是兵书和史书,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喜欢带上一些书籍,对待兵书,殷元魁极其看重,看的比老婆儿子都重要,因此,有人称呼殷元魁为儒将。
对于儒将这个称呼,殷元魁从来不承认,甚至是排斥的,他不认为自己是儒将,因为他统兵的手段,其实是很粗暴的,至少,在统领西征军的时候,他的手段是很激进的。
历史上的儒将,大多都比较仁慈,当然,这里说的仁慈,只是相对而言的,可殷元魁却不是,白莲佛国被灭国之后,他就下达的屠城令,这可不是一个儒家做的出来的事情。
殷元魁的书房不算大,但是书籍却不少,这些书,除了一小部分是他从海州带到京城,又从京城带到康城的之外,剩余的书籍,都是他在连下六国的时候,一路上缴获、搜刮的。
以往这个时候,殷元魁都喜欢坐在书房,喝着酒,看看兵书,但是,今天晚上却没有,因为书房内多了一个人。
此刻,已经是深夜时分,出现在书房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连廉嘉庆都不知道是何身份的慕容濉。
“阁下找本帅何事?”
看着隔着一条书案,坐在自己对面的 慕容濉,殷元魁开门见山的问道。
对于廉嘉庆一行人的到来,殷元魁重视,但是也没有特别的重视,廉嘉庆的那点儿心思,他岂能看不出来,对于这种靠着阿谀奉承上位的人,殷元魁是看不上的,不单单他看不上,很多官员都看不上,尤其是武将。
廉嘉庆是太医队的头领,他看不上廉嘉庆,自然也看不上跟着他们来的那些太医了,哪怕是葛明德,他也不怎么看的上,不过,相对于廉嘉庆,殷元魁对葛明德还是很客气的,毕竟,葛明德是从军医走到现在这个位置的,怎么说也是从军队出来的人,既然在军队待过,那怎么都算得上是袍泽。
对于太医队的人员情况,殷元魁早就心中有数,不管是廉嘉庆也好,还是葛明德也罢,他都没有放在心上,唯一让他感兴趣的,其实是眼前这个无官无职,又不是太医的慕容濉。
无官无职,往往都是最关键的人物,而这样的人,往往都是皇帝的人,或者是不良人,不过,似乎这二者之间,也没有什么区别。
“有人让我给大元帅送一样东西。”
慕容濉说完之后,直接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放在书案上,推到殷元魁面前。
殷元魁瞥了一样信封,空白的,没有任何字迹,不知道是何人所写,殷元魁只是瞥了一眼,微微眯了眯眼睛,就把视线投向慕容濉。
“何人所托?”
“大元帅看完信,自然知晓。”
“哦?信上说了什么?”殷元魁饶有兴趣的问道。
慕容濉笑了笑,摇摇头,说道:“在下不知。”
“究竟是不知啊,还是不能说啊?”殷元魁身体微微前倾,咄咄逼人的问道。
对于殷元魁这极具侵略性的姿态,慕容濉却不为所动,只是淡定的摇摇头,说道:“不知!”
听到这个回答,殷元魁盯着慕容濉看了好一会儿,才收回视线,伸出手,拿起信封,当着慕容濉的面拆开信封,抽出一张纸,只是,他只看了一眼,就细眯起眼睛。
信封没有密封,而信纸只有一张,但是,信纸上并没有一个字,空空如也,不过,在信的右下角,却有一个印章,这个印章殷元魁很熟悉,却也很陌生,因为这个这个印章他一共只见过三次。
一次是在十六年前,先帝宾天的时候,一次是在十五年前,玄武叛乱发生之前的时候,最后一次,则是在两年多以前,某个人进入东海城的时候。
盯着信纸,准确来书,盯着那个印章看了好半天之后,殷元魁才放下信纸,抬起头,看向慕容濉,语气低沉的说道:“我知道了。”
慕容濉似乎就为了等殷元魁这句话,在殷元魁说出这句话之后,慕容濉就站起身,说道:“那就好,当我没来过。”
“当然!”殷元魁点点头。
慕容濉点点头,不再说什么,转身离开了书房,就像他悄无声息的来一般,又悄无声息的离开了,没有引起任何的人注意,而殷元魁却坐在椅子上,紧蹙着眉头,神色凝重,似乎在做一个很重要的决定。
这一晚,大元帅府书房,灯火长明到天明!
第四百一十五章 润物细无声
廉嘉庆一行人的到来,并没有给许一凡的生活多大的影响。
许一凡的生活越来越低调起来,之前,他还经常去往感染部,但是,自从廉嘉庆等人来了之后,许一凡就很少再去感染部。
其实,去与不去已经不重要了,瘟疫的已经被有效的控制和解决了,全军已经陆陆续续的接种了牛痘,不可能再感染天花了,没有了载体,瘟疫自然也就土崩瓦解了,至于那些还生活在感染部的将士,也陆陆续续的康复,离开了感染部。
之前被许一凡组建起来的军医队,大部分人都离开了感染部,去往伤兵营做事儿,而留在感染部的,主要还是许一凡自己培养的医疗队。
言午堂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除了天骄五营的学生之外,许一凡还培养了很多其他方面的人才,比如医疗。
具体如何给病人治病,给病人做手术,许一凡其实并不擅长,但是,当他来到康城之后,还是亲手做过几例手术的,其中震惊所有人的,就是内科手术了。
这次内科手术,如果放在现在,算不上多么难得手术,就是切除阑尾炎而已,但是,放在这个时代,那就比较牛皮了,倒不是手术有多复杂,而是手术之后,很容易引起伤口感染和并发症,从而造成伤员死亡。
手术很成功,伤兵康复的也不错,这里面除了许一凡本人的大胆,还有各种准备措施比较完善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许一凡运气不错。
伤兵不是普通士卒,而是一个百夫长,算是一个底层将领,但是,他确实斥候军的百夫长,那他的地位就不能简单的认为是底层将领了,而是中层将领。
作为士卒,他们本身的身体素质就比一般人强很多,尤其是像斥候这种特殊的部队,身体素质更是要比一般士卒强不少,如果是一般人接受这种手术,估计不死也要丢半条命,而这也是手术成功的原因之一。
除了这次内科手术之外,许一凡还做了几次外科手术,都非常的成功,这给很多观摩的军医们,带来了很大的震撼,但是,他们也看的出来,许一凡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医生,勉强算合格而已,可是,许一凡提出的很多手术,都让人耳目一新,在这群人当中,接受并且学习和成长最快的,还是许一凡带来的五十人的医疗小队了。
在东海城的时候,许一凡教授他们的更多的还是理论上的知识,当然了,许一凡知道的也不多,更多的还是结合这个时代的医术,再加上他之前的所听听看到的东西,糅合在一起,进行教授,而现在,这支医疗小队在这里得到了很多的实践机会。
刚开始的时候,自然是手忙脚乱的一番,还有不少伤兵因为他们的手术,或者疏忽而丧命了,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血淋淋的教训,使得他们快速的总结出了更多的经验。
他们的医术对比军医如何,是高是低,暂且不得而知,但是,肯定比许一凡这个半桶水都不如的,要强上很多,到了后面,许一凡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教授他们的了,唯一能教授的,大多数都是一些理论上的,想法上的,细节上的东西而已。
可以说,许一凡的出现,给这个时代的医生推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只是,进入这扇大门的还是极少数人。
瘟疫的事情彻底的解决了,而伤兵营也好,还是感染部也罢,都按照预料的那般,在逐渐减少,这里面已经没有许一凡什么事儿了,而许一凡也不想多管闲事,于是,就彻底的闲了下来。
从二十四号开始,许一凡的行踪就变得飘忽不定起来,他不是去伙房待着,就是跑到徭役堆里待着,甚至有时候会去俘虏营里转转,而许一凡唯独没有去的地方,那就是城墙上。
对于许一凡这种万事不上心,万事都不管的做法,让童真等将领一时之间,还很不适应。
说句实话,自从许一凡来到康城,拿到指挥权之后,除了军政大事之外,其他的事情上,他们都不用操心,只要按照许一凡说的去准备,去做就可以了,省心又省力,而在这些人当中,受益最多的,还是汤芮和房子墨这两个负责后勤和具体军务的人了。
等到许一凡啥也不管之后,他们顿时感觉压力倍增,不过,相对于之前的费时费力,经过许一凡这么一弄之后,很多之前无比堵塞的地方,变得十分的通畅起来,而他们也在学习和模仿许一凡的做事规律,如此一来,虽然没有许一凡做的那么好,但是,跟他们之前比,效率上确实提高了不少。
很多人都以为,许一凡在解决了瘟疫之后,肯定会去看一看,管一管军事上的事情,比如去城墙上看看,或者去军营当中转转,亦或者在军事会议上发言,然而,这些事情许一凡都没做。
许一凡现在的样子,就像是那些高官子弟一般,来军队当中,就是来玩儿的,来镀金的,只看不说,这让一众将领,还有廉嘉庆他们都面面相觑起来。
当然了,许一凡也不是真的什么都没做,他还是做了不少事情的,比如,自从许一凡去了伙房之后,全军的伙食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虽然食材还是以前的那些食材,但是,在做法上明显不同,每天都有些新花样,味道也比之前好了不少。
除了伙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之后,将士们的在穿着上,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之前,俘虏营有不少俘虏,其中大部分都是女子,在防疫的时候,这些女子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被许一凡丢到临时医院,充当着护士的职务,专门照顾伤兵,但是,随着瘟疫得到解决,临时医院已经不需要那么多人了,可是,没有事情做,她们就得回到俘虏营,然而,许一凡并没有让她们回到俘虏营。
在防疫初期的时候,许一凡临时组建了一个口罩厂,在防疫结束之后,这个口罩厂并没有解散,而是被许一凡改成了被服厂,之前的那些工人,还有无事可做的女人,都被许一凡丢到了被服厂来。
她们的工作也很简单,就是做衣服、洗衣服、缝补衣服。
布料这种东西,以前很缺,但是,在连下六国之后,这些东西多的不要不要的,在康城,还有其他的城池,这些东西是很不值钱的,而许一凡却把这些东西都集中起来,然后,拿出图纸,让这些人根据图纸,开始做衣服,也算是给他们找到事情做了。
做的衣服自然不是战衣,而是内衣,对于行军打仗的将士而言,身上的衣服也就那么几件,早就破损的不成样子了,尤其是内衣,不但破,而且还很脏,长此以往,很容易生病的。
女人嘛,在某些方面要比男人强上很多,至少在女红方面,军队的这些糙汉子是学不来的。
随着被服厂的成立,每天都有大量的衣服赶制出来,而每天都有将士拿到了新衣服。
兵以得民为先 安民乃能御悔!
军心、民心,看似很难驾驭,也很难控制,很多人在谈起这两样东西的时候,往往都畏之如虎,其实,想要驾驭它们,方法也很简单。
百姓忙忙碌碌一辈子,所图的事情不过区区四件事,吃穿住行而已,百姓是如此,将士也是如此,只要吃得饱饭,穿的暖衣服,有地方居住,有地方可去,那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许一凡看似什么都没做,其实,他做了很多,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伙食,还改善了将士们的衣服,也帮他们解决了住宿的问题,尽管这些都是暂时的,可至少让这近三十万的将士,得到了满足感。
当然了,许一凡做的还不止这些,解决了生活上需求,还要解决他们生理上和精神上的需求。
康城是有青楼的,在炎军来之前,它本身就存在,而在炎军来之后,它依旧存在,只不过,民营的青楼变成了军方经营的青楼罢了。
康城的青楼一共有三个,规模最大,生意最好的自然是潇湘馆,是的,没错,在康